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地理必修三蘇教版書

地理必修三蘇教版書

發布時間: 2021-02-18 18:00:11

『壹』 求高中地理教材(蘇教版)的課文目錄

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第四節地球的結構
第二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一節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 第二節地球表面形態 第三節大氣循環 第四節水循環和洋流
第三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一節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第二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三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第四章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一節地形對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第二節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節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 第四節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 第二節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節人口遷移 第四節地域文化與人口
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城市空間結構 第二節城市化過程與特點 第三節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三章區域產業活動 第一節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地域聯系 第二節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第三節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 第四節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第二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第三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第四節協調人地關系的途徑
必修3
第一章區域環境地理與人類活動 第一節區域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區域發展階段 第三節區域發展差異 第四節區域經濟聯系
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第二節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以洞庭湖區為例 第三節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以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第四節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美國為例 第五節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德國魯爾區為例 第六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以珠江三角洲為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第一節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第二節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第三節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第四節數字地球

『貳』 高中地理必修三裡面所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高中地理必修三主要為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即從不同分區中概括地理空間上的共性。
以下為提綱
地理必修3主要考點
●區域和區域差異
考點詳解
區域的含義
l 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間單位,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指標方法劃分的空間單元,這些空間單元之間的界線有明確的,也有過渡性質的。
區域差異
1、區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性,運用區域比較法研究;區域內部有整體性,運用綜合分析法研究;
2、區域比較的方法:
自然地理特徵
位置
1、緯度位置;2、海陸位置;3、相鄰關系
氣候
1、氣溫特點;2、降水特點;3、氣候類型概括;4、特殊氣候現象。

地形

1、地形單元;2、地勢特徵;3、主要地形類型;4、特殊地貌景觀。
水文

1、主要河流水文特徵;2、主要湖泊水文特徵;3、其他濕地水文特徵。
植被動物

1、地帶性植被;2、典型動物;3、特殊物種。
土壤
1、地帶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帶性土壤;

自然資源

1、 土地資源 水資源 氣候資源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等資源構成;

2、 資源優勢及其問題;
人文地理特徵

人口民族民俗

1、人口規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語言及文化

1、語言種類;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現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動。
生產活動

1、 農業(作物、熟制、農業類型、在世界農業地域分工中的地位、農業區、農業區位條件);

2、 工業(工業部門構成特徵、工業區位條件、工業區及其重要工業城市)
其他

其他具有明顯區域特徵的地理事物。

中國的區域差異
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青藏高寒區

地形地勢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間分布在二、三級階梯上

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為主,位於我國第二級階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為主,位於我國第一級階梯上。

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風向、降水、氣溫明顯隨季節變化。雨熱同期,溫暖濕潤

深居內陸,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量少,日溫差和年溫差都較大。

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氣溫低、風力大,河谷地區氣候垂直變化顯著。

水文

河流湖泊眾多,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補給雨水為主。

多數為內流河,湖泊以鹹水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補給形式。

內流區與外流區兼備,高山湖泊眾多,山嶽冰川成為眾多大江大河的源頭。

植被、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為主,有大量的農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發育土壤

從東到西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土壤層稀薄,有機質含量低。

高寒荒漠廣布,水分條件稍好地區有高山草甸、灌叢和山谷森林。凍土廣。

區域分異主導因素

隨緯度位置變化的氣溫是該區內部自然區域變化的主導因素。

距離海洋遠近而變化的干濕狀況,是該地區內部自然地域變化的主導因素。

隨海拔高度而變化的垂直地帶性是決定該地區內部自然地域變化的主導因素。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基礎知識與原理

一、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1. 背景: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是不均勻的,存在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資源貧乏區。另一方面,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區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該區域所賦存的自然資源往往不匹配,因此,為了適應區域發展與自然資源供給的平衡,就必須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結論:資源的區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導致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根本原因。

2.方案:主要是工程建設方面的相關問題,如各種工程方案的優、缺點比較,結合區域地理考查相關內容,影響工程建設的區位因素等。這一部分內容一般不屬課標要求考查的重點。

