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必修一經典題型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必修一經典題型

發布時間: 2021-02-20 14:29:01

㈠ 怎樣才能做到高三地理一輪復習,省時高效

高考地理的特點是課本太簡單,考題太難,課本和試題脫節太遠,所以學生會感覺做題太難內,無從容下手。其實高考地理復習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復習方法,然後持之以恆,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1、准備階段:先從基礎知識下手,系統記憶,就像給你的硬碟上安裝操作系統。掌握了基礎知識做題心裡有數就不發慌。
(這個階段要求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一定要熟練,爛熟於心。)
2、入門階段:從簡單題型開始訓練,切忌思維拉傷,弦要慢慢上,別一下上斷了。
3、開竅階段:前兩步都走穩了就可以做一般難度套題訓練,加深印象了。
(這兩個階段要加大訓練量,題目不要多難,多重復才能達到訓練效果。)
4、提高階段: 可以用十年高考作為訓練手冊,上難度,提質量。
(這個階段不求數量,要質量。多思,多總結是關鍵。)
嚴格的說能完成這四步的學生很少,也就是為什麼地理高考滿分或95分的學生很少的原因。但只要完成前三步,高考地理考80分是很現實的。

㈡ 想請教一下高三一輪復習時怎樣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績 特別是必修一的難點 太難理解了

找幾道你不會的代表題去問老師。必修一很多題都跟圖有關,所以專問老師比較好,而且問老師屬還可以把基礎知識再復習一遍。(因為當老師發現講了半天你還是不懂時他就會把基礎再給你過一遍,只要臉皮厚點效果還是不錯的)

㈢ 高一地理必修一經典題型。。。。。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此圖中陽光直射的緯線是 ,地方回時為0點的經線是 ,圖中D點的地答方時
點,圖中AB是 (晨、昏)線。
(2)這一天是 月 日前後,北半球為 節氣。
(3)這一天,北半球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發生極夜現象的范圍是 ,
(4)圖中C地的晝長為 小時,E地的晝長為 小時,地方時 點日出。
(5)請將A、D、E、B四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

