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地理期末試題
❶ 北師大初一地理上冊試題
http://www.xkb1.com/dili/chuyidilishiti/
❷ 七年級上期末題地理(人教版) 語文(人教版) 數學(北師大) 英語(人教版 新目標) 歷史(人教版) 政
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選項字母填入方框內,每題2分,共50分)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
A.山頂洞人 B.北京人 C.元謀人 D.馬壩人
2.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居民是
A.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B.丁村人和元謀人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
3.被後人尊稱為「人文初祖」的是
A.黃帝 B.炎帝 C.堯 D.禹
4.把都城遷至殷的商王是
A.啟 B.桀 C.伊尹 D.盤庚
5.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的青銅古鼎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銅立人像 D.青銅面具
6.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是
A.魯國 B.齊國 C.魏國 D.晉國
7.戰國末期,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進攻的一場大戰是
A.馬陵之戰 B.牧野之戰 C.崤函之戰 D.長平之戰
8.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隸主與奴隸的矛盾 B.奴隸主與封建地主的矛盾
C.封建地主與農民的矛盾 D.農民與平民的矛盾
9.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應從哪個朝代開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0.記錄老子學說的著作是
A.《春秋》 B.《道德經》 C.《尚書》 D.《論語》
11.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的是
A.道家學說 B.儒家學說 C.墨家學說 D.法家學說
12.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3.指揮農民起義軍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的將領是
A.吳廣 B.陳勝 C.項羽 D.劉邦
14.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東周
15.帶領百姓修築都江堰的是
A.孔子 B.伊尹 C.管仲 D.李冰
16.春秋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顯著標志是
A.普遍使用青銅工具 B.人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C.石器和木器的改進 D.鐵器和牛耕的使用
17.哪個哪個皇帝時,西漢處於鼎盛時期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18.秦始皇實行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上推行
A.分封制 B.郡國制 C.郡縣制 D.縣制
19.呼韓邪單於向漢朝請求和親,西漢哪位皇帝把昭君嫁給了他
A.漢高祖 B.漢武帝 C.漢元帝 D.漢文帝
20.兩漢時期的「西域」是指
A.今新疆地區和更西地區 B.當時的西方各國
C.當時的安息和大秦 D.今內蒙古地區
21.漢武帝時,曾兩次被派往西域的使臣是
A.衛青 B.霍去病 C.張騫 D.班超
22.我國古代用於書寫和繪圖的紙,最早出現於
A.西漢前期 B.西漢末期 C.東漢前期 D.東漢末期
23.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的發明者是
A.魯班 B.杜詩 C.張衡 D.扁鵲
24.下列幾位科學家中,對人類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是
A.張衡 B.蔡倫 C.張仲景 D.華佗
25.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A.《春秋》 B.《漢書》 C.《史記》 D.《資治通鑒》
二、材料解析題(共20分)
26.材料:《聊齋志異》的作者清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警聯之一是:「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①文句指的是什麼時候哪兩個諸侯國爭霸?(3分)
②「苦心人」指誰?(2 分)
③你認為諸侯爭霸和兼並戰爭有什麼影響?(2分)
2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①這些話是誰說的?(2分)
②他是哪個學派的創始人?(2分)
③他在教育上有什麼成就?(3分)
28.「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①這是誰的名言?(2分)
②他生活在什麼時代?他有什麼貢獻?(4分)
三、簡答題。(22分)
30.簡述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10分)
31.簡述漢武帝為加強大一統而採取的措施。(12分)
初一歷史基礎復習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生活在雲南省的 ,距今約 年,他們已會製造和使用工具,這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2、距今約 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的 ,過著 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會使用天然火。
3、距今約三萬年的 ,他們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 技術,而且會 ,懂得愛美,他們生活在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 里,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4、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代表有: 、
與 原始居民。
5、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 ,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他們住在 房屋裡,過著定居生活。
6、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居民,他們住在 房屋裡,能製造色彩鮮麗的 。
第3課 華夏之祖
7、距今約四五千年,炎帝與黃帝部落在 大敗蚩尤,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 。
8、被稱為「人文初祖」的是 ,他的妻子 發明了養蠶繅絲,屬下 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
9、原始社會後期我國傑出的部落首領有 、 、 ,他們部落首領的位置是通過 產生的。
10、約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第一個王朝,它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原始社會的結束, 的開始。所以說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 。
第四課 夏、商、周的興亡
11、夏朝:第二代國王是 ,他的繼位標志著 代替 ,「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殘暴的 ,約公元前1600年滅亡。
