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3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A. 高一地理單元測試題
2008年地理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卷
1.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分別表示( A )
A.①太陽輻射 ②地面輻射 ③大氣逆輻射
B.①地面輻射 ②太陽輻射 ③大氣逆輻射
C.①大氣逆輻射 ②地面輻射 ③太陽輻射
D.①地面輻射 ②大氣逆輻射 ③太陽輻射
2.右圖為熱力環流示意圖,關於其形成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D )
A.冷熱不均--->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大氣垂直運動
B.冷熱不均--->大氣水平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垂直運動
C.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大氣水平運動--->水平氣壓差異
D.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
3.下圖為全球氣壓帶、風帶分節及移動示意圖,其移動
規律是( B )
A.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夏季北移、冬季北移
D.夏季南移、冬季南移
4.安徽省的氣候類型及冬夏季節的風向分別是( B )
A.熱帶季風氣候、東北——西南風
B.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南——西北風
C.溫帶季風氣候、東南——西北風
D.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北——西南風
5.生物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C )
A.改造了大氣圈,使原始大氣成份的氮氧為主變成了現在以CO、CO2、CH4為主
B.改造了水圈,但對水的成份沒有任何影響
C.改造了岩石圈,促進了土壤的形成
D.通過綠色植物的分解作用,將無機物合成了有機物,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6.T公司初期在A地建廠製造高檔傢具,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其後T公司將生產遷至B地,隨即又在C地建了新廠。
(1)普通傢具廠的區位選擇屬於 指向型。
(2)發展中國家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其有利影響是( )
A.環境污染嚴重
B.加速本國或本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
C.縮短產業升級時間
D.減少就業機會
(3)T公司將傢具廠由A地遷往B地,可獲得的優勢區位主要有 、 。
(4)試從工業聯系、工人素質和市場潛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檔傢具廠的優勢有 、 、 、 等。
(5)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三個重要因素中,不包括( )
A.市場 B.內部交易成本 C.環境污染 D.勞動力
答案:(1)市場; (2)B C (3)勞動力價格較低 地價較便宜 (4)工業基礎較好 工人素質較高 市場潛力較大 腹地廣闊 (5)C
7.讀三大類岩石相互轉化及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
(1)圖中三大岩石分別是A、
B、 C、
(2)物質循環過程中的作用分別是:
① ②
③ ④
(3)三大岩石內力作用為主形成的是 ;
外力作用為主形成的 。
(4)地殼物質循環涉及到的外部圈層有:
答案:(1)岩漿岩 沉積岩 變質岩 (2)①上升冷卻 ②外力作用 ③變質作用 ④重熔再生 (3)變質岩 沉積岩 (4)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8.西北地區位置與地形圖:
(1)圖中的四點客觀反映了我國40°N附近自東向西的陸地自然帶更替規律,它們分別是A、 B、 C、 D、
(2)由A--->B--->C--->D的更替屬於 地域分異規律,這種地域分異規律是以 變化為基礎的。這種變化 地區表現較為明顯。
(3)圖示我國西北地區面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是 ,造成該環境問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人為原因是 、 過度農墾。
答案:(1)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草原 溫帶荒漠草原 溫帶荒漠 (2)從沿海向內陸 水分 中緯度 (3)土地荒漠化 乾旱的氣候 過度樵採 過度放牧
9.下列「2008年奧運聖火傳遞路線圖」和部分地區區域自然狀況圖,讀圖回答。
(1)奧運聖火傳遞補的第4站倫敦,第5站巴黎,在這兩座城市周圍布局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是 ,該種農業主要是面向 市場而形成的,其生產的對象是 。
(2)聖火傳遞的第7站為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其周圍寬闊的潘帕斯草原以 農業地域類型為主,阿根廷也是世界上 出口最多的國家,該農業具有 特點。
(3)聖火傳遞的第12站泰國曼谷,曼穀人們最喜愛的糧食作物為 。該地的農業地域類型為 ,該種農業的商品率 。
(4)聖火傳遞第15站澳大利亞東南部的首都堪培拉,這里有世界著名的 農業區,其主要是 和 的混合。
答案:(1)乳畜業 城市市場 乳牛 (2)大牧場放牧業 牛肉 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 (3)稻米 水稻種植業 低 (4)混合 耕作業 畜牧業
10.讀「晉陝內蒙古區煤炭南運通道」圖,回答問題:
(1)圖示區域最大的能源輸出港是________
A.青島 B.天津 C.黃驊 D.秦皇島
(2)圖示地區的煤主要靠鐵路運輸和海上運輸。圖中數字分別表示① 線、② 線。
(3)字母表示的港口分別是:A、 B、 。
(4)圖中煤炭運輸終點分別是 、 、 。
(5)在晉、陝、內蒙古能源基地的建設中,面臨有兩大問題:
一是 ,二是 。
答案:(1)D (2)①大秦線 ②焦作—兗州—日照線 (3)秦皇島 日照 (4)滬寧杭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海南經濟特區 (5)環境問題 交通問題
B. 跪求高中地理必修二《點金訓練》第三張測試卷答案
你應該設置懸賞,否則不會有人的
C. 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高一地理卷3 跪求選擇題答案,跪求啊。
全國
100
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
——
地理卷
(
三
)
1~5
ABABC
6~10
DCABB
11~15
DDBAB
16~20
CBDDD
21~22
CB
23.