㈣ 淺談高三地理一輪復習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復習應根據本校的實際,立足基礎,構建知識網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要面向低、中檔題抓訓練,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維教學,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要研究高考題,分析相應的應對策略,要更新復習理念,優化復習過程,提高復習效益。簡單說就是:
依綱務本、全面復習、狠抓基礎、培養能力;
面向全體、突出重點、分類推出、抓弱補缺;
啟發誘導、精講多練、知識建構、勤考勤練;
嚴謹、和諧、規范、高效。
二、時間及內容的安排:
1、 按教研室下發的計劃為准,結合本校實際,一輪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 材料以一本資料為依託,同時編制符合學情的教案。
3、 每專題進行一次專題過關測驗。
4、 每周可以進行一次小考卷訓練。
5、 內容安排:由於復習時間很緊,因此對復習的三輪策略調整為兩輪,其中一輪不變,時間適當順延,一輪中體現二輪的專題思想,二三輪合並更側重考前模擬訓練,同時復習內容不再以課本單元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綱、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按照學情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按學科知識體系重新整合復習內容。
三、復習目標
重視基礎,穩扎穩打,不放過知識點的細枝末節,系統復習一遍;全面、系統、准確、熟練地掌握所有知識點。一輪復習保證懂、會、准。
1、 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強,建議更多的採用理科的復習方法。1運用圖形知識的結構,提煉能力要求和具體方法2精講精練,通過典型題和變式圖,結合區域實際,加強應用原理和方法的訓練。
2、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不難,但內容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內容多。此部分復習方法與策略要抓住下面幾點:1以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統領人文地理知識2結合區域特徵,善於進行對比分析3拓展知識面,適應現實中人文地理內容的迅速發展4加強邏輯推理,學會科學表達。
3、 區域地理要求學生在腦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經緯網構成的易於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關系的模型。區域地理的復習使得學生不僅要關注地表的自然要素,還要關注這些自然要素影響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一個地區的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礦產、工業、農業、城市、交通、人口等問題從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聯成為學生地理思維的主線之一。應當做到當一個經緯坐標點給出的時候,學生的地理思維不僅會反映出這一點的位置,關於這一點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徵會源源不斷地展現出來,甚至進一步深入的相關分析和預測也會形成。
四、具體措施
(一)、落實「六到位」
1、要講到位,講到學生的疑難點上,講到知識的關鍵點上,講到試卷的失分點上,講到考綱的賦分點上。
復習課,注重知識的梳理,形成條理、系統的結構框架,專題過後學生頭腦中要清晰。
要講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容易錯的地方,要引導學生對知識橫向推廣,縱向延伸。講出題目的價值,講出思維的過程,甚至是學生在解題中的失敗的教訓和走過的彎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講評課,要緊緊的抓住典型的題目講評,凡是出錯率高的題目必須要講,必須再練習。講解時要注意從學生出錯的根源上剖析透徹,徹底根治。要做到:重點評講、糾錯講評和辯論式講評相結合,或者讓學生講題,給學生排疑解難,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2、要練到位,學生做題的全過程實施細心觀察,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上下功夫。
精選習題,注重綜合。復習中選「題型小、方法巧、運用活、覆蓋寬」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選有一定的代表性、層次性和變式性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學訓練答題規范,切實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的效率。在高三第一輪復習的習題訓練中,首先要格外注意正確解題思路的培養,注意養成使用規范地理術語、正確書寫、仔細審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其次,要使學生學會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系。在讀書時,要思考所讀內容可能如何出題(即從書中讀出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麼地方的什麼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為此:
(1)建立學生疑難點檔案,明確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精選針對性習題,用小型綜合題訓練能力,對學生 的能力的提高更又實效性。
(2)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是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3、要改到位,凡是學生練過的東西都要評改,老師或詳或略都要有評價,不要留下重視漏洞,評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讓學生在互相批改作業中發現問題,改正問題,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4、要補到位,步步為營;落實滿分卷制度,針對考試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拓展訓練,必須到達滿分。
5、要畫到位,堅持畫好兩幅圖(中國。世界輪廓圖),堅持看圖,練好地理學習的基本功。
6、落實到位,盯住學生,盯准學生,摸清每個學生的增分點,因材施教,落實補差。
(二)、克服六種不良傾向
(1)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
(2)克服照抄照搬。對外來資料、試題,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復,針對性不強。