1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 建立商朝,後來 遷都到 ,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商最後一個王是施用炮烙等酷刑的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在 之戰中被周武王打敗,商朝滅亡。
13、西周:周文王重視農業生產,任用賢人 ,國力逐步強大, 繼位後伐紂滅商,於 年建立周朝,定都 ,歷史上叫做西周。為了鞏固統治(目的),實行 ,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作用)。後期發生 ,公元前 年周幽王在位時滅亡。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4、 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有巨大的
和造型精美的 。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有舉世聞名的「 」文化,出土了青銅神樹、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同時,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發明 的國家。
15、奴隸的悲慘生活:①被迫勞動②沒有人身自由③被隨意轉讓與買賣④做殉葬品。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16、公元前770年, 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又分為 (前770年—前476年)與 (前
475年—前221年)。
17、春秋著名霸主有:
①齊國的 ,他任用 為相,提出了
的口號,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②晉國的 在 (退避三舍)打敗楚國後成為霸主。後來楚國的 打敗晉軍做了中原霸主。
18、戰國七雄是 、 、 、 、 、 、 七個諸侯國,其間發生的著名戰役有:①齊國與魏國之間的 (圍魏救趙)與馬陵之戰。②秦國與趙國之間的 (趙括 紙上談兵)。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19、鐵農具 時開始使用, 時使用范圍擴大。我國在春秋末年已使用 ,在 得到進一步推廣。
20、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築了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為了著名的
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於人民,後人寫詩贊道:「始只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1、商鞅變法
目的: 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時間:公元前 年。
人物:在 支持下, 在秦國開始變法。
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響:①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作用)②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統治,我國封建社會逐步形成。
第8-9課 中華文明的勃興
22、文字演變: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 開始的。商周時還有一種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 ,也稱 ,西周晚期人們將這種文字整理成一種樣式,叫做 ,到了秦朝統一文字時統一規范為 ,後來又推廣筆畫更為簡單的 。
❸ 七年級上學期北師大地理知識
2006年中考地理復習提綱(一) 七年級上冊 班級: 姓名: 學號: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2 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 地圖的組成: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 麥哲倫遊行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危險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2.2 世界的海陸分布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布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的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學會看地圖
§2.4 海陸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世界的人口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2 世界的人種
人中是根據人類體制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種***:三大人種通婚
§3.3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語言: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達到13億;英語: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
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億多人;經典:《古蘭經》.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1、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❹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試題目(北師大版)
一、慧眼識珠(請把正確答案填在括弧內,單選題,每題1.5分,共45分)
1.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目前,在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 )
A.北京人 B.藍田人 C.元謀人 D.山頂洞人
2.最早種植水稻的人是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 的部落聯盟首領 ( )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紀比公元前16世紀 (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遷到殷的是 ( )
A.文王 B.伊尹 C.盤庚 D.紂
6、 秦滅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7.史書記載的「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現象發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戰國 D.夏朝
8.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燒炭火的青銅器 D.三星堆青銅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動,最有說服力的文字資料的 ( )
A.《史記》 B.《資治通鑒》 C.甲骨文 D.銘文
10.我國古代聞名於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處於戰國時期的 ( )
A.齊國 B.楚國 C.趙國 D.秦國
1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里指的是( )
A.陳勝、吳廣起義 B.楚漢戰爭 C.長平之戰 D.秦完成統一
