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蘇教版
❶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總匯
地理復習 1、認識地球的過程由天圓地方說到球體,到現在的科學認版識地球是一個兩權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赤道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一定比例縮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儀。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長度都相等,每條經線只形成半個圓圈,指示南北方向;垂直於經線的圓圈叫緯線,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長度不相等,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南緯用S表示,北緯用N表示;南北緯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都是0
❷ 七上地理(蘇教版)復習小結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大地球形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望遠;在海邊看遠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桿,然後都能看到船體;大草原上遠處奔跑而來的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馬匹,然後逐漸看到整個馬群;地球衛星照片。 2、現代宇宙觀測研究證實地球的真實開關是不規則的球體,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地球大小:平均半徑區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4、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轉過程中,朝向太陽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陽的半球是黑夜。隨著地球不停的自轉,地球表面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①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23.5°N(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白晝的時間最長,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多。 ②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23.5°S(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少。 ③春分(3月21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赤道,這時,北半球白晝時間比夏至短,比冬至長。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夏至低,比冬至高;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夏至少,比冬至多。 ④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南半球的季節則與北半球相反) 6、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到兩極縮為一點。赤道的緯度為0°,赤道以北稱北緯,赤道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點線,即本初子午線,或稱為0°經線。這條經線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 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和東經160°這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與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基本上是從海洋通過,避免了以0°和180°經線為劃界,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上。 7、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譯。 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8、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愈小,要表示的內容愈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愈小。 9、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0、地圖上,通常用等高線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就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就稀疏。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地形的名稱:山峰-山頂最高點 山谷-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山脊-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陡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11、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五種地形基本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①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③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間相對低平。 12、陸地上高峻的山脈主要分布在兩大地帶。一是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例: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組成。二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脈帶。由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等組成。 13、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人們常說「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14、面積廣大的陸叫大陸;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中海峽;陸地伸向海洋的部分,叫半島。 15、世界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 16、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 17、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一是環太平洋沿岸地帶;二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因為這些地帶是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全球六大板塊:七年級山冊課本P35圖2-48。 18、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多變。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而具有相對穩定性。常用天氣符號:七年級山冊P58圖4-1 19、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白色愈濃,表明雨下的愈大。 