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第一
❶ 湖南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知識總結
6、地勢和地形:
我國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大。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
各階梯概況,海拔、地形特徵見教材22、24、26頁,主要看各階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脈(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對位置。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於第一階梯的,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千溝萬壑;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昆侖山與天山之間,其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位於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緯度最高;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位於巴顏喀拉山與祁連山之間,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於第一階梯的;四川盆地: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占陸地面積的33%,加上高原,兩者佔60%。山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治理,見教材29頁。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的問題: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主要山脈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脈―武夷山脈;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7、南北氣溫差異: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鎮與海口市1月平均氣溫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為黑龍江的漠河鎮。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夏季最熱的地方為新疆吐魯番。
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高原氣候區。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溫度帶劃分,見教材33頁。
8、東西干濕差異:
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我國降水量和干濕地區,見教材35、36頁。干濕地區景觀、建築以及農業的差異,見教材36、37頁。
9、氣候: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見教材39頁。主要是降水的差異,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和地形。
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見教材42頁。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10、河流和湖泊:
內流河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外流區的分布,見教材44頁。內流區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3,但水量僅佔全國的5%;外流區占陸地面積的2/3,水量佔全國的95%。
內流區: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昆侖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內流湖一般為鹹水湖(青海湖)。
外流區:河水來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區
(1)太平洋外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資源豐富,進行發電和灌溉(寧夏平原成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下遊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水流減慢,泥沙堆積,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見教材48頁。上游建設大型水庫,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下游加固黃河大堤。黃河幾字形與凌汛。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流域水系,見教材53頁。各段的名稱和支流。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洪水災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態環境破壞(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長江河道彎曲,中下游湖泊萎縮(圍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元江—紅河。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冀、魯、蘇、浙,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調東線。
中國五大淡水湖(按面積大小排列)鄱陽湖(贛)、洞庭湖(湘)、太湖(蘇浙交界)、洪澤湖(蘇)、巢湖(皖)。
(2)北冰洋外流區(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
(3)印度洋外流區(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孟加拉灣)。
❷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三階梯,第一階梯都有什麼
第一階梯
盆地: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位於昆侖山、祁連山之南、橫斷山脈以內西,喜馬拉雅山以北,平均容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階梯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盆地有:准噶爾 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階梯
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❸ 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第一節的倡議書如何寫以珍惜和合理利用資源為主題寫一篇倡議書
為了子孫後代,珍惜自然資源。
我們的地球母親在養育我們的同時,還給予了我們數量巨大的自然資源。但是,再多的資源有朝一日也會枯竭,尤其是礦產資源。煤、鐵、石油等是人類十分需要的礦產資源,它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當這些不可再生資源徹底在地球上消失時,人類該怎樣生存?
有些人可能不以為然,說,不可再生資源沒有了,就用可再生資源。可是你們想過嗎?如果可再生資源可以完全代替可再生資源,完全具備可再生資源的功能和優點,人們為什麼不現在就用可再生資源代替不可在生資源呢?由此可見自然資源的至關重要。
地球是我們的家,也是我們的母親。地球慷慨地向我們提供各種資源,而我們卻不顧後果地破壞她。正如《只有一個地球》那篇課文所說的,我們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地球如果滅亡了,那麼降臨到地球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10月14日第十一版)報道:全球生態環境亮起紅燈,主要表現在23%的耕地面積嚴重退化;50%的江河水流量減少或被嚴重污染;25%哺乳動物、12%的鳥類瀕臨滅絕;1/4人類所患疾病與環境惡化有關;1/3土地面臨沙漠化;80個國家嚴重缺水;10億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脅。1999年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中指出,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停止,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荒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大面積的森林被砍伐,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等。這些數字是多麼令人震驚啊,所以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為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一、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
二、節約水電,出門時要關燈,洗完手請立即關上水龍頭,盡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
三、使用無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環保要求的家用電器。
四、要愛護樹木花草,不要隨便砍伐綠色樹木,踐踏草地。
五、積極參與保護野生動物活動。
六、 不浪費糧食,節約每一粒米。
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從一點一滴做,從小事做起。我們要愛護大自然,愛護資源,不要破壞我們的自然資源,不要讓地球毀在我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