3.影響:這一部分內容是課標要求的核心問題,側重考查學生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的能力。總體來說,資源跨區域調配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縮小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要結合不同的資源類型、區域特徵,從社會、經濟、環境等各個方面來分析對資源輸出地和資源輸入地產生的積極和不利影響。

資源跨區域調配,不僅要關注對資源輸出地和輸入地地理環境的影響,而且還要注意對資源調配所涉及的有關區域(工程建設沿線地區)的影響,如西氣東輸工程沿途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區,對於沿線地區同樣可以起到拉動經濟增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增加就業機會、解決沿線農村生活能源問題等積極影響,工程建設也可能產生破壞生態環境、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等相關負面影響。又如,北煤南運對於沿線地區會加大交通運輸(尤其是鐵路運輸)的壓力、運輸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

歸納:資源跨區域調配問題的一般解題思路:

結合世界、中國各類能源、資源分布圖,要求學生關注各類能源、資源的分布、運輸線路、沿線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徵,其中重點是該類資源的特徵、分布;輸出、輸入、沿線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線路的走向及影響選線的主要因素;沿線地區該種資源的補給需求狀況;調配後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二、產業轉移

1.概念:產業轉移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把部分產業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區域進行,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布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的現象。

產業轉移一般包括對外直接投資、設立營銷網路、建廠、設立研發機構等形式,其中設立研發機構是產業轉移的高級形式。跨國公司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有利於實現生產與開發一體化,縮短新產品生產周期。

2.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勞動力因素、內部交易成本、市場因素、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調整、環境因素、資源問題等。

相關案例:

(1)二戰後,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其主要因素是發展中國家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

(2)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美國東北部地區的產業向西部、南部轉移,其主要因素是因為東北部地區的環境、資源問題。該產業轉移有利於東北部地區環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發展其它產業,也可能造成就業問題和經濟衰退。

(3)近年,台灣大量機電、IT企業向大陸轉移,其主要因素是尋找新的市場。

(4)近年來,廣東珠三角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向山區和兩翼轉移,其主要因素是為了實現區域內部產業布局的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當然其中也有山區和兩翼地區的比較區位優勢)。

3.國際三次產業轉移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一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西德等國轉移,集中力量發展半導體、通訊、電子計算機等新興技術密集型產業;

二是20世紀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國將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小龍」等),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家用電器、汽車等附加價值較高的技術密集型產業;

三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將自身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向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轉移,重點發展自身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20世紀80年代我國抓住了以輕紡產品為代表的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歷史機遇,完成了輕重工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20世紀90年代我國承接了大量製造業的國際轉移,進入了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快速發展階段,使機電產品成為我國出口主導產品。

新世紀以來,我國積極承接以IT為主導的國際產業轉移,使我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首選地之一,還促進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成為全球IT製造基地。同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迅速提高,並已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4.當前,中國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的三大特點:

第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行業越來越多。製造業仍然是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行業,在製造業中,高耗能產業成為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方面。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為減小本國的環境壓力,從能耗、環保、稅收等方面對高耗能項目進行限制,加上《京都議定書》生效後,這些國家為完成減排溫室效應氣體的任務,越來越多地將此類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越來越重要的行業,服務業是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新重點。

第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區域越來越多。東部地區因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一直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占據優勢地位。但西部地區所擁有的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要素低成本優勢等,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到西部進行投資。東部地區外商到西部地區再投資,也已成為西部地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式。

第三、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方式越來越多。如制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設立各種形式的開發園區、開展產業鏈招商引資、技術引進和消化提升和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等。

跨國公司是國際產業轉移的主體,但中小企業的作用也日益顯著。

5.國內產業轉移

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區位優勢的衰退,另一方面,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和促進中部崛起的實施,一些產業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中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和區位優勢明顯,如果中西部地區努力完善體制機制,優化投資環境,推動本地區成為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勞動力資源開發和輸出基地,那麼中西部地區將成為最佳的產業轉移承接地。

