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前地球自轉
1. 急需高一必修一地球自轉地理意義,公轉地理意義的題和詳解
公轉的意義:了解四季的更替,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的原因,冬日短夏日長的原版因,極晝現權象,熱帶溫帶寒帶的劃分經度線的確定等等
自轉的意義:日夜的變換,東西半球半的劃分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劃定,水流漩渦的南北半球不同轉向,為什麼台風, 颶風只登陸大洋的西海岸,洋流的走向,季風的走向等等
目前只想到這,這只是提綱 lz可以自己擴展。
不明白的 可以追問
2. 高中必修一地理問題:讀「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示意圖」,完成(1)—(4)題
10°E, 北,A,一來半,兩源, 兩,東南。
兩點與地心的夾角的度數就是兩點之間相差的經度,所以A的經度是10°E。緯度在0°以北且向北是擴大所以是北半球。赤道的線速度最大,北緯60°剛好是一半,這是書上要介紹的內容。角速度除兩級外全部相等
還望採納。
3.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運動方面
1、看到太陽沒動,所以肯定是逆著地球自轉在飛行,SO B
2、飛機以赤道自轉一半的速度,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北緯45°。。
3、C
4.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因為地球上的方向是用經線和緯線做標準的,而經線和緯線都隨地球自轉而旋轉,北半球的經緯內線都在持續向左轉容,水平運動物體相對向右偏,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自西向東運動的物體,由於地球自轉,該物體由於慣性會有沿這個緯圈向外的趨勢。(注意該緯圈垂直於地軸,那個轉盤實驗可以解釋,這里不再贅述),這個沿緯圈向外的趨勢分解為兩個相互垂直的部分,一部分垂直向上(即垂直地表面,地表面與該點相切),一部分往南(這里要注意體會,最好畫圖),所以向東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地轉偏向力分為兩部分,即向上的力和向南的力。向上的力很小,一般可以忽略。
北半球自東向西運動的物體,正好相反,該物體會有沿這個緯圈向內的趨勢,這個視示力分解為垂直向下和向北的地轉偏向力。
5. 地理高中必修一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題目,有題目的大哥大姐發來!!!謝謝
20.在赤道上看北極星
A.在天頂
B.仰角45°
C.看不見
D.在地平線上
21.7月21日太陽直內射點大約在
A.20°N
B.25°N
C.15°N
D.10°N
22.如果黃赤交容角縮小,則
A.熱帶、寒帶范圍縮小,溫帶范圍擴大
B.熱帶、寒帶范圍增大,溫帶范圍縮小
C.熱帶范圍縮小,溫帶、寒帶范圍擴大
D.熱帶范圍擴大,溫帶、寒帶范圍縮小
23.下列時間中,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越來越快的是
①9月23日到次年一月初
②一月初到3月21日
③3月21日到七月初
④七月初到9月23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4.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的范圍是由下列哪個條件決定的
A.地球的形狀
B.地球的自轉
C.國家規定的
D.黃赤交角的大小
25.每年勞動節到國慶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
A.先向南再向北
B.先向北再向南
C.一直向北
D.一直向南
26.假如地軸與黃道平面垂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黃赤交角為90°
B.二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北回歸線上
6. 求高考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轉公轉習題,有點難度
不會插圖
7. 高一地理必修一課後答案地球自轉線速度由赤道至兩極有什麼變化規律
角速度一樣。線速度當然是直徑越大,速度越快了。赤道快到兩級越來越慢。
8. 地理必修一作業本上第三節地球的自轉題目,,公轉的不用,不要答案的
您能把題目給出來嗎,沒有書啊
9. 有沒有人教地理必修一的教學視頻 尤其是地球自轉公轉太陽高度角之類的視頻 拜託了!
