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零失誤地理必修二答案卷21

零失誤地理必修二答案卷21

發布時間: 2021-02-16 23:55:51

❶ 高一地理分層檢測卷必修二人教版答案

這本書很像是你們自己學校印刷的,建議你跟同學要答案你可以讓同學拍了照片發給你

❷ 求助零失誤單元分層測試卷英語必修2外研版的答案!

同學,我這剛好有,送你內吧容!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❸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二活動題參考答案 急!!!

辛勞成果,望採納+酬賞,謝謝。

高一地理必修二活動題答案:第一單元
活動(第3頁)
1、 第一年人口增加4000人。10年後,總人口數約為200000×(1+2%)10=243799人,一年人口增加4145人(243799*1.7%)。
2、 人口增長數量受人的自然增長率高低和人口基數大學的共同影響。例如,我國目前肅然人口自然增長率不高,呈下降趨勢,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數量依然相當龐大(超過1000萬)。
活動(第7頁)

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 主要因素
從原始型轉變為傳統型 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自然環境
從傳統型轉變為現代型 生產力水平、社會福利、文化觀念、國家政策、自然環境
第二節
活動(第9頁)
1、
2、
活動(第11頁)
1、 促使美國成為一個移民國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國土遼闊、自然環境與資源條件較優越;人口數量較少、人口密度低;經濟發達、個人需求等。
2、 導致美國人口在本土范圍內頻繁遷移的主要因素有:站長、自然災害、工業化和城市的發展、新資源地的開發、新工業區的建立、環境質量的改善等。
3、 美國太平洋沿岸地區、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有大量新興工業和新資源而成為「陽光地帶」,吸引了大批移民。
第三節
活動(第14頁)
我國資源種類和總量豐富,但人均數量少,相對資源數量有限。
資源的利用水平開發技術較低,資源破壞和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加重了我國資源數量的有限性。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基本實現了人口增長模式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較低,但由於基數巨大(2008年達13.4億),每年凈增人口數量依然龐大(超過1000萬)。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已經相當嚴重,因此我國仍然需要繼續實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
高一地理必修二活動題答案:第二單元
活動(第21頁)
1、 ①商業中心記者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環,香港的中心地帶。商業區的外圍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帶。
②高級住宅區和工業區的分布是相離的。
③略。
2、 略。
活動(第24頁)
方案二較為合理。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業用地包圍。這種城市地域結構容易產生居住密度較大,居住環境不易改變,條件差;職工在上下班時交通擁擠;其次我國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居住用地四周被工業用地包圍,工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等污染物會對位於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產生影響和污染等。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較好;分散居住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外圍的居住用地可以在與工業之間建立衛生防護帶,減輕工業用地給居住用地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等。
第二節
活動(第25頁)

棗強鎮 衡水市 石家莊市
尋求的服務功能 (1) (2) (3)
依據表2.1,可以知道棗強鎮非農人口有11萬人,為小鎮,他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多是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務,對於棗強鎮附近的居民來說,距離近,前往該地的頻率大;衡水市人口有29萬人,為中等城市,提供的服務種類較多,級別提高,多是人們生活所需的耐用品、較高的服務,對於棗強鎮附近的居民來說,距離較遠,前往該地的頻率較少;石家莊市人口有231萬人,為大城市,它提供的服務種類豐富、級別較高,對於棗強鎮附近的居民來說,距離遠,前往該地的頻率更少。
活動(第30頁)略。
第三節
活動(34頁)

