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級上冊關於民族
㈠ 八年級上地理常見少數民族習俗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餘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系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並表示謝意。
藏民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舌表示親切問候,受禮者應微笑點頭為禮。有客人來拜訪,藏民們等候在帳外目迎貴客光臨。藏民們見到長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脫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見到平輩,頭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禮貌。男女分坐,並習慣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對客人有敬獻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禮俗。客人到藏族家裡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會不會喝酒,都要用無名指蘸酒彈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彈,主人會立即端起酒邊唱邊跳,前來勸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讓添酒。連喝兩口酒後,由主人添滿杯,客人一飲而盡。這樣,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滿意。按照藏族習俗,主人敬獻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歡迎。
敬酥油茶的禮儀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邊,女主人拿一隻鑲著銀邊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著提壺或熱水瓶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主客開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壺,客人就可以端起碗來,輕輕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後呷上一口,並說些稱贊茶打得好的話;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壺時,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備告辭,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底一定要留點漂著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聖物,認為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
2.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奉伊斯蘭教。維吾爾人非常重視禮貌,接待見面,習慣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體前傾30度或握手,並連聲說:「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雙腿直伸,腳底朝人;院落的大門禁忌朝西開,忌諱睡覺時頭朝東腳朝西,所以在給他們分配房間、安放卧具和枕頭時,特別要注意。忌隨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講究衛生,經常在自來水龍頭下直接沖洗手、臉。到維爾吾族家裡做客,進門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壺給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洗3次。習慣一人專用茶杯,住宿期間也不換。當第一次給茶杯的時候,要當著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後再用。
在屋裡就坐的時候,要跪坐,忌雙腿直伸、腳朝人。
吃完飯有長者領著做「都瓦」的時候,忌東張西望或站起。
在飲食方面,喜歡喝奶茶、吃饢,喜歡吃拉麵和包子以及「燉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鍋貼」。烤羊肉串是這個民族最出名的風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諱吃豬肉、狗肉、騾肉、鴿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過膝,褲腳到腳面,最忌戶外穿著短褲。
肉孜節、古爾幫節是傳統的盛大節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歡戴著四楞小花帽。他們最喜歡的體育技藝是高空走大繩。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信仰喇嘛教,牧民愛穿滾邊長袍,頭上戴帽或纏布,腰帶上掛著鼻煙壺,腳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煙壺、裝煙和請安等,當然現在還有鞠躬禮和握手禮。獻哈達的禮節和藏族一樣。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後,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奶茶和美酒,並把哈達托著獻給客人。
當接過主人的奶酒,最得體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一滴酒彈向頭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彈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彈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隨後把酒一飲而盡。如果客人不會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來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貴客,主人會設全羊席來款待你,表示主人對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諱吃狗肉,不吃魚蝦等海味以及雞鴨的內臟和肥肉。送客的時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邊界。
路過蒙古包的時候,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群。進蒙古包前,要把馬鞭子放在門外,否則,會被視為對主人的不敬。進門要從左邊進,入包後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邊;離包的時候要走原來的路線。
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馬上車,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後,再上馬上車。
如果蒙古包前左側縛著一條繩子,繩子的一頭埋在地下,說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傳統節目,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辦,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眾性的盛大集會。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較重要的節日(大年就是春節,小年在臘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約有1/3人口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其餘散居在全國各地。他們信奉伊斯蘭教。
回族人尊敬長者,禁止居室裡面忌放豬皮、豬鬃等製品。
回族非常注意並尊重別人的自尊感,顧全別人面子,不喊外號。
「阿訇」是清真寺教務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們在祈禱,不能被打擾。忌用左手遞送物品。
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
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禁止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忌的東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說某某東西像血一樣紅)等,甚至在談話中也忌帶「豬」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在背後誹謗別人和議論他人短處,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一般實行族內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結婚。
茶葉和紅糖是回族人的節日佳品。
5.壯族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雲南、廣東,貴州三省。壯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土地。祖先崇拜佔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著「天地親師」的神位。有的還信奉佛教。
壯歌久負盛名,定期舉辦對歌賽歌的「歌圩」盛會;壯族刺綉、竹芒編以及「干欄」建築藝術等名揚遠近。
如果有客人來訪,他們都會熱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讓座遞煙,雙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聲講話,進出要從客人身後繞行。和客人共餐,要兩腿落地,和肩同寬,不能蹺二郎腿。
飲食以大米、玉米、薯類等為主食。認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餚、珍品。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普遍喜歡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顯得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龍州等地的婦女還有嚼檳榔的習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愛吃胡羅卜、西紅柿、芹菜等。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6.滿族
滿族人大部分聚居在東北三省,以遼寧省最多。
