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蘇教版地理上冊

七年級蘇教版地理上冊

發布時間: 2021-02-18 05:56:06

1.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試卷 蘇教版

初一地理復習題 姓名:
1、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 )部位略扁的( )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
2、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是( ),也是地球儀上( )度緯線。
3、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 (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和( )兩條經線和緯線組成的經線圈。
4、緯線指示( )方向,經線又叫( ),指示( )方向。
5、北緯23.5度的緯線稱為( ),是太陽直射地球的( )界線;南緯23.5度的緯線稱為( ),是太陽直射地球的( )界線。( )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6、北緯66。5度的緯線是北半球極晝極夜現象分布( )界線。南緯66。5度的緯線
是南半球極晝極夜現象分布( )界線。( )是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
7、與西經60度正相對的經度是( )。
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周期( ),自轉結果使地球表面產生了( )變化。
9、地球公轉方向是( ),周期( ),公轉結果使地球表面產生了( )。
10、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面總是保持( )度夾角。
11、熱帶在( )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有陽光( )現象。
12、氣候上四季變化最明顯的地帶是( )。
13、北回歸線到北極圈之間的地區是( ),北極圈到北極的地區叫( )。
14、在比例尺1:25 000 000的地圖上,圖上一厘米代表實際距離( )。
15、有一張地圖,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是50千米,其數字比例尺是( )。
16、在地圖上用( )表示地面高度。
17、在等高線地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就( ),坡緩的地方等高線就( )。
18、地球表面產生晝夜交替現象主要原因( )。
19、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的地方是( )。
20、全年晝夜長短相等的地方在( )。
2 1 、地球上產生晝夜長短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22、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我國是( )季。
23、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緯度最高的是( )。
24、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 )、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
25、靠近大陸淺海地區,是大陸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叫( )。
26、世界上的兩大山系是( );( )。平原多分布在( )中下游,世界最大
的平原是( )。
27、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結果。
28、一天之中,陸地最高溫出現在( )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 )前後。
29、北半球的秋季是( )三個月;氣溫一般用( )表示,讀做( )。
30、世界氣溫從( )向( )逐漸降低;同緯度的( )和(
)的氣溫並不相同。
31、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 )氣溫最低的大洲是(
)。
32、地勢高,氣溫( ),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最低的大洲是( )。

33、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和( )山組成。
34、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比較活躍的地區。
35、流水、風、海浪、冰川等它們的作用稱為( )作用。地殼運動、火山、地震
等。又被稱為( )作用。
36、內力作用塑造了( )和( ),使地球變得( )。外力作用則把( )削低,將( )填平,使高低不平
的地形趨於( )。
37、由北美洲、亞洲、歐洲環繞的大洋是( );由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環繞的大洲是( )。
38、非洲以東是( )洋,以西是( )洋。
39、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 ),又叫( )。 40、位於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溫度帶名稱是( )。
41、北極圈穿過( )洲、( )洲、( )洲。
42、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是( );( )。
43、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 )月,南半球出現在( )月。
44、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5、直接與三大洋相鄰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6、河口三角洲是以( )作用為主形成的。
47、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洲,平均海拔低的是( )。
48、七大洲中,面積最小的是( ),緯度最高的是( ),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
49、主要位於西半球的大洲( );( )。
50、東經145度,北緯45度,該地位於( )半球(東西),( )半球(南北)( )緯度(低、中、高)。
51、地圖的三大要素是( )、( )、( )和注記。 注1、比例尺三種表示方法,要會互換。
2、利用比例尺會計算。
3、比例尺大小會比較。
4、五帶名稱會填注。
5、地圖上方向會辨別。
6、常用圖例要會。

2. 七年級蘇教版 地理 復習 全冊 重點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資料

1、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如:土地、生物、水、氣候等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鐵、銅等礦產資源)兩大類;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種類多、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它是由江河水及淡水湖泊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組成。地球上的淡水主要以冰川形式存在。目前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3、一個國家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徑流量的多少來衡量。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只相當於世界的1/4。

4、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的特點是:夏秋多、冬春少。解決時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興修水庫。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總體呈現南多北少的狀態(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調水。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