20、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北半球大陸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南半球則相反)21、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向高緯度逐漸降低。世界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除了南極洲以外,寒冷區域最 大的洲是亞洲。 22、實際上,地球表面氣溫的分布同緯度並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受熱和放熱的情況不同。一般是陸地升溫快,降溫也快;海洋升溫慢,降溫也慢。 2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是:⑴赤道地區降水多,⑵兩極地區降水少。⑶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在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下,降水少,大陸東岸夏季風來自海洋,降水多。⑷中緯度地帶,內陸地區,距海遠,降水也少。 24、⑴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例:亞馬遜平原。 ⑵熱帶草原氣候-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為廣大。 ⑶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亞洲最廣) ⑷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⑸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中國東南部,美國東南部、巴西東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亞等的沿海地區。 ⑹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氣候特徵: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⑺音速季風氣候-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 ⑻音速海洋氣候-中緯地區的大陸西岸,(氣候特徵:冬九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⑼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林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 ⑽寒帶氣候-極圈以內。 ⑾高山高原氣候-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 25、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 ①緯度因素: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降水受緯度因素的影響,在赤道和兩極地區比較明顯。 ②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候影響的地方,降水就多,遠離海洋的內際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 ③地形因素:同緯度地帶,山上的氣溫都比山下低。降水受地形的影響,也很顯著。迎風山坡,暖濕氣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風山坡空氣下沉,降雨少。 ④洋流因素: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叫做寒流。有增溫增濕作用。以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洋流,叫做暖流。有降溫減濕作用。 26、①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世界的人口可能無節制地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27、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 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比如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等,而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都可適宜於大量的人口長期居住。 28、世界三大人種: ①黃色人種 ②白色人種 ③黑色人種 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七年級上P45閱讀),並在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6世界人種分布圖) ①黃色人種: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②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③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9、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7,世界語文分布圖) 在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英國是英語發源地。 30、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9世界宗教分布圖),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3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叫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叫做集鎮。 32、面積居世界前6位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人口居世界前6位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 33、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大多分布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這些發達國家,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都分布於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目前,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34、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佔有突出的位置,它從根本上影響著國際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盡管國際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逐漸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 35、聯合國、世貿組織、國際奧委會、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七年級上P95) 聯合國總部-美國紐約 世貿組織總部-瑞士日內瓦 國際奧委會總部-瑞士洛桑 歐盟總部-比利時布魯塞爾 石油輸出組織總部-奧地利維也納 上海合作組織總部-中國上海 亞太經合組織總部-新加坡
❸ 蘇教版七年級上地理評價小卷子答案
親 最好是發張圖片放上來,這樣沒有試卷有可能也可以幫助到您的哦`~
❹ 七年級上地理試卷 蘇教版
05-06學年第一學期初一地理期末模擬測試 班級 姓名 座號 成績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34分。) 1.目前世界上共有國家和地區(
❺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試卷 蘇教版
初一地理復習題 姓名:
1、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 )部位略扁的( )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
2、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是( ),也是地球儀上( )度緯線。
