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上冊地理河流問題

八年級上冊地理河流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17 02:23:35

地理知識問題,河流的走向

黃河、長江、珠江由西向東流,黑龍江水系是南北走向的(由北向南),雲南的怒江、瀾滄江是由北向南流的,另外有一條紅河,是東北流向東南的。

㈡ 我想找一下八年級上地理黃河和長江的知識結構,比如中上下游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問題原因等。謝謝

黃河的主要貢獻:
(1)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2)提供豐富的水能資源(原因:流經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在各級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師引導學生推出答案。指圖說出黃河幹流上的主要水電站及建站)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說明華北平原主要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
(4)提供旅遊資源(點明主要的旅遊資源。)
第三幕 「憂黃河、救黃河」
假黃河上中下游出現的危機(險情),並因地制宜,分別提出治理方案
症狀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問題、凌汛 建設大型水庫
中游: 水土流失問題 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黃河大堤

長江概況:
⒈發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
⒉注入海洋:東海。
⒊長度:6300多千米。
⒋流經11省區: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
⒌流經四大地形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⒍上、中、下游的劃分:
上游:宜昌以上。
中游:宜昌至湖口。
下游:湖口以下。教師引導] 聯系前面所學的知識,分析長江上、中、下遊河段的突出特徵:
上游:多峽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豐富
中游:多曲流,河道蜿蜒
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⒎主要支流及湖泊:
北岸:岷江、嘉陵江、漢江。
南岸:烏江、湘江(洞庭湖)、贛江(鄱陽湖)
二水能寶庫
⒈水電站及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多修建在哪部分河段?為什麼?
上游,多流經高山峽谷,落差大,水能豐富,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1/3,所以被稱為「水能寶庫」。
長江幹流航運能力強,稱為「黃金水道」
五長江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⒈原因
自然原因:降雨豐富,支流湖泊眾多。
社會原因:圍湖造田,植被破壞嚴重。
⒉治理措施:
退耕還湖,植樹造林。

八年級地理,河流與湖泊一道習題

西電東送
1.三條線路
2.一是將貴州烏江、雲南瀾滄江和桂、滇、黔三省區交界處的專南盤江屬、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以及黔、滇兩省坑口大電廠的電能開發出來送往廣東,形成「西電東送」南部通道。
3.二是將三峽和金沙江干支流水電送往華東地區,形成中部「西電東送」通道。
4.三是將黃河上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古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形成北部「西電東送」通道。

㈣ 初二地理題,關於河流

A,因為長江有黃金水道之稱,是我國流水量最大的河流

㈤ 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節《河流與湖泊》(第2課時)。

1,上游:基本情況黃河在蘭州以上流經青藏高原和高山峽谷,人煙稀少,防洪任務不大。自蘭州至河口鎮,河長1 352 km,流經甘肅、寧夏、內蒙古的28個縣(旗、市),是上遊河段的防洪重點段。沿河有蘭州、包頭兩大城市,寧夏、內蒙古自治區的商品糧基地以及包蘭鐵路等。確保這一河段黃河防洪安。2,中游:主要是地表植被被亂砍亂伐,造成土壤難以保持水分,土地沙化,是沙塵暴的來源,同時由於缺少水分,農作物也難以很好的生長。3,下游:(1)當前黃河水資源管理和調度中立足全流域、上中下游統籌不夠,水資源管理中的地區分割管理和部門分割管理依然存在,全流域的統一管理和調度仍有不少困難。多年來,由於繁重的下游防洪負擔,黃委會把管理的重點始終放在下游,從全河水資源統一管理、進行水量有效分配和調度的水行政管理很不夠。取水許可制度才剛剛開始,還難以實施有效的管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職責還沒有劃清,流域管理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和管理手段,對各省區用水還難以控制和協調。