城市化階段 水平 發展速度 地域擴展趨勢 常見問題
初級階段 25%-30%以下,低 緩慢 緩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雜布置,功能區分異不明確
中期階段 30%-70%,較高 迅速 快 交通擁擠、環境惡化、住房緊張等
後期階段 70%以上,高 緩慢 繼續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
活動(第35頁)
1、 發達國家城市化開始時間早,如英國於1800年、美國於1825年前後開始城市化。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開始時間晚,如巴西於1940年、印度於1910年前後開始城市化。
2、 目前英國、美國、巴西處於城市化的後期階段,印度處於城市化的初期階段。
3、 近20年來,英國、美國、印度城市化的發展速度較慢,巴西城市化的發展速度較快。
4、 未來英國、美國、巴西城市化發展趨於緩慢,印度城市化發展可能加快。
5、 發達國家城市化開始時間早,現在處於城市化的後期階段,城市化發展速度變緩;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開始時間晚,現處於城市化的初級階段,城市化發展速度較快。
活動(第37頁)
1、 略
2、 城市化給地理環境帶來的壓力有:總體的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生物棲息地減少,影響生物多樣性;地表和地面環境的改變,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水量及其運動發生改變;地表和地面環境的改變,使得局部的氣候條件發生改變。由於城市排放的廢棄物數量大,自然環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等。過快的城市化還帶來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醫療和教育壓力大等問題。
3、 合理規劃城市;使城市化進程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提高城市綠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綠化意識;分散大城市職能。
活動(第38頁)
A模式優點是可以凈化從郊區流入城市的空氣;缺點是無法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釋,尤其是遇到大氣穩定少動時更是如此。
B模式優點是在A模式基礎上,綠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城市點熱島效應。缺點是城市中心地區其他用地面積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綠地在調節、凈化環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C模式優點是在B模式基礎上,綠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網狀,進一步減少了城市熱島效應。而且由於綠地從城市邊緣延伸到中心地區,使空氣流動較通暢,有利於降低城市的大氣污染。缺點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區,土地利用率降低。
高一地理必修二活動題答案:第三單元
活動(第43頁)
1、 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正好滿足水稻好暖喜濕;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但高溫期降水少,如果沒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補充,不利於水稻的生長。
2、 江西的千煙洲是丘陵山區,屬於我國的濕潤地區,降水量大。丘陵上去耕作很容易發生水土流失,因此適宜發展林業和人工草場。坡度小的緩坡和地勢更為平坦的谷地,土層較厚,不易發生水土流失,適宜發展耕作業。地勢更為低窪的地區,容易積水,出現洪澇災害,因此因地制宜發展魚塘養魚業。地形條件是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響因素。
3、 一般來說,受市場價格的影響,同樣的土地,種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園藝花卉產品,農民受益是逐漸遞增的。同時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鮮花消費逐漸興起。同時東南沿海地區緊鄰港澳台地區,便於出口,市場需求量大。該地區農業生產的變化除了受市場的價格、需求變化影響外,改革開放的政策也是一個重要要因素。
(活動(第44頁)
1、(1)隨著歐洲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時鮮業的市場條件。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為地中海地區時鮮業實現區域專業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加強了生產地與市場的聯系。通過技術投入改善了該地區降水季節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於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效益。
(2)市場和交通運輸因素、自然災害對該地區時鮮業區位選擇的影響越來越大。與法國比,西班牙具有勞動力費用低、低溫冷害少的優勢;法國時鮮業具有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近消費市場的優勢。兩國可以優勢互補,利用氣候的季節差異分別佔領不同季節的市場,西班牙以中低檔產品為主,法國以中高端產品為主。
2、略。
活動(第46頁)
1、 略。
2、

自然 氣候溫濕、土地肥沃
社會 小麥—牧羊區的形成有悠久的歷史、鼓勵政策、交通便利
經濟 耕作業以實現商業化
科技 機械化水平很高
3、 略。
第二節
活動(第48頁)略
賭徒思考(第49頁)
自左向右,自上到下:
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水豐富等
農業科學技術先進 機械化水平高
產量高 生產率高 地廣人稀
商品率高 糧食需求少 生活習慣
市場廣闊 交通運輸便利
活動(第50頁)
1、 美國商品穀物農業的特點是: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2、

