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地理七年級上冊課後活動題答案2015

地理七年級上冊課後活動題答案2015

發布時間: 2021-02-18 15:04:53

❶ 《課時掌控》的地理七年級上冊1到13頁的答案

我也在做~
你是復株洲的么?
好吧,制告訴你幾個我做了的:
第一頁1—5題:C D D B B
第二頁6—9題:C B A C
10題:因為新疆常年溫度高
11題:依託曹妃甸天然深水港址的自然條件,輔以既有的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網路,可構成投資節省、運輸便捷、成本最低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2題:說明溫度能改善血管功能
13題(1):可取,因為他們既節省了大筆開支,又美化了環境。
13題(2):不會。抱歉。
只做了這些,抱歉

❷ 初一上冊地理第四章課後活動答案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

P65 活動
1、

人口/億 每增加10億人所需的時間/年
10 20
100
20 30 30
30 40 15
40 50 12
50 60 12
規律:每增加10億人口所用時間逐漸縮短。
2、⑴奈及利亞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大。

英國 0.12 ③
巴西 0.73 ②
德國 -0.07 ④
奈及利亞 4.01 ①

結論:德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數,這意味著德國人口在不斷減少。
3、略。
--------------------------------------------------------------------------------------------------------------------
P67活動
1、 A地:面積12500平方千米,人口數1000000人,人口密度80人/平方千米。
B地:面積10000平方千米,人口數1600000人,人口密度160人/平方千米。
2、人口稠密區主要集中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都在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主要集中在: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降水稀少)、氣候過於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降水過多)、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緯度高氣溫低)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海拔高,地勢陡峻)。
人口稀疏區:分布在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等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困難。
P70
1、每天增加219028人,每小時增加9126人,每秒增加2.5人。
2、例如:教育、醫療、衛生條件難以改善;人均資源佔有量少;能源短缺;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社會秩序混亂;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環境被破壞等。
3、如:①大多數外來人口居住在郊區,住房條件差、擁擠並且產生大量垃圾,污染郊區環境。②由於人口較多,為社會治安帶來壓力。③從鄉村來的勞動力,不怕臟、不怕累,承擔了城市的環衛建築等工作,美化了城市環境。但由於工作崗位的減少,增加了城市人口的就業壓力。④由於人口增多,給教育、醫療等帶來壓力。⑤民工潮返鄉,給交通運輸業帶來巨大壓力等等。
--------------------------------------------------------------------------------------------------------------------
P72
1、(1)白色人種 (2)南、北美洲(3)
人種 主要分布地區
白種人 歐洲大部分、美洲、大洋洲、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黃種人 亞洲東部東南部、南、北美洲
黑種人 非洲、大洋洲
2、略。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P75
1、 還有緬甸、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2、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東南亞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歐洲東部和北亞。(或者說俄羅斯及前蘇聯其他成員國)
法語 法國及其在非洲的殖民地國家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
P77
1、A、基督教教堂 B、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C、佛教佛塔
2、略。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P79
1、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
果園 有無魚塘 自然景觀改變的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低 低 疏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高 高 密 多 多 多 無 無 無 大

或者這樣表述:
鄉村景觀:有農舍、牲畜棚圈、倉庫場院、道路水渠、宅房綠地等,
商店、醫院、學校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較少。
景觀差異:
城市景觀: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工廠等生產設施、以及較多的商店、醫院、學校、影劇院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
2、A、非洲 B、歐洲 C、亞洲
--------------------------------------------------------------------------------------------------------------------
P81
當地的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北極因紐特人的冰屋 終年嚴寒 就地取材、冰塊構築、牆體較厚,利於保溫
我國黃土高原上的窯洞 氣候乾燥 就地取材、黃土鑿成、利於保溫
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炎熱多雨,潮濕 雙層木樓或竹樓,通風散熱
--------------------------------------------------------------------------------------------------------------------
P83
1、安徽省黟縣的西遞村和紅民村、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廟宇、明清皇家陵寢、山東省曲阜孔廟孔林孔府等。
還有:我國的北京故宮、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泰山、黃山、九寨溝、黃龍、武陵源、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廟宇、孔林、孔廟、孔府、布達拉宮、武當山古建築群、峨眉山—樂山大佛、廬山、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圓林、頤和園、天壇、武夷山、大足石刻、明清皇家陵寢、龍門石窟、清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雲岡石窟、三江並流。
2、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築的代表,我們對待它的態度是對具有代表性的老四合院進行合理改造,保護這一優秀文化遺產;為了適應時代要求,有的四合院乾脆拆除。