(
1
)太專陽內部核聚變屬反應
135
120
(
2
)
D
(
3
)
C
(
4
)
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將太陽能熱水器
的支撐桿設計成活動桿,
目的是通過調節支撐桿,
使太陽能熱水器的
受熱面始終與太陽光線保持較大的角度,從而獲得更多的太陽能。
24.
(
1
)略
(
2
)
A
赤道及其以南地區
AC
(
3
)南
②
(
4
)晝長夜短
,且晝漸短。
25.
(
1
)
(
0
°,
60
°
E
)
(
2
)
160
°
E~180
°
~30
°
W
(
160
°
E
向東到
30
°
W
)
(
3
)
6
18
(
4
)
B
(
5
)
12
26.
(
1
)橫
縱
A
波傳播速度慢,
B
波波傳播速度快。
(
2
)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D. 急要高一地理(必修一)三、四章練習題!!
1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2
天體的分類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
質。
3
天體系統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4
天體系統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5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
6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
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
液態水。
9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10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11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
的主要能源。
12
太陽活動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5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
11年。
16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7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8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19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
驗飛船。
20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
礦產資源。
21
保護宇宙環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徑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長
4萬千米
24
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
劃分
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
60-90。
25
經線和經度
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26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27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28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23°26′和66°34′緯線
29
本初子午線
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斷
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1
東西方向的判斷
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
向西。
32
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3
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4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5
地球自轉的周期
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
24小時。
36
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7
地球公轉的軌道
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38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
地球公轉的周期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
小時48分46秒)
40
地球公轉的速度
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41
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2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
返移動
43
晨昏線的判斷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
過渡為昏線。
44
地方時的計算
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45
已知經度求時區數
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46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47
北京時間
以東八區(120°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48
世界時
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49
國際日期變更線
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50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51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52
春分日(3月21日)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58
地球側視圖的判讀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59
地球俯視圖的判讀
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
極。
60
晝夜長短的計算
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61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根據晝長以標准日出(6時)和標准日落(18時)
前後推算。
62
晝夜長短的判斷
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63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64
天文四季
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65
我國傳統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
四季。
66
歐美傳統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67
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68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69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70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71
低層大氣的組成
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72
干潔空氣的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3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
塵埃的作用
生命活動;構成生物體;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
作用;成雲致雨
74
大氣污染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
75
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76
對流層的主要特徵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
的關系最密切
77
平流層的主要特徵
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78
大氣上界
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79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陽高度角
80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1
輻射定律
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
之越長。
82
地面輻射
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83
大氣逆輻射
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84
大氣的保溫效應
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
收能力很強。
85
全球的熱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86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87
