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級下教材分析
⑴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台灣省》說課稿
《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今天要說的題目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三節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我認為說課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環節進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說教材
本節教材是認識省級區域的一部分,教材從台灣概況、台灣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三部分內容認識台灣,突出了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學習台灣首先應該明確其領土歸屬問題,在此基礎上討論台灣的自然條件及其經濟發展特點,這就是本節教材編寫的主要思路。從教材結構上看,本節課既是學習香港澳門的延伸,又為學習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節課是教材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個方面: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地圖說出台灣省的位置、范圍,明確台灣是中國的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掌握台灣省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徵。
2、方法目標:通過運用地圖等資料,分析台灣的自然地理環境,從而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認識區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史實材料,使學生明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責任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1)影響台灣自然資源分布的原因分析;(2)台灣的經濟特色。
本節課的難點是影響台灣自然資源分布的原因。我確定這個難點的依據一是教材,影響自然資源分布涉及到緯度位置、地形、氣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復雜的問題。 二是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差,難以將諸多的地理因素綜合在一起,得出結論。
四、說教法
那麼,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法的選擇要根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和「以學為法」的原則,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
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講練結合的啟發引導式教學方法,合作討論法和利用圖形圖表展示直觀教學法。我採用這種教法的依據有三:一是現代教學研究證實真正的理解是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再構建。知識再構建依靠提出問題,引導推測,鼓勵大膽猜測與想像,解決問題,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二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教師轉變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過直觀的圖形圖表表現出來,變難為易,學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像、聲音等有機集成並顯示在屏幕上,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提高教學課堂效率。
五、說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表現自己,抓住這一生理特點,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知識量豐富、資源共享這些優點,我鼓勵學生從互聯網和圖書館中獲取知識,向學生介紹一些網站,搜索引擎和關鍵詞,教給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為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師生問答,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台灣是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台灣的自然環境特徵和經濟特色。」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三大問題情景、兩次合作討論來完成。
六、說教學過程
首先播放反映台灣風光的動畫,然後設懸念:台灣島與台灣省含義相同嗎?台灣除阿里山日月潭外還有哪些自然風光呢?今天我們就來暢游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導入新課。這種直觀的導入法有兩個優點:一是設置疑問吸引學生激起他們急於探求結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觀的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第一部分內容台灣的自然環境及台灣和大陸的關系。承接導課,我將追問:為什麼說台灣省是祖國神聖的領土?同學們知道哪些史料和證據?讓學生看課本找出答案,並完成課後練習題。然後我再從地緣關系、血緣關系、文化淵源歸納補充、進一步證實台灣省是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這樣處理的依據是:1、為後面學習自然環境作鋪墊。2、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首先,從地緣關繫上,台灣原來就是祖國大陸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大約一萬年前,台灣海峽相應的部分下沉,台灣島於是成了祖國東海中一個四面環海的大陸島。其次,從血緣關繫上看,台灣的居民中,漢族約佔97%,主要來自大陸的廣東、福建等省。最後,從行政區劃、文化淵源上看,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歷朝歷代的「王土」。比如三國、明末、清朝……,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台灣迄今尚處於與大陸分離的狀態。)
在台灣自然環境這一部分內容,我將結合多媒體課件,圍繞著台灣輪廓圖來進行講解。通過讀圖,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在地圖上找出台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及台北、高雄、基隆2.用比例尺計算一下圖上基隆--福州、高雄--廈門之間的實地直線距離 3.看看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的哪個部位?4.看圖說出台灣省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范圍。5.台灣地形狀況怎樣?
然後我作如下的補充:(台灣島上約2/3是山地,是由幾條平行山脈所組成的南北縱貫全島的台灣山脈,山勢巍峨,群峰挺秀,從山麓到山頂分布著大面積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東部山嶺直抵太平洋岸,西部是較寬闊的平原,地勢東高西低。)
以上就是台灣的概況。我們知道自明朝開始,外國列強多次侵犯台灣,他們主要是看準了寶島台灣的「寶」,寶」體現在哪些方面呢?讓學生閱讀教材「美麗富饒的寶島」,分析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台灣森林資源分布在什麼地方?為什麼?2.為什麼台灣森林樹種十分豐富?3.台灣主要有哪些農產品? 4.台灣盛產這些農產品的原因是什麼? 5.台灣有哪些礦產資源,分布在哪裡? 6.台灣的美還體現在它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台灣有哪些旅遊資源?