❸ 七年級上冊地理所有答案

地理七年級上半學期復習資料
第一章
1、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天圓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麥哲倫的環球旅行 衛星圖片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直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3、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呈圓形;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成為一點。
赤道以北稱北緯,「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S」表示。
4、經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
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E」表示。
5、地軸:地球自轉軸。
6、北極:地軸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7、南極: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東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
10、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
11、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轉與季節的關系:
氣節 日期 北半球季節 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
春分 3月21日前後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6月22日前後 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晝長夜短
秋分 9月23日前後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 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晝短夜長
13、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相關的地理現象:
自轉 晝夜更替
地球運動 不同地方時間差
公轉 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 四季更替
14、五帶的劃分:北寒帶位於北緯66.5度,南寒帶位於南緯66.5度,這里陽光斜射得厲害,甚至有一段時間太陽總在地平線以下,產生了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北溫帶位於北緯66.5度與23.5度之間,南溫帶位於南緯66.5度與23.5度之間,這里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熱帶位於北緯23.5度與南緯23.5度之間,在很長的一段日子裡,這里正午的太陽總是照在頭頂上,氣候終年炎熱。
15、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16、等高線:把各個地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再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線。
特點:1、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 2、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7、地圖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 2、方向 3、圖例
第二章
1、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亞洲面積最大,為4400萬平方米;大洋州面積最小,為900萬平方米。
2、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北冰洋面積最小)
3、大洲的分布:
北半球 亞洲、非洲、北美洲、歐洲 跨南北半球 非洲、南美洲
南半球 南極洲、大洋州 東半球 亞洲、非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4、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北美洲與亞洲 白令海峽 南美洲與北美洲 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非洲 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 山脈、河流、海峽
歐洲與非洲 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 丹麥海峽
5、海峽: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6、半島:半島是綠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
7、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
5、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版塊、非洲板塊。
7、海陸分布特點: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8、紅海處於板塊的開展邊界,地中海處於板塊的碰撞擠壓邊界。
9、大西洋是由地殼板塊張裂運動造成的,喜馬拉雅山是由碰撞擠壓運動造成的。
10、跨洲國家: 埃及:非洲、亞洲 俄羅斯:歐洲、亞洲 土耳其:歐洲、亞洲
第三章
1、 天氣的特點:
①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的時間里的天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有時候在幾分鍾之內,可以由陽光燦爛變為烏雲密布。
②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氣溫分布規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②年平均氣溫高於20度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於-10度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之內。
③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約0.6度。
④南半球的等溫線較平直,北半球較彎曲,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降水分布規律:
①赤道附近各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③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④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年降水量比大陸西岸多。
⑤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年降水量不沿海地區少。
4、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5、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1、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海洋上2月最高,大陸上8月最低。
2、 等溫線的特點: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3、 影響降水量多少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4、 各個地方的氣候特點:
①赤道地區,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叫做熱帶雨林氣候。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的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少雨。
③我國東部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5、 各類氣候主要分布地區:
①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區,亞洲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亞馬遜流域。
②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印度半島。
③溫帶地區,大陸西岸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中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東岸是溫帶季風氣候。
6、 衛星雲圖: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
7、 氣候概念: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
第四章
1、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 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3、 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4、 人口稀疏地區:沙漠、雨林、高原、山區、高緯度地區。
5、 鄉村與城市的形態:
差別 交通 人口分布 建築 生產方式
鄉村 不發達 稀疏 分散、低層建築 農業產業
城市 便利 密集 樓房層次高、排列密集 非農生產
6、建築與環境地理的關系:
地區 環境 建築分布
東南亞 濕熱 雲南傣族、低緯度地區
北非 乾旱、炎熱、風沙大 西亞、黃土陝西高原、內陸
極地 嚴寒、大風 冰屋
註:還包括自然、社會、經濟條件。
各大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極洲與南美洲:德雷克海峽

北美洲與亞洲:白令海峽

歐洲與亞洲:烏拉爾山 烏拉爾河 大高加索山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地中海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紅海 曼德海峽