農作物品種 生產目的 經營方式 氣候條件
季風水田農業 水稻 自給農業 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 季風氣候
美國商品穀物農業 小麥、玉米 商品農業 家庭經營、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溫帶大陸性氣候
產生這兩種農業地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條件和氣候因素。氣候條件不同,兩種農業地域所生產的農產品品種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勞動力條件直接影響到生產的經營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第三節
活動(第52頁)
1、 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質優良;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廉,為牧場的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2、 經營方式:集約農業、生產規模大
商品化、專業化水平高;經濟效率高;重視科技應用,例如培育良種牛、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辟水源、種植飼料、劃區輪牧等。
3、 我國內蒙古、新疆地區地廣人稀、草場質量好,如果能夠加強科技應用,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完全可以採用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活動(第52-53頁)
1、 西歐氣候溫涼、潮濕,多雨多霧,日照少,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這種氣候條件不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適宜發展奶牛飼養業,形成了歐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熱量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隨著經濟發展,歐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類消費需求大。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製品不耐貯藏,乳畜業就更需要近市場分布。
2、 西歐乳畜業商品率、機械化程度高。大城市周邊以生產牛奶為主,離城市較遠的地區以生產乳製品為主。
3、 與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相比,西歐的乳畜業接近市場。氣候條件不同,草場質量不同歐洲以奶牛為主,潘帕斯草原大牧場則以肉牛為主。後者遠離市場,對交通條件依賴較大。
高一地理必修二活動題答案:第四單元
活動(第60頁)
1、 鞍鋼選擇近動力和原料產地,對自然因素依賴大;寶鋼接近消費市場,受交通運輸條件影響大。
2、 交通運輸技術進步,巨型礦石運輸船的出現,使得原料運輸費用在生產成本中所佔比例降低,可以方便地利用國外廉價的原料,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3、 自左向右,自上到下:
科學技術的進步
交通條件改善和運輸能了提高 對懂了和原料地依賴減弱,縮短了生產地和消費地之間的距離,區位選擇更靈活
工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提高 促進生產規模擴大,工業集聚;對勞動力數量需求減少、素質要求提高
工業生產對信息的依賴程度提高 對市場依賴加強
第二節
活動(第63頁)
1、 惠州影響整機生產廠與周圍音響零件專業生產廠集聚屬於專業化的工業聯系。
2、 可以加強各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也能輸費用和能源消耗,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取得規模效益。
3、 距離遞減規律,距離惠州音響整機組裝廠越近的地區零件來源所佔比例越高。
第三節
活動(第67頁)
1、 豐富、優質的煤炭資源,與鐵礦石地距離近,便捷的水陸運輸條件,廣闊的市場。
2、 衰落的主要原因有:
(1) 煤炭開采成本增加,新的能源替代品的出現,煤炭作為能源的地位下降。
(2) 世界性鋼鐵過剩。
(3) 新科技革命的沖擊。
(4) 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加劇。
(5) 產業結構單一。
3、(1)煤、鐵、石油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場。
(2)資源條件是遼中南工業區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與德國魯爾區相比,兩個重工業區煤炭資源、交通、市場條件都很優越,但是魯爾區內鐵礦資源不豐富。
活動(第70頁)
1、 相同之處:大批廉價勞動力、企業規模小、以輕工業為主、企業生產高度專業化、資本集中程度低。
2、 不同之處: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義大利工業小區不同企業密切聯系、協作,共同形成巨大企業集團;而溫州雖是生產同種產品,但聯系、協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業競爭的局面,規模效應大減。
義大利新工業區:銀行信貸體系發達、社會服務機構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運輸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溫州鄉鎮企業:商品手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海運條件便利;山區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緊張等。
3、 加強技術投入、企業之間聯系和協作,杜絕惡性競爭,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生產和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等。
活動(第72頁)
1、 相同點:兩個工業區都是在第二世界大戰後,在交通便利、沒有傳統工業區優勢的地區,形成的工業地域,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不同點列表如下:

