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氣候知識構圖
Ⅰ 地理氣候的知識
熱帶雨林氣候:抄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雨季、旱季.
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雨季、旱季,年氣溫較高.
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旱.
地中海氣候:冬季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控制,溫和多雨;夏季受副高影響,高溫少雨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均勻,夏季不熱,冬季不冷.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Ⅱ 八年級下地理各章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
6、南方地區的位置: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7、地形特點: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8、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10、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11、南方地區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12、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這里以平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1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14、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③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工業用水,淡水產品。
15、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華門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
16、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17、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8、江蘇的周庄、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19、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0、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1、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2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3、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等。
Ⅲ 八年級下冊地理第五章知識框架圖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⑴秦嶺淮河一線特殊地理意義:
①1月份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②年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線;
③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④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⑤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⑥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特殊地理意義:
①年降水量400㎜等降水量線;
②半乾旱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③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④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⑤內流區域外流區分界線。
二、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作物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主要水果 蘋果 柑橘
三、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⒈乾旱的西北地區
位置:大興安嶺以西;
氣候:由風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地面景觀: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自東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
⒉高寒的青藏地區
地形特徵: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⒊以牧業為主的地區
西北地區 灌溉農業(冰雪融水) 內蒙古牧區 溫帶草原牧場 三河馬、三河牛
新疆牧區 山地牧場 新疆細毛羊
青藏地區 河谷農業
(海拔較低) 青海牧區 高寒
牧場 氂牛、
藏綿羊
西藏牧區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四大區域劃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點。
2、界線:(1)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
(3)青藏地區: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
3、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1、位置范圍
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
2、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3農業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穀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5、生態環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
1、位置范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
2、氣候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3、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椰子;
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5、生態環境及治理:紅壤和水土流失。
7、主要城市
上海
(二)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位置范圍
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1、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3、灌溉農業為主。
4、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 ②寧夏平原 ③河西走廊 ④新疆綠洲
5、地下寶藏: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6、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行:馬、駱駝、小毛驢。
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1、位置范圍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乾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2、自然環境特點:高寒
3、 高原農牧業: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主要農作物:青稞,小麥,豌豆。 主要牲畜:氂牛、藏綿羊、藏山羊
4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太陽能,地熱,柴達木盆地礦產
5、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氂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行:氂牛
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6、保護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
Ⅳ 八上地理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知識點
中國氣候主要的知識點: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應用;溫度帶的劃分;年降回水量的答地區分布;降水的季節分布以及南北差異;干濕地區的劃分;中國的氣候類型;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國氣候的特徵;各種氣候的特徵。
主要是讀圖能力的培養。
Ⅳ 求初中地理知識結構圖
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Ⅵ 如何又好又快的記住初中地理的不同氣候類型及降水柱狀圖要准確詳細的判斷方法,謝謝
首先你必須來要在你腦源海中形成一幅地圖,這個可以多看多描地圖,做到心中有圖,然後根據地理區域和書本知識理解分析該地區氣候怎麼形成,這樣你在記氣候類型圖就容易多了,還有多注意重點的,比如地中海氣候的,亞熱帶的季風氣候等。對於降水柱圖,把每條柱的上頂端中心點連起來,記住折線的走勢,這樣就好多了,試試看,還有就是記住各地區的一月和七月的降水柱圖,我們那時考試對這個要求不嚴。祝你好運!還有什麼地理問題需要問的MM我。
Ⅶ 初中地理圖怎麼記氣候分布圖
多看圖咯
活學巧記:氣候類型分布的記憶口訣:
熱帶雨林南北十
高溫多雨皆夏日
註:南北緯100之間的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高溫多雨,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十歸線
干濕季節交替變
註: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0至回歸線之間,夏季受赤道低氣壓控制,炎熱多雨為雨季;冬季受信風帶控制,炎熱乾燥為旱季.
熱帶季風十歸東
旱雨來自冬夏風
註: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100至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氣壓帶和風帶的南北移動.
熱帶沙漠回歸三
終年高溫雨不見
註: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0度之間,在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少雨.
地中海、三四西
夏炎燥、冬溫雨
註: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0至400之間的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炎熱乾燥;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暖多雨.
溫帶海洋四六西
夏涼冬溫水均勻
註:溫帶海洋氣候位於南北緯400至600之間的大陸西岸,終年盛行西風;夏季涼爽、冬季溫暖;各月降水均勻.
