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西北平原
① 初二地理,西北地區的主要農業類型是綠洲農業呢還是灌溉農業呢
西北地區的農業類型主要是綠洲農業。綠洲農業指荒漠地區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進行灌溉的農業。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寧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的邊緣,分布著較多的綠洲。
② 西北平原具體指那些位置包括那些范圍
蛤蟆意思?
西北以高原山地和盆地為主。平原僅僅有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它們也是西北重要的農業區
③ 初二地理:東北平原 氣候類型
東北平原
中國最大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東北地區中部。南北長1000多公里,東西寬300~400公里,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平原東西兩側為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地,南端瀕遼東灣。
東北平原西南部以西遼河為中心,呈沙丘與窪地相間、微波起伏的風沙地貌景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70~250米。沙丘從西向東、從西南向東北,以流動沙丘為主逐漸過渡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減輕。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范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徵。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
水量的85~90%集中於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個月。年降水變率不大,為20%左右。乾燥度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較好生長,遼河平原南部還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麥,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長困難。春季低溫和秋季霜凍現象頻繁。江河兩岸和窪地,汛期常有洪澇災害。
東北平原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大豆、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鋼鐵、機械、能源、化工基地
④ 初二地理,,,中國地形分布圖的順口溜。。
地勢特點:
地形圖上看仔細,三種顏色最清晰, 青藏高原深藍色,它是地勢第一專級。 「世界屋脊」屬世著稱,平均海拔四千米。 越過橫斷和昆祁,海拔降為千米余, 土黃顏色面積廣,高原盆地二階梯。 東過大太巫雪峰,顏色由黃變淺黃, 海拔低於五百米,直到海邊第三級。 西高東低大趨勢,江河東奔水流急, 開發水能供電力,航運灌溉都便利。
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三列山:天山陰山在北邊, 昆侖秦嶺居中間,南嶺橫列在南面。 東北西南三列山:大太巫雪在西邊, 長白武夷居中間,台灣山脈在東南。 喜馬拉雅弧形山,東西蜿蜒西藏南, 珠穆朗瑪峰最高,聳立中尼邊境間。 南北走向由橫斷,西北東南阿祁連。 各向山脈互交織,地形骨架已呈現, 大興兩側高、平原,太行西、東也同前, 巫山西盆東平原,雲貴青藏中橫斷,
塔准兩盆夾天山,昆侖北盆南高原。
⑤ 八年級地理:下列有關西北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並請解釋原因)
C
西北地區卻是抄分布著很多石油資源,尤其准格爾盆地,地圖上可以看
稀有金屬、有色金屬主要分布在南方,A、B錯
小浪底已經屬於北方地區,不是西北地區,而且主要是平原丘陵等低地,落差小,中游地上懸河,水量減少,水能資源要水多而且落差大,不符合,D錯
⑥ 八年級下冊地理重點筆記 中地版
地理: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1、 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 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里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非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界限大致通過(秦嶺)和(淮河),與一月(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
4、 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北方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南方多(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熟制(一年兩熟)或(三熟)。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
5、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濕潤的(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多為交錯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 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甘肅)省北部。氣候以(乾旱、半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沙漠)分布,只有盆地邊緣出現星星點點的(綠洲)。西北地區河流很少,而且多為(內流河)。
7、 青藏地區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氣候以(高寒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8、 西北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牧場和主要畜種有各具特色。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臧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9、 在西北的(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了(灌溉農業);在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較低的地區,分布著(河谷)農業。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1、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是我國(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的樞紐。
2、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狀,(皇宮)居於城市中心,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
3、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地處珠江下游入海口的東、西兩側,其中位於東側的是(香港),西側的是(澳門)。
4、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和(旅遊)中心。
5、 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資源有限。「上天」-建築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6、 澳門由(澳門半島、 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7、 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 台灣島屬(亞熱帶、熱帶)氣候,溫暖濕潤,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灣島還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9、 從60年代開始,台灣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其中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於我國(西北)邊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這里是以(維吾爾)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素有(歌舞之鄉、瓜果之鄉)的美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北有(阿爾泰山脈),中有(天山山脈),南有(昆侖)山脈,雄偉的天山南北分別是(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於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在(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他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這里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人們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發展了特色鮮明(灌溉)農業。(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基於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14、在沙漠廣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其中天然氣佔全國陸地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