有,可這兒能傳嗎
1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內容
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在不停地旋轉著,它自轉一周360°,所需時間是23時56分4秒,這叫做一個恆星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則時間是24小時,這叫做一個太陽日。也就是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顯然,一個太陽日比一個恆星日長出3分鍾56秒。 地球的自轉速度分為角速度和線速度,角速度指地表某一點隨地球自轉單位時間內在空間上移動的角度。而線速度指地表某一點隨地球自轉在單位時間內空間上向前移動的距離。由於地球上的所有點都是以地軸為圓心在轉動,而每一個圓都是360°,所以,除極點外,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自轉角速度都一樣。由於地球上緯線圈(即自轉圓周)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也從赤道向兩極減小。赤道處緯線圈最長,自轉線速度最快,每小時旋轉1670千米;南北緯60°地球自轉線速度約減小為赤道處的一半(注意不是南北緯45°處,這一點經常反映在題目中,要記住),南北極點既無線速度,也無角速度。 6.與地球自轉相關的知識點。關於晝夜的相關問題。應理解晝夜產生、晝夜更替、晝夜長短的產生原因。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是產生晝夜的原因;由於地球的自轉,使得晝夜在地球表面不斷更替,可見,晝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轉;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不同,因此晝夜長短的產生原因是地球的公轉。在同一時間里,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於是存在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圈),要學會如何判斷晨昏線,首先晨昏線與太陽光線是垂直關系,可以通過判斷太陽光線來判斷晨昏線。再考慮地球自轉,由白天進入黑夜的即為昏線,反之為晨線。關於地轉偏向力的問題。由於地球的自轉,使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產生了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有沿赤道運行的物體無偏向。在這里要注意,地轉偏向力指的是在地表向前運動的物體本身所表現出的偏向,所以,向左偏或向右偏指的也是運動物體本身的左右,即觀測者面對運動物體的去向。而不是面對圖的左右。關於自轉偏向力產生的原因不必作為重點或難點學習,但對自轉偏向力產生的影響要知道。地轉偏向力對大氣的運動、大洋中的洋流、陸地上的河流都有明顯的影響,對地表熱量與水分的輸送交換,對全球熱量與水量的平衡都有巨大的影響。這是地理學科內的知識綜合點,要引起重視。7.黃赤交角的有關問題。黃赤交角的產生原因要注意兩點。一是地球在公轉時,總是斜著身子繞太陽轉,即地軸與黃道(地球公轉軌道)之間不垂直,而是有一個小於90°的夾角。使黃道面與赤道面之間產生了一個23°26′的夾角,即黃赤交角。二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任何地點地軸的傾斜方向都保持不變。使黃赤交角始終存在。黃赤交角產生的地理意義是導致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理解這一知識,可用地球公轉圖與黃赤交角圖結合起來理解,要注意讀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8.與地球公轉運動相關的知識點關於太陽高度角的有關知識應理解,為了便於比較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一般以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為准。正午太陽高度雖然每天都在變化著。但其空間分布卻是很有規律的。由於地表是個球面,所以在任何季節任何時候,正午太陽高度都從直射點緯度向兩側遞減,這里與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密切聯系,因此首先要弄明白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掌握這一知識要注意時間(節氣)、直射點的位置和直射點的移動方向三個問題。如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赤道,向北移動;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向南移動;5月1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向北移動等。太陽高度的計算:某地的正午太陽高度=90°—某地與直射點的緯度差。根據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記住不同時間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再根據題目所給的條件算出所求地點與直射點的緯度差,即可算出某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也與直射點有關,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南半球晝最短。從時間上說,全年只有春、秋分日全球各處晝夜等長。從地區上說,赤道全年晝夜等長,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有兩次直射,南、北極圈之內有極晝、極夜現象。南、北回歸線到南、北極圈之間的地帶只能見到陽光斜射現象。
四季與五帶: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二季就是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 氣候四季:現在北溫帶許多國家,一般把3、4、5三個月劃分為春季;6、7、8三個月劃為夏季;9、10、11三個月劃為秋季;3、1、2三個月劃為冬季。這屬氣候四季。五帶:五帶劃分的重要標志是有無直射和極晝、極夜現象(見下表)。 分布范圍陽光直射情況極晝極夜情況北寒帶北極圈至北極點無有北溫帶北回歸線至北極圈無無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有無南溫帶南回歸線至南極圈無無南寒帶南極圈至南極點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