6.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與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出現了兩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第一次始於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傳統製造業(服裝、紡織、電子元件等)大量向珠三角地區轉移,這次產業轉移一方面加快了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也使珠三角地區環境污染加重。第二次產業轉移始於20世紀90年代,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密集型產業向廣東欠發達地區、甚至「泛珠三角」地區轉移,而珠三角地區則通過大力引進計算機、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珠三角經過20多年的長足發展,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珠三角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困境,突出表現在政策支持的削弱,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壓力,珠三角經濟體本身存在的缺陷(地理空間有限、資源約束越來越嚴重)、可持續發展後勁不足等。因此珠三角地區必須調整並優化承接國際產業的結構,全面提高產業整體素質,著力優化提高第二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拓寬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空間,有步驟地向東西兩翼和山區進行產業轉移。

今年3月,廣東省政府出台《關於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試行)》,「產業轉移」迅速成為各級政府、各地企業廣泛關注的熱點。《意見》重點提出了扶持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的措施:一是給予用地政策支持。二是給予園區外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三是確保園區電力供應。四是加強園區企業用工培訓。通過教育扶貧或委託培養、培訓等方式,由省屬和珠三角地區有關技工學校、職業技術院校為山區及東西兩翼培養緊缺專業的技能人才。五是加大對產業轉移的政策支持。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1、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從經濟、生態、社會三方面效益評價其「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自然方面: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礦產等

◆人文方面:人口、聚落、交通、文化、農業、工業等

如:上中遊河道特徵——河谷狹窄,比降較大,多急流,水力資源豐富

下遊河道特徵——河谷較開闊,通航便利

2、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根據「資源優勢」確定流域開發方向

◆資源開發:

水能資源開發——發電、養殖、旅遊、航運、防洪等,有利於發展高耗能工業。

水資源開發——旅遊、灌溉、養殖、航運等。

生物資源開發——旅遊、教育等。

土地資源開發——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漁等多種農業。

礦產資源開發——建立礦產開發基地,建立相應的工業部門(利用廉價電力)。

旅遊資源開發——做好旅遊規劃,發展交通,發展旅遊業。

◆生態(恢復)建設:

礦產資源開發:①礦產資源開發導致植被破壞,產生的廢石、廢渣佔用大量土地;

②不合理的開采引發地面沉降、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③礦產資源開發形成的廢渣、廢水中的有毒元素污染環境。

●區域經濟發展——農業

1、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或圖示信息,弄清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根據與區域農業發展的相關程度,從光熱、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人口密度、農產品市場需求、交通運輸、國家政策、資金投入、農業科技等方面評價其農業區位條件。

2、區域農業布局特點分析:

區域農業布局體現人類農業生產活動對自然條件的適應和改造,以適應為主。農業生產必須與自然條件相適應,這樣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否則,會陷入經濟效益不斷下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惡性循環。

不同自然因素對農業布局有不同影響,主要控制因素是地形和氣候。

地形:從宏觀看(大區域圖)——山區適宜發展林業或牧業,平原適宜發展種植業,濕地(湖區、庫區等)適宜發展水產養殖業。從微觀看(小區域,通常為等高線圖)——坡度較大的山地適宜營造水土保持林,較緩處可發展經濟林木(如茶葉、果樹等)或修築水平梯田,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可發展種植業,濕地發展水產養殖業。

氣候:熱量——不同熱量帶有各自的典型農作物品種。水分——不同的干濕狀況決定不同的用地類型:濕潤地區—水田,半濕潤地區—旱地,半乾旱乾旱地區—草地。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一、能源概述

1、概念:凡是能夠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或物質的運動,統稱為能源。

2、分類:

(1)按形成和來源分類:

①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生物能、水能、風能等。

②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熱、核能。

③來自月球、太陽對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2)按利用的技術狀況分類:

①常規能源:被人類利用多年,現在仍大規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

②近若干年才被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地熱、海洋能、太陽能、沼氣;或過去利用過,現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風能。

(3)按性質分類:

①可再生能源:使用後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生物能、風能等。

② 非可再生能源:是經過地質作用在億萬年中形成的,開采以後,短期內無法恢復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