5、根據利用方式的不同,將我國的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沙漠等。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大部分草地、荒漠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內陸區。我國土地資源的三大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山地多、平地少;後備耕地資源缺乏。我國的種植業集中分布在東部平原地區,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棉花、花生(其中東北平原一年一熟,華北平原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該線以南地區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油菜(其中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年兩熟,台灣南部、海南等地一年三熟)。

6、我國的三大林區是: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南方林區。

7、為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我國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8、因地制宜發展生產,是我國農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9、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其中山西、陝西和內蒙古三省最為豐富。其中山西省又被稱為「煤海」。我國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其中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氣儲量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儲量相當。我國的鐵礦貧礦多、富礦少。其中以河北、遼寧、四川三省的儲量最多。我國的九大鋼鐵工業中心是:鞍山、北京、武漢、包頭、上海、攀枝花、太原、馬鞍山、重慶。

10、1月份00c等溫線經過: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

11、我國自北向南分布的四大工業基地及特點:遼中南工業基地(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基地)

12、高新技術產業的三大特點:科研人員所佔比例大;研發的費用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分布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已初步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帶。

13、鐵路運輸是目前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能實現從「門口到門口」的是公路運輸。

14、如何合理選擇運輸方式:貴重或急需,數量不大,遠途,選擇航空運輸;容易變質,數量不大,短途,選公路運輸;大宗笨重貨物、遠途,選鐵路運輸、水運(看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有鐵路還是有河流或臨海);液體、氣體選管道運輸。

15、我國主要的鐵路樞紐:徐州(京滬線、隴海線)鄭州(京廣線、隴海線)蘭州(蘭青線、蘭新線、隴海線、包蘭線)株洲(浙贛線、京廣線、湘黔線)成都(寶成線、成昆線、成渝線)北京(京哈線、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包線)

青藏鐵路的起點:青海西寧——西藏拉薩。

16、我國「五縱三橫」鐵路干線:五縱:1、京滬線(經過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2、京九線(南昌是唯一經過的省會城市),3、京哈——京廣線(經過哈爾濱、長春、沈陽;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4、焦柳線,5、寶成——成昆線;三橫:1京包——包蘭線(經過北京、呼和浩特、包頭、銀川、蘭州),2隴海——蘭新線(經過連雲港、徐州、鄭州、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3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經過上海、杭州、南昌、株洲、懷化、貴陽、昆明)。

17、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地理意義:1月份00 c等溫線通過;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我國南北方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水田種植業與旱地種植業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現象的分界線。

18、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部,北依燕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北京的主要城市職能:政治中心(兩會、國家的主要方針政策出台)、文化中心(教育、文化、科技機構等)、國際交往中心(與外國元首、友好團體的友好往來)。

19、北京的主要名勝古跡主要有:長城、故宮等。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稱為中國的「矽谷」。

20、台灣位於我國東南部,北接東海,南臨南海,東臨太平洋,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鄰。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台灣省由台灣島和澎湖列島、釣魚島等組成。台灣西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山地佔全島面積2/3,玉山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主要的城市、人口和工業均主要分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高雄是主要的工業城市,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的「矽谷」,經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主要物產有樟腦、熱帶水果、木材。台灣漢族人大部分祖籍是福建和廣東。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21、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優越條件是:航運便利;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毗鄰經濟發達的香港和澳門。不足之處是: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輕工業十分發達。當地還是我國香蕉、龍眼、荔枝等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由於該地區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極少,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當地農業以「基塘農業」為主。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模式。

22、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香港。香港主要發展的產業是:金融、貿易、信息、航運、旅遊等;澳門經濟主要以博彩業和旅遊業為主。

23、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到烏鞘嶺,北起古長城,南至秦嶺,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黃土高原的地形基本特徵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高原最嚴重的自然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大力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制約黃土高原地區[農業發展的兩個最關鍵因素是:乾旱和水土流失。

24、山西、陝西和內蒙古接壤的地區分布有世界罕見的超大煤田,被譽為「烏金三角」。該地的煤炭具有煤質好、埋藏淺、可露天開采、成本低的特點,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25、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是: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26、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乾旱;青藏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高寒。