15、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促進塔里木盆地周圍城市、鄉村使用天然氣等潔凈能源,緩解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而帶來的(環境)壓力。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第七章省內區域
1、珠江三角洲位於 廣東 省東南部, 珠江下游,鄰 港澳 ,與 東南亞 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 「南大門」。
2、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區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開放城市是 廣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都是高溫多雨的 熱帶季風氣候 ,但夏季風的風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產品以 港、澳 為貿易渠道,出口至 東南亞 、 歐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區,20世紀末,這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和日用消費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經濟,與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後廠」 。
6、近年來,外商投資的熱點由 珠江三角洲 轉移到 長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製造業 的發展,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外地
勞動力,加快了城鎮化速度。
8、我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不到 40% ,與發達國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雙版納位於 雲南 省橫斷 山脈的南部,南鄰 緬甸、寮國,有 瀾滄江流過。
10、西雙版納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熱帶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種類 多,有 層次性 。
11、西雙版納主要少數民族是 傣族,住竹樓,吃竹筒飯 ,過 潑水節,跳孔雀 舞。
12、西雙版納長期以 農業 生產為主,現在旅遊業發展成主導產業。
第八章跨省區域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黃土分布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認可 風成說 。
2、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 ,南至 秦嶺 ,北抵 長城 。黃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觀的有 黃土塬 、 黃土梁 、 黃土峁三種。
3、黃土高原地面 破碎, 溝谷 密度大, 平地 少,斜坡多,溝谷兩側常見 直立的陡崖。
4、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 疏鬆,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 易溶於水。
5、黃土高原屬於 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
6、黃土高原地面光禿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護,由於人們不合理的 開墾 、采礦、 修路 活動,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7、一般來說,地面坡度越 大,坡面越 長,降水越 多 ,降水強度越 大 ,地面植被越 少,水土流失越嚴重。
8、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 肥沃的土壤,使 農作物 減產;使 溝谷 增多、擴大、加深,導致 耕地面積 減少;還向 黃河 輸送了大量的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難。
9、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是 黃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雲貴高原。
10、黃土高原地形 破碎,氣候 乾旱 ,水土流失嚴重,多發 自然災害。
11、黃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洪澇,並引發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種地質災害。
12、黃土高原的治理採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結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產活動;另外,嚴格控制 人口增長,解決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地區的主導產業是 能源工業。
13、長江沿江地帶西起 攀枝花,東到 上海,東西狹長的「帶狀」區域。
14、長江沿江地帶地勢 低平 ,地形以 平原 、 低山丘陵 為主;氣候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受地形、氣候影響,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是我國 地表水資源 最豐富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還有豐富的水能、森林、礦產、水產、耕地資源,資源豐富。
15、長江沿江地帶溝通 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和 西部資源富集 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16、 長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發展的生命線。其中 上海 、 南京 、武漢、 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 經濟、 文化 、 交通 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17、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是全國最大的 商業 中心,工業 中心,最大的 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對長江三角洲、長江沿江地帶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帶動作用。
18、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自西向東形成了以 攀枝花、 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 冶金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 鋼鐵、 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以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9、我國長江沿江地帶有 上海、 南京、 武漢和重慶 汽車摩托車 基地,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
