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與測評地理必修三答案
Ⅰ 地理必修三單元檢測三答案
DBBAD CBBBA CBBCB ADABB DACCD
Ⅱ 金版學案高中同步輔導與檢測地理必修三答案
按照標准回答的詞語填寫,氣候不是指季風或海洋氣候而是氣候濕潤降水量豐富回,中、西部氣候乾燥少雨降水量答少。其他可以填寫高和低,發展基礎好和薄弱等等。產業結構完整和不完整。多看看地理書上是怎麼用詞的就怎麼填上。
Ⅲ 金版教程作業與測評語文必修三答案
第一題:
(3)作業與測評地理必修三答案擴展閱讀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的是《六國論》的知識點:
蘇洵政論文代表作品。《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六國論》的歷史背景應從兩個角度著眼:一是蘇洵論述的六國滅亡那個歷史時期的情況,藉以了解蘇洵立論的根據;二是蘇洵所處的北宋時代的歷史狀況,藉以明確蘇洵撰寫《六國論》的針砭現實的意義及其寫作上的特點。
北宋建國以後,鑒於唐末藩鎮割據,五代軍人亂政,因而實行中央集權制度,解除節度使的權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央。
為了防範武將軍權過重,嚴令將帥不得專兵,甚至外出作戰,也必須按皇帝頒發的陣圖行事。將官經常輪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致使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措施雖然杜絕了軍閥擁兵作亂,但是也造成軍事上的衰頹。
北宋建國後一百年間,北宋軍隊與契丹、西夏軍隊大小六十餘戰,敗多勝少。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實不限制兼並的政策,土地集中現象嚴重,貴族佔有大量土地,社會矛盾尖銳。政治上的專制腐敗,軍事上的驕惰無能,帶來外交上的極端軟弱。
到蘇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貢大量銀兩以及商品。這樣賄賂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也就是說當時的北宋四周環伺,政策上求和,積貧積弱,而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實撰寫《六國論》的。
Ⅳ 地理必修三,課時作業區域地理的答案從哪裡能找到
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說中說到一版個人很有學問,就說他「上知天文權,下知地理」
古人說天論地 古人觀天 萬物起源
天象記錄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連珠 太陽黑子 石刻紀錄
歷法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 節氣 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渾儀 渾天儀 地動儀 渾象 簡儀 仰儀 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 甘德 落下閎 張衡 祖沖之 張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靈憲》
著名地理學家 裴秀 酈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圖六體 風的觀測和儀器 降水的觀測和儀器 濕度的觀測和儀器 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水經注》 《徐霞客游記》 《海國圖志》
Ⅳ 地理必修三自主學習與測評,P20,3,5兩題,請詳細回答,謝謝!
第三題 可以用排除法 A選項 東北地區的林地覆蓋力比這個個要高 排除
B選項內 西北肯定沒有容這么大的耕地面積 排除
C選項 華北地區 沒有這么多草地 這里大部分是耕地,但植被類型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大部分是海拔較低的平原。
而雖然東南地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 ,但是那裡遍布著大大小小丘陵,一些丘陵草地覆蓋率較高。
第五題 我們從上面確定了這里是東南地區,就可以判斷 這里丘陵較多,所以該地更易造成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暫時還是華北西北地區的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Ⅵ 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 地理必修三期末綜合檢測卷答案
你好:第一題是不是俄羅斯?
答案如下:
1-5 ADCAC
6-10 BABCD
11-15 BABDB
16-20 CDCAA
21-22 CD
Ⅶ 高中地理必修三課本習題答案
p7。 1 表中四個地來區,A地區城源市水平最高,因為A地區第一產業所佔比重最小,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第三產業產值超過第二產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經濟最發達。AB兩地區工業相對發達,因為這兩個地區第二產業比重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比較高。C.D兩地區農業經濟佔有較大的比重,因為這兩個地區第一產業比重比較高。D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因為該地區地域產業值比重最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低。(完)
······
對不起,太多了,沒辦法一一答來,第二題有是有表格的,又長。
哈哈,我本來不是買湘教版的,買錯了。我要買人教的,哈哈,剛好看到你的問題就順便看看能不能幫幫你的了。 我上次也上網狂查,都查的不是那麼的確切。
你可以到網路文庫里去找找。不過我找的有點難,你試試吧!
Ⅷ 誰知道地理必修3課時作業答案 急
1、如何求地方時
地球每小時自轉過的角度為150,每轉10需4分鍾,且在同一緯線上東早西晚。根據這一原理,地方時的求法是:
某地地方時=已知的地方時土4分/10×兩地經度差。
這里必須明確三點:
(1)、式中加減號的選用:如果所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東邊,則用加號;如果在已知地的西邊,則用減號,即「東加西減」。
(2)、經度差的計算:兩地在00經線的同側,則兩地經度數相減(大數減小數);如果兩地在00經線的兩側,則將兩地經度相加,即「同減異加」。
(3)、計算地方時的步驟:
①確定兩地的經度差;②確定兩地地方時差;③確定兩地東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計算。
(4)、已知兩地地方時和其中一地經度,求另一地經度的方法步驟是:
①求出兩地的地方時差;②計算兩地的經度差;③求經度(東加西減)。
2、新、舊兩天的分界線
國際上規定,把180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這條日界線是人為規定的,是固定的,其東側日期比西側日期晚一天,也就是說,飛機和輪船在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時要減去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時,要加上一天。
實際上,除了1800經線這條日界線外,地球上還有一條自然的、移動的日界線,這條日界線所在的經線,其地方時為0時,它不停地自東向西移動,其東側比西側早一天。這兩條日界線把地球上所有的區域劃分在兩個不同的日期內,只有當兩條日界線重合時,全球才處於同一天內。
3、有關光照圖判讀可能用到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
(1)、赤道上晝夜等長日出時間為早上6點,日落時間為晚上6點晨線與赤道相交處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相交處的地方時為18點。
(2)、正午12點為一天中白晝的中點,即從日出到12點的時間間隔等於從日落到12點的時間間隔,換句話說,就是上半天時間與下半天時間相等,等於半晝長。
(3)、地方時為12點的那條經線為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即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其地方時為12點。
(4)、0點為一天中黑夜的中點,其所在經線為自然日界線,與12點所在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5)、站在晨線上的人,同時看到日出;站在昏線上的人,同時看到日落。
(6)、同一經線上,地方時相同,但日出日落時間不一定相同;同一緯線上各地,日出日落時間相同,即晝夜長短相同。
(7)、晨昏線與極圈相切的那一天是二至日;晨昏線經過極點與經線重合的那一天為二分日。
---------
時間計算方法:
1.地方時的計算。第一步計算兩地的經度差。第二步求時差,按照「經度相差1°時間相差4分鍾」來計算。第三步確定兩地的東西位置,已知東部時間求西部時間,則減「時差」;已知西部時間求東部時間,則加「時差」。第四步校正答案,答案大於24則減24,日期加一天(已知日期的第二天);答案小於0則加24,日期減一天(已知日期的先一天);答案介於0與24之間,則日期與已知日期相同。
日照圖上應注意特殊點、線的地方時:太陽直射點的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
Ⅸ 高二作業與測評地理試卷答案2016
做作業是要自己做的,這樣才能有成績感,
而且你連題目都不發誰能跟你答案呀。
多問問老師和同學,這樣成績才能提高。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正確答案.
你的點贊或採納是我繼續幫助其他人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