❹ 初一上學期地理課後題答案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P3
活動1.不能簡單下結論,需多方考證。因為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觀察結果可能相同。
(1)在海邊眺望遠航歸來的船隻,首先看到的是船隻的桅桿,而後是帆船越來越大,最後才慢慢地看到船身,這說明海面是曲面。這種方法可以證明地球為球形。 (2)發生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形成弧形的陰影。從月食的過程可以判斷地球為球形。 (3)可以推測出地球是球形。例如:站在大地上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永遠走不到地平線。登高望遠、航空照片、環球航行等。
活動2.我們要象先輩們那樣對待科學,堅持嚴謹、執著的態度和為探索真理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只有細心觀察,勤於思考,善於總結,勇於實踐,才能最終發現和掌握真理。
--------------------------------------------------------------------------------------------------------------------
P4活動:略
P6:
活動1、(1)經線是半圓狀,緯線是圓。(2)所有經線都相等;緯線有長有短。
(3)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4)本初子午線為0度經線,依此為標准向東、向西各有1800;赤道為0度緯線,依此為標准向北、向南各有900。
(5)穿過的大洲、大洋有:北回歸線穿過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亞洲;北極圈穿過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歐洲、亞洲;南回歸線穿過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南極圈穿過太平洋、南極洲、大西洋、印度洋。
活動2:赤道是南北半球劃分的界線。 1600E和200W組成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劃分的界線。
--------------------------------------------------------------------------------------------------------------------
P8
活動1、恰當。
活動2、有差錯。由於沒有明確說明1160是東經還是西經,400是北緯還是南緯,所以可以找到4個地方:東經116度,南緯40度;東經116度,北緯40度;西經116度,南緯40度;西經116度,北緯40度。
活動3、
經度 緯度 地名 地名 經度 緯度
123°W 49°N 溫哥華 倫敦 0° 52°N
151°E 32°S 悉尼 紐約 74°W 41°N
-------------------------------------------------------------------------------------------------------------------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P10
活動1、2題:(略)
活動3、人們以1天為單位的起居和作息時間,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原因:由於地球自轉,才有了太陽的東升西落,太陽的東升西落使地球有晝夜之分。由於暢暢和姨媽處在不同的經線上,所以才出現了時間的差異。同一時刻,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時間。
--------------------------------------------------------------------------------------------------------------------
P12
活動1、(略)
活動2、(1)不一樣。夏季高,冬季低。 (2)不一樣。夏季白天長,冬季白天短。 (3)當地處在五帶中的溫帶,在溫帶一年中,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白晝時間最長,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多;冬季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白晝時間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少;春、秋兩季晝夜平分,正午太陽高度角和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介於夏季和冬季之間。
活動3、我國大部分陸地處在北溫帶。
--------------------------------------------------------------------------------------------------------------------
第三節 地圖
P15活動
1.(1)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2)不在同一經線就沒有正南、正北之分;不在同一緯線,就沒有正西、正東之分,這兩點的相對位置應是西北、東北、西南、東南中的某一個。(3)Y在X的東北方向,X在Z的西南方向。
2.科技園區在學校東南、農業實驗區在科技園的正南、學校在火車站北方、火車站在科技園西南。農業實驗區與學校直線距離675米、沿公路從學校到科技園900米。
3、略
--------------------------------------------------------------------------------------------------------------------
P17活動
1、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等高線特徵 高原面等高線稀疏,邊緣等高線密集, 等高線密集,曲折。 等高線稀疏較曲折。 周圍等高線密集,內部稀疏,呈閉合曲線。 等高線稀疏
高度 海拔高度大 海拔高度大 高度小 高度小
地面起伏程度 高度大,地面起伏小 地面起伏程度大 地面起伏較小 地面起伏和緩。 起伏小。
2、略
3、要求學生繪制到書本上。估計C點海拔是250米;D的海拔是 —50米。
--------------------------------------------------------------------------------------------------------------------
P21活動
1. 分別為地形圖、世界政區圖、城市交通線路圖。原因是根據目的,選擇合適的地形圖
2. ⑴略。(2)5路7路或5路2路7路等。(3)4、5
3. (1)表示範圍大:中國地圖;內容詳:北京地圖;北京地圖的比例尺大於中國地圖。
表示範圍大或小 表示內容的詳或略
大比例尺 表示地面范圍小。 內容詳細。
小比例尺 表示地面范圍大。 內容略。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P27活動
通過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談話,說明人們生活在陸地上,當時並不了解地球的整體面貌,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都以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並未認識到地球表面水體面積大於陸地面積,因此起名叫地球,這反映了從古到今人們認識的不斷發展。
--------------------------------------------------------------------------------------------------------------------
P30活動
1、a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東南與大洋洲相望,西南與非洲相鄰,西部與歐洲相鄰。
B 歐洲:東臨亞洲,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與北美洲相望,北臨北冰洋。
c北美洲:北臨北冰洋,西隔太平洋與亞洲相望,東隔大西洋與歐洲相望,南接南美洲。