對比項目 美國「矽谷」 義大利新工業區
生產結構 高技術產品 輕工業產品為主
生產特點 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高 生產過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資本集中低
分布特點 高等院校周圍、環境優美的地區 分散在小城鎮甚至農村
勞動力技術條件 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直射和技能 廉價勞動力
政府因素 軍事訂貨 政府大力支持
2、(1)與美國「矽谷」相同的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形成也緊鄰高校和科研院所,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不同的是中關村科技園的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科技創新不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很少,尚未形成發達的專業化分工配套體系,市場化制度和法規不夠完善和健全。
(2)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發展優勢是擁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離市區近,環境質量較差,交通擁堵,用地緊張、地價高;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科技創新不夠,擁有自主知識產品很少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活動題答案:第六單元
活動(第92頁)
1、 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已超過自然界自我調節能力,成為影響自然環境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自然環境正以人類未能預知方式發生著變化。圖中隱藏的環境問題可囊有礦山開采地區的土地資源、植被破壞,開采出來的廢礦石堆積對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會造成污染。修水壩對整個河流來說,改變了河流的水文特徵;對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來說,阻斷了它們的生存空間,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對水壩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庫區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對水壩下游,減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積減少,河流入海口地區容易發生海水倒灌、侵蝕海岸,地下水質變差等。城市是人類改造自然環境最劇烈的地方,現代都市的問題首先是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眾多的城市環境對整個自然環境變化起什麼作業,目前未知。
2、 (1)圖6.5反映的是農業生產,圖6.6反映的是工業生產。
(2)圖6.5的農業生產將土地開墾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態問破壞問題,但它作用范圍小,若干年後自然景觀還有可能恢復。圖6.6發張大規模、集約化的工業生產,不僅造成生態破壞,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破壞面積大,程度深,被破壞的環境短期內是很難恢復的。
(3)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水稻種植中因大水漫灌導致土地鹽鹼化,山區過度放牧導致草地退化,採挖甘草、發菜、牧羊山羊導致沙化面積不斷擴大。
活動(第97頁)
1、 略。
2、 有必要。人類在森林區內修築公路,已經侵佔和破壞了蛇的生存環境,如果再不對蛇的遷移進行保護,蛇數量的減少以致滅絕不可避免。這種做法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則。
3、 (1)正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
(2)不正確,對可再生資源課充分利用,對非可再生資源要節約、綜合利用。
(3)不正確,可以砍,但要砍、育結合才能持續發展。
(4)正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則。
(5)正確。
(6)正確,保護野生自然區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和持續性原則。
(7)正確。用可持續發展系統來解釋,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環境屬於生態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二者協調發展,才能達到社會可持續額發展的目的。
第二節
活動(第100頁)
我國資源相對貧乏,大多數地區環境脆弱,如果將資源、環境問題放在一邊,有可能等不到經濟發展到實力雄厚階段,環境已變得無法讓人們繼續生存下去;或者經濟發展到實力雄厚階段,環境問題的支力已不是經濟實力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我國目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科技水平實行發達國家現行的高投資、高技術解決問題的模式。
活動(第104頁)
圖6.16所舉的個人行為對建設一個可持續的社會有意義。
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的有益於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有: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不隨地亂扔廢棄物,隨手將廢棄物分類放置;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用水;重復、多次用水;夏季減少空調的使用,提高空調溫度的設置等。

❹ 零失誤必修二生物人教版第一,第二章達標測試卷選擇題答案,跪求!!