熱力環流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88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氣壓梯度力。
89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壓垂直指向低壓。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越大,風
力越大。
90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
由於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並不平行,而
是有個交角。
92
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
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
畫出合力
93
小氣候
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94
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95
大氣環流的意義
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
重要因素。
96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
風、極地高壓
97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位移
大致來說,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
冬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
亞洲高壓(大陸)、阿留申低壓(太平洋)和冰島低
壓(大西洋)
99
夏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
亞洲低壓(大陸)夏威夷高壓(太平洋)亞速爾高 壓(大西洋)
100
季風的成因
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
動
101
季風的典型分布地區
東亞季風(西北、東南風);南亞季風(東北、西南
風)。
102
鋒面的分類與天氣
冷鋒、暖鋒和准靜止鋒。氣溫、氣壓、天氣。
103
鋒面對我國天氣影響的實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鋒)、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冷
鋒)春季的沙塵暴
104
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
低氣壓;上升氣流;陰雨。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逆時
針。
105
反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
征
高氣壓;下沉氣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順時
針。
106
鋒面氣旋
鋒前鋒後的天氣情況。冷氣團一側陰雨。
107
氣候要素
氣溫、降水量。
108
氣候形成因子
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109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
日較差、年較差、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110
世界氣候類型的名稱
熱帶(四種)、亞熱帶(兩種)、溫帶(三種)、寒帶
(一種)
111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112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
布規律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受季風影響;大陸
東岸20-35°
113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
律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
制。30-40西岸
114
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
規律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燥。季風。40-60°大陸東
岸。
115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
布規律
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終年盛行西風。40-60°大陸西
岸。
116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
布規律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少雨。終年受大陸氣團
控制。溫帶內陸
117
氣候的變化
地質時期、歷史時期、19世紀末以來。
118
氣候資源的特點
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徵,有較大的變率
119
氣候資源與農業
種植制度(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120
氣候資源與建築
小區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
121
風與城市規劃
工業企業布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居住區布局在盛
行風的上風向
122
氣候資源與交通
公路、鐵路、機場(暴雨、泥石流、風速、橋涵、
雲霧、地勢等)
123
台風(颶風)
熱帶氣旋強烈發展形成的大旋渦。
124
熱帶氣旋強度等級
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台風。
125
台風的監測與預報
利用氣象衛星確定台風中心位置,估計強度,監測
移動方向和速度。
126
暴雨形成條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強烈上升運動③持續的天氣系統
127
洪澇災害的防禦
提高預報的准確率,採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28
乾旱的危害
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
會安定。
129
乾旱的防禦
改善生態、選擇耐旱作物、開展水利建設、改進耕
作制度等。
130
寒潮的危害
帶來嚴寒、大風、霜凍。對春秋季的農作物危害最
大。
131
寒潮的防禦
提前發布准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132
全球變暖趨勢及其人為原因
①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133
全球變暖造成的後果
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
134
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氟氯烴化合物消耗臭氧。
135
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造成
破壞。
136
臭氧層的保護
①研製新型製冷系統②參與國際合作
137
酸雨的成因
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
酸性氣體。
138
我國酸雨區的分布
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長江三角洲
139
酸雨的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②土壤酸化③腐蝕建築物
④危及人體健康
140
酸雨的防治
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
資源綜合利用。
141
大氣環境保護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142
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佔地球表面
的71%。
143
海岸帶
從濱海平原到大陸架之間的廣闊區域。
144
海岸帶與人類活動
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范
圍內。
145
人-海岸相互作用階段
①很少干預②開始干預③海岸開發④海岸管理
146
海水熱量的收入
太陽輻射
147
海水熱量的支出
海水蒸發所消耗的熱量。
148
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
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
149
海水溫度的空間變化規律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150
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
表層海水溫度變化較大,深層海水溫度變化不大。
151
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
海洋面積廣,水量大,而且熱容量又很大。
152
海水中主要鹽類物質
氯化鈉、氯化鎂。
153
鹽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
154
海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
155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
降水量、蒸發量、洋流、河流淡水匯入(徑流量)。
156
鹽度最高的海區和最低的海區
紅海(亞非交界)、波羅的海(北歐附近)
157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波浪(風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58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
動。
159
洋流的成因分類
風海流、補償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羅陀
海峽)。
160
風海流的成因
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
161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緯)