這樣處理的依據有二:一是條理清晰,知識點明確,拓展學生的思維,突現學生的個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即從地圖中獲取知識,在地圖中消化理解知識,培養學生通過地圖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台灣的自然環境這一重點解決了,在處理下一個難點——台灣出口導向型經濟上,我分三步解決:第一.台灣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台灣省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圖,讓學生討論分析農產品、農產品加工品、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結構中的變化。(由圖例可知台灣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特點。20世紀60年代後,農產品出口所佔比例急劇下降,農產品加工品的出口比例從70年代後降到最低點,而工業產品的出口比例從60年代開始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且到70年代後佔主導地位。)
學生明確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我將進行第二步提出問題:1.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應具備哪些條件?2.哪些因素促使台灣出口加工業的發展?3.台灣工業分布有什麼共同的特點?4.為什麼台灣的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指導學生閱讀材教材思考回答。這樣知識點通過問題的形式解決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
第三步是根據圖表繪制折線圖的訓練。我先把第一產業的曲線圖繪出,再引導學生繪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曲線圖。這樣可訓練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本節課,我設計了兩類練習題,一是選擇題,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圖題,考查學生用圖、填圖的能力。這兩類練習題,起到了鞏固本節內容,考查學生掌握情況,反饋教學效果的功能。這些練習題確定的原則是:遵守教學大綱,突出思想性、基礎性和教學重點、難點;訓練量適中。
對於課後總結這一環節,我的理解是,他不應該僅僅為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1.你學了什麼?2.你的體驗是什麼?3.你掌握了什麼?設計的意圖是回顧知識,強化記憶。
本節課的板書我是如下設計的:
這種網路式的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更加完整。然後結合板書對本節課進行總結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
布置作業:讓學生搜集材料分析兩岸統一對祖國有什麼好處,兩岸分裂對祖國有什麼壞處,並請以此話題寫一篇作文。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愛國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⑵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可以向地理教師及地理教研室索取。
⑶ 地理說課稿中八年級下冊學生學情怎麼寫
學習情況分析班級整體水平分析:學生整體學習習慣不太好,書寫普遍不夠端正,整體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對於基礎知識,同學們普遍掌握的不夠扎實,對關於發表自己的間意見與感覺的能力就更差了。普遍學習不夠積極不夠主動。在這個班裡學困生較多,他們的基礎量特別差,有許多最基礎的知識和方法及能力都沒有,計算也不會,基本的分析能力也欠缺。
⑷ 八年級下冊地理全解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
教本組成
本冊教科書由以下三大部分版組成。
第一部分是對中國地理區域差異的宏權觀介紹。簡略介紹了「四大地理區域」。
第二部分是分四章分別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區域的差異進行具體介紹。分別選取了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北京,長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門、台灣省、塔里木盆地、三江源地區等作為具體的案例對中國的各區域內部在自然、人文或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做出具體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全書,乃至全套地理教科書的結束語中國在世界中,先從中國出發,介紹我國在綜合國力上的整體提高,取得哪些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再談我們在發展中面臨哪些的挑戰,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最後提出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始終把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使教科書有比較高的立意。
⑸ 如何進行地理學科教材分析
首先要明確中學地理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即,愛國主義、國際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這些教育內容在現代地理教育中有很多具體表現在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口觀、資源觀與環境觀等方面的教育中。例如,在學習土地資源時,結合我國山地面積廣、平原面積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節約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資源觀教育,就是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具體體現。
(一)中學地理教材的宏觀分析
宏觀分析又稱整體教材分析,是從中學地理教材的整體出發,分析教材產生的背景和使用背景、教材整體結構、教材資料儲備的過程。旨在使教師從整體上了解中學地理教材的編寫目的和實際具有的教育功能。
了解教材的時代背景
2.分析教材的內部結構
3.資料儲備分析
所謂資料儲備就是指教師積累的各種教學所用的材料,而資料儲備分析則是根據教材的實際功能及教學實際需要,確定為補充或改組原有教材所需要搜集資料的范圍和途徑的過程。
(二)中學地理教材的微觀分析
劃分教學因子
2.分析教材的內部聯系
3.分析教材的外部聯系
4.分析知識教育功能
5.分析培養能力的功能
⑹ 八年級下地理各章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
6、南方地區的位置: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7、地形特點: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8、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10、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11、南方地區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12、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這里以平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1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14、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③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工業用水,淡水產品。
15、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華門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
16、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17、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8、江蘇的周庄、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19、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0、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1、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2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3、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等。
⑺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人教版)
