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高二地理必修三階段性測試題五

高二地理必修三階段性測試題五

發布時間: 2021-02-16 18:32:03

1. 地理必修三測試題!急!

期末測試題(一)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點是( )
A.同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B.都處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屬地勢平坦的大平原
D. 都臨海洋
「洪水一片,枯水幾條線」,是對洞庭湖現狀的真實寫照。據此回答 2--3 題。
2.造成洞庭湖萎縮的主要原因是( )
① 泥沙淤積 ② 蒸發加強
③ 圍湖造田 ④ 降水減少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3.治理洞庭湖萎縮的主要措施有( )
①長江流域退耕還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區退田還湖,平烷行洪
③洞庭湖區開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長江幹流修築堤壩,加固大堤間土小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荒漠化是荒漠擴張的過程
B.荒漠化的防治戰略和對策應以消除貧困為核心
C.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復自然植被
D.土壤有機質減少是荒漠化跡象之一
5.關於我國濕潤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
B.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
C.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
D.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絕對一致
6.松嫩平原與長江三角洲氣候的共同點是雨熱同期,原因是()
A.同屬溫帶地區
B.氣候的大陸性強
C.同屬東部季風區
D.都是平原地區
下圖表示氣溫、降水與氣候類型的關系。讀圖回答7~9題。

7.「樹干高聳,樹冠成陰,有明顯層次,樹種繁多、藤蔓密布,陽光難以照到地面。」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種植被的特色( )
A.③ B.② C. ① D.④
8.年溫差最大的一組氣候類型是( )
A.①②⑥ B. ④⑥⑦ C. ②④⑤ D.②③⑤
9.圖中⑦對應的自然帶可能是( )
A. 苔原帶 B.熱帶草原帶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D. 熱帶雨林帶
三江平原有中國面積最大的沼澤濕地,有「北大荒」之稱。經過多年開墾,「北大荒」已變成「北大倉」。據此回答 1 0-13 題。
10.濕地的主要生態功能是( )
① 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環境質量
② 消納一切來自自然和 人為的污染
③ 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
④ 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1.導致濕地破壞的主要原因是( )
A.燃燒煤、石油,排放 CO2
B.大量堆放工業廢棄物
C.農業圍墾和城市開發
D.海洋資源開采及赤潮現象
12.目前三江平原還有大片沼澤荒地,但2000 年國務院下令停止圍墾,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國已加人 WTO ,可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廉價糧食
B.保護「濕地」,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
C.開展多種經營,發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今後應轉向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13.造成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風強弱不同造成的
B.海陸位置不同造成的
C.氣溫隨經度位置的變化造成的
D.海拔高低懸殊造成的
14.關於西北地區人口、耕地與荒漠化土地相互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增長導致耕地面積縮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積擴大
B.人口增長導致耕地面積擴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積縮小
C.耕地面積擴大導致人口增長和荒漠化土地面積擴大
D.人口增長是耕地面積擴大從而導致荒漠化范圍擴大
15.下面哪一條鐵路線是山西煤炭外運專運干線( )
A.哈大線 B.隴海線 C.大秦線 D.寶成線
16.圖一中表示我國某種土地資源的分布情況,下列選項與圖示內容相符的是()
A.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荒山
B.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C.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D.a水田 b林地 c草地 d荒山
17.有關區域發展轉型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區域經濟呈現衰敗、萎縮狀態
B.區域發展面臨失業率升高、人口增多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C.經濟增長加快,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
D.人地關系已趨緩和
1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長方向一般與( )
A.坡面傾斜方向一致 B.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等高線基本平行
19.梯田的修築,顯著地改變了山坡的( )
A.坡向 B.土壤類型 C.形態 D.物質組成
20.下列關於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實施亞馬孫開發計劃而修建
B.從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魯邊境
C.促進了東部移民進入雨林區
D.修建雨林公路利於熱帶雨林的保護
21.世界經濟的「太平洋時代」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B.地理大發現之後
C.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D.美國南北戰爭之後
22.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所起的生態作用是( )
A.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
C.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
D.凈化空氣、吸煙除塵
23.我國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江淮地區
C.江漢平原 D.東北平原
24.下列關於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類的開發是導致雨林被毀的直接原因
B.該區雨林破壞的背景是當地人口素質低下
C.過度的焚耕開墾(遷移農業)是亞馬孫地區破壞雨林的唯一方式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
25.下表是今年我國a、b兩個省區農作物播種面積(萬公頃),a、b兩省分別是( )
省區 稻穀 小麥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內蒙古、江蘇 B.廣西、黑龍江
C.湖北、甘肅 D.河南、新疆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滿分50分)
1.根據所學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北京某計程車公司在中心調度系統中快速查詢本公司計程車的位置信息,所採用的技術是 、 。
(2)據三顆衛星提供的資料,運用數學原理就可以計算出地面 物體的位置。有四顆衛星提供資料,除可進一步提高定位的精準度外,還可以迅速計算出 物體的空間位置。
(3)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市彩色紅外遙感圖像時,發現外環線周邊地區的紅色塊狀區域面積越來越小,而藍灰色區域面積越來越大。據此可判斷,該地區 用地面積在縮小,而 用地面積在擴大。
(4)下列活動中,可以應用我們所學的地理信息技術的有 (多項選擇)
A.導彈發射的精確制導
B.珠穆朗瑪峰高程的精確測量
C.商業網點布局
D.人口出生率的計算
2.(12分)下圖為我國跨世紀的四大工程示意圖,讀圖後完成:

(1)請選擇其中一項工程,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分析建設該工程的艱巨性以及工程建成後的重要意義。

(2)西電東送工程中,全國有北、中、南三線,請說出北線與南線各主要依靠何種能源產生巨大的電能輸出,電力各輸往哪一主要工業區。
線路 依靠能源 輸往工業區
北線
南線

3.讀「五大湖地區圖」(圖四),回答下列問題:(15分)
(1)圖中A是 市,是最重要的 (礦產)產區。
(2)圖中B是 市,C是 市,E是 市,其中有「汽車城」之稱的是 ,享有「鋼都」之稱的是 (填字母)。
(3)圖中虛線箭頭表示 (礦產)的運輸方向,實線箭頭表示 (礦產)的運輸方向。
(4)圖中各城市共有的工業部門是 工業,該種工業布局的方式屬 型,發展該種工業的有利條件有:資源條件是 ,交通條件是 ,農業條件是 ,歷史條件是 。
4.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區域布局,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經之一。下圖是我國兩大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比較圖7中甲、乙兩區域中的平原地區優勢農產品的差異。
區域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2)圖中甲區域A、B區域農業發展的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麼?該如何解決?

(3)從自然角度考慮,圖中乙區域C、D平原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什麼?該如何解決?

(4)圖中甲區域農業的發展與乙區域相比,有哪些區位優勢?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3.C4.A5.C6.C7.C8.B9.A10.B 11.D12.A13.B 14.D15.C16.C17.A18.D19.C20.D21.C22.A23.A24.D25.B
二、綜合題(50分)
1. (13分)
(1)GPS GIS
(2)靜止 運動
(3)綠地(農業)建築(城市)
(4)ABC
2.(共12分)
(1)(考生選擇其中一項工程回答,建設艱巨性4分,意義4分,共8分。)
工程 建設困難 意義
西氣東輸 線路長,所經地區地形復雜,投資大 有利於緩解我國東部地區、尤其是上海經濟區能源緊張狀況;有利於改變我國能源過分依賴於煤炭的狀況;因減少了煤炭用量也使我國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得以改善。
青藏鐵路 遇有凍土難題以及高原區脆弱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投資巨大 有利於緩解青藏地區交通閉塞問題,在加強民族團結、支援西藏建設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西電東送 水電建設一次性投資大,火電建設要處理好對當地環境污染問題 可以緩解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能源緊張問題,促進經濟的發展;可以減輕我國能源運輸方面的緊張狀況
南水北調 調水中、西線沒有現成線路,工程浩大,投資巨大;東線沿運河調水,有相當河段要提水,耗費能源巨大 可以緩解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嚴重不平衡的問題,尤其解決華北地區長期以來供水緊張的狀況。