(2)沒有制定出具體的黃河水量分配和調度方案。1987年國務院辦公廳批準的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對宏觀控制各省區用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此方案是多年平均情況的宏觀分配指標,沒有制定出不同來水情況特別是枯水年份水量分配方案和控制意見。黃河水量調度要通過已建工程特別是具有調節能力的大型水庫調度來實現,龍羊峽水庫是全河唯一的多年調節水庫,現已進入正常運用階段,其巨大的調節作用必然使原有的徑流過程發生較大的變化,並對黃河防凌和河道泥沙淤積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原定的一系列反調節工程又沒能按規劃順序及時修建,如己建工程仍按原設計運用原則進行調度,將會對全河帶來不利的影響,但目前還沒有制定出適應新情況的水庫調度方案,特別是考慮全河的調度方案。三門峽水庫目前的運用原則是1969年四省會議所定,經過二十多年時間,上游工程建設情況和下游用水情況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調度運用方式雖做過一些調整,但下游斷流時間和庫區淤積日趨嚴重,還應制定適應上下游情況的水庫調度方案。由於沒有合理的黃河水量調度方案,目前還存在防凌與發電、灌溉與發電、上下游用水、汛期水庫蓄水與河道泥沙沖淤等諸多矛盾難以協調。

(3)黃河幹流特別是中下游調節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斷流與棄水並存。目前黃河幹流已建的8座水利水電樞紐僅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3座水庫有調節能力,3座水庫中只有三門峽水庫在中下游,其調節庫容較小,且因蓄水位限制,春灌蓄水庫容僅14億m3,還要在6月底之前泄空迎汛,難以滿足下游山東、河南兩省用水要求,就是在調節能力較大的上遊河段,由於灌溉面積擴大等原因,用水相應增加,在用水高峰季節和枯水年份寧蒙兩區用水要求也很難得到滿足,要兼顧中下游的要求就更為困難。因此,造成下游斷流與棄水並存的矛盾。據統計,1972~1995年下游利津斷面斷流共548天(日平均流量為零的天數),年平均斷流23天,1995年斷流達122天,斷流上延到河南省的夾河灘斷面,長達662km,為歷史上所罕見。而同期利津站年徑流量為278億m3,非汛期多年平均實測徑流量仍達100億m3,用水高峰季節期的3~6月利津實測水量仍達37億m3之多。

(4)徑流預報水平還難以指導實時水量調度。目前黃河上開展的降雨、徑流預報及凌汛預報基本上是從除害保安全的角度出發,而從興利方面要求的預報開展不夠,用水預測還沒有開展。黃河流程長,從上游劉家峽水庫到三門峽水庫流達時間超過一個月,限於預報技術水平,目前的徑流預報的精度和預見期還不能滿足全河水量統一調度的要求。

(5)由於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區,由於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於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由於黃河下游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地面流水不能匯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積狹小。

㈥ 地理河流問題

攔住河水,兩岸的居民就要遭罪,農田被淹,河水泛濫。地震後常出現的堰塞湖就是回這樣的。
再者,答河水不入海,會使水循環受阻,直接導致海平面下降,之後就會出現赤潮等現象,海洋污染加劇。
而且,這樣會擾亂海洋生物的正常繁衍、洄遊,美國之前就有為小魚拆大壩的案例,就是為了維護生態平衡。
還有,我認為,這可能影響洋流,間接影響水汽的輸送。

㈦ 八年級上半學期地理河流與湖泊這一節需要記些什麼

1.主要是我國的河流,北方的和南方的河流有啥區別,從流量,汛期含沙量,有無解冰版期,降水量,氣溫的年變化權,
2黃河的泥沙的治理,長江的如何開發,是重點,會有探討問題,或是看圖回答問題.
3.河流還有,內流河,外流河,及水系,區域,
4.我國湖泊的作用,最大的湖泊名稱等.
5.圖:黃河水系圖,長江水系圖,記得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線,流經的省市名稱.

㈧ 八年級上冊地理問題

第一個問題
由於東部季風區距離海洋比較近,所以海洋上的水汽容易到達,降水較多;而西內部非容季風區則距離海洋較遠,水汽到達較少,降水少。
(初中的孩子只要能回答出距海遠近即可)
第二個問題
我國東部地區水資源南北分布極不均衡。北方地區,特別是華北地區,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冬春季節容易發生乾旱現象。而且該地區人口稠密,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量大,加劇了該地區的缺水。
(初中生能說出北方降水季節即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