12.下列幾位科學家中,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A.張衡 B.蔡倫 C.張仲景 D.華佗
13.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於 ( )
A.戰國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14.我國最早建立縣制是在 ( )
A.春秋 B.戰國 C.秦朝 D.漢朝
15.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莊子
16.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下列不屬於西周分封制內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給親族、功臣
B.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
C.諸侯要向周天子納貢
D.諸侯要按田畝數向國王納貢
18.世襲制代替禪讓制,使「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國王是 ( )
A.舜 B.堯 C.禹 D.啟
19.下列現象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 )
①使用骨針縫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種植水稻④製造色彩艷麗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的決定性戰役的 ( )
A. 牧野之戰 B.城濮之戰 C.長平之戰 D.馬陵之戰
2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陳勝、吳廣起義與歷代農民戰爭不一樣,其獨特的歷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號
B. 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後世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C. 以大無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佔郡縣,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統治
23.我國最早的全國規範文字是 ( )
A.隸書 B.楷書 C.小篆 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於
A.西域 B.歐洲 C.古印度 D.大秦 ( )
25.《史記》記述了
A.從西周到春秋的歷史
B.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C.從戰國到西漢時期的歷史
D.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的歷史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這是因為 ( )
A. 董仲舒對儒家學說作了發揮
B. 儒家思想適應了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勞動人民的利益
D. 漢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始於 ( )
A.張騫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護的設置 D.「絲綢之路」的開辟
28.某人想從東向西沿「絲綢之路」考古,他會先後經過 ( )
A.長安 → 河西走廊→西亞→歐洲 B.河西走廊→西亞→新疆→歐洲
C.長安 →西亞→河西走廊→歐洲 D.河西走廊→長安→西亞→歐洲
29、最能體現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繪畫和雕塑綜合特點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顧愷之的畫 C.石窟藝術 D.青銅器
30. 下列對「絲綢之路」的認識,錯誤的是 ( )
A.加強了漢與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
A. 有利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一條通道
D.這條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二、列舉題(18分)
1、列舉古代史以少勝多的戰役(3分)
2.列舉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所採取的措施(6分)
3、舉出本冊書中著名的雕塑藝術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題(第一題12分第二題10分,共22分)
1.閱讀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麼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現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為習慣,可以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1)上文中「皇帝」指誰?他進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2分)
(2)除上文內容外,他還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請站在中華民族立場上對這位皇帝的改革進行評價。(6分)
2、閱讀下列材料:(10分)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請回答:
(1)這段材料反映了我國歷史上哪次著名的變法?(2分)
(2)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6分)
(3)它的歷史作用如何?(2分)
四、填一填(7分)
請在右圖方框中填出戰國七雄的名稱(7分)
五、各抒己見(共14分)
1、《沁園春•雪》里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還看今朝。」
----毛澤東
(1)詞中提到的秦皇漢武分別指哪兩位著名帝王?(2分)
(2)這兩位帝王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方面分別採取了什麼措施?(4分)
(3)有人說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8分.注意評價人物要全面!)
答案:
一、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A、29C、30C
二、1、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也可列其他) 2、(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削弱封國實力(頒布「推恩令」)(3)強化監察制度 (中央司隸校尉,地方設刺史)3、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秦陵兵馬俑
三、1、(1)北魏孝文帝。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
(2)遷都洛陽;穿漢服;改用漢姓;同漢族通婚。(3)促進了民族融合,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使鮮卑族最終匯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2、(1)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2)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工;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3)使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齊、楚、秦、燕、趙、魏、韓
五、秦始皇、漢武帝.