滿族非常重禮節。平時見面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要請安後才能說話,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一般親友相見,不分男女都行這個禮,表示親昵。家裡一般都有「萬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貴,用來供奉祖宗,不能隨意去坐。掛旗也是滿族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春節時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貼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節日氣氛。
滿族以稻米麵粉為主食,肉食以豬肉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滿族名菜「白肉血腸」。冬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常以腌漬的大白菜(即酸菜) 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
過節的時候吃「艾吉格悖」(餃子),農歷除夕時,要吃手扒肉等。他們還保留了餑餑、湯子、薩其瑪等有民族特殊風味的食品。
滿族接待客人,不避內眷,家庭女性成員都可參加對客人的敬酒等活動。給客人上菜必須成雙成對,客人一旦接受婦女的敬酒,就必須喝乾,否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滿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準殺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帶有狗皮的衣帽。
滿族信仰薩滿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時,以豬和豬頭為祭品。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殺了,俗稱「領牲」。
7.朝鮮族
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多聚居於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他們在服飾妝扮、生活起居、文體活動等方面都獨具特色。
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節假日和喜慶日,朝鮮族群眾就會載歌載舞,歡騰雀躍。不論男女老少,不僅都能唱會跳,而且還都十分酷愛傳統體育活動。
老人在家庭和社會上處處受到尊敬,兒孫晚輩都以照顧體貼祖輩為榮。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吸煙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
喜歡食米飯,擅長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各種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
有吃狗肉的習俗。常用一種叫「麻格里」的家釀米酒來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婚喪、佳節期間不殺狗、不食狗肉。
8.其他民族的習俗忌諱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過年三天內禁忌新鮮蔬菜進屋,否則對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婦女忌食難產而死的家畜之肉;禁過年七天內推磨,不然會使家境貧困;忌用餐後把湯匙扣於碗盆的邊沿上,因這是給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諱女人跨過男人的衣物,更不能從男子身上,頭上跨過。忌諱女客上樓。忌諱婦女送自己的首飾、衣物給別人,否則會影響生育和孩子的順利成長。
傣族的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騎馬進寨,須在寨門口下馬;忌別人摸頭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雞蛋;忌任意進入木鼓房;忌諱送給少女裝飾品;忌諱客人在家裡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一木桿,說明家裡有病人,忌外人進入。女性不準隨便亂抓男性的頭發,男性不能觸女性的腳;忌諱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時候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肝、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忌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哈薩克族的禁忌: 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喝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
瑤家的禁忌: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瑤族祭神,忌用狗、蛇、貓、蛙肉。
羌族的禁忌: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觸動神龕和供桌,火塘邊的三腳架忌諱踩踏。布依族習慣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應喝一點。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禮必須送雙數。
高山族的禁忌: 婦女懷孕後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貓肉、穿山甲肉和並蒂果實等;婦女用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弄。
㈡ 初中地理常考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蒙古族-那達慕節。 藏族-雪頓節。 回族-開齋節。 傣族-潑水節。 高山族-豐收節。
㈢ 人教版八年級上的地理圖冊第三節的第二題上的圖片是哪一個民族的人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 蒙古族服飾
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男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㈣ 初二上地理復習提綱的第三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我國共有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2、 漢族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
3、 我國各民族總的分布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4、 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藏族---西藏自治區, 維吾爾族—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 高山族—台灣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1、 中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3、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 第一級階梯:>4000米,高原、盆地;
第二級階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
第三級階梯:<500米,平原、丘陵;
5、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我國的影響:
(1)、地勢西高東低使我國許多河流自西向東流,溝通了東西方向的交通;
(2)、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上的潮濕氣流深入內陸,形成豐沛的降水;
(3)、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蘊藏豐富的水能。
6、我國的地形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7、我國主要的山脈:
東西走向:最北---天山—陰山;中間--昆侖山—秦嶺;最南—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間—長白山—武夷山
最東—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南北走向:橫斷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
8、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青藏高原---雪峰連綿、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地面崎嶇,多梯田。
9、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1/3;一般把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稱為山區,山區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2/3。
10、 山區的優點:地形復雜多樣,便於發展多種經營;森林和礦產資源豐富;
中草葯和動植物資源豐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區急流可以發電。
山區的缺點: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容易發生自然災害;植被遭到破壞後,水土流失嚴重;坡度大,不易耕種。
11、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所以開發利用山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生。 冬季風 夏季風 來源 蒙古
西伯利亞 太平洋
印度洋 風向 西北季風
東北季風 東南季風
西南季風 性質
影響 寒冷乾燥 高溫多雨 1、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緯度因素,而冬季風則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的嚴寒。
2、 1月0C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此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0C,此線以南1月平均氣溫>0C。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1)、1月0C等溫線;(2)、800MM等降水量線;
(3)、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4)、濕潤和半濕潤的分界線。