3、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 (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和( )兩條經線和緯線組成的經線圈。
4、緯線指示( )方向,經線又叫( ),指示( )方向。
5、北緯23.5度的緯線稱為( ),是太陽直射地球的( )界線;南緯23.5度的緯線稱為( ),是太陽直射地球的( )界線。( )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6、北緯66。5度的緯線是北半球極晝極夜現象分布( )界線。南緯66。5度的緯線
是南半球極晝極夜現象分布( )界線。( )是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
7、與西經60度正相對的經度是( )。
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周期( ),自轉結果使地球表面產生了( )變化。
9、地球公轉方向是( ),周期( ),公轉結果使地球表面產生了( )。
10、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面總是保持( )度夾角。
11、熱帶在( )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有陽光( )現象。
12、氣候上四季變化最明顯的地帶是( )。
13、北回歸線到北極圈之間的地區是( ),北極圈到北極的地區叫( )。
14、在比例尺1:25 000 000的地圖上,圖上一厘米代表實際距離( )。
15、有一張地圖,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是50千米,其數字比例尺是( )。
16、在地圖上用( )表示地面高度。
17、在等高線地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就( ),坡緩的地方等高線就( )。
18、地球表面產生晝夜交替現象主要原因( )。
19、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的地方是( )。
20、全年晝夜長短相等的地方在( )。
2 1 、地球上產生晝夜長短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22、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我國是( )季。
23、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緯度最高的是( )。
24、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 )、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
25、靠近大陸淺海地區,是大陸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叫( )。
26、世界上的兩大山系是( );( )。平原多分布在( )中下游,世界最大
的平原是( )。
27、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結果。
28、一天之中,陸地最高溫出現在( )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 )前後。
29、北半球的秋季是( )三個月;氣溫一般用( )表示,讀做( )。
30、世界氣溫從( )向( )逐漸降低;同緯度的( )和(
)的氣溫並不相同。
31、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 )氣溫最低的大洲是(
)。
32、地勢高,氣溫( ),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最低的大洲是( )。
33、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和( )山組成。
34、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比較活躍的地區。
35、流水、風、海浪、冰川等它們的作用稱為( )作用。地殼運動、火山、地震
等。又被稱為( )作用。
36、內力作用塑造了( )和( ),使地球變得( )。外力作用則把( )削低,將( )填平,使高低不平
的地形趨於( )。
37、由北美洲、亞洲、歐洲環繞的大洋是( );由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環繞的大洲是( )。
38、非洲以東是( )洋,以西是( )洋。
39、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 ),又叫( )。 40、位於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溫度帶名稱是( )。
41、北極圈穿過( )洲、( )洲、( )洲。
42、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是( );( )。
43、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 )月,南半球出現在( )月。
44、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5、直接與三大洋相鄰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6、河口三角洲是以( )作用為主形成的。
47、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洲,平均海拔低的是( )。
48、七大洲中,面積最小的是( ),緯度最高的是( ),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
49、主要位於西半球的大洲( );( )。
50、東經145度,北緯45度,該地位於( )半球(東西),( )半球(南北)( )緯度(低、中、高)。
51、地圖的三大要素是( )、( )、( )和注記。 注1、比例尺三種表示方法,要會互換。
2、利用比例尺會計算。
3、比例尺大小會比較。
4、五帶名稱會填注。
5、地圖上方向會辨別。
6、常用圖例要會。
❻ 初一上冊的地理試卷(有答案,蘇教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共50分)
1.我們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別屬於植物體的:( A )
A果實和種子 B莖和種子 C莖和果實 D 種子和果實
2.豆角兩側堅韌的「筋」,橘子辮子上的「絲絡」,老絲瓜的「絲瓜瓢」。實際上是:( D )
A胞間連皮 B細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實里的導管和篩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葉片發黃,那麼可判定該棵番茄缺少:( B )
A鉀肥 B 氮肥 C磷肥 D 硼
4.病毒必須在什麼環境中才能有生命活動(C)
A空氣 B土壤 C生物的活動胞 D 水
5.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由低倍鏡換高倍鏡視野的變化是:( D )
A視野變亮,細胞數目增多 B視野變亮,細胞數目減少
C視野變暗,細胞數目增多 D視野變暗,細胞數目減少
6.切西瓜和番茄時,流出的汁液是 (B)
A水分 B細胞液 C細胞質 D液泡
7.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幾分鍾,水便是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湯,說明菠菜細胞被水燙死,細胞內的物質流到水中了。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卻不會變成菜湯,這是活細胞中的哪中結構阻止了物質的外流:(C )
A 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 細胞質
8.引起小兒麻痹症的病原生物是:(B )
A細菌 B病毒 C真菌 D疫苗
9.與生物體正常生長發育密切相關的生理過程是:( D )
A細胞分裂 B細胞分化 C細胞生長 D. 以上都是
1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對這一自然現象的正確解釋是:( C )
A桃樹的品種不同 B光照影響了桃花的盛開
C溫度影響了桃花的盛開 D山寺空氣稀薄,影響了桃樹的盛開
11..在一個草原,鹿和狼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把狼殺絕,鹿群的數量將會( D )
A 迅速上升 B 緩慢上升 C 保持相對穩定 D上升後又下降
