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二上冊地形圖
❶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哪個地圖重要
八年級的地理是講的中國地理、如果是期中的話那就是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和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期末就加上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圖都挺重要的、都得記一下。祝你考好啊、
❷ 如何區分地理山脊 山谷 山頂 盆地 陡崖 鞍部 初二等高線地形圖 簡單點 謝謝 請教地理高手
4、如圖中C外所示,只要看到有這種鋸齒的,就是陡崖
就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初中地理地形圖山地丘陵那些怎麼看
在初復中 其實不會出什麼題目叫制你判斷哪個是丘陵 哪個是山地的
只會叫你判斷山脊 山谷 鞍部 盆地 等等
這些你看書就可以的 上面都有畫著的
至於丘陵 山地 你可以看它們的海拔 如果沒記錯 書上應該有的 如果沒有 就說明這東西 就不用考的。不用考就別去看了唄
俺是過來人 相信我一次
❹ 八年級地理上冊的所有重要的圖
八年級地理上冊重要的圖主要是:
在書本的7面中國政區圖.
書本24面的內 圖2.4 我國地形容分布大勢 (中國地形圖)
書本26面 圖2.6 中國陸上主要山脈
書本33面的 圖2.15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書本48面的 圖2.32中黃河
書本53面的 圖2.36中的長江
書本91面的 圖4.6 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
書本110面的 圖4.25 我國工業的分布
(主要的是以上的.其中中國政區圖、我國地形分布大勢 (中國地形圖)最重要的,可以說是每一次考試都要考的).
以上主要是人教版的.
(其實我也是今年讀八年級)
❺ 八年級上冊地理地形,地勢圖記憶方法
❻ 初二地理等高線地形圖怎麼看
等值線讀圖題作為一種重要讀圖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分析能力,在高考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那麼,應如何提高學生等值線讀圖題的讀圖技巧和讀圖分析能力呢?以下是筆者以等高線地形圖為例作的一些探討。
第一,應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1)數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線的數值,讀出任一點的海拔高度,比較兩點的海拔高度可換算溫差;以兩地的圖上水平距離可換算地面實際距離。
(2)形態上的特性。地表每一種地貌形態在等高線圖上都會以不同的形態表示出來。看等高線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緩陡。看等高線的形狀,可確定地貌類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線的基本知識,這是識別等高線地形圖的關鍵。
(1)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等高,並以海平面作為零米;相鄰的兩條等高線,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距即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
(3)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無論怎樣迂迴曲折,終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閉合。
(4)兩條等高線決不能相交。因為一般情況下,同一地點不會有兩個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懸崖,等高線可以重合。
(5)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緩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
(6)等高線與山脊線或山谷線垂直相交。等高線穿過山脊線時,山脊線兩側的等高線略呈平行狀。等高線穿過山谷線(或集水線)時,向上游彎曲,成反V字形。
(7)兩對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時,為山嶽的鞍部,也叫山的埡口。
(8)示坡線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線是與等高線垂直相交的短線,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有時也叫做降坡線。
(9)幾條特殊的等高線。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200米線區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線顯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線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線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徵。
第三,熟練判斷等高線圖上的基本地貌類型。(見下表)
第四,學會等高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
❼ 八年級上冊地理那幾個圖比較重要
中國政區圖和中國地形圖最重要。它們兩個都是總圖,其他都是分圖,是細節圖。
❽ 初二地理的幾個重要的圖
……地理地理,你要看的是「地」。。。只要有地形啦,地勢啦,山脈啦,河流啦,運輸路線啦,這個線那個線啦,都是重點,凡是有「人物」出現的圖絕對不考。。就這么多。。還有就是平時老師上課讓劃的啦,讓寫的啦。。我們還有一天就考試啦,,,其實看一遍,讀一遍就OK啦,,,今年100%九十分以上。。採納吧!!!
❾ 初二地理,,,中國地形分布圖的順口溜。。
地勢特點:
地形圖上看仔細,三種顏色最清晰, 青藏高原深藍色,它是地勢第一專級。 「世界屋脊」屬世著稱,平均海拔四千米。 越過橫斷和昆祁,海拔降為千米余, 土黃顏色面積廣,高原盆地二階梯。 東過大太巫雪峰,顏色由黃變淺黃, 海拔低於五百米,直到海邊第三級。 西高東低大趨勢,江河東奔水流急, 開發水能供電力,航運灌溉都便利。
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三列山:天山陰山在北邊, 昆侖秦嶺居中間,南嶺橫列在南面。 東北西南三列山:大太巫雪在西邊, 長白武夷居中間,台灣山脈在東南。 喜馬拉雅弧形山,東西蜿蜒西藏南, 珠穆朗瑪峰最高,聳立中尼邊境間。 南北走向由橫斷,西北東南阿祁連。 各向山脈互交織,地形骨架已呈現, 大興兩側高、平原,太行西、東也同前, 巫山西盆東平原,雲貴青藏中橫斷,
塔准兩盆夾天山,昆侖北盆南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