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氣環流
1. 高中地理,大氣環流和洋流的區別
大氣環流,來一般是指具有世界源規模的、大范圍的大氣運行現象,既包括平均狀態,也包括瞬時現象,其水平尺度在數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時間尺度在數天以上。大氣大范圍運動的狀態。某一大范圍的地區(如歐亞地區、半球、全球),某一大氣層次(如對流層、平流層、中層、整個大氣圈)在一個長時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氣運動的平均狀態或某一個時段(如一周、梅雨期間)的大氣運動的變化過程都可以稱為大氣環流。
洋流又稱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引起海流運動的因素可以是風,也可以是熱鹽效應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前者表現為作用於海面的風應力,後者表現為海水中的水平氣壓強梯度力。加上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動,又有垂直流動。其中盛行風是風海流的主要動力。由於海岸和海底的阻擋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處的表現,和在開闊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別。
2. 高中地理 大氣環流
上升流為寒流,四氣溫低,氣流以下沉氣流為主;寒流降溫減濕所以降雨量減少;上升流把海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往往形成漁場,原理和秘魯漁場相同。
3.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氣環流後一張那幾個帶的分布 例如赤道低氣壓帶 的分布 在夏至日 冬至日有何不同
就北半球來講:夏至日,赤道低氣壓帶北移
冬至日,赤道低氣壓帶南移(其移動方向和太陽直射點移動的方向相同)
4. 高中地理的大氣環流是沒有依據的理論知識
這不過是一個來理想的自狀態。實際情況是有很多很多因素影響大氣運動的,理論往往是要用實驗來證明其准確性的。
說實話,我們是不用管它的,我們只需要按它的游戲規則去玩這個游戲,才能為自己爭取機會。有些我們暫時沒有能力改變的,要學會等待我們自己定下游戲規則的時候。
科學是在不斷推翻之前的結論上建立的。或許過了若干年 之後,我們現在認為對的東西都是錯的。不斷否定,不斷進步。
5. 高中地理,大氣環流和洋流判斷,答案的話怎麼理解,為什麼
11、C
圖中北部的1020百帕是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它的位置在30°S附近。甲地距離正北方向的高壓中心版不超過1100千米,說明權甲地的緯度在40°S附近。40°S附近海域形成環繞全球的西風漂流。西風漂流是自西向東流的。
6. 誰有高中部分地理的大氣環流圖啊,請注意我的問題補充。
0 0!
地理要背?
不是吧`~~~
如果單純的靠背,我想你地理不會學的如何內好。 對於一些死記的東西容,當然要背誦。
對與一些聯系比較緊密的,要靠 一個一個的推,這樣只要知道開頭,幾乎就可以回憶起來了。
比如你所說的,什麼墨西哥暖流。什麼風
你就要 從水平氣壓剃度力開始記起--
水平氣壓剃度力——風的行成——受地轉偏向力——三風四帶—— 氣候成因——水文,植被,土壤,年溫差。。。。。
類似,很多。
多看看地圖,也很有很大的幫助`
7. 如何學好高中自然地理關於地球運動和大氣環流
關於地球運動,你多觀察觀察地球儀,在腦中要有立體的圖形;再就是多做題,把常用的規律熟記於心。大氣環流應該與氣候類型聯系比較密切,其實在做題中這部分考察的不是很多,你可以把重點放在氣候類型圖上
8. 關於高中地理大氣環流,是不是大氣環流是什麼風帶本地
壓帶和風帶是比較理想的三圈環流——大氣環流條件是太陽輻射和地轉偏向力。
現實中總是專存在特殊的地方:而東亞屬夏季吹東南風冬季吹西北風是由於海陸熱力差異而形成的.同樣屬於大氣環流.
近地面遇到海陸位置等復雜的地形等,風濕可能變化的.
9. 高中地理中各自然帶分別受什麼大氣環流影響
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 分布緯度及地區:0°-10°之間亞馬孫河流域、剛果河流域、馬來群島成因: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特點:全年高溫多
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 分布緯度及地區: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非洲中部、拉美、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南部 成因: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特點: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最熱月出現在乾季之末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低緯度的大陸東岸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菲律賓群島 成因:東北季風、西南季風交替控制 特點:全年高溫,雨季集中,最熱月出現在雨季
氣候類型: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回歸線-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納米比亞、墨西哥、秘魯、智利境內 成因: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沿岸受寒流影響,乾旱多霧 特點:全年炎熱,乾旱少雨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分布緯度及地區: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美國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岸 成因:冬、夏季風交替控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特點: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地中海沿岸、南非、美國加州、智利、澳大利亞 成因: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特點: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南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我國華北、東北,日本、朝鮮半島(僅亞州東北部)成因:冬、夏季風交替控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特點: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內部亞歐大陸內陸、北美大陸內陸及東岸、巴塔哥尼亞高原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特點:冬寒夏熱,全年少雨
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西歐、美洲西岸、澳大利亞東南部、紐西蘭 成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特點:全年溫和多雨
氣候類型:極地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極地地區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格陵蘭島,南極大陸 成因:緯度高,終年受極地高壓帶或東風帶控制 特點:全年嚴寒,降水稀少
氣候類型:高山、高原氣候分布緯度及地區:青藏高原,天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 成因(特點):地勢高,地形起伏大水熱條件垂直變化明顯
10. 高中地理中大氣環流與三圈季風熱力區分及大氣運動是否等於大氣環流(具體見下方內容)
高中地理中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如果三圈環流又有季風內環流,那麼回答容問題,寫大氣還留,如果只有季風環流就寫季風環流,比如,夏季風怎樣,冬季風怎樣等等,如果只有三圈環流就寫氣壓帶風帶
一般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