中國之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7、最低點——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8、最長的河流——長江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11、最大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19、最北的村莊——漠河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23、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24、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25、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26、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27、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29、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30、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35、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31、領土最南端——曾母暗沙32、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33、位置最南的省級行政區---海南省34、領土最西的地方——帕米爾高原42、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35、領土最東端——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36、領土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37、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第二大半島——山東半島。38.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39.最平坦的高原——內蒙古高原 40.黃土分布最廣的高原——黃土高原 41.地勢最低平的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2.最北的盆地——准噶爾盆地43.位於外流區的盆地——四川盆地 44.最崎嶇的高原——雲貴高原45.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46.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長江57.汛期最長的河流——珠江58.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9.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60.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61.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 62.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鎮 63.面積最小的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64.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的托克遜65.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洪澇、乾旱68.面積最大的直轄市——重慶市69.少數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雲南省70.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71.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區——內蒙古自治區72.我國跨緯度最廣的省區——海南73.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跨經度最廣的地區——西北地區74.我國最大的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75我國惟一臨海的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76僑鄉最多的省是——廣東和福建.77我國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78一年中,我國降水最集中的時期——夏秋季節79我國受台風影響最大的省——廣東、台灣、海南、福建
80我國大河中結冰期最長的河流——黑龍江
81在各種海洋污染物中,對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最大的——石油污染
82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
83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京津唐地區
84我國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
85最機動靈活的交通運輸方式——公路
86速度最快、運量最小、運價最高的運輸方式——空運
87速度最慢、運量最大、運價最低的運輸——水運
88我國通航里程最長、內河航運量最大的內河航道——長江;第二位則為京杭運河
89我國目前在建設的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
90我國湖泊數量最多的省——西藏自治區
91台灣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最長的河流——濁水溪;最高的山峰——玉山;最大的城市——台北;最大的海港——高雄;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高山族
92我國南方產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水果——柑橘
93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94我國水能最豐富的地區是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區,以長江水系為主。
世界之最
95.世界面積最大的洲:亞洲96.世界面積最小的洲:大洋洲
97.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極洲98.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99.世界跨經度最廣的洲:南極洲100.世界跨緯度最廣的洲:亞洲
101.世界人口最多的洲:亞洲102.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103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洲:非洲10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105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106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107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或南洋群島)。108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
109世界最大的內海:地中海110世界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111世界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112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113世界最大的鹹水湖:裏海114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1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116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117世界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18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119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120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12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122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
124世界最大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
125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群:故宮
126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127世界最長的城牆:我國的長城。
128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129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130世界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132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海港:鹿特丹。
133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141世界大陸最低的地方:死海。
143世界面積最小的洲:大洋洲
144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9個國家):多瑙河
145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46有「千湖之國」之稱的國家:芬蘭147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
148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149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大、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
150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爾瀑布
151世界最長的緯線——赤道