27、長江沿岸地帶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是:水運便利;勞動力資源豐富;具有特有的位置、信息、人才等優勢。

28、上海發展經濟的主要優勢有:地處我國沿海和沿江兩個經濟地帶的結合部,經濟腹地廣闊,交通便利;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勞動力素質高;位於長江三角洲,自然條件優越,農業基礎好。

29、上海發展經濟的不足之處是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30、上海經濟發展的方向:優先發展信息產業,以信息產業帶動金融、商貿、汽車、成套設備和房地產的發展。

31、有關長江沿岸地區的美稱:黃金水道----長江;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天府之國-----四川盆地。湖廣熟,天下足------湖南和湖北的糧食產量高。

p:是這個么??

3. 七年級上冊地理的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同一經線上只有南北方向的差別,同一緯線上只有東西方向的差別,北極點周圍只有一個方向,都是正南,南極點周圍都是正北。
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 ,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4、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所畫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分母越小,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比較大小時,一定要用數字式。)
5、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0,分別用N和S表示。0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還有極半徑和赤道半徑分別是多少)
6、無00緯線和00經線的判讀:
緯度:由下向上增大的是北緯,反之為南緯。由此判斷南、北半球。
經度:由左向右增大的是東經,反之為西經。由經度判斷東、西半球。
7、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0W和160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8、東半球:200W——00——1600E 西半球:1600E——1800——200W
9、緯度范圍:00—300 NS為低緯度;300—600 NS為中緯度:600—900 NS為高緯度。
10、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1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12、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4、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6、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高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一般為綜合題。陡崖:等高線重合;鞍部:兩個山頂之間;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形;陡坡: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爬山就困難。山脊:等高線由海拔高向海拔低處突出;山谷反之,易形成河流。
18、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20、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上。
2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2、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3、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4、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難以解決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25、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26、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相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7、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布到P46圖3-8識記)
28、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9、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3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31、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32、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3、在北半球,陸地最熱月出現在7月,海洋8月,陸地最冷月出現在1月,海洋2月。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4、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同緯度的陸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氣溫比周圍低。
同緯度的海洋與陸地氣溫不同。夏季陸熱海涼,冬季陸冷海暖。
35、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
36、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被稱為地球的「雨極」,請查找地圖和資料,簡要分析乞拉朋齊為什麼會多雨?(答案:印度洋暖濕氣流,沿喜馬拉雅山南麓爬升形成迎風坡降水。)
37、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
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地球的公轉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氣候發生變化,四季更替。
春分:3月21日,太陽直射在赤道,北半球晝夜相等;
夏至:6月22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秋分:9月23日,太陽直射在赤道,北半球晝夜相等;
冬至:12月22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與夏至相反。
地球的五帶:
熱帶:一年中有陽光直射現象,終年炎熱。
溫帶:無太陽直射,無極晝極夜,氣溫年較差大,四季分明。
寒帶:南、北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終年寒冷。
熱帶與溫帶分界線是南北回歸線,緯度為23.50S和23.50N,溫帶與寒帶分界線是南北極圈,緯度為66.50S與66.50N。
(這一部分同學們一定要復習課本68—70面)
38、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赤道附近地區的亞馬遜平原、馬來群島、剛果盆地)
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有明顯旱、雨季。(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兩側,非洲的面積最大)
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有明顯干、濕季。(亞洲的印度半島與中南半島)
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燥,降水稀少。(回歸線附近內陸與大陸西岸,非洲的面積最大)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一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南北緯30—40度的大陸西岸)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均勻。(中緯度400—600的大陸西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較少且夏季較集中。(主要在亞歐大陸與北美洲)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溫和,降水稀少。(亞歐大陸與北美洲北部沿岸)
冰原氣候
苔原氣候:這兩個氣候都是終年嚴寒,長冬無夏。
高山高原氣候: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
(這一部分內容同學們一定要對照課本與地圖冊26頁復習!切記!不能死背!)
39、陽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越往北白晝越長。陽光直射南半球,則相反。
40、如何閱讀氣溫、降水分布圖,由氣溫變化曲線判斷出是熱帶、溫帶還是寒帶;再由降水柱狀圖判別出降水特點,兩者疊加就可以判斷屬何種氣候類型。
41、發達國家大多分布在歐洲(最多)、北美洲、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有150多個)