3.(每空1分,共15分)
(1)德盧斯 鐵礦
(2)芝加哥 底特律 匹茲堡 C E
(3)鐵礦石 煤炭
(4)鋼鐵 資源(或煤鐵復合體) 煤、鐵資源豐富 五大湖和運河廉價水運條件 農業基礎好 開發歷史悠久(殖民者最早的落腳點)
4.(10分)
(1)甲: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麥、玉米 甜菜、大豆等 (4分)
(2)問題:湖泊面積萎縮、洪澇災害較多 辦法: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退耕還湖,改善生態環境;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提高抗災能力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2分)
(3)低溫(熱量條件較差) 辦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溫良種;採取溫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溫措施等 (2分)
(4)熱量條件優越;勞動力素質和科技水平較高。(2分)

2. 高二地理必修三題目

A長三角抄是我國最大的襲綜合性工業基地,利用其優越的交通市場條件及科技資金發展了鋼鐵業,造船業在我國渤海灣一帶較發達,珠三角是我國最大的輕工業基地,沒有特別發展鋼鐵和造船業B甘蔗數熱帶植物,亞熱帶有所分布,但這兩地都是耕地少,以發展工業為主,不當選
D對外出口加工工業在珠三角極為典型,珠三角正是因為發展外向型經濟騰飛,但長三角不是,長三角是綜合性的其工業類型多樣,產品面向國內國外,通過排除法可選擇C。
C絕對正確,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形成原因相同,都是在流水沉積和地表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多灘塗靠海,是以發展淡水養殖業。解析完畢。

3. 高二地理必修三填充圖冊第七頁第五題和總結提升的答案。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區域界線有的是明確的,有的具有過渡性質。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2、區域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1)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2)異:①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②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也是雨熱同期,但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江三角洲。③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4、長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長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6、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對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7、區域不同發展階段中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2)農業社會: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③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人口越來越稠密。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3)農業社會後期:①工商業的發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2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地理信息技術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
2、遙感:(RS)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感測器(關鍵裝置)→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和財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和定位的系統。
(1)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2)特點: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4、地理信息系統:(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信息源→數據處理→資料庫→空間分析→表達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5、遙感、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即互為獨立又相互促進。遙感主要用於地理信息數據的獲取,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用於地理信息的空間定位,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於對地理信息進行管理、查詢、更新、空間分析和應用評價。
6、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將各種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標,從區域到全球進行整合,並進行的立體、動態的顯示。
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1、荒漠化指發生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

4. 高二地理必修三材料題容易考哪些

第一章可能抄是兩個區域的比較,多襲數會考中國的。。。。
第二章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如果試卷簡單可能就考荒漠化和雨林破壞(但給的區域就不一定是書上的了),如果試題比較難的話,可能范圍更廣,水土流失、濕地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都可能出現。。。。
第三章環境資源利用方面的,也一樣簡單的就是山西煤炭,稍復雜一些的可能是結合一些傳統工業區的知識點,再難一些的就是其他資源的開發條件---出現問題----解決措施等。。。

但不管怎樣,分析思路都差不多。。。拿到題目不要慌張,認真審題,注意格式。。。

5. 高二地理必修三試卷

我可以幫你出

6. 高二地理必修三材料題容易考哪些 我地理不好 麻煩詳細說明一下、、 謝謝

其實我上高中的時候不怎麼在書上出題,地理不會就把你不會的地方的題(近3年的高考題)全拿出來做會就沒問題能做到90%以上的正確。(我就是這樣做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