12.在根尖的結構中,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這部分內部還出現了導管,這是( D )
A根冠 B分生部 C生長區 D成熟區
13.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能量轉化器是(B )
A細胞核 B葉綠體 C線粒體 D細胞質
14.關於調查的不正確敘述是( C )
A人口普查也是調查 B森林資源的清查是調查
C要對調查的對象逐個進行 D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
15.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時,滿足所有環境條件後,一些種子仍不能萌發,其原因是( A )
A種子自身條件不具備 B沒有適宜的溫度 C沒有一定的水分 D沒有充足的空氣
16.大面積植樹造林不僅美化環境,還能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這是因為( A )
A提高大氣的溫度,增加降雨量B增加空氣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氣溫度
17.俗話說「水往低處流」,可植物體內水分卻是至下而上的,其運輸的動力是( D )
A太陽光能 B滲透作用 C植物體內產生的能量 D蒸騰作用產生的拉力
18.人們在河岸、山坡、沙地上種樹種草的主要目的是( B )
A美化環境 B保持水土 C放牧畜生 D獲取柴草或樹木
19.玉米開花季節,遇到下列哪種天氣時,最容易造成減產?( A )
A連綿陰雨,氣溫較低 B氣溫較低,雨水較少 C晴空萬里,微風吹 D秋季多風
20.冬季河水中看不到水綿,而春暖後就可以見到水綿團漂浮在水面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
A水綿光合作用旺盛 B河水溫度的升高
C水綿的比重小於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強,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粒種子能夠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從種子結構分析,主要是由於種子內有( C )
A種皮保護著種子 B子葉或胚乳中儲存著營養物質
C發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D胚根發育後深入土中
22.移栽植物應盡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帶土移栽,原因是( C )
A減少水分的散失 B防止營養流失 C減少幼根根毛的損失 D防止植物不適應環境
23.把蒲公英等植物的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回滲出白色的液汁,這些液汁是從( A )流出來的。
A導管 B篩管 C形成層 D表皮
24.鹽鹼地種植作物,生長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壤缺肥 B土壤溶液濃度小
C鹽鹼地中缺氧 D土壤溶液濃度大
25.如果在開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做處理。將甲、乙、丙三朵花分別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緊袋口結果是( D )
A甲不能結果,乙不能結果,丙能結果 B 甲不能結果,乙能結果,丙不能結果
C甲不能結果,乙能結果,丙能結果 D甲不能結果,乙不能結果,丙不能結果
一. 填空題 (每空1分 共10分)
26.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是以 細胞 的各種生命活動為基礎的,細胞是生物體的 結構
和 功能 的基礎單位。
27.細胞的生長使細胞的 體積 增大,而細胞的分裂使細胞的 數目 增多。細胞的分化又是伴隨著 細胞的生長 而進行的。
28.蒸騰的作用是指植物體的 水分 以 氣體 狀態,從 葉中 散發到 大氣中 的過程。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 共5分)
29. 所有植物細胞的形狀、大小、結構都是相同的。(Ⅹ)
30.觀察臨時裝片時,不能將載物台傾斜的原因是便於對光。( Ⅹ )
31.草履蟲的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所以草履蟲不能完成消化、排泄等復雜的功能。( Ⅹ )
3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時期需水量也不同。( √ )
33.烘烤種子實驗中,出現在試管壁上的小水珠來自於乾燥的種子。( √ )
五.探究實驗:本題共15分
34、下面是一組同學在做「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
以下是他們的操作過程。
先在盒子里鋪上一層紙,紙是一邊干一邊濕的。把10隻鼠婦放到了盒子的左邊。然後蓋上玻璃板,再在玻璃板的一邊蓋上書來遮光。靜置兩分鍾後開始統計。每分鍾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
⑴、 請找出他們實驗操作中的錯誤,說明原因 :(2分)
答:干濕條件控制與「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無關,干濕條件的附加會影響本實驗的科學性。
⑵、 為什麼要用10隻鼠婦,只用一隻鼠婦行嗎?(2分)
答:用10隻鼠婦做實驗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准確性。
⑶、 為什麼要設置一邊光一邊暗的環境?(2分)
答:因為「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變數是光照強度,光與暗是亮度差異的對照組,
35、如圖是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實驗的裝置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每空1分)
(1)圖中1號種子不能夠萌發的原因是 缺水 ;
圖中3號不能夠萌發的原因是 缺空氣 ;圖中5號種子不能夠
萌發的原因是 溫度不適 。
(2)圖中2號種子萌發的原因是 滿足了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3)以上實驗說明種子要萌發,除了滿足種子自身條件
胚有活力,營養豐富 之外,還要滿足 水份 、 空氣 、 適宜的溫度 等外界條件。
(4)如果2號種子也沒有萌發,請推測可能有哪些原因? 可能胚不是活的 。(2分)
六.簡答分析題:(20分)
36、下面這段文位元組選自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後回答問題。
不必說碧綠的菜 ,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洛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在百草園中,影響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前者包括 動物和植物 ,後者包括 陽光、空氣、水、土壤、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等 。(每空2分)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離開草叢和土地,說明生物必須 依賴適合的環境 而生存。(2分)
(3)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一種關系,請寫出百草園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用箭頭表示能量的流動方向。(5分)
草→蟋蟀→蜈蚣 。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句。試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對這兩句詩進行分析。(5分)
答:海洋蒸發、地表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能使天空形成積雨雲,從而產生降雨,一部分雨水滲入土中補充了地下水,而另一部分雨水則回歸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生物圈周而復始的水循環。唐朝大詩人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的著名詩句雖然對大自然的描寫很有氣勢,但尚有不足。我認為奔流到海的黃河之水會因海洋蒸發而復回到黃河。因此「不復回」一詞的描述欠科學,未能正確表達生物圈的水循環,確有修改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