3、 中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52.3C).
4、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5、 夏季,中國氣溫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原因是:海拔高,氣溫低。
6、 中國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49.6C).
7、 我國從北向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還有一個獨特的高原氣候區。(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
8、 我國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9、 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10、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把我國劃分為4類干濕地區。
11、東部—耕作業;西北—畜牧業;北方—旱地農業;南方—水田農業。
12、我國的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3、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彥喀拉山—。
14、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是雨熱同期,但是很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寒潮、台風、霜凍、水旱災害等。 1、 內流河:沒有流向海洋→內流區(1/3);河水主要來自冰雪融水。
外流河:流向海洋→外流區(2/3);河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2、 長江—我國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長度最長;
黃河--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京杭運河—我國最長的人工運河;
額爾齊斯河---我國唯一流到北冰洋的河流;
黑龍江—冰期最長;
珠江---汛期最長,年運輸量僅次於長江。
青海湖—最大鹹水湖;
鄱陽湖---最大淡水湖。
3、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呈巨大的「幾」字形,注入渤海。
4、 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
5、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
6、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7、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造林、種草、綠化大地)。
9、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注入東海, 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
10、長江上中游的分界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
11、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12、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13、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多的原因是:
(1)、長江流經地區降水豐沛,暴雨時各支流往往同時漲水;
(2)、上中游湖泊面積縮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3)、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
14、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防洪。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1、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2、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第二節 土地資源
1、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2、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3、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區。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有東北林區、西南林區、東南林區三大林區。
東北林區—最大的原始森林。西南林區—樹種最多。東南林區—人工林區。
4、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5、土地利用中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三節 水資源
1、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佔2.5%
2、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3、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從時間分配看,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是興建水庫;
5、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
6、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的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7、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我國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
2、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
3、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4、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5、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鐵路和水路運送。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漁業、畜牧業。
2、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產業。
3、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
4、糧食作物--南稻北麥 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棉花生產—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產棉區 地區 耕地類型 熟制 主要農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1年1熟或2年3熟 小麥、棉花、花生、甜菜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1年2-3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5、 我國四大牧區的比較 內蒙古牧區 新疆牧區 青海牧區 西藏牧區 優良畜種 三河馬、三河牛 細毛羊 氂牛 氂牛 6、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人口增加、耕地不斷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
7、我國不同類型地區農業建設方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創匯農業;
中部地區—農產品基地; 西部地區—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第三節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
1、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2、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
(1)、京廣、京滬、哈大----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黃河流域----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
(3)、長江沿線(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3、遼中南—重工業為主;
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長江三角洲—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為主。
㈤ 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1、中國從東西半球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6、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7、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8、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9、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快。
10、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1、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2、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3、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積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