20、近年來,由於長江上游地區 毀林開荒 ,陡坡墾殖,造成 森林 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是土壤肥力下降,並淤塞了 河道 、水庫、 湖泊,加劇了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21、長江中下游地區 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22、酸雨使一種 大氣 污染的現象,PH值小於5.6的降水成為酸雨,酸雨對水土、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我國主要的酸雨區有 西南 、 華中、 華東酸雨區,其中 華中 是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23、我國的基本國情是 國土遼闊 、 區域差異大; 人口眾多、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 。
24、三北防護林地跨 西北、華北 、東北,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生態防護林。
25、人類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 人口、 資源 、環境 等問題
⑦ 三大平原 四大盆地 劃分出各大地理單元的地理環境(山脈,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八
八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湖南版)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漢庄中學 楊華偉 2004年12月
1、中國位於 東部, 西岸,屬於 半球和 半球;首都 ,位於 區(時區)。
2、中國疆域東西跨度約 經度,經過 個時區即 區至 區;南北跨度為 緯度;陸地面積約 平方千米,陸地面積居世界第 位,我國陸地南北跨度約 緯度。陸地面積世界排名前兩位的國家是 和 。
3、我國瀕臨的海洋,由北到南排列依次是 、 、 、 。我國的領海寬度是 海里,海岸線長約 千米,海域管轄面積約 平方千米,陸上邊界長約 千米,陸上與 個國家接壤;我國最大的島嶼是 。我國的兩大內海是 和 。
4、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 、 、 、 、 、 等。
5、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 、 、 三級,共 個省級行政單位, 個省, 自治區, 個直轄市和 特別行政區。陸上鄰國最多的省(區)是 。
6、分別列舉出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
7、依照以下思路默寫出各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1)由北向南沿海一圈(共12個)
如:①黑龍江:黑、哈爾濱,…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南寧
(2)雲南周邊一圈(共5個)
(3)河北為起點由北向南走(包括河北省4個)
(4)河南與湖南東側的(共2個)
(5)河北為起點由東向西走(不包括河北省共6個)
(6)東西跨度最大的省(區) : 、 。 (1個);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省(區) : 、 (1個);台灣: 、 ;香港: 、 ;澳門: 、 。
8、在下圖寫出下列各省區輪廓的全稱、簡稱、行政中心。
9、2000年我國人口總數為 ,佔世界人口的 %,人口數居世界第 。
10、省級行政單位中,人口數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人口最多的直轄市是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是 。人口密度分界線是 到 一線。
11、我國成立後,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出生率不斷上升是因為 和 。
12、我國的人口特點是:人口 大、 快、 不均勻及城鎮人口 ,農村人口 。
13、我國人口與 、 、 、 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為此,我國把 當作一項基本國策,具體內容是 、 。
14、我國共有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數最多的是 族。
15、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 」。漢族主要集中在 部和 部,少數民族則分布在 、 、 地區。
16、我國地勢特徵是: , ;地形 ; 山脈 。
17、第一階梯的地形以 為主,第二階梯以 地形為主,第三階梯以 地形為主。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重要分界山脈是: 山、 山和 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重要分界山脈是 、 、 、 。
18、中華五嶽是指:東岳 山,位於 省內;西嶽 山,位於 省內;南嶽 山,位於 省內;北嶽 山,位於 省內;中嶽 山,位於 省內。
19、被稱為「世界屋脊」的是 高原;地勢平坦開闊的是 高原 ; 高原雪山連綿;黃土高原形成了 的地表形態, 高原地形崎嶇,山間多壩子。
20、我國的山區佔全國總面積的 ,山地佔全國總面積的 ; (山地/山區)包括崎嶇的高原、丘陵等。
21、准噶爾盆地緯度偏高,受 影響較大,降水略 (多、少);有火焰山,有我國陸地最坻處,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的是 盆地, 盆地有「聚寶盆」之稱。四川盆地被稱為 盆地和 之國。
22、華北平原定由 河、 河和 河沖積形成的,因此也稱 平原,其主力是 河。被稱為「魚米之鄉」的是 平原。
23、看圖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
24、我國氣候的特徵是 、 ,我國氣溫的特點是冬季 ,夏季 ,造成冬季氣溫差異的原因是 。
25、列舉我國從南到北依次劃分的溫度帶及其作物熟制、主要作物,並說出這是按什麼劃分的。
26、我國降水的特徵是 、 。
27、科學家是依據 來劃分干濕區的。列舉出我國四種干濕區及其對應的植被類型。
28、我國的氣候類型有 、 、 、 、 。
29、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夏季盛行來自 (大陸/海洋)的偏 風,冬季盛行來自 (大陸/海洋)的偏 風。
30、我國的雨帶每年4月由 向 推移,9月後由 向 撤退,雨帶的進退失常會導致 災害,如果雨帶在南方待的過久會導致 ,在北方待的過久會導致 。
31、我國西北地區 嚴重,大陸性氣候較強,主要表現在氣溫的 和 較大,我國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氣溫冬季明顯偏 (高/低),夏季明顯偏 (高、低)。
32、我國的多特殊天氣主要有 、 、 、 等。
33、 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 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災害。
34、最終注入海洋的河流稱為 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河;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高山的 。且多為 性河流。
35、分析水文特徵主要從 、 、 、 入手。
36、我國有天然湖泊 多個,主要分布在 和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湖。
37、長江發源於 山,流經 個省(自治區),全長 千米最終注入 海,是我國第 長河,世界第 長河,長江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是在 游,目前長江上已建成和正在興建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有 工程和 工程,它們具有 、 、 、 、 、 、 、等綜合效益。長江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自古以來就有 的美譽。
38、黃河是我國第 長河,源自 山注入 海,黃河大量的泥沙大多來自 游的 高原。
39、簡述黃河形成災害的現象種類及其形成原因並說出其解決措施。
40、黃河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有 、 、 等,它們在 、 、 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1、自然資源包括 、 、 、 、 、 。
42、下列屬於自然資源的是( )
A、天然寶石 B、皮革 C、煤礦 D、陽光 E、水泥 F、石油 G、風景 H、森林 I、銅礦
43、判斷,然後歸納出自然資源的特徵:①自然資源是一成不變的 ( ) ②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 ③自然資源在任何地方質量都是一樣的( )。
自然資源的特徵是: 、 、 。
44、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國情是 ,土地資源的類型有 、 、 等,其中 面積較廣,所佔比重大, 所佔比重最小。
45、我國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 、 部的山區,草地主要分布在 和
的東部與南部。
46、我國土地資源質量的差異很大,北方耕地多,但 低、 少,以 為主;南方多山地丘陵,但 高, 豐沛,以 為主;西北內陸光照充足, 較豐富,但乾旱嚴重 不足,以 和荒漠為主。青藏高原 充足,但 不足,土地生產能力較低。
47、結合我國土地資源的現實情況,談談我們應如何做到「珍惜每一寸土地」?
