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地理地形模型橡皮泥
Ⅰ 1參照圖1.38和圖1.39,用橡皮泥製作一個等高線地形模型。根據圖1.38,比較一下是從b點爬到
c點到a點,因為等高線稀疏,坡度緩,所以c點到a點比b點到a點容易.
Ⅱ 如何用粘土製作中國地形圖模型
先在一個平面上畫上中國的輪廓。
在輪廓內畫上等高線
把黏土按各等高線形狀做好並貼在輪廓上
Ⅲ 如何用橡皮泥做等高線地形模型
1.製作材料及方法
(1)山體模型的製作:用泡沫塑料製作成有緩坡、陡坡的山體。在繪出等高線圖以後,按照一定的高程進行切割。山體最好切割成六層。每層穿兩個用作固定在底板上的小孔。
(2)木框:用木條製作成木框,呈長方形,每框內安上綳緊的透明塑料薄膜(木框最好制五個),每個塑料薄膜上分別繪有不同高程(100米至500米)的等高線。
(3)底板:用木板作底板,在底板的四角安置四個立柱。立柱上標高程。
(4)固定山體模型的木柱兩根:木柱為圓柱體,長度以略低於山體模型高度為宜。在底板上開有兩個安置木柱的圓孔。也可不用木柱,而在上下兩層之間用磁鐵固定。
(5)等高線圖的繪制:用同底板大小一致的較厚的白紙,繪出山體模型的等高線圖一張,標明高程。
(6)安裝:將山體模型的各層和薄膜木框,按由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安置在底板上的相應位置。
2.使用方法步驟:
(1)底板上有山體模型,向學生說明「這是一座山的模型,山的海拔高度為550米。」讓學生形成山體印象。
(2)依次加入每個高程(從100米到500米)相應的薄膜框架。側視可見山體,俯視可見等高線圖。
(3)將實體模型從底板及木框中取出,讓學生觀察底板及木框。這時,側視仍可顯出山體,俯視則可見清晰的等高線圖。
(4)再將厚紙繪制的等高線圖放到底板上,俯視時薄膜上的等高線與底板上的等高線大體重迭;而後將木框薄膜依次重迭在底板上,則見薄膜上的等高線與底板上的等高線相互重迭。
Ⅳ 怎麼用橡皮泥做等高線地形模型 要簡單製作步驟不要象課本那樣的照搬
也許你不喜歡按部就班地做,但是說實話,這種問題要說明白必須要分專步驟進行,否則你會發現如屬果自己前面沒做好,會導致後面也做不成,返工時最麻煩的.步驟寫得比較易懂,你仔細看,一定能做出來.
1.數一數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多少條等高線.
2.將橡皮泥壓成塊狀,每塊厚1cm.橡皮泥塊的數量和等高線的條數相同,大小和等高線地形圖圖幅大小相當.
3.在已經畫好的等高線地形圖上,用剪刀順著最外面的等高線剪去圖幅范圍以外的部分.
4.將剪下的等高線地形圖放置在橡皮泥塊上,沿著紙的邊緣將等高線畫在橡皮泥塊上.切去等高線外面的橡皮泥.
5.再沿著靠近外面的等高線剪紙片,把剪下的紙環放置在上一步中做好的橡皮泥上,使紙環外面和橡皮泥塊的邊緣吻合.
6.用剩下的地形圖和新的橡皮泥塊,重復步驟4,5
7.把第二塊橡皮泥塊疊放在第一塊上,使它的邊緣和第一塊上的紙環內圈吻合.
8.重復第4步到第7步,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塊都疊放在一起.
這樣,一個等高線地形模型就做好了.
Ⅳ 地理模型的製作方法
1.找好材料:白乳膠,膠布(可有可無),報紙或不要的書本, 一個泡沫箱,紙皮,顏料,顏色筆,皺紙,在文具店買到的(可用紙巾代替) 2.把報紙捏成團,最好就捏結實點,不然到時會散開。然後如下圖這樣用白乳膠在泡沫箱底粘好,不過白乳膠比較慢干可以找東西放紙團上面壓一壓。直到粘滿了泡沫箱的四分之三。
3.如圖,用透明膠布粘綁住幾個紙團,變成小山,現在比較丑,弄出來就不會了,用膠布粘綁的做出來的小山會更結實,我一些沒用確實沒有這么好,就是上完顏料後紙團會變松,崩開來,一些沒有塗到顏料的地方就露出來了。藍色的地方是用藍色的皺紙貼上去的海,可以用海綿紙。
4.拿白色的皺紙鋪到山上面,用顏料塗,讓紙粘到上面,突出山的形狀。
像這樣
6.用紙皮畫出沉積岩的示意圖,最好用顏色筆塗上顏色,顏料不容易看,而且容易跟別的顏色混。
7.畫好了沉積岩示意圖就把他粘到火山的一邊,如圖,在山腳下灑一些沙子跟石頭,用白乳膠粘住,泡沫箱周圍可以用紙皮粘圍住,比較好看一點。
這樣就大功告成啦!我們學校舉行地理模型大賽,我也是第一次弄,自己一個人弄的,祝我拿大獎吧,ojbk。默默地附上了模仿的原圖
Ⅵ 七年級下地理怎樣做地形模型
地形模型可以通過電腦構建虛擬地形,如Autocad,Arcgis等軟體通過等高線、高程點等信息建立,實體的沙盤模型構建起來比較困難,不過更加直觀.