高一生物必修二綜合檢測題本試卷分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鍾。
第卷(選擇題共45分)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項符合題目要求)
1.用下列哪組方法,可最簡捷地依次解決~的遺傳問題?()
鑒定一株高莖豌豆是否為純合體區別女婁菜披針型和狹披針型的顯隱性關系
不斷提高小麥抗病純合體的比例
A.自交、雜交、自交 B.自交、測交、測交
C.雜交、測交、自交 D.測交、雜交、自交
2.將基因型為Aa的豌豆連續自交,在後代中的純合子和雜合子按所佔的比例得如右圖所示曲線圖,據圖分析,錯誤的說法是()
A.a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後純合子所佔的比例
B.b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後顯性純合子所佔的比例
C.隱性純合子的比例比b曲線所對應的比例要小
D.c曲線可代表後代中雜合子所佔比例隨自交代數的變化
3.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下列屬於孟德爾在發現基因分離定律時的「演繹」過程的是()
A.若遺傳因子位於染色體上,則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
B.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後代會出現兩種性狀比接近11
C.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F2中三種基因型個體比接近12:1
D.由F2出現了「31」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4.南瓜所結果實中白色(A)對黃色(a)為顯性,盤狀(B)對球狀(b)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若讓基因型為AaBb的白色盤狀南瓜與「某南瓜」雜交,子代表現型及其比例如圖所示,則「某南瓜」的基因型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5.番茄紅果對黃果為顯性,圓果對長果為顯性,且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現用紅色長果與黃色圓果番茄雜交,從理論上分析,其後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現的比例是 ()
A.10 B.12:1 C.11 D.11:1:1
6.四分體存在於()
A.初級精(卵)母細胞的各時期
B.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C.有絲分裂各時期及減數第一次分裂
D.減數分裂第一次及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7.以下細胞中既有同源染色體,又含有染色單體的是()
有絲分裂中期細胞有絲分裂後期細胞 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細胞 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細胞 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細胞 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細胞
A. B.C. D.
8.生物體的生長離不開細胞的增殖,下列與細胞增殖有關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中兩兩配對的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也存在
B.玉米體細胞中有10對染色體,經過減數分裂後,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變為5對
C.幼齡個體的細胞增殖旺盛,但並不是所有的細胞都處於細胞周期中
D.不是所有增殖的細胞都與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有關
9.細胞核內一個DNA分子經復制形成兩個DNA分子,這兩個攜帶相同遺傳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離發生在()
A.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B.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後期和有絲分裂的後期
C.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後期 D.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後期和有絲分裂的後期
10.某同學在做「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實驗中,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先用低倍鏡找出各時期的細胞B.在高倍鏡下能觀察到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
C.能觀察到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單體
D.能觀察到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體
11.下列由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中,正確的是()
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於染色體 受精卵中的細胞質主要來自卵細胞
受精時精子全部進入卵細胞內 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合在一起成為4N
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A. B.C. D.
12.下列關於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正確的是()
A.前者與後者不同,前者各時期細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體
B.後者分裂過程中有聯會現象和四分體,而前者沒有
C.前者僅有等位基因的分離,後者還有基因的自由組合
D.分裂時前者DNA平均分配,而後者DNA為隨機分配
13.下列有關性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存在於所有生物的各個細胞中B.其基因表達產物只存在於生殖細胞中
C.在體細胞增殖時從不發生聯會行為D.在次級性母細胞中只可能含一條性染色體
14.下列有關性別決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同型性染色體決定雌性個體的現象在自然界中比較普遍
B.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Y染色體都比X染色體短小