反氣旋型。北半球為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為反時針
流動。
162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緯)
北半球中高緯是氣旋型大洋環流,呈反時針方向流
動。
163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規律
冬逆夏順。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東流。
164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
亞寒流。
165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
流。
166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風漂流、西澳大利
亞寒流。
167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
利寒流。
168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風漂流、本哥拉寒流。
169
海水等溫線的判讀
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
規律判斷寒暖流
170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氣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171
海洋資源的分類
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能源。
172
各類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海洋化工;養殖、增殖;深海錳結核;潮汐和波浪
發電。
173
漁業資源的形成因素
大陸架、河流帶來營養物質、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
補償流。
174
世界主要漁業國
中國、日本。
175
世界漁場分布
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東北大西洋、
東南大西洋
176
海洋油、氣開發
利用地震波尋找。海上鑽井平台、裝油站、海底管
道。
177
海洋空間利用的特點
復雜性和特殊性(海洋氣象多變、深海環境差、海
水腐蝕性等)
178
海洋空間利用的方式
交通運輸、生產、通信、電力輸送、儲藏、文化娛
樂。
179
著名海峽
馬六甲、霍爾木茲、直布羅陀、英吉利、麥哲倫、
白令、曼德等。
180
著名運河和港口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鹿特丹
181
腹地
港口的服務區域。
182
海洋貨物運輸條件
港口、集裝箱船、無線電導航、全球定位技術、最
佳航線服務。
183
世界圍海造陸的典型地區
荷蘭、日本、澳門。
184
海洋環境問題
海洋污染、海洋生態破壞。
185
海洋污染的產生原因
陸地上的生產過程(廢棄物、冷卻水、殺蟲劑、石
油滲漏)
E. 地理必修二復習試題(附答案)和復習提綱 速度啦 有加分的 直接把試題打上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Ⅱ期中考試模擬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請將答案填在後面的答題卡上)
1.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
A.40億 B.50億 C.60億 D.70億
2.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取決於
A.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兩方面 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長率的高低 D.出生率的高低
3.下列人口流動屬於人口遷移的是
A.大學生暑假返回家鄉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由上海調往北京工作定居 D.農民利用農閑進城打工
4.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資源 B.科技水平
C.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 D.生活消費水平
5.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是
A.由農村到城市 B.由城市到農村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農村到農村
6.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環境因素 B.經濟因素 C.政治因素 D.災害因素
7.下列不屬於文化范疇的是
A.歌劇 B.法律制度 C.萬里長城 D.海南島
8.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A.原始社會—農業時期—現代社會—工業時期
B.原始社會—農業時期—工業時期—現代社會
C.現代社會—工業時期—農業時期—原始社會
D.工業時期—原始社會—農業時期—現代社會
9.近年來,我國出現「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鄉村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東南部氣候等自然條件優越 ③國家政策允許農民遷入城市 ④農村大量勞動力長期處於潛在的剩餘狀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下列各項中,屬於影響人口遷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A.工作機會多 B.生活困難,質量低
C.公共設施不足 D.失業率、犯罪率高
11.從安土重遷到「四海為家」的變化,對我國人口的影響是
①人口流動的數量增加 ②人口數量減少 ③人口素質提高 ④初婚年齡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近年來,我國在生育方面的變化是
①從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從多育多子到只生一個 ③從「學而優則仕」到「全民皆商」
④從安土重遷到「四海為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人類作用於環境最深刻最集中且污染最嚴重的區域是
A.鄉村 B.城市 C.海洋 D.大氣
14.下列城市中作為宗教中心興起的是
A.張家界 B.大慶 C.株洲 D.麥加
15.下列內容中,影響城市的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地理區位是
A.資源 B.地形 C.港口 D.交通
16.城市主要分布的氣候區是
A.中低緯度的濕潤地區 B.高緯度寒冷地區
C.熱帶雨林地區 D.荒漠乾旱地區
17.下列有關地形與城市區位的敘述,錯誤的是
A.平原地區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不適宜發展城市
B.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C.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區
D.熱帶地區的城市多分布在氣候相對涼爽的高原上
18.城市中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業區 B.工業區 C.住宅區 D.文教區
19.工業區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的原因是
①為了降低生產成本 ②為了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③市區交通擁擠 ④為了加強城市的經濟實力,拓寬城市地域范圍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多 B.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
C.城市等級越低,服務范圍越大 D.城市等級越高,服務范圍越小
21.下列國家中,已經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的是
A.泰國 B.英國 C.印度 D.巴西
22. 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A.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現最為突出 B.是逆城市化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C.在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中解決得最好 D.在發展中國家暴露的最早
23.下列大洲中,目前城市化水平較低的是
A.大洋洲 B.歐洲 C.北美洲 D.亞洲
24.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正確措施是
A.阻止鄉村人口進城 B.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條件
C.丟棄舊城,建立高標准新城市 D.無限制擴大城市的佔地面積
下圖為人口遷移示意圖。據此回答25-27題:
25.若此圖表示近現代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面,則該圖可能表示
A.從北美遷往拉美 B.從亞洲遷往北美 C.從非洲遷往西亞 D.從歐洲遷往非洲
26.若該圖表示近年來我國民工流動的主要方向,則該圖表示的可能是
A.從湖南流往廣東 B.從上海流往河南 C.從廣東流往四川 D.從江蘇流往重慶
27.下列因素中,有利於人口從甲地遷至乙地的是
A.乙地較低的工資待遇 B.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員甲乙兩地分居 D.甲地優美的環境
讀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線示意圖,回答28-30題:
28.圖例 適宜布局在圖中的地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圖例 適宜布局在圖中的地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若要在①②③④四處中選一處建大型超市,
最好選在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綜合題:(共27空,每空1.5分,共40分)
31. 讀「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
死亡率下降最快的是 (字母).