4. 初一上冊的地理試卷(有答案,蘇教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共50分)
1.我們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別屬於植物體的:( A )
A果實和種子 B莖和種子 C莖和果實 D 種子和果實
2.豆角兩側堅韌的「筋」,橘子辮子上的「絲絡」,老絲瓜的「絲瓜瓢」。實際上是:( D )
A胞間連皮 B細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實里的導管和篩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葉片發黃,那麼可判定該棵番茄缺少:( B )
A鉀肥 B 氮肥 C磷肥 D 硼
4.病毒必須在什麼環境中才能有生命活動(C)
A空氣 B土壤 C生物的活動胞 D 水
5.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由低倍鏡換高倍鏡視野的變化是:( D )
A視野變亮,細胞數目增多 B視野變亮,細胞數目減少
C視野變暗,細胞數目增多 D視野變暗,細胞數目減少
6.切西瓜和番茄時,流出的汁液是 (B)
A水分 B細胞液 C細胞質 D液泡
7.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幾分鍾,水便是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湯,說明菠菜細胞被水燙死,細胞內的物質流到水中了。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卻不會變成菜湯,這是活細胞中的哪中結構阻止了物質的外流:(C )
A 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 細胞質
8.引起小兒麻痹症的病原生物是:(B )
A細菌 B病毒 C真菌 D疫苗
9.與生物體正常生長發育密切相關的生理過程是:( D )
A細胞分裂 B細胞分化 C細胞生長 D. 以上都是
1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對這一自然現象的正確解釋是:( C )
A桃樹的品種不同 B光照影響了桃花的盛開
C溫度影響了桃花的盛開 D山寺空氣稀薄,影響了桃樹的盛開
11..在一個草原,鹿和狼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把狼殺絕,鹿群的數量將會( D )
A 迅速上升 B 緩慢上升 C 保持相對穩定 D上升後又下降
12.在根尖的結構中,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這部分內部還出現了導管,這是( D )
A根冠 B分生部 C生長區 D成熟區
13.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能量轉化器是(B )
A細胞核 B葉綠體 C線粒體 D細胞質
14.關於調查的不正確敘述是( C )
A人口普查也是調查 B森林資源的清查是調查
C要對調查的對象逐個進行 D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
15.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時,滿足所有環境條件後,一些種子仍不能萌發,其原因是( A )
A種子自身條件不具備 B沒有適宜的溫度 C沒有一定的水分 D沒有充足的空氣
16.大面積植樹造林不僅美化環境,還能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這是因為( A )
A提高大氣的溫度,增加降雨量B增加空氣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氣溫度
17.俗話說「水往低處流」,可植物體內水分卻是至下而上的,其運輸的動力是( D )
A太陽光能 B滲透作用 C植物體內產生的能量 D蒸騰作用產生的拉力
18.人們在河岸、山坡、沙地上種樹種草的主要目的是( B )
A美化環境 B保持水土 C放牧畜生 D獲取柴草或樹木
19.玉米開花季節,遇到下列哪種天氣時,最容易造成減產?( A )
A連綿陰雨,氣溫較低 B氣溫較低,雨水較少 C晴空萬里,微風吹 D秋季多風
20.冬季河水中看不到水綿,而春暖後就可以見到水綿團漂浮在水面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
A水綿光合作用旺盛 B河水溫度的升高
C水綿的比重小於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強,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粒種子能夠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從種子結構分析,主要是由於種子內有( C )
A種皮保護著種子 B子葉或胚乳中儲存著營養物質
C發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D胚根發育後深入土中
22.移栽植物應盡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帶土移栽,原因是( C )
A減少水分的散失 B防止營養流失 C減少幼根根毛的損失 D防止植物不適應環境
23.把蒲公英等植物的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回滲出白色的液汁,這些液汁是從( A )流出來的。
A導管 B篩管 C形成層 D表皮
24.鹽鹼地種植作物,生長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壤缺肥 B土壤溶液濃度小
C鹽鹼地中缺氧 D土壤溶液濃度大
25.如果在開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做處理。將甲、乙、丙三朵花分別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緊袋口結果是( D )
A甲不能結果,乙不能結果,丙能結果 B 甲不能結果,乙能結果,丙不能結果
C甲不能結果,乙能結果,丙能結果 D甲不能結果,乙不能結果,丙不能結果
一. 填空題 (每空1分 共10分)
26.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是以 細胞 的各種生命活動為基礎的,細胞是生物體的 結構
和 功能 的基礎單位。
27.細胞的生長使細胞的 體積 增大,而細胞的分裂使細胞的 數目 增多。細胞的分化又是伴隨著 細胞的生長 而進行的。
28.蒸騰的作用是指植物體的 水分 以 氣體 狀態,從 葉中 散發到 大氣中 的過程。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 共5分)
29. 所有植物細胞的形狀、大小、結構都是相同的。(Ⅹ)
30.觀察臨時裝片時,不能將載物台傾斜的原因是便於對光。( Ⅹ )
31.草履蟲的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所以草履蟲不能完成消化、排泄等復雜的功能。( Ⅹ )
3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時期需水量也不同。( √ )
33.烘烤種子實驗中,出現在試管壁上的小水珠來自於乾燥的種子。( √ )