二、礦產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存在的問題:濫采、濫用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的浪費甚至枯竭,廢棄物處理不當,使環境受到污2、解決措施:合理開發和利用,加強勘探,跨區域調配,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開展礦區土地復墾等。

三、世界能源問題

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存在地區差異。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俄羅斯、中國、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為代表。南半球常規能源豐富的國家主要有南非、澳大利亞等。從總體上來說,發展中國家能源的生產量大於消費量,而發達國家消費量大於生產量,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以核能為例,美國發電總量最大,法國能源消費構成中,核能所佔比例最大。我國核工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核電設計建設和運營水平明顯提高,核電工業基礎已初步形成。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三個核電基地。

世界上能源完全自給的國家為數甚少,主要有俄羅斯、加拿大和英國。中東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區和出口區,主要出口到西歐、美國和日本,其中繞道好望角的海上航線被西方國家稱為「海上生命線」。由於石油比煤炭更容易運輸,更容易使用,發熱量更高,而且基本是無灰燃料,所以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目前是以石油為主,將來還是以石油為主。中國現在是以煤炭為主,將來還是以煤炭為主,這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因為中國煤炭資源分布廣,儲量大,開采和使用都比較方便。而石油儲量有限,除了可作為燃料,更應作為化工原料。

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目前能源消費構成中都是以常規能源為主。但對於中國來說,除了繼續保持和發揮煤炭的優勢以外,還應大力開發水力資源,因地制宜地開發新能源,以能源結構的多樣化促進經濟的快速、良性發展。

四、關注我國目前的能源問題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很快,2004年我國成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能源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國目前不僅1/3以上的石油消費需要進口,而且由於生產發展對電力的需求過大,導致電力需求出現較大缺口,為彌補電力供給不足,緩解近兩年的電荒,各地紛紛增加了發電機組和發電量,增加了對電煤的需求,從而使煤價不斷上揚。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發能源、保護資源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當務之急。

緩解我國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必須立足國內,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一要堅決實行「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二要抓緊制定專項規劃;三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四要加強礦產資源的開發管理;五要大力倡導節約能源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另外,還要積極開展「能源外交」,從多渠道拓展我國的能源供應。

●說明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工業化和城市化

1、城市化的內涵:

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和農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轉化的過程。

2、衡量城市化的標志:

⑴城市人口數量增加 ⑵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⑶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3、衡量工業化是否完成的指標:

⑴農業產值/國內生產總值<15%

⑵農業就業人口/全部就業人口<20%

⑶城鎮人口/總人口>60%

4、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關系):

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化又會反作用於工業化,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5、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的特點:

⑴一般規律:在工業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過工業化,隨後就明顯地高於工業化水平。

⑵發達國家:城市化超前於工業化,兩者相互協調發展,較為合理。

⑶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城市化與工業化及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因而產生嚴重的「城市病」(交通擁擠、住房困難、污染嚴重等)。

★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江蘇省為例)

1、存在的問題:

⑴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 ⑵工業發展產生環境問題

⑶鄉鎮工業發展分散產生如服務設施效益不佳、基礎設施成本高等問題

⑷城市規模相對縮小,城市的帶動作用不明顯,特大城市少,難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城市化建設思路:

⑴加快實現「城市現代化,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

⑵打破舊體制下的行政區劃,增強城市聚集力,帶動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

⑶適當發展特大城市,加快發展大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重點培育中心城鎮。

3、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⑴調整行政區劃,加快城市化,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輻射力

⑵「組團式」地發展城市群,建設大城市圈

⑶工業發展促進小城鎮建設

⑷保障進城農民利益,使農村城市化有穩固的基礎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 全球定位系統(GPS)

1、 概念:利用衛星網路來獲得地面某點的經緯度和高程的系統。

2、 組成:

空間部分:由分布在距離地面20200千米的6個軌道面上的24顆衛星(其中3顆備用)組成。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

用戶設備部分:GPS接受機。

3、 特點:提供精密的經、緯度、高度且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動測量的特點。

4、 應用:確定考察點的經、緯度和高度,主要用於定位和導航。

二、 遙感技術(RS)