亞季回歸三五東
夏雨冬暖季顯著
註:海陸熱力差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50之間的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季節變化顯著.
溫季風、東部找
夏熱雨、冬寒燥
註:海陸熱力差異是溫帶季風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50至550之間的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溫帶大陸內部跨
終年少雨溫差大
註: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中高緯度大陸的內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較少,溫差較大.
亞寒北緯五七十
冬季長寒夏暖濕
註: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在北緯500至700之間,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暖濕.
寒帶苔原北冰岸
冰原南極格陵蘭
註: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稀少.寒帶苔原氣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寒帶冰原氣候分布在南極大陸和北美洲的格陵蘭島.
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代表城市
熱帶雨林氣候 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新加坡
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中部、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高原 巴西利亞
熱帶沙漠氣候 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大沙漠區 利馬
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 孟買、加爾各答
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亞和非洲西南端,南北美300~400大陸西岸羅馬、雅典、馬賽、亞歷山大、開普敦、洛杉磯、聖地亞哥、珀斯
亞熱帶季風氣候 我國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大利亞東南部 上海、東京、悉尼
溫帶海洋性氣候 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倫敦、巴黎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 莫斯科、芝加哥
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我國華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北部 北京
亞寒帶氣候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
苔原氣候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
冰原氣候 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
高山氣候 高大山地和高原地區,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 ——
(2)從大洲看,分布較特殊的:地中海氣候、高山氣候在六大洲上都有.亞洲缺失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亞洲所特有的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種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區狹長地帶,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點.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側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氣候帶不能向東延伸.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同緯度西側太平洋沿岸則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雄踞其西側,阻擋了西部暖濕的西風氣流,巴塔哥尼亞高原,雖然東部緊臨大西洋,但由於地處安第斯山的背風坡,成為西風帶背風雨影區,受雨影效應的影響,降水較少,形成了比較特殊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赤道穿過的非洲東部地區,照理應該發育熱帶雨林氣候,但大約在50N-100S之間,380E以東的東非高原上,雖處於赤道附近卻為熱帶草原氣候而非熱帶雨林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降水量不超過1000毫米,僅在山地高原迎風坡和維多利亞湖區等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為1000—1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形、氣團和大氣環流等共同作用.
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以及中美洲的東北部,這些地區雖然遠離赤道,卻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這些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出現在南北緯50-250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島嶼上,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地帶,東側附近海域有暖流經過,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發育成熱帶海洋性雨林氣候.
南亞印度熱帶沙漠氣候:這一地區為塔爾荒漠,又稱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東部乾旱區.雖然處於南亞季風區並與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齊分別在印度半島北部平原東西兩側,卻形成鮮明對比,年降水量僅為75-150毫米.
(3)從南北半球和大陸兩岸看: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有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大陸性氣候、苔原氣候;南半球缺失的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原因在於南、北半球海陸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0—650的緯度地帶幾乎全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只在大陸東岸分布的有三種季風氣候;只分布在大陸西岸的有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但日本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它的氣溫和年降水量的季節變化都比較小,與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徵很相似,判斷時要從降水總量及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上去區分.北美西部等地的地中海氣候具有涼夏的特點,即不同於普遍的「夏季炎熱乾燥」的特點.
5、其他形式的判斷
如果給出某個地名或某地的經緯度,我們可結合世界氣候分布模式判斷出它的氣候類型.
如果材料並非提供氣溫,降水資料,而是對某地的自然景觀(如植被、動物、土壤,甚至主要農作物等)用文字描述的話,我們也可判斷出氣候類型.如本質藤本形狀多樣,長度驚人,一般可達數十米,而主藤可達上百米,老莖有開花、結果現象,植被茂密且分層明顯,高大的喬木板狀根發育壯觀,據此可知這描述的是熱帶雨林氣候下的植被;如果某地多單峰駝,則是熱帶沙漠氣候.而多雙峰駝則為溫帶大陸性氣候下的溫帶沙漠.
Ⅷ 八年級地理氣候類型
常見的氣候類型
Ⅸ 地理課堂如何構建氣候復習的知識框架
氣候復習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一直是重難點。
從太陽高度、海陸分布、地形和冰雪覆蓋四個方面系統概括了
氣候形成的原因。並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列舉生活
中的例子,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復習的效果
Ⅹ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框架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