(3)克服不調查學情,不研究學生,對某些影響教與學的現象抓不住或抓不準,教師「頭頭是道,誇誇其談」,學生「心煩意亂」,不研究高考,復習方向出現了偏差。
(4)克服高原現象。在復習中「大考」、「小考」不斷,次數過多,難度偏大,成績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礙;或量大題不難,學生忙於應付,被動做題,興趣下降,思維呆滯。
(5)克服只練不講或只講不練。
(6)克服學情抓不準,講評隨意,杜絕對答案式的講評。必須做到評前認真閱卷,評中歸類、糾錯、變式、辯論等方式的結合,要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矯正。
五、復習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重視復習觀念的更新,不走過去「死背書、多做題、拼時間、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命題已經從「以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復習內容就應該從單純復習知識轉向「知識加方法等於能力」,復習方法也必須從「復習課」轉向「復習活動」。
(2)復習活動包括:
教師講解(講中有啟發,聽中有思考),學生動腦(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歸納演繹、總結概括),學生動手(繪圖、列表、列關系式、結構式),學生動口(提問、答問、討論、交流)以及閱讀查詢資料等。復習活動不能等同於講新課。
2、要重視對知識進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學習新課那樣搞機械重復。
(1)整理知識系統: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識系統表。
(2)總結知識規律:對地理知識的運動規律、分布規律、變化規律等應進行總結。
(3)分析知識聯系: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並列關系、從屬關系等。
(4)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
(5)比較知識異同:知識間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要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如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
(6)歸納知識特徵: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徵進行歸納,便於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別於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在整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1)要學會總結復習方法,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規律總結,圖像判斷要領等要能夠自己表述,把記憶過程變成思維過程。
(2)要動態的觀察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其形成條件、組成要素、構成原理、發展過程、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基本內容。
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回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高考中是註定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一是要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
二是要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上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塗的 ,如過眼雲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高三地理老師對地理高考怎樣、考些什麼是比較清楚的 ,老師在講課之前是經過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聽好課,提高課堂效率。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納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題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的哪部分的知識。各類題要透徹的分析一例,讓學生把它做誒解答這類題的基本答題模式,老師在復習例題時,要讓學生清楚是屬於哪類題,該把它納入哪類典型題中去。
(5)考試
高三頻繁的考試,使部分學生產生怨恨考試的情緒,甚至有的的學生不參加考試。作為教師,一定要引導好學生,讓每個學生認真對待備考期間的每次練兵。並且,要把每次考試都像高考一樣對待,緊張起來,全身心投入,記時、限時,總結出成功和失敗的地方、應試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錯的題,一定要改正,要有一個記錄錯題的記錄本,記錄下來,只許錯一次,不準錯第二次。答題時,還要根據題目的分值,判斷自己所答的知識點是否完整。
(6)總結
高三復習的內容多,很容易鑽到書堆里,掉進書海、題海里。在就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要把學過的東西,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把輸由厚變薄。通過總結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落實在圖上,讓地圖真正成為聯系地理知識的紐帶。
由於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做作用,在落實以上環節時,一定要用好地圖,要把地理知識巧妙的落實在讀地圖上。單純高考角度出發,更是要學會應用地圖,因為地理題幾乎是以地圖為載體出現的,所以教學中要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
3關注時事熱點、聯系生活實際
地理時事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問題的解決措施、了解某些工程發展的最新進展、將某些時事與相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等。引導學生平時應關注時事熱點,學會發現時事中隱含的地理信息,並運用所學進行思考分析。
總之,整個高三階段地理學習,一輪復習是關鍵,它好比是蓋高樓大廈時打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為後階段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㈤ 高三一輪復習地理必修一水圈章節必背的知識

