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發布時間: 2021-02-17 03:39:06

Ⅰ 我七上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沒學,誰能幫我補一下謝謝大家。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等地區,其特點為常年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小,各月平均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南北兩側,這里年平均氣溫高,但氣溫年較差略大於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間,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離赤道越遠,乾季越長,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其特點為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系,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區遠多於此數。

4.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其特點為年平均溫高,年溫差較大,日溫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許多地區只有數十毫米,甚至數毫米,降水變率很大,常常連續數年不下雨。

5.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大陸東岸的亞熱帶地區,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6.地中海式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的亞熱帶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故名。這類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炎熱或暖熱,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乾旱,因此又稱為亞熱帶夏干氣候。

7.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的溫帶地區,其特點為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在0℃以上),夏季不熱(7月平均溫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達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地區,朝鮮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其特點為夏季溫暖,冬季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溫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減少。

9.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由於全年在大陸氣團控制下,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陸中部形成乾燥或半乾燥氣候;而大陸北部,則由於緯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蒸發不旺,降水雖少,但不幹旱,形成特殊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10.極地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在大陸邊緣地區,冬季長而寒,但夏季最熱月平均溫可達10℃,苔蘚、地衣是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稱為苔原氣候;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等地的絕大部分地區,終年在冰雪覆蓋下,最熱月平均溫也不超過0℃,因此被稱為冰原氣候。

11.高山氣候可能出現在任何緯度,其特點是氣溫和降水都有垂直變化,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圍內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高度則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Ⅱ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第四節課件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中寒帶氣候有什麼特點

寒帶氣候:終年嚴寒,年降水量比較少。

Ⅲ 七年級上冊地理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

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東部的一些群島等。

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緯10°之間)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典型地區:亞馬孫河流域,剛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亞

2、熱帶草原

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10°~15°左右(有的伸達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特點:全年高溫,濕季多雨(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熱帶雨林兩側(南北10°~15°)

成因:低壓(濕季)與信風帶(乾季)交替控制

3、熱帶沙漠

它分布於熱帶干濕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

特點:全年炎熱乾燥

分布: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沿岸(南、北緯15°~30°)

成因:副熱帶高壓與信風帶控制

4、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於北緯10°至25°之間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此外,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布。

特點:全年高溫,夏季多雨,有旱雨兩季

分布: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北緯10°至25°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5、地中海

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大陸西海岸,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亞的南端。

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成因: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交替控制

6、亞熱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南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北緯25°~35°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7、亞熱帶沙漠

亞熱帶沙漠氣候是熱帶沙漠氣候向高緯的延伸。與熱帶沙漠氣候的共同點:少雨、少雲、日照強、氣溫高、蒸發旺盛。

特點:全年乾旱少雨,夏季高溫炎熱

分布: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

成因:受副高和乾燥信風作用形成

8、溫帶海洋

溫帶海洋性氣候景觀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

特點:全年濕潤,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分布: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成因:全年受中緯西風控制

9、溫帶季風

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大陸東岸,包括中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遠東地區的一部分。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北緯35°~55°左右的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10、大陸性濕潤

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位於北美大陸東部西經100°以東和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

特點:夏季炎熱多對流雨、冬季寒冷少雨

分布:北美洲100°W以東、40-60°N地區

成因:從海洋來的西風經過大陸變性作用,氣溫較低且濕度較低。但常有鋒面氣旋經過。冬季降水比較少但溫帶海洋性氣候比溫帶季風氣候要多。

11、溫帶大陸性

主要分布在北緯35°~50°的亞洲和北美大陸的中心部分。

特點:冬夏溫差大,全年降水少

分布:北緯35°~50°大陸內部

成因:距海較遠,緯度較高

(3)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擴展閱讀:

我國氣候的特徵:

1.氣候復雜多樣

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徵。由於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較近,因之氣候受大陸、大洋的影響非常顯著。

Ⅳ 初一地理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五帶名稱

五帶名稱 北寒帶 北溫帶 熱帶 南溫帶 南寒帶
氣候類型 寒帶氣候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專潤氣候,屬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寒帶氣候
特徵 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 四季分明 終年炎熱,年有2次太陽直射 四季分明 冬季涼爽而短促,夏季嚴寒漫長
地區 北極圈以內 北極圈與北回歸線之間 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之間 南極圈與南回歸線之間 南極圈以內

Ⅳ 求世界氣候類型圖(七年級地理)最好有氣候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影響
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兩季
受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
南北緯10-20度,大陸西岸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燥
常年受副高影響
南北緯20-30度,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
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
常年受西風帶影響(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高溫少雨,分雨旱兩季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南亞熱帶季風,成因加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南北緯15-25度,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南北緯25-35度,大陸東岸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我國西南的季風,加上地形的影響)
南北緯35-55度,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和少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內部,遠離海洋