14、在我國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5、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17、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18、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0、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山脈走向: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21、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2、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達木)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4、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25、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27、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28、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29、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干濕地區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31、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是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32、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侖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
33、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0、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34、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2、黃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
35、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36、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37、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 」之稱。
38、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41、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42、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43、我國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難利用土地眾多,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44、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45、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46、土地資源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只佔2.5%
48、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主要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49、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50、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51、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52、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農業,工業,家庭的節水方法)
53、在各種交通運輸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54、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5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5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5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5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5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格局。
6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6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點。
6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6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6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65、●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 沿海地區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徵:從業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快。
(2) 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嶺-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1、1月份0℃等溫線 2、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5、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6、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7、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甘蔗與甜菜的分界線 油菜與花生的分界線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線
8、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9、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
10、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有結冰期
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無結冰期
11、陸運與水運的分界線
㈥ 跪求八年級上冊地理書55個少數民族排序!!!
額。。。。書早扔了,誰記得啊
㈦ 八年級上冊地理 中國人口和中國民族的主要知識點
第三節.中國的人口。
(一)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人口數量: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23%。
(2)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3)人口的政策: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4)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二) 中國的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定義):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上的人口數,人口密度=人口數量(人)/地區面積(平方千米)。
(2)分布特點: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東密西疏)。
界線:黑河——騰沖一線,人口線以東地區 佔全國面積43% 但人口佔全國人口94%
(三) (1)1949年以前增長緩慢的原因?經濟落後、戰爭、災荒、疾病。
(2)1949年以後增長迅速的原因?經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控制人口工作不夠。
(四)中國人口增長過快會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社會財富積累緩慢、人民生活水平低、資源短缺、生態懷鏡遭到破壞、進入老齡化社會、文化素質低,住房擁擠,交通擁擠,就業困難等。
(六)中國人口的地理分布特點是: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中國人口的地理界線:黑河到騰沖。)
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一)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各民族中,漢族人數最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0、6%;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稱為少數民族。
(二) 我國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相差懸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廣西)。雲南是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三)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漢族主要分布: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
(三)主要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區
民族名稱 主要分布地區 民族名稱 主要分布地區
壯族 廣西 彝族 雲南、四川、貴州
滿族 東北、北京 傣族 雲南
回族 寧夏、甘肅、新疆 蒙古族 內蒙古
維吾爾族 新疆 藏族 西藏、青海、四川
(三獨特的風俗民情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傣族: 潑水節 孔雀舞
賽龍舟紀念屈原
㈧ 八年級地理少數民族
1、答案選最後一個。壯族在廣西,南方不 產蘋果,北方產蘋果,所以回第一項錯誤;答朝鮮族在東北,甘蔗只在南方產,所以第二項錯誤;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第三項錯誤;西藏盛產青稞,所以最後一項是正確的。