學的不扎實,練得少,多練練就會好。加油!

㈥ 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計劃如何安排最合理

本人已畢業多年,而且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性,因此沒辦法提供對題主來說最有效的復習計劃。所以我這里只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你的學習。

首先,第一輪復習最重要的是查漏補缺,也就是要先解決你自己最薄弱的模塊。先列一個知識大綱,把自己還沒有吃透的知識點重點標出來,然後通過同學之間互相請教、向老師提問、平時多背多記等等方法,將這些薄弱點理解透徹。只有將「短板」加長,才能裝的下更多的水,至於二輪三輪復習就是將木桶加固再加固。

第二,加強記憶,靈活記憶。想要在一輪復習的時候將所有知識點記牢是有點難度的,所以你要做的是找到合適的方法幫助自己記憶,以便在二三輪復習的時候輕松應對。比如,在記憶地形圖、氣候圖、植被分布圖、洋流分布圖的時候,你可以畫一個世界簡圖、中國簡圖(「簡」到什麼模樣呢?如下圖),這種幾何簡圖可以讓你在閑暇時間就能輕易地畫出來,既能利用零散時間又能形象地記憶。

第三,第一輪復習時,多多總結歸類問答題的提問方式和作答方式。地理答題一般是有規律有模板的,你在這個時候能掌握答題方法,那麼在二三輪復習答題的時候就能順手拈來了。

最後總結一句,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一輪復習其實就是整個復習階段的准備工作,准備工作做充足了,那麼在第二三輪的復習只需進一步加深記憶鞏固知識就可以了。

㈦ 高三地理第一輪的復習練習冊買什麼好

樓主,為你解答問題我很高興,這個問題嘛?看自己啦,看自己比較適版合怎麼的啦,還要權看看是解析比較多,還是聯系比較多,我個人推薦第一輪復習,應給選擇知識點的概括比較多的那種和要有解析的那種,這樣有利於幫著我們鞏固基礎知識的。我也是馬上要高三的學生,我用的是三維設計,內容比較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也希望採納,最後祝你學業有成!

㈧ 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方法

一、走進地理課許多學生在地理課上感到困惑。為什麼課堂上老師講的我都明白,可是一到做題就不知所措了?這與如何上好一堂地理課有直接關系。「課堂三刻值千金」,45分鍾的含金量不容小覷。為了上好地理課,必須努力做到三個方面。首先是預習:預習非常重要,預習只需快速瀏覽一下,獲得一個大致的印象即可。必要的預習不僅可以使我們對新課的內容有所熟悉,以便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而且還能了解自己知識薄弱點。上課時有重點地聽,聚精會神地聽,非常重要。常有這種情況,稍不注意,便發現自己從斯里蘭卡跑到了瓜地馬拉。其次是記筆記:上課時能適當有重點地記筆記也很重要,俗話說得好:「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老師強調的內容。記自己不能立刻吃透的內容;記筆記時最好能空出五分之一的空間,便於在復習時做注釋和補充。盲目濫記、為求隻字不漏、圖文並茂,其實也是誤區。因為記多了影響聽講,會舍本求末的,所記內容也不知其所以然。第三是要課後及時復習,當天鞏固,效果更佳。