1、 概念:利用一定的技術設備和系統,在遠離被測目標的位置上對被測目標的

電磁波特徵進行測量、紀錄與分析的技術。

2、 環節:目標物----感測器----遙感地面系統----成果(遙感影像)。

3、 特點:探測范圍大,獲得資料快、周期短、適應性強。

4、 應用: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監測等。

三、 地理信息系統(GIS)

1、 概念:依靠計算機實現地理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分析和應用的系統。

2、 程序:信息源----數據處理----資料庫管理----空間分析----可視化表達(地圖、

三維視圖、多媒體)。

3、 應用:解決與地理事物分布、位置有關的問題;分析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趨

勢;揭示地理事物分布與組合的規律;建立數學模型。

四、 數字地球

1、 概念: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與再認識,是遙感技

術、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虛擬技術、網路技術等各種技術

的綜合應用。

2、 基礎:全球網路與分布式存儲

3、 依據與特徵:虛擬現實技術

4、 信息源:高解析度衛星影像

5、 應用:使人類擁有一個數字化空間實驗室,為國家大型工程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為人類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

『叄』 蘇教版 必修三 讀本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期末考試試卷

一 基礎知識(每題2分)

1 下列句中加點字讀音全對的一項是( )

A.盎然àng 鏗鏘kēng 厄運è 命運多舛jié

B.窒息zhì 罡風gāng 繾綣juǎn 荒誕不經dàn

C.孟陬zōu 溷藩hùn 逡巡 qūn 煢煢孑立qióng

D.孱頭 chàn 黜惡chù 佝僂 jù 雲蒸霞蔚wèi

2 下列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愧怍 賒賬 遐思 殘羹冷灸

B.鳳願 壅蔽 寒暄 萬薈爭榮

C.灰燼 庇護 笑渦 徇私忘法

D.齏粉 砂礫 蹙眉 計日程功

3 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一個人要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每次小組討論會,他都是先入為主地發言,並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

C.新產品的試驗已經到了關鍵階段,希望大家盡心盡力,因為功敗垂成就在此一舉。

D.珠寶專賣店裡的櫃台里,各種各樣的名貴寶石俯拾皆是,吸引了眾多顧客。

4 使上下文銜接最好的一組是( )

我爬了一段崎嶇的山路,便看見一片竹樓________________ 原來已經到了翠竹岩苗寨了。

A.亮著燈火的樓上,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編著竹笠

B.樓上亮著燈火,編著竹笠的苗家姑娘三五成群

C.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亮著燈火的樓上編著竹笠

D 樓上亮著燈火,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編著竹笠

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在座談會上,五個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都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

B.各級黨政幹部能不能將「三個代表」牢記在心上,是決定黨的事業成敗與否的關鍵。

C.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傳媒,可以在世界范圍內使各地的人們憑網路共享同樣的信息。

D.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反動行徑,對於曾經飽受侵略戰爭的禍患的撰稿人們和其他亞洲國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 古文閱讀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吳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贈謚褒美,顯榮於身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6、加點字與「不能容於遠近」中的「遠近」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禍患常積於忽微

B素善留侯張良

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D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7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

B失其所與,不知

C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D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8、加點字與「安能屈豪傑之流」中的「屈」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B.項伯殺人,臣活之。

C.籍吏民,封府庫。

D.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雍水。

9、 下列句中不是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

A.人皆得以隸使之 B.故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C.項伯亦拔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下列加點詞語的文言意義與現代意義比較接近的一項是( )

A.非常之謀難於猝發 B.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C.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11、與「贈謚褒美,顯容於身後」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B.亞父者,范增也

C.大王來何操?