2、孔雀舞是傣族的,最著名的孔雀舞演員是楊麗萍,你可以在網路視頻上欣賞下。
㈨ 八年級上冊地理少數民族那一節的重點。盡快啊
你說的來是團結的多民族大家庭這源一節
重要的知識是這樣的:
一、我國各民族的人口數量:
1、漢族佔到了總人口的92%,約12億。
2、(1)其他55個民族人口只有全國總人口的8%,1億多,被稱為少數民族。(2)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超過了1600萬,其他的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好友「滿回苗維,彝土蒙藏」,可以看出 ,人口過400萬的少數民族有9個。
(3)各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風俗和習慣:集體舞-藏族,長鼓舞-朝鮮族,潑水節-傣族,桿欄式木樓-傣族或者壯族,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或維吾爾族,信仰佛教-藏族或蒙古族
二、各民族的空間分布特點
1、總特點: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2、漢族分布遍及全國,集中分布在我國的中部和東部;少數民族較為分散,主要集中在邊疆,如東北、西北和西南,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少數民族自治制度,成立了5個自治區,此外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各級自治政府。
3、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
㈩ 中國地理八年級上冊
八年級地理上冊期中復習資料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①我國的位置 ②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③遼闊的國土 a我國的四個端點 最北端在黑龍江生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最南端在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 b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 目前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 三級行政區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自治州、自治縣、縣),鄉(民族鄉、鎮) ④眾多的人口 我國的人口政策:①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想適應)②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③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⑤人口東多西少: 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東部地區面積佔43%,人口佔94%;西部地區面積佔57%,人口佔6%。 ⑥多民族的大家庭: 在我們偉大的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共同生活著56個民族,組成了多民族統一和睦的大家庭。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約佔全國人口的8%,被稱為少數民族。 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民族政策: ①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②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等,行使自治權。 ③大力發展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事業。 ④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⑤各民族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附錄資料1) 我國省區之最 緯度最高的省區 黑龍江 緯度最低的省區 海南省 跨經度最廣的省區 內蒙古 跨緯度最廣的省區 海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區 新疆 面積最小的省區 海南省、澳門 人口最多的省區 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區 西藏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區 江蘇、香港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 西藏 少數民族最多省區 雲南 華僑最多的省區 福建、廣東 鄰國最多的省區 新疆 鄰省區最多的省區市 內蒙古、重慶 島嶼最多的省區 浙江 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 廣東 (附錄資料2)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 名 稱 簡 稱 行政中心 名 稱 簡 稱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湖南省 湘 長沙 天津市 津 天津 廣東省 粵 廣州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山西省 晉 太原 海南省 瓊 海口 內蒙古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重慶市 渝 重慶 遼寧省 遼 沈陽 四川省 川(蜀) 成都 吉林省 吉 長春 貴州省 貴(黔) 貴陽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雲南省 雲(滇) 昆明 上海市 滬 上海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江蘇省 蘇 南京 陝西省 陝(秦) 西安 浙江省 浙 杭州 甘肅省 甘(隴) 蘭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青海省 青 西寧 福建省 閩 福州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江西省 贛 南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山東省 魯 濟南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河南省 豫 鄭州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門 湖北省 鄂 武漢 台灣省 台 台北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地形和地勢 第一個問題: 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的地形名稱。 2、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的屋脊。 界限: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為界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的北邊和東邊,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區低於500米。 界限: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為界 第三級階梯:第二級階梯以東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這里,眾多東流入海的河流,將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形成依山傍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 地勢特點的優越性——水汽輸入,水運溝通,水能豐富 ①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候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②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方便沿海河內地的經濟聯系。 ③兩級階梯過度處落差大、水流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第二個問題: 地形復雜多樣: 四大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清藏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第三個問題:山區面積廣大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加之高原,兩者約佔60%。其中一半是難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這些山地多集中在西北部地區。 地形特點評價 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發展林業、副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的優勢。 ②不利影響:山區面積廣大,耕地有限,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山區交通不便是影響各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節 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第一個問題 南北氣候的差異 A、冬季,我國的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B、夏季,除青藏高原以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C、根據氣候的南北差異,並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第二個問題 東西乾旱的差異 我國降水有南北向的差異,也有東西向的差異,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遞減。 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最多一年為8409毫米。 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可遜,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9毫米,年降水天數不足10天。 根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我國乾旱地區面積廣大,主要位於西北地區。 第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