五.探究實驗:本題共15分
34、下面是一組同學在做「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
以下是他們的操作過程。
先在盒子里鋪上一層紙,紙是一邊干一邊濕的。把10隻鼠婦放到了盒子的左邊。然後蓋上玻璃板,再在玻璃板的一邊蓋上書來遮光。靜置兩分鍾後開始統計。每分鍾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

⑴、 請找出他們實驗操作中的錯誤,說明原因 :(2分)
答:干濕條件控制與「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無關,干濕條件的附加會影響本實驗的科學性。

⑵、 為什麼要用10隻鼠婦,只用一隻鼠婦行嗎?(2分)
答:用10隻鼠婦做實驗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准確性。

⑶、 為什麼要設置一邊光一邊暗的環境?(2分)
答:因為「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變數是光照強度,光與暗是亮度差異的對照組,

35、如圖是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實驗的裝置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每空1分)
(1)圖中1號種子不能夠萌發的原因是 缺水 ;
圖中3號不能夠萌發的原因是 缺空氣 ;圖中5號種子不能夠

萌發的原因是 溫度不適 。

(2)圖中2號種子萌發的原因是 滿足了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3)以上實驗說明種子要萌發,除了滿足種子自身條件
胚有活力,營養豐富 之外,還要滿足 水份 、 空氣 、 適宜的溫度 等外界條件。

(4)如果2號種子也沒有萌發,請推測可能有哪些原因? 可能胚不是活的 。(2分)

六.簡答分析題:(20分)
36、下面這段文位元組選自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後回答問題。
不必說碧綠的菜 ,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洛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在百草園中,影響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前者包括 動物和植物 ,後者包括 陽光、空氣、水、土壤、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等 。(每空2分)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離開草叢和土地,說明生物必須 依賴適合的環境 而生存。(2分)
(3)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一種關系,請寫出百草園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用箭頭表示能量的流動方向。(5分)
草→蟋蟀→蜈蚣 。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句。試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對這兩句詩進行分析。(5分)
答:海洋蒸發、地表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能使天空形成積雨雲,從而產生降雨,一部分雨水滲入土中補充了地下水,而另一部分雨水則回歸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生物圈周而復始的水循環。唐朝大詩人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的著名詩句雖然對大自然的描寫很有氣勢,但尚有不足。我認為奔流到海的黃河之水會因海洋蒸發而復回到黃河。因此「不復回」一詞的描述欠科學,未能正確表達生物圈的水循環,確有修改餘地。

5.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總匯

地理復習 1、認識地球的過程由天圓地方說到球體,到現在的科學認版識地球是一個兩權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赤道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一定比例縮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儀。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長度都相等,每條經線只形成半個圓圈,指示南北方向;垂直於經線的圓圈叫緯線,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長度不相等,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南緯用S表示,北緯用N表示;南北緯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都是0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