Ⅶ 怎麼用橡皮泥做等高線地形模型要簡單製作步驟不要象課本那樣的照搬
也許來你不喜歡按部就班地做,但自是說實話,這種問題要說明白必須要分步驟進行,否則你會發現如果自己前面沒做好,會導致後面也做不成,返工時最麻煩的。步驟寫得比較易懂,你仔細看,一定能做出來。 1.數一數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多少條等高線。 2.將橡皮泥壓成塊狀,每塊厚1cm。橡皮泥塊的數量和等高線的條數相同,大小和等高線地形圖圖幅大小相當。 3.在已經畫好的等高線地形圖上,用剪刀順著最外面的等高線剪去圖幅范圍以外的部分。 4.將剪下的等高線地形圖放置在橡皮泥塊上,沿著紙的邊緣將等高線畫在橡皮泥塊上。切去等高線外面的橡皮泥。 5.再沿著靠近外面的等高線剪紙片,把剪下的紙環放置在上一步中做好的橡皮泥上,使紙環外面和橡皮泥塊的邊緣吻合。 6.用剩下的地形圖和新的橡皮泥塊,重復步驟4,5 7.把第二塊橡皮泥塊疊放在第一塊上,使它的邊緣和第一塊上的紙環內圈吻合。 8.重復第4步到第7步,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塊都疊放在一起。 這樣,一個等高線地形模型就做好了。
Ⅷ 怎樣製作地理模型
1、實驗方法簡介
以木板為海平面,以5厘米為級差進行測量,先在山邊木塊上垂直地豎一根綠色標桿。
(1)製作等高線地形模型:
a.將橡皮泥在墊板上堆成山體狀。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
b.用手擦拭山體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c.將直尺垂直擺放在山體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間隔,用牙簽在山體表面不同高度處做上記號,並標出高程。
d.用細線小心地沿著記號處將山體水平切開。
e.將切下的山體塊編號後分開擺放。
f.在山體上表面用水粉塗上不同的顏色。
g.將山體塊根據編號重新擺成山體形狀。
(2)繪制山體的等高線地形圖
a.分別將取下的山體塊放在白紙上,用筆沿山體塊邊緣描線,注出相應的高度,就得到了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
b.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不同等高線之間塗上不同顏色的水粉顏料,在圖的左下角把各種顏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圍的圖例畫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用分層設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圖。
2、活動素材
(1)實驗器材:橡皮泥,刻度尺,牙簽,細線或細鋼絲,墊板(木板、硬紙板、泡沫板均可),水粉顏料。
(2)每個小組一張活動任務表:描述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特徵及判斷方法的表格;小練習一題。
(3)課外資料一份,進一步了解實際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步驟。
3、細節把握
活動設計好了並不等於活動可以成功實施。一堂課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還取決於教師對細節的把握。
(1)繪圖活動之前的「友情提示」
教師在多媒體投影儀上播放三維動畫演示製作等高線地形圖的原理及過程。
(2)每個班的小組平均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的山體模型(示例)是一致的,如此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更具有可比性。
總之,此模型教具以其科學性、簡易性、實用性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一件經過實踐檢驗的自製教具就這樣誕生了。自製模型教具是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又是一件長期而平凡的工作。自製模型教具促進教師不斷的學習、實踐,豐富經驗,提高技能,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教材與學生,磨練意志,對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大有裨益。
Ⅸ 怎麼用橡皮泥做等高線地形模型
也許你不喜歡按部就班地做,但是說實話,這種問題要說明白必須要分步回驟進行,否則你答會發現如果自己前面沒做好,會導致後面也做不成,返工時最麻煩的。步驟寫得比較易懂,你仔細看,一定能做出來。
1. 數一數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多少條等高線。
2. 將橡皮泥壓成塊狀,每塊厚1cm。橡皮泥塊的數量和等高線的條數相同,大小和等高線地形圖圖幅大小相當。
3. 在已經畫好的等高線地形圖上,用剪刀順著最外面的等高線剪去圖幅范圍以外的部分。
4. 將剪下的等高線地形圖放置在橡皮泥塊上,沿著紙的邊緣將等高線畫在橡皮泥塊上。切去等高線外面的橡皮泥。
5. 再沿著靠近外面的等高線剪紙片,把剪下的紙環放置在上一步中做好的橡皮泥上,使紙環外面和橡皮泥塊的邊緣吻合。
6. 用剩下的地形圖和新的橡皮泥塊,重復步驟4,5
7. 把第二塊橡皮泥塊疊放在第一塊上,使它的邊緣和第一塊上的紙環內圈吻合。
8. 重復第4步到第7步,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塊都疊放在一起。
這樣,一個等高線地形模型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