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三、翻譯 (4分)

1、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四、填空題(6分)

1、有善始者實繁 。

2、憂勞可以興國 。

3、今兩虎共斗,其勢不懼生,吾所以為此者 。

五、古詩鑒賞(6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渾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關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1、本詞寫了人生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特點是,少年:_______中年:_____________老年:_____________。

2、分析「聽雨」這一意象在詞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現代文閱讀(13分)

在小時候,每當冬夜,我們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飯。我經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總是摸著我的頭說:「感謝老天爺賞給我們飯吃。記住!飯碗里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我們飯吃!」

剛上小學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課文。我的學校就是從前的關帝廟,我的書桌就是供桌。我曾給周倉戴上眼鏡,給關平畫上鬍子。祖母的話,老天爺什麼的,我覺得既多餘,又落伍的。

不過,我卻很尊敬我的祖母,因為這飯確實是他們掙來的,這家確實是他們建立起來的。我感謝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謝渺茫的老天爺。

祖父長年在風雨里辛苦,祖母每天在茶飯里辛苦,他們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撿起田中的麥子,為什麼卻要感謝天呢?我,一個孩子,混吃混喝,我為什麼不感謝老天爺?——這個問題,在我心裡一直是個謎。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頓瀏覽愛因斯坦的《我所看到的世界》,才得到一種新的體會。

我在讀這本書時,看到了愛因斯坦對謝天的看法。比如在與原子始祖波爾的爭辯中,愛因斯坦不忘贊美波爾;在數學大師勞倫茲的記念會上,他謙卑的致詞更使人動容。我忽然發現愛因斯坦想盡量給人一種印象,即「相對論」不是甲發明的就是乙發明的,好像與愛因斯坦不相干一樣。就連在《相對論》書中,愛因斯坦也忽然會天外飛來一筆:「這如不是勞倫茲,就不能出相對論!」像愛氏這樣不居功的態度實在是史冊上少見的。愛因斯坦感謝了這位,感謝了那位,感謝了古人,感謝了今天,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為什麼立功者不居功?像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像我祖母之於我家。

幾年來我到處奔波,掙了幾碗飯吃,作了一些研究,寫了幾篇學術文章,真正做了點事以後,才有了一種新的覺悟,即是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自於己者太少。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就感謝天吧。無論什麼事,也需要先人的遺愛和遺產,眾人的支持與合作,機會的等候和到來,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受到自己貢獻的渺小。

於是,創業的人都會自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

1.「謝天」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一部份。根據文意,說明它的內涵:

2.作者對「謝天」思想的領悟經歷了幾次嬗變。根據文意,分四點對此概括說明。

3.愛因斯坦是世界公認的科學家,但在作者眼中,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根據文意簡要回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這篇課文開篇敘述童年往事,旨在引發對祖母的深切懷念。

B.全文以「謝天」為線索,採用先分後總的結構,逐層拓展全文主旨。

C.第四段「在我心裡一直是個謎」一句中的「謎」指辛苦勤學者謝天,混吃混喝者不謝天,令人費解。

D.「給周倉戴上眼鏡,給關平畫上鬍子」,表現了我對偶像的嘲弄,也為下文覺得祖母的話「既多餘,又落伍」作鋪墊。

E.第五、六段寫作者「瀏覽」愛因斯坦《我看到的世界》的感受,既解了上文之「謎」,又引發了下文對主題的升華。

七、語言運用與表達(每題3分)

仿句(要求:字句通順,內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1) 一個「朋」字兩個「月」,一個月在水底,一個月在樹巔。樹巔月也是水底月,水底月也是樹巔月。

2) 有米也是糧,無米也是良,去掉糧邊米,加女變為娘,一娘養九子,九子敬親娘。

「五一」節快到了,請給你的父母、老師、同學分別發一條簡訊息(不得出現真實姓名)

父母:

老師:

同學:

八、作文(40分)

有位書法家對一個用廢報紙練字的人說:「如果你用最好的紙來練,你可能會寫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問其原因,書法家笑了笑,提起筆寫了一個字——逼。那人頓悟:這是讓他借紙逼迫自己寫好字。

西方有這樣一則諺語:「如果你想翻牆,請先把帽子扔過去。」

你同意書法家的觀點嗎?請聯系你的所見所聞,寫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作文。體裁不限,題目自擬。