(1)秦始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2)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為:
1.他統一六國,結束戰亂。
2.他制定一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影響深遠。
3.他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統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長城;(修建靈渠,開發南疆)。
說他是個暴君,是因為:
1.他下令「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宮和長城等,給人民帶來繁重的勞役負擔;統治時期,賦稅沉重,刑罰嚴酷。(只要回答出其殘暴統治即可)
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地理的:
一、撥雲見日(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將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填在下面的表格內,每小題2分,總計50分)
1、地球的形狀是
A.天圓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C.圓形D.球體
2、國際上習慣用哪個經線圈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A.90°W——90°E;B.20°E——100°E;C.20°W——160°E;D.0°——180°
3、我國領土大部分位於
A.北溫帶B.熱帶C.北寒帶D.南溫帶
4、因地球自轉而產生的自然現象是
A.四季的劃分 B.晝夜交替現象
C.各地熱量的差異 D.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5、在比例尺為1:25000000的地圖上,1厘米代表的實地距離是
A.25千米 B.2.5千米 C.250千米 D.2500千米
6、我們班准備到郊外的山地進行越野活動,事先需要設計行動方案,應選擇什麼地圖
A.交通圖 B.地形圖 C.導游圖 D.政治地圖
7、地球上海洋與陸地面積之比約是
A.2:8 B.8:2 C.3:7 D.7:3
8、蘇伊士運河是哪兩個洲的分界線
A.亞洲和歐洲 B.亞洲和非洲 C.亞洲和大洋洲 D.非洲和歐洲
9、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0、下列地理事物由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是
A.紅海 B.東非大裂谷 C.喜馬拉雅山脈 D.大西洋
11、關於板塊學說的敘述,說法不正確的是
A.猶如七巧板,板塊形狀固定不變 B.各大板塊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
C.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D.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12、下列哪句話是描述天氣的
A.昆明四季如春 B.極地地區全年嚴寒
C.明天大風降溫 D.赤道地區高溫多雨
13、一天當中,氣溫最高出現在
A.11時 B.12時 C.13時 D.14時
14、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中所蘊含的地理原理是
A.緯度不同,則氣溫不同 B.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C.南方的熱量比北方多 D.同一緯度,海洋與陸地的氣溫不同
15、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總的變化趨勢是
A.變化很小 B.基本不變 C.逐漸減少 D.逐漸增大
16、從渤海沿岩到新疆,氣候由濕潤變乾燥,造成這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17、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取決於
A.醫療衛生條件的好壞 B.接受教育的程度高低
C.經濟發展水平 D.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8、人口增長過快會產生的問題是
A.互相競爭,促進學習,提高生活質量 B.就業困難,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C.老年人口增多,老齡化加劇 D.勞動力短缺,急需大量勞動力輸入
19、黑種人集中分布在
A.亞洲 B.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20、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漢語 B.英語 C.俄語 D.法語
21、我國回族大多數信奉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天主教
22、有利於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交通不便 B.充足的水源 C.高大的山地 D.資源短缺
23、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A.俄羅斯 B.加拿大 C.中國 D.印度
24、領土是國界范圍以內的-----、------和-------的總稱
A.人口、資源、環境 B.領陸、領水、領空
C.人口、海洋、陸地 D.領地、屬地、特別行政區
25、聯合國總部設在
A.美國紐約 B.英國倫敦 C.瑞士日內瓦 D.比利時布魯塞爾
二、明辨是非(判斷下列各小題是否正確,正確的在括弧內打「√」,錯誤的在括弧內打「×」,每小題1分,共10分)
26、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27、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稱為冬至日()