(2)圖中處於過渡人口增長模式
階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
經濟發展水平, 國家或地區
從總體上看應屬於該類型。
(3)圖中陰影部分表示 ,計算方法是 。
(4)圖中人口年齡結構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緩慢的是 階段(填字母)。
(5)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向圖中代表的 (字母)模式轉化。主要是因為我國大力開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
32.右是某城市工業布局規劃圖,回答:
⑴計劃在A處建印染廠,是否合理: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在B、C、D三處分別建自來水廠、鋼鐵廠、服裝廠,請合理安排:服裝廠 ,
自來水廠 ,鋼鐵廠 。(均填字母)
⑶該城市布局形式為_______ __式。
33.讀下表(單位:億人),回答下列問題:
(1)從表中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水平。
(2)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發達國家出現的城市化過程相反的人口流動現象稱為
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 。
(任答2點得分)。
年份 發達國家人口 發展中國家人口
城市 農村 城市 農村
1920 1.1 5.6 0.8 10.7
1940 3.6 4.8 1.56 13.6
1960 4.8 6.1 3.6 15.6
1980 7.9 4.4 6.2 25.9
2000 11.1 4.4 20 24.4
34.讀「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分析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決於下列因素:①距離 ;③交通 。
(2)市中心應為圖中A.B.C中的 ;這里最適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應為__ __區。
(3)圖中B區最適合城市功能用地是__ ___區,圖中C區最適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區。
(4)距離市中心是遠近對於 業的影響最大。
參 考 答 案
選 擇 題 答 題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A A B D C C A C A A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C A B B B D B B A C A B A
31題:
(1) A B (2) C 發展中
(3) 人口自然增長率 出生率—死亡率
(4) D (5) D 計劃生育
32題:
(1) 合理 位於城市河流的下游
(2) B C D
(3) 集中緊湊
33題:
(1) 晚 低 逆城市化
(2) 人口集中,環境惡化,地價上漲,交通擁擠;
小城鎮和農村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私人小汽車的普及。(任答2點得分)
34題:
(1) 市中心的遠近 通達度 (2) A 商業
(3) 住宅 工業 (4) 商業
F. 高一地理第一單元測試題(三中) 急求答案啊,各種幫幫忙求你了啦
文科綜合試卷回答
1-5 CDDAB 6-10 DABDC 11-15 ACBBB 16-20 DBDAC
DCBCB 26-30 21日至25日DDBCA 31-35 AACAA
36(1)主要分布在熱帶草原氣候區
(2)東北(2分);乾旱(2分)(2),食品生產,產生沙塵天氣(2),(限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或產生貧困)
(3)自然原因造成的:旱季乾的信風(2)漫長的旱季降雨引發的乾旱(2分)
乾旱加劇?人為原因:人口增長過快(2)濫墾濫用飼料原(2)(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是導致荒漠化,大面積的植被,調節氣候的作用缺乏降水顯著減少)
(4)游牧業(2)在農業結構的變化:農業比重增大(2分)
游牧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變化:商品化,定居者的集約化畜牧業的轉變(2)
草地退化,導致荒漠化的擴展(2)
(5)加強國際合作:(2)控制人口增長;(2)退耕還牧,限制過度放牧,合理的現有耕地,提高集約化程度,提高產量;(2)或(大力植樹造林,這將幫助防風固沙,水土保持,(2)節水農業的發展。(2)選5 3 6)
37(1)對棉花的商業化水平高,生產與市場需求,產品遠銷湖北,湖南,陝西,山西和新疆的教訓,海外銷售棉花。 (8分)
(2)擴大棉花種植,棉紡織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發展交通運輸,農業過剩人口轉化為國內和國外市場的商業和貿易的發展,促進棉花產業的勞動力。 (8分)
(3)性能: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開辟了新的途徑;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打破神學的禁錮科學合理性;工業革命的資產階級建立了世界上的主導地位。 (8分)
原因:佔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貿易和產業的補充地位;統治者固守「重農抑商」「通
整合政策,實施「海禁」撤退政策,加強專制統治,阻礙技術創新。 (8分)
38。 (1)
??1)經濟全球化使各國在經濟上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加深。
??2)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改革和開放,中國的經濟依賴外國過高(/遠高於發達國家,他們的
其水平在發展中國家),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形式的影響(/不利於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3)①保持開放的市場,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相互平行
李的原則。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繼續堅持向外界開放的基本國策)和(2)積極擴大國內需求,
製成品出口,在中國建立一個基礎,以滿足國內的需求。 (/綜合發揮投資,消費和出
口三駕馬車「的作用,促進中國經濟)③加強技術創新和創造的國際品牌,形成具有比較優勢
有潛力的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 (/依靠科學技術,改變經濟發展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力)④調整產品結構,推進產品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調整經濟結構/貿易夥伴的多樣化)。 ⑤綜合
運用各種手段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以提高能源儲備機制和預警機制。