二、走進地理書進入高中,隨著課程的增多,要讀的書那麼多怎麼辦?我看重在理解。沒有必要花很多心血去背誦,其實也是無用功。書中的語句和例子最終要給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方法。例如:現今的地理書做了許多藍色標志,大家習慣把有籃點標志後的句子背下來,邊背邊叫苦,最後在考試時空有滿腹經文卻無從下筆。難道這不是一大誤區嗎?現行課本不僅有帶籃點標志的是重點,而且,圖和圖下的小字同等重要。這一點往往被忽視。地理老師建議將書「由厚變薄」「再薄變厚」。何謂由厚變薄:概括出原理,建立知識體系,將每一知識點歸納為知識樹上的一片樹葉,那麼幾本書的內容也不過是幾張薄薄的提綱。有了整體上的把握再去記憶,你會發現,很多知識點有極強的內在聯系。很輕松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還有什麼樣考題不能對付呢?那麼何謂由厚變薄?就是將每個知識點的詳細資料補充到知識體系中,每個知識點力求全面,這樣你的知識大樹才會枝茂葉盛、根系發達,不必擔心書比以前厚。因為這些超厚的書都在我們腦子里存檔了。

三、走進地圖冊地圖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創舉。是學好地理學的工具。看圖說話並不是地理學的***,但是識圖能力差確是學生的共性。打開地理考題不難發現地圖的重要性,有50%以上的試題是讀圖題。有的圖側重考察我們分析能力,根據圖上的信息尋找答案;有的圖是一個背景,圍繞該區域可以組成一系列問題;有的圖故布疑陣,設立陷阱,等我們心甘情願地往裡跳;有的圖羞羞答答,含含糊糊的暗示讓我們絞盡腦汁尋找它的廬山真面目;還有的無圖考圖,需要做到心中有圖。由於多數學生不重視地圖,也就多次為自己的不重視而付出了代價。尤其是經緯網圖,稍有變形就目瞪口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多看圖。邊看邊聯想,盡可能把所學知識點與地圖相聯系,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以一圖而溫習全書。看圖首先要看清圖名、圖例、注記;其次是根據題目要求尋找相關信息。當然,看圖是不能只,動腦子才是最重要的,魏格納只所以創立了聞名於世的大陸漂移學說也說明了這一道理;要學會圖圖轉換,多角度去看圖。以經緯線為線索,以線帶面聯想式看圖,可以使你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走進地理熱點不可不關注,也不可過分關注。尤其是不可過分拘泥於自己做過的關於該熱點的習題。關鍵還是了解,理解熱點的背景和來龍去脈。養成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熱點問題習慣這才是目的。也就是說把它作為分析問題提高思維的「工具」就可以了。但切不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也不可誤認為熱點等於「能力」。

㈨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經典題目

一、 單項選擇題
1、 地球的形狀是( )
A:圓形 B:橢圓形 C:球體 D:正球體
2、 在下列個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40000 B:1:10000 C:1:4000 D:1:1000
6、 關於緯線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球儀上有無數條緯線 B:緯線是半圓形的
C:緯線長度不相同 D:0度緯線是最長的
7、 關於本初子午線敘述正確的是( )
A: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B:亞洲歐洲分界線
C:緯度起始線 D:經度起始線
8、 在畫有指向標的地圖中,確定方向的辦法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不論什麼樣的地圖,都用經緯線確定方向
C:根據指向標來確定方向 D: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9、 某地東側是西半球,西側是東半球,南側是南半球,北側是北半球,該地的經緯度是( )
A:0?b,0?b B:0?b,180?b C:0?b,20?bW D:0?b ,160?bE
10.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 )
A:赤道 B:0?b 和180?b C:20?bW 和160?bE D:20?bE和160?bW
11.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 ) A:平原 B :高原 C:丘陵 D:盆地
12.關於經線敘述正確的是( )
A:經線是圓形的 B: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C:0度經線又叫赤道 D:所有經線是不等長的
13.地理的英語單詞是( ) A:earth B:geography C:globe D:map
14.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時,這一天的節氣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1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地球自轉與公轉方向不相同 B:地球自轉產生四季變化
C:地球公轉產生五帶的劃分 D:地球公轉產生晝夜更替
16.周末我們全家去廣州玩,應選擇( )
A:廣州地形圖 B:廣州氣象圖
C:廣州交通旅遊圖 D:廣州政區圖
看右圖,回答17-19題
17.B點的坐標是( )
A:(20?bN,30?bE) B:(20?bN,30?bW)
C:(20?bS,30?bE)D:(20?bS,30?bW)
18.C點在哪一半球?( )
A(北半球,東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東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9.B點在A點的什麼方向?( )
A:西南 B:東北 C:西北 D:東南