極地氣候-全年低溫,降水少
分苔原帶和冰原帶。苔原帶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帶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山地氣候-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降水發生變化
參考資料:地理書

Ⅵ 初一地理: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沒學懂。

就全球來看,世界共有如下主要氣候:
(一)低緯度氣候
低緯度的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所控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赤道輻合帶、瓦克環流、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全年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是入超的,因此氣溫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帶可分為5個氣候型,其中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型又可劃分為3個亞型。
1.赤道多雨氣候
分布於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內,寬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爾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和亞洲與大洋洲間的從蘇門答臘島到伊里安島一帶。這里全年正午太陽高度都很大,因此長夏無冬,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一般小於3℃,日較差可達6~12℃。由於全年皆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風力微弱,以輻合上升氣流為主,多雷陣雨,因此全年多雨,無乾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這與赤道輻合帶位置的變動有關。
2.熱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在南北緯10°~25°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若干島嶼上。這里正當迎風海岸,全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氣候具有海洋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8~25℃之間,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由於東風(信風)帶來濕熱的海洋氣團,所以除對流雨、熱帶氣旋雨外,還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一般以5~10月較集中,無明顯變化。
3.熱帶干濕季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間。這里當正午太陽高度較小時,位於信風帶下,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是為乾季。當正午太陽高度較大時,赤道輻合帶移來,有潮濕的輻合上升氣流,是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個月為乾季。濕季中蒸散量小於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600mm左右,降水變率很大。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6~18℃以上,乾季之末,雨季之前,氣溫最高,是為熱季。
4.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緯度10°到回歸線附近的亞洲大陸東南部,如我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大部,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沿海等地。這里熱帶季風發達,一年中風向的季節變化明顯。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時,降水稀少。而當赤道氣團控制時,降水豐沛,又有大量的熱帶氣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 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年較差在3~10℃左右,春秋極短。
5.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副熱帶及信風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在南、北半球各約以回歸線為中心向南北伸展,平均位置大致在緯度15°~25°間。因乾旱程度和氣候特徵不同,可分為熱帶乾旱氣候(5a)、熱帶(西岸)多霧乾旱氣候(5b)和熱帶半乾旱氣候(5c)三個亞型。5a,5c是熱帶大陸氣團的源地,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有極端最高氣溫。5a終年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因此降水量極少。5c位於5a的外緣,大半年時間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而乾燥少雨,在太陽高度大的季節,赤道低壓槽移來,有對流雨,因此出現一短暫的雨季。5b位於熱帶大陸西岸,有冷洋流經過,終年受海洋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影響,多霧而少雨,降水量極小,但氣溫較涼,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
(二)中緯度氣候
這里是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互角逐的地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極鋒、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等。該地帶一年中輻射能收支差額的變化比較大,因此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在15~18℃以下,有4~12個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52.5cm之間。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的季節變化都很顯著。再加上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大陸面積較大,受海陸的熱力對比和高聳龐大地形的影響,使得本帶氣候更加錯綜復雜。本帶共分8個氣候型。
6.副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熱帶乾旱氣候向高緯度的一側,約在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它是在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和信風帶背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因乾旱程度不同可分為乾旱6a與半乾旱6b兩亞型。
6a副熱帶乾旱氣候具有少雲、少雨、日照強和夏季氣溫特高等特徵。但涼季氣溫比5a型低,氣溫年較差較5a型大,達20℃以上。涼季有少量氣旋雨,土壤蓄水量略大於5a型。6b副熱帶半乾旱氣候位於6a區外緣。夏季氣溫比6a型低,冬季降水量比6a型稍多。
7.副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於副熱帶亞歐大陸東岸,約以30°N為中心,向南北各伸展5°左右。這里是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大陸氣團交綏角逐的地帶,夏秋季節又受熱帶氣旋活動的影響,因此夏熱濕、冬溫干,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15℃左右,氣溫年較差約在15~25℃左右。降水量在750~1000mm以上。夏雨較集中,無明顯乾季。四季分明,無霜期長。
8.副熱帶濕潤氣候
分布於南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副熱帶東岸約為南北緯20°~35°。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夏季受海洋高壓西緣流來的潮濕海洋氣團的控制。由於所處大陸面積小,未形成季風氣候。冬夏溫差比季風區小,降水的季節分配比季風區均勻。
9.副熱帶夏干氣候(地中海氣候)