?(2)①事物之間普遍的(2分)。的問題的圖(2)的接觸點。材質美國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美元泛濫和美元貶值,美國經濟走向低谷,引發全球連接
的鏈式反應會引發通貨膨脹全球范圍內影響全球實體經濟,威脅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穩定。
(2分)
?②部分的整體影響(/ F一定條件下,整體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2)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我們從事
良好的地方,整體功能最大化(2)。在美國的貨幣政策引發了全球性的通貨膨脹(1)。
?③原因和相互轉化的結果,在一定條件下(2)。
(3)美國是願意泡沫的國家的利益為代價換取自己的利益在全球經濟周期的說明(1)
國家對外活動的起點和終點。 (1)美國的行為違背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1)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表現(1)不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1),不利於建設
建立國際新秩序(1)。
39。 (1)工業(2分);之前和之後的上海,改革開放以來,第二產業的共同優點:滬寧杭工人
產業基地的中心,一個堅實的工業基礎(2),上海是中國的最大的工業城市,在重光產業是發展(2):(2)該地區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與便利的交通,先進的科學和技術)(2)有利於產業發展。改革開放
將未來的發展鄉鎮企業很快??導致第二產業的發展(2)
(2)發展方向:作為國際金融,貿易,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航運中心的逐步發展。 (4分)
政策支持(2分),技術開發,交通便利。 (2分)
(3)江南製造局是封建政府經營的企業;阜新麵粉是國家資本主義企業。 (4分)
(4)上海是中國近代工業中心;新的思路和通訊中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 (6分)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權丟失: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4)民族獨立
立法來實現的;偉大的改革開放政策制定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分)
(6)材料4反映的經濟現象:
①30前後對比上海市民不斷提高的消費水平(/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1)
(2)更注重享受資料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更加合理,協調發展的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 (3分)
③更大的壓力吃的健康和營養,並反映消費者科學不斷改善。 (1)
原因:①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 (1)
②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在上海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上海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中層的消費水平。 R2分)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上海家庭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為15%,這是提高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
(2分)
(7)①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上海堅持服從國家戰略,為上海的發展對國家發展環
環境的想法和計劃,並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新路,體現了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
本地舉措。 (2)②正確行使正確的產業發展政策的經濟功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全,促進經濟起飛C(分?③堅持的原則,負責人,重點改善民生,使真正的改革和發展成果
是造福於民的體現,堅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 (2)④適當的運動的文化功能,
關閉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以提高市民素質,並提高在科學,教育事業的投資。 (2)⑤實施第
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改善民生,促進科學事業,教育發展機構
以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 (2分)
2009年40的第一次高考學校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英語回答
?聽:1-5 CCAAA的一個10ACBAA 11 - 15BBABC的16 --- 20BCBCA的
?廣播:21 - 25ABCBB 26 30ACCBC 31-35ACCDB的
?格式塔:36-55歡騰41-45?DACC 46-50ADABC。5 1 55ABBAB
?:56-59 DDAC 60-63 BBDB
????64-67 ADDC 68-71 DBCD 72-75 CBDC
?修正:76.1imited 77 78。取下背面79時,改變
80。此外,它們81。改變82。刪除83。估值
84。更正85。改為
?寫作:
?可能的版本:
?DearMr。李,
??上周日,我去,做一些閱讀在您的圖書館。在時間1在那裡,我發現
不愉快的事情。因此,我想表達我的意見,我希望,這將是
幫助你,為讀者創造一個更舒適的地方。
??首先,有一些新的書在貨架上,大多數書籍WEM不普及的今天其次,一些書沒有以正確的順序排序,使得它很難讓讀者快速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三,助理沒有提供良好的服務。相反,他們聊天。此外,他們還沒有通知的事實,一盞燈不能正常工作。請保留此的狀態的事務staythe相同,恐怕會有越來越少的讀者。
??,為讀者著想的,所以我建議你改變所有這些盡快。
????????????????????????? ???????你的。
????????????????????????? ???????黎呼呵
2009年40校聯考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
數學測試(文學和歷史)得分
多項選擇:
題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的答案D A B A D D D C B B A B
二,填空題:13。 -1014。 15.4 16。 ①②⑤
17。 (此題滿分10分)
解決方案:(1)由矢量線的:
???即2點
???另外,因此,
????= 4分
???(II)由餘弦定理當時
????