參考答案

一、二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A

D

C

B

D

B

B

C

D

三、翻譯

1、唉!魏忠賢的這場禍亂,士大夫們能夠不改變他們志向的,天下這么大,有幾個人呢?(「易」沒有譯出,扣1分)

2、怎麼能夠使豪傑之流屈身,在墓道上握住手腕,抒發他們作為有志之士的悲哀呢?(「屈」沒有譯出,扣1分)

四、填空題

1、有山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_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五、詩詞賞析

1、少年:歡樂甜蜜,無憂無慮。中年:奔波漂泊,憂悶愁苦。老年:孤獨凄涼,心灰意冷。

2、分析「聽雨」這一意象的作用:串聯人生的三個片段,「聽雨」貫穿全文,起到「綵線穿珠」的作用,使文章線索分明,層次清楚。(3分)

六、現代文閱讀

1、「謝天」的內涵:一個人不論他作出多大的成就,得之於人者太多,出自於己者太少,需要感謝的人多了,就只得感謝天。(3分)

2、「謝天」的領悟:(4分)

1)孩童時不屑一顧; 2)將自己與祖父母對比後,覺得不解;

3)前年,初步領悟; 4)自己做了一些成績後,參透真諦。

3、愛因斯坦是一位待人謙和,從不居功自傲的人。(2分)

4、C、E(A旨在引出謝天的話題,B全文採用的是逐層深入的結構,C表現了我的幼稚無知)(4分)

七、語言運用與表達

仿寫(要求:字句通順,編排合理,內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肆』 高中地理 必修 選修 加起來一共有幾本書

必修三本 一到三 選修 :海洋地理 旅遊地理 環境保護 自然災害 宇宙與地球 城鄉規劃 六本

『伍』 高中地理必修三大概講的什麼內容

1、區域知識及區域環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
2、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的開發、治理、利用等實例)
3、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陸』 高中地理有什麼參考書推薦

我快高考了,提供點經驗.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針對高考題的,答案解析很好.

不建議買《內導與練》,因為我前段容時間學校發了本,做過。導與練的知識講解雖然詳細,但是練習部分的選擇題多半是只有答案沒有解析的,不適合自主學習。個人比較喜歡有詳細答案解析的書,這樣可以隨時發現自己的錯誤點在哪。

推薦《高考導練》,這也是我們學校老師推薦的,我也覺得不錯。比五.三里概括的知識點容易理解,五.三里理論性的知識偏多。

另外,天星的《金考卷》系列,確實不錯,每月、各科都有,是活頁卷,適合平時練習做,而且題目較新,題型較好。我這段時間都是在用金考卷的猜題和押題卷。

不建議買《世紀金榜》,高二時看過它的數學,總覺得它家的書看著就是別扭,總之,看著不舒服。

其實現在市面上參考書大多大同小異,選擇一個好的品牌,只要適合自己,選定1-2本就好,多了反而會雜,而且復習起來幾本參考書一起看會很沒有頭緒。高考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課本知識的,讀爛課本,背爛筆記,然後再以拓展知識面來做參考書,相信你可以取得好成績的^-^

『柒』 高中地理必修三課本目錄人教版

『捌』 求高中地理必修三電子課本湘教版

我有你需要的《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電子課本,現免費上傳給你。若打不開,請下載安裝「FoxitReader」既「福昕閱讀器」軟體就可以正常打開和閱讀。請不要忘記點擊採納哈!

『玖』 高中地理必修三那些教輔比較好,希望有經驗的學長推薦 謝謝!

有一本書叫一本 書很厚但是非常好

『拾』 高中地理必修三各個版本的教材差異是什麼呢

在學習地理「必修1」和「必修2」的基礎上,高中地理教材體系又安排了以區域可持專續發展為屬核心內容的「必修3」的學習,但地理「必修3」在教材的編寫、教材案例的選編、案例教學的評價上與現實的教學存在著較大矛盾。基於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本文試圖從人教版地理「必修3」的整體實際教學出發,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相應的教學應對策略,以便於地理「必修3」教學的順利開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切實符合課標要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