分布於副熱帶大陸西岸30°~40°之間的地帶。這里受副熱帶高壓季節移動的影響,在夏季正位於副高中心范圍之內或在其東緣,氣流是下沉的,因此乾燥少雨,日照強烈。冬季副高移向較低緯度,這里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帶來大量降水。全年降水量在300~1000mm左右。冬季氣溫比較暖和,最冷月平均氣溫在4~10℃左右。因夏溫不同,分為兩個亞型。9a涼夏型,貼近冷洋流海岸,夏季涼爽多霧,少雨,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下,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9b暖夏型,離海岸較遠,夏季乾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冬季溫和濕潤,氣溫年較差稍大。
10.溫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約40°~60°的地帶。這里終年盛行西風,受溫帶海洋氣團控制,沿岸有暖洋流經過。冬暖夏涼,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下,氣溫年較差小,約在6~14℃左右。全年濕潤有雨,冬季較多。年降水量750~1000mm左右,迎風山地可達2000mm以上。
11.溫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歐大陸東岸約35°~55°的地帶。這里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南北氣溫差別大。夏季盛行東南風,溫暖濕潤,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南北溫差小。氣溫年較差比較大,全年降水量集中於夏季,降水分布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陸減少。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顯著,冬季寒潮爆發時,氣溫在24小時內可下降10餘攝氏度甚至20餘攝氏度。
12.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分布在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北美100°W以東的溫帶的地區。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而寒冷,有少量氣旋性降水。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的侵入,降水量較多,但不像季風區那樣高度集中。這里季節鮮明,天氣變化劇烈。
13.溫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35°~50°N的亞洲和北美洲大陸中心部分。由於距離海洋較遠或受山地屏障,受不到海洋氣團的影響,終年都在大陸氣團的控制下,因此氣候乾燥,夏熱冬寒,氣溫年較差很大。因乾旱程度不同可分為溫帶乾旱氣候(13a)和溫帶半乾旱氣候(13b)兩個亞型。
三)高緯度氣候
高緯度氣候帶盛行極地氣團和冰洋氣團。冰洋鋒上有氣旋活動。這里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為負值,所以氣溫低,無真正的夏季。空氣中水汽含量少,降水量小,但蒸發弱,年可能蒸散量小於52.5cm。本帶可分為三個氣候型。
14.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間。冬季長,一年中至少有9個月為冬季。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小,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雲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冬溫極低。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於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弱,融化慢,每年有5~7個月的積雪覆蓋,積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凍結現象嚴重。由於暖季溫度適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適宜針葉林生長。
15.極地苔原氣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的北部邊緣、格陵蘭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中。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於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左右。其緯度位置已接近或位於極圈以內,所以極晝、極夜現象已很明顯。在極夜期間氣溫很低,但鄰近海洋比副極地大陸性氣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0℃~40℃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間氣溫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鋒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內陸地區尚不足200 mm,大都為干雪,暖季為雨或濕雪。由於風速大,常形成雪霧,能見度不佳,地面積雪面積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蘚、地衣及小灌木等,構成了苔原景觀。
16.極地冰原氣候
分布在格陵蘭、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若干島嶼上。這里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全年嚴寒,各月平均氣溫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氣溫。一年中有長時期的極晝、極夜現象。全年降水量小於250 mm,皆為干雪,不會融化,長期累積形成很厚的冰原。長年大風,寒風夾雪,能見度惡劣。
四)高地氣候
在高地地帶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諸要素也隨著發生變化,導致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為了區分因高度影響和因緯度等因素影響的氣候,也因為高山氣候僅限於局部范圍,所以高地氣候單列為一大類而沒有包括在低地分類系統內。
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這種垂直地帶性又因高山所在地的緯度和區域氣候條件而有所不同,其特徵如下
(1)山地垂直氣候帶的分異因所在地的緯度和山地本身的差而異在低緯山地,山麓為赤道或熱帶氣候,隨著海拔的增加,地表熱量和水分條件逐漸變化,垂直氣候帶依次發生。這種變化類似於低地隨緯度的增加而發生的變化。如果山地的緯度較高,氣候垂直帶的分異就減少。如果山地的高差較小,氣候垂直帶的分異也就較小。
2)山地垂直氣候帶具有所在地大氣候類型的「烙印」例如,赤道山地從山麓到山頂都具有全年季節變化不明顯的特徵。珠穆朗瑪峰和長白山都具有季風氣候特色。
(3)濕潤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主要以熱量條件為垂直差異的決定因素 而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與熱量和濕潤狀況都有密切關系。這種地區的乾燥度都是山麓大,隨著海拔的增高,乾燥度逐漸減小。
(4)同一山地還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顯隱等局地條件不同,氣候的垂直變化各不相同山坡暖帶、山谷冷湖即為一例。山地氣候確有「十里不同天」之變。
(5)山地的垂直氣候帶與隨緯度而異的水平氣候帶在成因和特徵上都有所不同

Ⅶ 七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第四章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復習提綱,要精,真心感謝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抄布模式圖(以北半球為例)
大陸西岸 內陸 大陸東岸
極地冰原氣候(全年少雨)
極地苔原氣候(全年少雨)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常年濕潤)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夏季多雨區)
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區 (全年少雨區) 亞熱帶季風(夏季多雨區)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區)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區)
熱帶草原(夏季多雨區)
熱帶雨林(全年多雨)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di/43316.htm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