1. 溫帶地區的大陸內部和沿海相比,沿海的降水多,造成這種分布的原因是
A.緯度因素 B. 海陸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2.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是4500m,則和平原地區(海拔以200m計算)的氣溫相比,降低了
A. 23.8 ℃ B. 24.8 ℃ C. 25.8 ℃ D. 26.8 ℃
3. 在地球的自轉運動中,地球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是
A. 24小時 B. 一年 C. 365天 D. 366天
4. 南半球的冬季是指
A. 3、4、5月 B. 6、7、8月 C. 9、10、11月 D. 12、1、2月
5. 下列溫度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最少的是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溫帶 D. 北寒帶
6.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是
A. 赤道 B. 北回歸線 C. 南極的極點 D. 北極的極點
7. 地球上最大的島嶼是
A. 台灣島 B. 馬達加斯加島 C. 海南島 D. 格陵蘭島
8. 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9. 關於天氣的敘述「當天空布滿雲時」,這樣的天氣是
A. 陰天 B. 晴轉多雲 C. 晴轉陰 D. 晴天
11.甲地位於300E與200N的交點,乙地位於300W與200S的交點,下列正確的是
A. 甲地位於乙地的西北方向 B.甲地位於乙地的東北方向
C.甲地位於乙地的西南方向 D.甲地位於乙地 的 東南方向
12.某地1月平均氣溫為25℃,7月平均氣溫是-10℃,則此地氣溫年較差是
A. 33 ℃ B. 35 ℃ C. 20℃ D. -13℃
14. 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是
A . 終年高溫多雨 B. 終年炎熱乾燥 C.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D . 終年嚴寒,降水稀少
15.溫帶和熱帶的分界限是
A . 回歸線 B . 極圈 C . 赤道 D . 本初子午線
17. 下列關於經線和緯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所有經線都一樣長 B.所有緯線都一樣長 C. 00 經線以東是東經D. 23.50 N是北回歸線
18. 下面的語句中說明是氣候的是
A . 明天大風降溫 B .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C . 極地地區全年嚴寒 D .東邊日出西邊雨
19. 黑種人的故鄉是
A. 西亞 B. 大洋州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 歐洲
24. 地球的赤道周長的長度是
A. 2萬km B. 3萬km C. 4 萬km D. 5萬km
26. 下列大洲中只瀕臨兩個大洋的是
A . 亞洲 B . 歐洲 C . 北美洲 D . 南極洲
27. 關於等溫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B . 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溫差大
C . 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同 D . 等溫線上的各點的氣溫不相同
28. 下列不屬於地圖的基本要素的是
A. 比例尺 B. 指向標 C. 圖例 D. 圖幅的大小
29. 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A. 蒙古 B. 哈薩克 C. 俄羅斯 D. 巴基斯坦
30.古詩「會當凌絕頂,一覽重山小」說的是我國著名山
A. 泰山 B. 黃山 C. 廬山 D. 華山
31. 下列地形區屬於「黑土地」的是
A. 黃土高原 B. 雲貴高原 C. 長江中下游平原 D. 東北平原
32. 材料:2001年2月28日,法國東南部突然降大雪,在通向聖馬克西曼的A8號公路上,滯留了約4 000輛機動車。是說明了
A. 天氣與生活的關系B.天氣與交通的關系 C. 天氣與軍事的關系 D.天氣與旅遊業的關系
33. 海拔每降低100m,氣溫升高____℃。
A. 0.4 B. 0.5 C. 0.6 D. 0.7
34. 在地球的運動中,地球自轉的結果是
A. 地球表面季節的變化 B. 地球表面晝夜變化
C. 繞地軸自轉 D. 地球表面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37. 地形共有五中形態,其中「中間低四周高」的地形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盆地 E. 高原
39. 關於天氣的敘述「當天空無雲或少雲時」,這樣的天氣是
A. 陰天 B. 晴轉多雲 C. 晴轉陰 D. 晴天
43.亞洲 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A. 溫帶大陸性氣候 B. 熱帶季風氣候 C. 熱帶沙漠氣候 D.地中海氣候
44. 下列海峽或運河中,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是
A. 直布羅陀海峽 B. 蘇伊士運河 C. 巴拿馬運河 D.馬六甲海峽
45.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
A. 太平洋板塊 B. 印度洋板塊 C. 南極洲板塊 D.非洲板塊
46.下列高原中,以高山氣候為主的是
A. 伊朗高原 B. 蒙古高原 C. 德干高原 D.青藏高原
47. 在氣溫的日變化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A. 中午12點 B. 凌晨2點 C. 午後14點 D.日出前後
48.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
A. 63人 B.64人 C. 65人 D.66人
49.西亞和北非分布的主要人種是
A. 白色人種 B.黃色人種 C. 黑色人種 D.全不是
51.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
A. 白色人種 B.黃色人種 C. 黑色人種 D.全不是
52.被人們叫做「大自然總調度室」的是
A. 礦產 B. 森林 C.氣候 D. 土地
53.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 英語 B. 漢語 C. 西班牙語 D. 阿拉伯語
54.劃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根據是
A. 面積大小 B. 人口多少 C. 工業產值多少 D. 經濟發展水平
55.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A. 大洋州 B.非洲 C. 亞洲 D. 拉丁美洲
56. 裏海是:
A.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B.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D.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
57.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某處呈現封閉等高線,其四周的等高線數值大於中間的數值,可以判定此處是 A. 盆地 B. 山頂 C. 山谷 D. 山脊
58.當太陽直射23.5N緯線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北半球為冬至日 B. 海南島旗桿正午的影子朝北
C. 南極圈內出現極晝 D. 北京比上海白晝時間長
60.下列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為主的是
A. 亞洲 B. 北美洲 C. 歐洲 D. 大洋州
6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 亞洲 B. 南極洲 C. 非洲 D. 南極洲
63. 5cm 代表實際距離100km的地圖比例尺是
A.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20km B.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20m
C.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200km D.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10km
64. 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
A. 非洲 B. 南美洲 C. 南極洲 D. 北美洲
65.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
A. 塔爾沙漠 B. 塔克拉瑪干沙漠 C. 撒哈拉沙漠 D. 卡拉庫姆沙漠
67.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
A. 東歐平原 B. 密西西比河平原 C. 亞馬孫平原 D.西西伯利亞平原
68.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
A. 剛果河流域 B. 密西西比河流域 C. 亞馬孫河流域 D. 尼羅河流域
69.世界最小的大洲是
A. 南極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大洋州
73.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的民居特點是
A.住的冰屋 B. 住的窯洞 C. 住的竹樓 D. 住的樓房
74.下列條件不可能被選擇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聚落地