152太陽直射最北的緯線——北回歸線
153太陽直射最南的緯線——南回歸線154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南極洲
155跨經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156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157世界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58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159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刻——14時左右
160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刻——日出前後
161一年中,世界上大多數地方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七月,南半球出現在一月
162淡水資源中水量最多的水體——冰川
163世界上鐵礦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俄羅斯、巴西、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及美國
164世界上煤炭產量居首位的國家——中國
165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產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波斯灣沿岸)
166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167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
168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
16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170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71世界上最大的季風氣候區——東亞
172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17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74世界上華人、華僑最多的地區——東南亞
175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176世界上三大產棉基地——中國、美國、中亞
177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丘——塔克拉瑪干沙漠
178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非洲
179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南非
180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生產國——幾內亞
181世界輸出工農產品數量最多、產量最大的國家——美國
182世界貿易額最大的國家——美國
183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亞馬孫河流域(亞馬孫平原)
184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阿根廷
185世界上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
186世界位置最南、冰川最多、淡水資源最豐富、平均海拔最高、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我國的地理界線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早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9.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⑻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地理知識點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工商業的興起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1.、作坊與手工工場的區別;作坊、手工工場和工廠的關系;2、14世紀義大利最早出現手工工場;中國明清時期也出現了;3、手工工場出現和發展的意義;但西歐仍處於農業社會
商人的地位變了 1、16世紀商人地位的特點(經濟地位顯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2、利商政策與商人地位變化的關系(思考題)3、16世紀西歐的商人、貴族和農民地位的變化
第二課沖破思想的牢籠 蒙娜麗莎的微笑(文藝復興運動)14---16世紀 1、文藝復興運動最早興起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影響西歐2、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達芬奇、莎士比亞3、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意義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運動) 1、教皇奶牛稱呼的由來 2、宗教改革領導人--路德3、宗教改革運動使得德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近代科學的誕生(近代科學革命) 1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說—科學革命的開端3、布魯諾---宇宙無限論 4、牛頓-----物理力學(萬有引力)
理性之光(17-18世紀啟蒙運動) 1、17—18世紀西歐啟蒙運動的中心是法國2、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天賦人權)盧梭(人民主權)
第三課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發現新大陸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開辟的因素和客觀條件2、海上探險走在最前面的兩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3、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路線和貢獻
全球聯系的加強(正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荷蘭----海上馬車夫)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負面影響) 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英國—日不落帝國)
第四課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2、議會軍資產階級領導人-----克倫威爾;處死國王查理一世3、革命成果----《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美國獨立戰爭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1年 1、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英國對北美的殖民統治2、來剋星頓槍聲---拉開獨立戰爭序幕 領導人----華盛頓3、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的誕生4、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三權分立),確定共和政體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年—1793年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等級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尖銳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使革命達到頂峰(三次起義的成果)3、革命文件《人權宣言》 領導人—羅伯斯庇爾4、法國革命的意義;法國政體—共和制5、拿破崙1804年建立法蘭西帝國,頒布《法典》,鞏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課面臨挑戰的中國 最後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軍入關2、江南地區手工工場興起棉紡織業發達,出現徽商晉商商幫3、對外貿易出超,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出口絲綢茶葉瓷器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明修長城清修廟-----兩朝民族政策的差異2、清---管理西藏、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葛爾和回族叛亂3、中俄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康熙)
專制帝國(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設廠衛 2、清雍正設立軍機處----皇權強化達到頂峰 3、文字獄、八股取士---黃宗羲
來自海上的挑戰 1、1405—1433鄭和下西洋規模和意義(今年是600周年)2、傳教士來華---利馬竇 郎士寧3、殖民者來華---澳門侵佔澳門、荷蘭侵佔台灣(鄭成功)4、清朝的對外政策------閉關自守,廣州一口通商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興起 第一工業革命開始時間、主要發明、特點和對英國的影響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各國重視科學研究;大學成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達爾文《物種起源》;內燃機發展的理論基礎)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主要發明、應用產業和影響