????所以,當且僅當等式成立9分
???所以。 10分
18。 (本小題滿分12分)
解決方案:(1)通過以下方式獲得的公知的條件
???2點
例如,6分
A:值。
(Ⅱ)解決方案:假設有至少兩個量的汽車擋住了事件7
?12分
?答:至少有兩個量的汽車堵塞的概率。
19。 (此題滿分12分)
???解:(a)(I)
???的平面,和平面
??????????????????????2點
???方
???????4分
(Ⅱ)
?平等的距離的點的距離的平面的平面的
?平板,
?
?集是點到平面的距離為6分
標題設計研究,8點
(三)進行連接,因為
所以問二面角的平面角,
然後,,因此,
?的中點,即巧合,10分鍾相比
?和並行
?的中點,也就是12點
(ACT II)的解決方案:坐標原點C,直線軸,直線軸,直線軸,以創造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系
(I)中所提供的E(2,0,1),(1,1,0),(2,0,0),(0,0,2)
?已知向量
????
(Ⅱ)
另一個平面法線矢量=(1,0,-1)
?距離
(Ⅲ)置位,該法線矢量的平面=(0,0,1),平面正常
????????????10分
???,也就是說,該線段的中點,
???????????????12分
20。 (此題滿分12分)
解決方案:(1)
??同樣,6分
??(II)
???
????等??差數列:10分
???公差
???
??????????????12分
21。 (此題滿分12分)
解決方案:(1)2
???4分
??(II)
??,8點
??????解決方案12分
22。 (此題滿分12分)
???解決方案:(1)
?????
?????
????????????4分
????(II)
?????直線與雙曲線的交叉不妨成立
?????直線和雙曲線交
?????
?????
?????
???????????????????6點
?????=直雙曲線相交於兩點的兩個同樣的,與雙曲交叉2的直線上2點
?????8點
??????
?????
??????
?????= 10點
?????解決方案12分
G. 高一地理必修二 試題及答案.doc
自己找的
人教網上: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802/t20080226_446586.htm
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712/t20071218_431946.htm
給你一個網站,在這里你應該可以找到你需要的:
http://www.dilifu.com/DatumList-100.aspx
呵呵,希望可以幫到你
H. 高中地理必修二測試題 詳解
第一源題 D
A項可持續發展應該三個原則,其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B項限制消費當然是不可行的。。C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注意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片面追求經濟的發展是不合理的發展。。。D項正確。發達國家消費的資源更多,排放的棄物更多,對環境影響更大,應負更大責任。
第二題 C
A項青藏高原上的應該是自然因素
B項市場因素
C項 商品糧基地建設是政策國素。
D項 自然因素。
有疑問歡迎各位大大指正。
I. 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地理必修二卷(4)以及卷(3)答案
我們有2012年中學地理(7)部分答案開始兩個,自然地理。第二個問題是,恐龍滅絕。內 。共22個選擇題,老容師昨天卷子結果沒有找到答案。只是部分。的答案如下
1A。 2C。 3D。 4C。 5C。圖6B。 7B。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A。 17A。 18D。 19D。 20D。圖21B。 22C
23:底部下沉氣流,降水少。北迎風面降水。性能林木蒼翠,植被稀疏的南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