d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和亞洲所包圍。
e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北美洲所包圍。
2、a相連的大洲 :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馬運河
b僅以海峽分隔的大洲: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歐洲、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南極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峽
3、各大洲的輪廓及其分布特徵
a 各大洲幾乎都是一南一北對稱分布。如:北美洲與南美洲,歐洲與非洲,亞洲與大洋洲。b 大陸輪廓多為北寬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島嶼多在大陸東面。
4、略
--------------------------------------------------------------------------------------------------------------------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P32活動
圖2.10:喜馬拉雅山中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區在地質時期曾經是海洋,這種海陸變遷的原因是地殼運動。
圖2.11:我國東部海域發現了古河流和古人類活動的遺跡,說明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時期曾為陸地,造成這種桑田變滄海的原因是地殼的變遷或海平面的升降。
圖2.12:人類活動對海平面的作用。
--------------------------------------------------------------------------------------------------------------------
P35活動
1、互相遠離的非洲與南美洲兩岸有相似的地層且輪廓互相吻合,並分布有相同的動物海牛和駝鳥,說明它們經歷了相同的地質歷史時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具有相同的環境,在地質時期是同一塊大陸,說明大陸漂移說是有科學依據的。
2、是有科學依據的,它包括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等方面的證據,而現代觀測也證明大陸仍在漂移運動之中。
P38活動
1、板塊發生張裂運動→地震表谷帶產生(東非大裂谷)→大陸解體(亞、非大陸分離)→新海洋出現(紅海)→新大洋形成。
2、板塊發生碰撞擠壓時,地表會隆起抬升形成高原及山脈。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具體解釋見第40頁。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1節 多變的天氣
P43活動
1、 試舉一例如天氣與工業生產、商業活動、旅遊活動、休閑娛樂、海鹽生產、漁業生產、海空交通、建築行業等的關系。補充解釋(1):海鹽生產過程,實質上就是海水蒸發過程,需要了解日照、氣溫、濕度、風向、風速以及晴、雨日數等氣候資料,一次生產作業過程中最好有連續七、八天的晴天,切忌中途出現大雨,這就需要准確的天氣預報。(2):捕魚與風的關系最大,風力適宜既利於漁船出海,又利於魚類群棲,搶風頭,趕風尾,往往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正確的風力預報可以指導漁業生產。
2、 B 天氣與生活的關系 C 天氣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D 天氣與軍事的關系
3、略
--------------------------------------------------------------------------------------------------------------------
P46活動
1.無雲的地方可能是晴天,有亮白色雲的地方可能有雨,有灰白色雲的地方可能是陰天。
2. 晴轉陰;小雨轉中雨 3.略 4.略
P48活動:略。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P 50活動 反映了氣溫與衣著、飲食、建築、農業、交通等的關系密切。
P51活動
1.⑴最高月7月:22℃。 ⑵最低月1月:1.5℃。 ⑶年較差:20.5℃。 ⑷年變化:該地氣溫終年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氣溫的年較差較大。
2.略
--------------------------------------------------------------------------------------------------------------------
53活動
1. ⑴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緯度地區接受太陽輻射不同,由赤道向兩極地面獲得的太陽熱量越來越少。⑵年平均氣溫高於20℃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低於-10℃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2. 山頂的氣溫應是24℃。具體計算:28.8-(1520-720)÷100×0.6=24℃。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P54活動
1. 陰雨連綿一個月,存放的衣物受潮,農業減產,人們出行不便……..;
有近兩個月沒有下雨,在農業上易形成旱災,空氣乾燥,對人健康有害……;
某城市下了大雪,交通堵塞,電線易斷,形成斷電….。
2. 只要降水適時、適量,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
--------------------------------------------------------------------------------------------------------------------
P55活動
1、⑴該地10、11、12月降水較多超過100毫米,1、2、3、4、5月份超過50毫米。⑵6、7、8月份降水較少,其中7月份低於10毫米。⑶該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2、略。
--------------------------------------------------------------------------------------------------------------------
P56活動
1. 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2. 由赤道向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3.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5. 降水最豐富的地區即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降水最貧乏的地區即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P58活動
1. 人們一般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是一年,一般只注意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如:濟南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2.「昆明四季如春」和「極地地區全年嚴寒」描述氣候;「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風降溫」描述天氣
3.⑴
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式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寒帶 寒帶氣候(即冰原氣候、苔原氣候)