人在工廠 1840年前後的英國機器生產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場工廠有嚴格的勞動紀律和管理制度;出現流水生產線(福特)
第二課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 地球變小了 1、整體世界形成的必要條件;整體世界形成的表現2、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的時間------20世紀初
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1、整體世界形成過程對西方國家的影響---瓜分世界,進行殖民掠奪,控制和奴役著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對亞非拉國家影響----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嚴重;2、文明----工業文明傳播到亞非拉地區,促進社會生活的變化3、野蠻----西方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野蠻的殖民侵略和掠奪
挑戰與回應 1、反抗斗爭獲得獨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2、適應工業化改革--------日本(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
第三課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屈辱的歲月1840—1901年 1、1839年林則徐虎門硝煙及評價;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2、1840-1842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內容及影響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3、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劃分勢力范圍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內容及危害
悲壯的抗爭 1、元里人民抗英(鴉片戰爭);關天培(鴉片戰爭),鄧世昌(甲戊海戰),徐驤(台灣軍民抗日)2、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領導人、性質、意義、失敗原因
師夷長技以制夷 1、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代表對待西方的態度發生變化及原因2、林則徐—中國西學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海國圖志》3、學習西方---洋務運動(時間、代表人、學習內容、結果)
從維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戊戌變法序幕(康有為、梁啟超)2、維新派觀點與洋務派觀點的不同( P7I頁)3、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3、孫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會,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分析。
第四課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工業化和城市化 三大產業的出現,什麼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什麼是「城市病」
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工業化奠定現代文明生活基礎的表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飲食;醫學進步人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洗衣機);婦女地位提高(三八婦女節);義務教育普及;大眾傳媒發展,;服裝休閑大眾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築鋼筋水泥化等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後西方社會的兩大主要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2、工人爭取權利的斗爭—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3、空想社會主義:法國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和諧公社)4、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全球性的震盪 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 1、一戰二戰的時間、原因、交戰雙方、性質、轉折戰役及危害2、科技的使用;怎樣看待戰爭的危害;《安妮日記》、聯合國
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影響、本質。(1825年英國)2、為了應付危機,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權,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成為二戰的策源地;美國則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傳統的資本主義得到改造,開辟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道路。
第二課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理想變現實的十月革命 1、19世紀中期俄國改革推進工業化,但落後於歐美國家;2、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義,推翻沙皇專制統治(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成立蘇維埃政府,退出一戰,頒布《土地法令》;1922年,蘇聯建立。(十月革命意義)
「西亞病夫」的崛起 「西亞病夫」由來;凱末爾革命和改革的內容、意義
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內容1234,評價 2、改革弊端是指改變不幹預的自由經濟模式,進行經濟的國家干預。(田納西工程)
第三課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中華民族的覺醒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開始標志、代表人物、主張、意義2、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先鋒和主力、成果、意義
歷史性的轉折 1、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開始研究俄國。(李大釗)2、李大釗陳獨秀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的組織。(1920上海)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內容、地點)--成立中國共產黨4、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
從北閥戰爭到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1、1923年中共三大確定了同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方針2、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領導國民革命運動,創辦黃埔軍校,1926年領導北伐戰爭(葉挺-鐵軍-賀勝橋戰役)3、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背叛國民革命4、1927/8/1南昌起義,9月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5、1934年反圍剿失敗開始長征,1936年在陝北建立新根據地6、遵義會議,長征精神
第四課悄然轉變的社會生活 生活中的變化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出現(、輪船、火車、郵政、電話)
頭腦中的變化 科學思想、自由平等的民主觀點(婚姻自由)、婦女地位提高
第五課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發動了對外侵略戰爭,矛頭指向中國2、1931年九一八事變(沈陽柳條湖鐵路)----日軍侵佔東北3、1937年盧溝橋事變(宛平)----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4、日軍所犯罪行—南京大屠殺、731部隊、轟炸封鎖、掃盪5、正確認識日本右翼反華勢力和教科書問題。
全民族的抗戰 1、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全國人民的憤怒和國民黨內部愛國軍官的兵諫2、北平愛國學生的一二九運動和東北抗日義勇軍3、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張學良楊虎城)4、1937年8月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5、台兒庄保衛戰;白求恩;抗日游擊戰6、抗日戰爭勝利時間、意義、原因
第六課新中國的誕生 兩種命運的決戰 1、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的不同主張代表兩種前途命運2、黑暗的國統區(獨裁腐朽)和光明的根據地(民主、大生產)3、大生產運動----防線能手、南泥灣、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4、1945年蔣介石重慶談判的目的及談判成果、內戰爆發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
回顧百年歷程 百年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百年歷程得出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