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視頻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視頻

發布時間: 2021-01-21 17:43:58

⑴ 如何上好農村七年級地理開學第一課之我見

今天是七年級八班開學的第一節課,他們大部分是從農村小學畢業後到本校來上學的,見識有限,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
首先,和學生交流,有心與心的溝通。問問同學們在新學校的感受,問問學生來到新學校的學習生活是否習慣,和同學們的相處怎麼樣呀,都交了一些怎樣的新朋友呀。
其次,同學們做自我介紹,認識一下新同學。一來,我認識一下班裡的同學,至少開學幾天了,看面孔要知道他是哪個班的;二來,讓他們認為老師很重視他們,在以後的學習和交流中,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三來,我個人覺得盡快認識新同學,在叫他們名字時,也是對學生的尊重。
再次,不談地理的理論性,抓住學生的求知慾望的心理,那就是興趣這個關鍵點,為以後的教學作鋪墊。我以交談的方式問他們,知道你們的一條牛仔褲從棉花到成品需要多少噸水嗎?想了解在印度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耍蛇人,為什麼蛇會聽它的笛聲而動呢?真的是笛聲優美還是另有其因呢?想知道在北極地區生活的人們,為什麼會用黑紙糊窗戶嗎?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他們很想知道答案,又故意讓它成為懸念,不僅開啟同學們的思考之門,還讓他們無形中覺得地理這門課很有意義。
最後,順便提一下課上的一些注意事項。重要的內容一般都要最後說,讓學生覺得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是強制的心理。我用鼓勵的語氣告訴同學們,要想知道這些答案,我們就要同學們以後課前先預習一下,先熟悉一下要學習的內容,有疑問的做一個小小的標志,課中認真自主而高效地進行學習。

⑵ 七年級地理開學第一課怎麼上,有教案不

------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列舉地理學的用處與如何來進行地理研究的例子;回了解高中地理的學習內容答以及如何學好高中地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討論,聽老師講解,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地理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地理學能做什麼,地理學通過什麼方法與技術進行研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強烈興趣,培養熱愛科學的精神。

⑶ 急需初一上學期地理的第一課!!要安徽蒙城的!!

在網上一查就出來了!

⑷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課

作者:admin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769 更新時間:2015-05-22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課
——經緯網
武漢市七一中學 祝 捷

【背 景】經緯網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中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又是初高中地理學習的基礎,貫穿與每一部分的地理學習之中,是中學階段地理教學的重點。但是對於沒有系統學習過坐標系的初一學生來說,不僅認知水平有限,而且空間能力不足,對經緯度的正確判讀和應用可謂是舉步維艱、困難重重。一直是初中地理教學開課就遇到的難點,如何讓學生輕松地掌握和運用經緯網是對地理教學和教師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關鍵詞】經緯網、定位、地理事物

在課堂上實現有效的教學,讓學生輕松地運用經緯網對地理事物進行定位是廣大的地理教師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本人憑借多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節的教學中輕松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的學習變難為易,現將教學中的具體做法展示如下,以供大家參考。

一、鞏固已知,鋪墊新知
弄清"經線"和"緯線"的特點是基礎(1)經線:經線的形狀是半圓、長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排列方向是東西向排列。知道所有的豎線都是"經線"。(2)緯線:緯線的形狀是圓、長度都不等,指示南北方向、排列方向是南北向排列。知道所有的橫線都是"緯線"。

二、確定目標,具體任務
1、明確經緯網的概念 在地球儀上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構成經緯網。
2、明確經緯網的地理意義和作用
(1)定位 利用它上面標注的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上各地點、各地區和各種地理現象的地理位置。它在軍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處。例如,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廣闊天空中飛翔,無論到了什麼地方,人們都可以使用儀器精確地測定出它的經緯度,從而確定其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作用是全球定位
(2)定時 經度的差異可以體現時間的差異,世界時的起點是0度經線,在天文觀測等領域必須使用世界時。不同經線上的地點也有時間上的差異,經度每隔15度,時間相差1小時。
(3)定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地圖上判定方向的最基本最常見的方法,「經緯網法」來判定方向是最精確最有效的方法。經線表示南北,緯線表示東西,在經緯線上標注東、南、西、北就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定方向。
(4)定距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全球各地緯度1°的經線上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對應在地面上的弧長大約也是111km。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兩地間的緯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兩地的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