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
P59活動
1、 A地全年高溫多雨,B地全年低溫少雨且溫差大;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原因是緯度位置不同。
2、 受海陸位置影響,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岸自南向北是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西岸是濕潤的地中海式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部是乾燥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3、 A坡是迎風坡,降水多;B坡是背風坡,降水少。
4、 ⑴地形 ⑵緯度位置 ⑶海陸位置
--------------------------------------------------------------------------------------------------------------------
P61活動
1、 氣候對人類的生活有很大影響,但是,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生活受氣候的限制越來越小。
2、 人類活動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同地區因氣候條件不同,不能簡單的將一地樹木(農作物)移栽(種)到其他地區。
3、 自然災害是對人類的危害而言的,,否則只是自然現象,成不了災害,同理,同等級的災害,在人口密集或經濟發達地區造成的損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經濟落後的地區大得多。
4、只要合理即可,如:⑴控制地球上的人口數量。⑵減少對煤、石油等常規能源的利用,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研製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無污染的新能源。⑶保護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亞寒帶針葉林等原始森林,大力植樹造林。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

P65 活動
1、

人口/億 每增加10億人所需的時間/年
10 20
100
20 30 30
30 40 15
40 50 12
50 60 12
規律:每增加10億人口所用時間逐漸縮短。
2、⑴奈及利亞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大。

英國 0.12 ③
巴西 0.73 ②
德國 -0.07 ④
奈及利亞 4.01 ①

結論:德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數,這意味著德國人口在不斷減少。
3、略。
--------------------------------------------------------------------------------------------------------------------
P67活動
1、 A地:面積12500平方千米,人口數1000000人,人口密度80人/平方千米。
B地:面積10000平方千米,人口數1600000人,人口密度160人/平方千米。
2、人口稠密區主要集中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都在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主要集中在: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降水稀少)、氣候過於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降水過多)、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緯度高氣溫低)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海拔高,地勢陡峻)。
人口稀疏區:分布在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等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困難。

❺ 七年級上冊地理答案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第一節 我們身邊的地理
基礎過關
1~6 D.D.A.B.C.B.
課後鞏固
1~4 B.C.A.A 5.應針對圖像提問,且所提問題具有地理性。答案略。6.麗麗:不可行 貝貝:可信 明明:不可信 玲玲:不可信
第二節 我們怎樣學地理
第一課時 地圖三要素
基礎過關
1~7 A.B.C.A.D.D.C
課後鞏固
1~4 A.D.D.D 5.(1)D (2)B (3) A (4) C 6.先判斷東西方向(左西右東),再判斷南北方向。答案略 7.(1)1.地圖中有嚴格的方向規定而照片上沒有方向的規定。2.地圖是按照比例尺來繪制的,所以可以在地圖上量算距離,而照片沒有比例尺;3.地圖製作時須對地面事物進行綜合,只表現作者認為需要表現的內容,而照片則是對可見的食物無差別顯示;4.地圖終能表現不可見得事物......(2)標注略,符號可以用小點,也可以用於建築物外形相匹配的符號。把恰當的符號標在正確的位置,並要有正確的文字注記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第一課時 地球的形狀、大小、地球儀和緯線
基礎過關
1~8 D.A.B.B.A.A.B.B.
課後鞏固
1~6 C.B.D.C.A.C. 7(1)北極 南極 極半徑 赤道半徑 赤道 (2)5.1億 6371 4萬 8.略
第二課時 經線、經緯網和地球的運動
基礎過關
1~9 B.B.C.B.A.A.A.B.C.
課後鞏固
1~9 C.D.B.C.C.C.B.A.A. 10.(1)40°N 40°W (2)正西 正南 東北 (3)東 北 (4)甲和丙 甲和乙 (5)略 11.(1)略(2)東南 (3)東 北 西 南

.

❻ 跪求中圖版 七年級地理 上冊 的 課後練習題 答案!!!

沒書、、、、、以後麻煩附題。。。。飄走。。。。

❼ 急!!!七年級上冊地理書活動題的答案!!!

下本教案看

你學的書事什麼版本的
人教版還是湘教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