48、說出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並回答我們應如何做到「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49、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是 、 、 、 。
50、我國的四大漁場是 、 、 、 。其中最大的漁場是 。
51、我國主要的海水養殖品種有 、 、 、 、 、 、等。
52、我國沿海大陸架上 和 資源比較豐富;我國 的礦砂儲量比較豐富;海水已經確定含有 多種化學元素和豐富的 ,我國較大的兩個鹽場是 鹽場和 鹽場。
53、我國海洋資源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有哪些?對此應採取什麼措施?
54、秦嶺淮河一線是 帶和 帶的分界線;是 地區和 地區的分界線;經過一月份 度等溫線和 毫米年降水量線;從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看是 區和 區的分界線;是 水系和 水系的分界線。秦嶺的主峰是 山,北側是 平原,南側是 谷地。
55、對比四大地理區域,填寫下列表格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位置
范圍
約佔全國土地%
約佔全國人口%
地形特徵
氣候特徵
主要河流
主要礦產
主要農作物
56、我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四個地理區域,分別是 地區 、 地區 、 地區 、 地區,其三條重要界線是 線 線和 線。
57、我國森林資源的寶庫是 、 和 。東北三寶是指 、 、 ;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兩大工業基地是 工業基地和 工業基地。
58、我國第一、二大的油田分別是 油田和 油田,煤礦以 省的 煤礦著名。
59、南方地區包括 地區、 地區和 地區,有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是 ,有 個少數民族。
60、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 、 和 ;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是 、 和 ;我國重要的畜牧基地是 、 、和 。
61、南方地區的礦產主要有:雲南東川和江西德興的 礦。江西大余的 礦、雲南個舊的 礦、貴州銅仁的 礦。 「袁隆平」被稱為 。
62、分別列舉出我國熱帶、亞熱帶、溫帶的經濟林果及其主要作物。
63、青藏地區是 江 江 江 江和 河的發源地;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 ,因為它的毛厚而長,因此 力強,體矮身健,善於 ; 被稱為沙漠之舟的是 。
64、藏族人民信奉 教,俗稱 教,聖地是 ,他們給遠方客人獻 ,請客人喝 酒 茶,跳 舞。主食是 。
65、被稱為聚寶盆之稱的 盆地,其 儲量居世界前列。
66、列舉青藏地區的五條公路的名稱及其起止點
67、青藏鐵路南段是世界上 和 的高原鐵路,其起止點是 到 。
68、「三山夾兩盆」中的三山是指 山、 山、 山,兩盆是指 盆地和 盆地。「三山夾兩盆」位於 (省/自治區)。
69、西北地區位於 、 、 、 沿線以北, 山以西,其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 。是我國主要的 區。出產 、 、 、 等產品。
70、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 盆地的 氣田,東至沿海各大城市,
71、蒙古包具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蒙古族人民喜歡用蒙古包?
72、西北地區瓜果質量比較高的原因是什麼?
⑧ 初二地理——我國西北內陸、內蒙古草原地區、華北平原地區、青藏高原地區,哪裡淡水資源缺乏(單選)
西北內陸
降水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