C.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種生物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可分為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15.如圖是A、B兩個家庭的色盲系譜圖,A家庭的母親是色盲患者。這兩個家庭由於某種原因調換了一個孩子(性別相同)。被調換的孩子是()
A.1和4 B.2和6 C.1和5 D.2和4
16.通過對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以及通過對染色體化學成分的分析,人們都認為染色體在遺傳上起重要作用。那麼,從細胞水平上看,染色體能起遺傳作用的理由是()
A.細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體上B.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C. DNA在染色體里含量穩定,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D.染色體在生物傳種接代中能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17.下列有關核酸與遺傳物質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DNA是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B.有的生物種類的遺傳物質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其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8.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經培養、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佔15%,沉澱物的放射性佔85%。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後,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B.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C.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D.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離心後存在於上清液中
19.關於DNA分子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每個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種脫氧核營酸
B.每個DNA分子中的鹼基、磷酸、脫氧核苷酸、脫氧核糖的數目是相等的
C.每個脫氧核糖上均連著一個磷酸和一個鹼基
D.雙鏈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個腺嘌呤,就一定同時含有40個胸腺嘧啶
20.有翅昆蟲有時會出現殘翅和無翅的突變類型,這類昆蟲在正常情況下很難生存下來,但在經常遭到暴風雨襲擊的島嶼,這種突變類型因不能飛行,而未被大風吹到海里淹死,這一事實說明()
A.突變多數是有害的B.突變多數是有利的
C.突變的有利和有害並不是絕對的D.突變的有利和有害是絕對的
21.在下面的轉錄簡式中,共有核苷酸幾種?()
A.4種 B.5種 C.6種 D.8種
22.放射性同位素60CO能夠產生γ射線,高速運動的γ射線作用於DNA,能夠使氫鍵斷裂、鹼基替換,從而有可能誘發生物產生()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基因互換 D.染色體變異
23.下列有關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對於生物個體是利多於弊 B.基因突變屬於可遺傳的變異
C.基因重組能產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組普遍發生在體細胞增殖過程中
24.下圖是某種植物正常的體細胞(示細胞中所有的染色體)。試判斷該植物可能的基因型及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組數是()
A. ABCd,4 B. AaaaBBBb,4
C. AaBbCcDd,8 D. BBBbDddd,8
25.下面有關單倍體和染色體組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成的個體稱為單倍體B.一個染色體組中無等位基因
C.有性生殖的配子細胞中染色體肯定為一個染色體組
D.普通小麥含6個染色體組、42條染色體,它的單倍體含3個染色體組、21條染色體
26.在細胞分裂間期進行下列實踐工作,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是()
作物(如小麥、水稻)誘變育種利用某些葯物治療腫瘤
秋水仙素誘導產生多倍體作物的人工授粉
A. B.C. D.
27.運用不同生物學原理,可培育出各種符合人類需要的生物品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培育青黴素高產菌株是利用基因突變的原理 B.培育無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組的原理
C.培育八倍體小黑麥利用的是染色體變異的原理
D.我國科學家將蘇雲金桿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體內,培育出抗蟲棉是利用基因重組的原理
28.在一次大風暴後,有人搜集了100隻受傷的麻雀,把它們飼養起來,結果活下來64隻,在死去的個體中,大部分是個體比較大、變異類型特殊的,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突變和基因重線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自然選擇會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C.特殊的變異類型是不利的D.不產生變異的生物才能生存
29.用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解釋病菌抗葯性不斷增強的原因是()
A.使用抗生素的劑量不斷加大,導致病菌向抗葯能力增強的方向變異
B.在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前,病菌不具有抗葯性
C.病菌對抗生素進行自然選擇,突變為有抗葯能力的病菌
D.病菌中原來就有抗葯性強的個體,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淘汰了抗葯性弱的個體
30.某豌豆的基因型為Aa,讓其連續自交三代,其後代中a基因的頻率是()
A.12.5% B.25%C.50% D.75%

❺ 必修一地理零失誤答案

你可以拍照後,把題目傳上來,就有人給你做了。
你這樣問沒人能答 的。。。

❻ 零失誤高一必修二數學第三章達標測試卷答案

你好,我有那本書。

❼ 高中歷史必修二零失誤第二單元能力卷的答案

信息全答十抱歉
古雲:泰山崩於前色變能夠保持鎮定必懷顆平
寵辱驚閑看庭前花花落;留意漫隨外雲卷雲舒古往今少面起落保持著顆價平

❽ 2018零失誤物理必修二答案卷1.2

是還沒考試你想提前知道答案作弊,還是已經開完了你想知道答案看自己做對沒。。後者的話你可以把試卷發給我,我做一下(本人大三,物理專業,高考物理104)高二下學期黑吉聯考物理試卷答案,2017-2018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