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備課

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備課

發布時間: 2021-02-18 02:22:06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節課該怎麼講

必修1的話··因為是關於天體系統方面的,如果是我講我會先從12星座也就是年輕人感內興趣的方面入手容,大家都知道地理比較復雜,所以從學生感興趣方面入手會吸引他們的,然後有條件的話你可以使用課件一步步地向學生介紹內容,中間我會提出幾個問題,比較簡單的那種,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學生就不會那麼容易走神,如果沒有條件使用課件那就比較麻煩,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拿起課本,讓學生默讀幾分鍾,然後進行提問,一個問題可以多問幾個學生,這樣可以加深學生記憶

Ⅱ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節課應該講什麼比較好

一、課標解讀

雖然高中第一節課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回》裡面沒有要求,但答是第一節課毫無疑問十分重要,四十五分鍾的時間需要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第一印象,需要給生呈現整個高中地理的輪廓,重新建構地理課程在高中生心裡的形象。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地理」的含義。
理解地理是一門科學,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性質。
領悟地理課堂要求。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的差異。
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高考現狀了解學習地理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建立與老師的友好合作關系,
了解地理學科的學習是社會需求與自身發展需求兩種需求要求的

Ⅲ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節課應該講什麼比較好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節應該講什麼,根據本人經驗,首先講講地理在生活中的應專用,如:如果是屬房地產開放商,你的樓間距不能低於多少?這取決於什麼?再比如冬季下雪,山的哪側雪融化的快哪側融化的慢,為啥?再比如當地的農作物有哪些?再比如日本海嘯後海面垃圾會流動到哪些國家?等等,講這些都是為了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提高興趣,為以後教學做好情感上的鋪墊。其次,帶領學生們必修一的目錄,必修一主要講自然地理,第一單元地球的宇宙環境,第二單元大氣,第三單元地球上的水,第四單元地表形態的塑造,第五單元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單元之間具有邏輯性,從遠到近,最後到達生活周圍陸地環境。然後看每個單元的每節題目,要求記住各章節的名稱,最後開始上第一單元第一節,第一節先看大題目,再逐層分析下去。

Ⅳ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ಥ_ಥ)&會寫的幫幫忙~

拍個清晰點的圖,全部幫我搞定

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筆記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Ⅵ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單元重難點歸納!急求滿意即采肯定好評

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l 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星光閃爍——恆星;恆星衛士——行星;行星衛士——衛星;輪廓模糊——星雲;一閃即逝——流星;拖著長尾——彗星;氣體和塵埃
l 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l 天體系統的層次:

最高一級天體系統:總星系;最低一級天體系統:地月系。
宇宙包括總星系和人類未探測區域。
l 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l 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
l 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l 局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金星距地球最近
l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
②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
③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
④安全的宇宙環境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l 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
l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4H——He
l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生物的生成(光、熱資源),
促進水、大氣的運動
生產生活:太陽能、煤、石油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l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主要類型有黑子、耀斑,黑子發生在光球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
? 黑子:溫度比其他地方低;
? 耀斑:色球的某些區域突然出現的大而亮的斑塊。每當耀斑爆發會釋放出很強的無線電波,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體現太陽活動的整體性
l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電離層擾動,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干擾地球磁場,磁暴現象;影響氣候,圖1.13
注意:太陽對地球的最大影響是太陽輻射!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l 地球運動的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
l 地軸的方向: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l 自轉的方向、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l 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時56分4秒,
太陽日24小時
l 自轉角速度:除兩極,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時。兩極點角速度為0。
l 自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點為0。
l 公轉的軌道(近日點和遠日點、快慢):
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使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近日和遠日現象。地球位於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於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
l 公轉周期:1年,也稱為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轉與時差
l 晨昏線(圈):晨昏線平分地球,太陽光線垂直於晨昏線
l 地方時:經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東加。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時為12點
l 區時:
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個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連的時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加西減。
國際日界線:基本沿東經180度。由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由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日期變更: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把全球日期分為今天和昨天。當0時區和中時區重合時,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時區=經度/15,十分位四捨五入
l 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東經120度地方時
l 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

三、地球的公轉與季節
l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23度26分,
l 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l 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中紅線為太陽直射)
l 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從直射點向兩邊遞減。
l 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900—∣某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南緯用負值代入。
l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l 春分/秋分:
? 側視圖:

? 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
?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 地軸和晨昏線重合
? 晝夜等長
?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邊遞減
l 夏至:
? 側視圖:

? 日期:6月22日前後
?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 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半球夜長晝短,南極圈極夜。赤道晝夜等長。
?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l 冬至:

? 日期:12月22日前後
?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 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極夜;南半球夜短晝長,南極圈極晝。赤道晝夜等長。
?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l 夏半年與冬半年:
夏半年晝長大於夜長
冬半年夜長大於晝長
l 四季劃分:
夏季: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太陽輻射最多
冬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角最低、太陽輻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過渡季節
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l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劃分。

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l 地震波: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岩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即地震波。
特性:
縱波:速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能量大,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l 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而某些地區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這種波速發生突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面。
? 莫霍界面
? 古登堡界面
l 地殼: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 33KM
l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的軟流層,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岩漿和地震的發源地。
l 岩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物質由岩石組成。包含地殼。
l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態(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內核為固態。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l 大氣圈:氣體和懸浮物
l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循環運動
l 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生存環境的總稱。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Ⅶ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第一節怎麼學,.

萬事開頭難。突破這兩個難點就好了。
熱力環流先弄懂全過程,再一點一點分析各過程的因版果關系權。
時間計算應該是地球運動最基本的東西,比光照圖判斷簡單多了。確定兩地時區及時差,先用笨辦法(原始辦法),再找竅門。

Ⅷ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知識結構

Ⅸ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節課該怎麼講

可以結合一些具體事件,以及美妙的天文圖片,還有一些故事來導入課程。再加上地理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如GPS、地鐵、旅遊等,還可以結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地點來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