三、投身課堂,做中學
1、化抽象為形象,提升學習興趣 (1)在每一部分知識的學習中都力爭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學習任務。把學生難以想想的知識轉變為具體的可觸摸的地理事物。如:復習經緯線時把經緯線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結合起來。主要經線可以選擇0°、180°、東西經30°、60°、90°、120°、150°。主要緯線赤道 南北回歸線 南北極圈等;地理事物可以是高原、平原、沙漠、半島、島嶼、海洋、大洲國家等等。(2)經緯線與地理事物選擇的原則。根據學生每人手中都有的地圖上所能夠提供的地理信息來決定;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地理事物;選擇的地理事物清晰明了,學生易於查找。把經緯線學習透徹以後對於利用經緯網對某一點的定位這一教學難點就會迎刃而解。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讓學生體驗的學習興趣。
2、化立體為平面,提升空間能力 初一學生來說,不僅認知水平有限,而且空間能力不足,對經緯度的正確判讀可謂是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地球儀等直觀的教具,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空間概念。如:首先,可以利用桔子皮等物品,讓學生明白由立體地球變成平面的地圖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形,而出現誤差。因此為了盡量的減少誤差在繪制地圖中的出現,不同緯度地區的地圖採取不同的方式。另外,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地球儀上不同的經緯網的形狀,並在筆記上畫出,從而建立立體與平面之間的聯系。
3、學以致用,改變生活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它是根據地理「新課程標准」最基本的理念制定的。 「學」是為了「用」,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在經緯網一節的教學中,有許多的點可以和生活相聯系。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對於生活的價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與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如:北京與武漢的距離大約是多少?通過查找武漢(30°N,114°E)和北京(40°N,116°E)的經緯度緯度1°的經線上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可以很容易估算出。世界重大體育賽事的時間的計算等。
3、適量訓練,形成存量 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和地理訓練分不開的。在訓練中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被動思考到主動挑戰的原則。如:經緯網的訓練中要先0°經線附近的赤道地區到其他地區,然後再180°經線附近的地區,最後是兩極地區。訓練的內容可以由單一的定位到方向、半球、距離等。
經緯網一節的教學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中還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實現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⑸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課知識講解的 視頻,急需,我上課前的預習,拜託各位了

第一章
1、地理 自然、人文
壹.尊重自然規律。貳。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叄。具備可繼續發展的觀念。
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既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又是從子孫後代那裡借用來的。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直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3、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呈圓形;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成為一點。
赤道以北稱北緯,「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S」表示。
4、經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
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E」表示。
5、地軸:地球自轉軸。
6、北極:地軸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7、南極: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東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本初子午線)
10、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
11、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轉與季節的關系:
13、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相關的地理現象:
氣節 日期 北半球季節 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
春分 3月 21日前後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6月 22日前後 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晝長夜短
秋分 9月 23日前後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 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晝短夜長
自轉: 晝夜更替
地球運動: 不同地方時間差
公轉: 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 四季更替
14、五帶的劃分:北寒帶位於北緯66.5度,南寒帶位於南緯66.5度,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北溫帶位於北緯66.5度與23.5度之間,南溫帶位於南緯66.5度與23.5度之間,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熱帶位於北緯23.5度與南緯23.5度之間,氣候終年炎熱。
15、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16、等高線:把各個地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再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線。
特點:1、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 2、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7、地圖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一-數字比例尺。二-線段比例尺。三-文字比例尺) 2、

⑹ 求解初一地理第一課的各種知識點,說的好我增懸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地球運動 :自轉 /公轉
繞什麼轉 :地軸 /太陽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 約24小時 /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 : 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地理初一第一課內容

自我介紹 認識地理 經線和緯線

⑻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該怎麼立好規矩

根據我這個學生的常年經驗,你第一堂課可以嚴肅一點,給學生營造一種你很嚴格的感覺,讓學生對你有點怕還是好的,在以後的日子裡你可以適當的對他們好一點。

⑼ 初一地理第一課視頻 ,上課沒聽懂 誰能幫下、 易懂點

學地理最主要是記住地圖,世界的,國家的,到具體的 在頭腦中有個大概的框架,把學的只是添加進去容易記很多的,地理掌握發發很好學的 還要有興趣,地理其實很有趣的,可以體驗人文環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