㈩ 求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的完整方法一套

一、認真研讀考綱,對考試內容做到胸中有數。 《考試說明》是地理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高考地理復習的依據,認真學習《考試說明》能讓我們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題的有關事項。2007年四川高招文科綜合地理試題較好地反映了高考大綱和文綜測試的要求。試卷長度和基本題型與去年保持—致。各專題均有涉及,內容分布更廣泛合理,而且與生產生活密切聯系。難度略有增加,但分值不變。試題題型沒有太大的變化,沒有偏題、怪題和超綱題,選擇題中除第5、8、9題難度較大外,其他都比較容易。綜合題總體難度不大,但想得滿分卻很不容易,因為學生都能答上幾點,但很難回答全面,語言表述也不夠完整、准確。試題主要考查了氣候、洋流、自然帶、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和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體系,都是高考大綱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道超綱題。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大綱對高考出題的制約性極強,導向性顯著。因此,高三地理教師必須深入研究高考大綱,對考綱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必須做到了如指掌,對要達到的能力要求,必須做到胸中有數。研透考綱,再參照近幾年的高招試題,便可分析出哪些知識點考查的重現率高,哪些知識電的重現率低,對比分析今年出現的概率有多高。只有這樣,復習才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省時性。對於高考重點知識要大講特講,講深講透,而非重點知識少講略講,不考內容乾脆不講。好鋼用到刀刃上,要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有效性,避免走彎路.浪費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 二、狠抓基礎,理清主幹.構建完整的地理學科知識體系。 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包括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宇宙觀、人口見等),這些基礎的復習必須以教材為載體,將考綱的要求通吐教材體現出來.通過強化教材的復習,使學生把知識真正轉變為自己的東西。例如,通過對教材中的圖表設置問題,培養學生從地理圖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教材的文字材料設置問題,培養學生從地理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復習基礎知識的時候,聯系各種社會和自然熱點設置情境,陪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在復習中鞏固知識的同時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但部必須符合教材和考綱的基本耍求。 與往年相同,2007年的地理學科高考試題立足於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基本技能,突出了疑寸地理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強調學習地理的基本意識,特別是空間概念的建立和區域特徵的i^識。所以,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應立足課本,重點抓好主幹知識和原理的教學。在今年的暑期中,北大、清華的志願者來到我校,在與我校的高三學生座談時都談到對教材和基礎知識的重視l司題。其中有一位是2∞6年湖南的高考文科狀元,她就談到她在復習歷史時,准備看22遍書,結果到高考時只看了7遍。即使這樣,也令我們的學生自嘆不如。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2007年的各個地區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有:l.時間的計算;2.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3.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4氣候的形成因子、氣侯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徵和氣候類型的判別;5.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6.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7.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8.自然帶的分布規律;9.農業的區位因素;l0.工業的區位因素;ll.城鎮的規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l2.人口遷移;13.文化擴散;14.旅遊資源的評價.l5.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 對這些主幹知識的教學,要緊扣課本,夯實基礎;要深入挖掘,鑽深研透。准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它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重在理解,准確把握主幹知識體系,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形成專題,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又要透視知識間的縱向聯系,構建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重在運用。 三、強化圖最,培養能力 2007年高考地理試題仍與往年一樣體現地理學科圖文並重的特色,突出對讀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的考查。無圖不成題,非常重視對圖像、圖表的考查。採用了坐標統計圖、不意舊、景觀圖、區域圖、政區圖等各種類型的地圖和地理統計表格,進行讀圖、讀表分析,既考查學生對圖表閱讀、分析、歸納的綜合能力,又考查了學生空間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試題遵循《考試說明》要求,突出了對學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維品質的考查。如選擇題第8~11題,考查學生要有較強的空間定位能力;綜合題第36題第一小題,考查學生細致的分析計算能力。試題的圖表創設體現了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大部分地理圖表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考生在平時復習中時有所見,但部分試題的圖像注重創新,如第5題的「97w附近某山坡年均溫、自然帶的垂直分布圈」,第8~l1題的「經緯網簡圖」等。 針對高考重視圖表的考查特點,地理第一輪復習應加強詞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能力的培養,切實進行以圖表為載體的能力訓練。正確閱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既是培養學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學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為素養的知識源泉。地理試題的信息往往來源於圖表,圖表也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因此對地理圖表的分析應該成為經常性的練習。關於地理圖表的復習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日照圖;二是等值線圖,包括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這類圖有許多共同點.其包含的信息豐富,是地理試題考查的重點;三是統計圖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數值特徵和相互關系,要學會統計圖表的分析方法,特別注意不同要素之間的聯系;四是區域地圖,地理學科內綜合題往往以區域圖為載體,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如果考生不能正確判斷區域位置,整個試題就無法下手。 具體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現象的形成、地理事物的結構特點到地理規律等,大都需從地圖和地理數據中求得初步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平時教學中應加強判讀地圖和地理圖表能力的培養,既能把具體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實在地圖上,又能讀懂各種地理示意圖,明白其含義。 四、重視解法,授之以漁 在高三地理第—輪復習的習題訓練中,首先要加強對學生解題技巧的培養,應注意使學生養成使用規范地理術語、正確書寫、仔細審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其次,讓學生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系。在讀書時,要思考所讀內容可能如何出題(即從書中讀出試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麼地方的什麼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再次.教給學生規范答題的方法和技巧。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開放性試題越來越多,但得分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審題產生偏差外,還與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有關。為了使得分更為保險,以下幾點技巧值得關註: (一)少與多的技巧:盡量少而精。司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有把握則不如多答。 (二)具體和模糊的技巧:盡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有把握,則可適度模糊,否則可能自露馬腳。 (三)條理與段落的技巧:一問答一段,或者一個方面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晰,脈絡分明。 (四)主要和次要的技巧:盡量抓知識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實在沒有把握則主次—起抓。但把自己認為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