28、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29、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藍天()
30、一年中,漢中的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
31、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多,沿海地區降水少()
32、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黑種三個主要人種()
33、一般來說,先有城市聚落,後有鄉村聚落()
34、地跨歐洲與亞洲的國家有土耳其和俄羅斯()
35、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三、地球家園(共40分)
36、(6分)讀下面的經緯網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A點的經緯度:緯度是——;經度是——。
(2)由此可判斷A點,位於------半球和------半球。
(3)A點屬於高、中、低哪個緯度?A點位於---------。
(4)A點屬於五帶中的_______帶。
37、(16分)讀下列七大洲輪廓圖,回答問題。
請回答:
(1)請將圖中各大洲的名字分別填在它們各自對應字母後的橫線上,A_____,B,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F_______,G_______。(14分)
(2)其中我國位於大洲_____(寫字母)(2分)。
38、讀圖,將下列天氣符號與其表示的天氣狀況用直線連接起來。(6分)
A、霜凍 B、雷陣雨 C 、沙塵暴 D、霧 E、台風 F 、多雲
39、仔細閱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後回答:(6分)
(1)甲乙丙丁四幅圖中,全年降水少的是圖,夏季降水少的是圖,降水年變率最大的是______圖。
(2)甲乙丙丁四幅圖中,氣溫年變化最小的是_______圖,氣溫年變化最大的是_______圖。(3)屬於熱帶地區氣候類型的是圖。
40、讀圖,回答:
根據建築物的特徵,判斷其是開展哪種宗教活動的場所?(6分)
A:________教 ; B:_________教; C:__________教
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地理參考答案
一、撥雲見日:(本大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D; 2、C 3、A 4、B 5、C 6、B 7、D 8、B 9、A 10、C
11、A 12、C 13、D 14、B 15、C 16、A 17、D 18、B 19、C 20、A
21、C 22、B 23、C 24、B 25、A
二、明辨是非(本大題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27、√28、√29、×30、√31、×32、√33、×34、√35、√
三、地球家園(共40分)
36、(每空1分,共6分)
(1)南緯40°東經35°(2)南東(3)中緯度(4)南溫帶
37、(每空2分,共16分)
(1)A、亞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E、南極洲F、歐洲G、大洋洲(2)A
38、(每線1分,共6分)
39、(每空1分,共6分)
(1)丁、甲、 丙
(2)丙、乙
(3)丙
40、(每空2分,共6分)
A.伊斯蘭教 ;B.基督教; C.佛教
❺ 初一下冊地理半期復習題和資料(北師大版)
首頁
高考
高考免費專輯
中考
精品
課件
教案
學案
試題
論文
資訊
論壇
博客
教學視頻
課件教案試卷搜索: 高級搜索
站內更新:資料更新:370份 資料總數:568344份 資料庫大小:2695.549GB 會員總數:1250790人 更新時間:12:44:54
位置:21世紀教育 > 視頻專區 視頻分類:
點擊此處查看詳細的下級分類,更准確查找資料。 點擊展開分類
名師講壇視頻
高中視頻 初中視頻 小學視頻 第二課堂視頻(建設中)
民樂課堂 西樂課堂 幼兒教育視頻(建設中)
小學數學
收起
視頻專欄說明 視頻資源下載
名師講壇視頻 / 小學視頻 / 六年級視頻 / 數學(人教新課標)
分數四則運算及應用題練習[ID:2177]
2008-4-24
5個精品點
下載1次 本資料是關於課文《分數四則運算及應用題練習》的視頻/多媒體資料(同一篇課文而不同版本之間可能相互採用)
名師講壇視頻 / 小學視頻 / 六年級視頻 / 數學(蘇教版)
分數四則運算及應用題練習[ID:2176]
2008-4-24
5個精品點
下載1次 本資料是關於課文《分數四則運算及應用題練習》的視頻/多媒體資料(同一篇課文而不同版本之間可能相互採用)
名師講壇視頻 / 小學視頻 / 六年級視頻 / 數學(人教新課標)
百分數練習[ID:2175]
2008-4-24
5個精品點
下載2次 本資料是關於課文《百分數練習》的視頻/多媒體資料(同一篇課文而不同版本之間可能相互採用)
名師講壇視頻 / 小學視頻 / 六年級視頻 / 數學(蘇教版)
百分數練習[ID:2174]
2008-4-12
5個精品點
下載1次 本資料是關於課文《百分數練習》的視頻/多媒體資料(同一篇課文而不同版本之間可能相互採用)
名師講壇視頻 / 高中視頻 / 高三視頻 / 數學(人教版)全綜
談談函數部分綜合解題能力(二)[ID:2173]
2008-4-7
5個精品點
下載0次 本資料是關於課文《談談函數部分綜合解題能力(二)》的視頻/多媒體資料(同一篇課文而不同版本之間可能相互採用)
❻ 要七年級上冊期末政治 生物 地理試題(全是人教版的)和歷史(北師大)
之前有很多,現在只去我認為不錯的
❼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星球版)生物(北師大版)期末試卷
人教版七年級下生物期末試題
一.單向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6個小題,答對一題得專1.5分,滿分39分。請將正確選項的序號屬填在後面的答題表裡。)
1、試管嬰兒是(A)
A. 在試管內完成胚胎的早期發育 B.胚胎發育的全過程均在體外完成
C.只在試管里完成受精 D。精子和卵細胞是在試管內培養形成的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A只要身體是健康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B軀體健康可以促進心理健康也可以促進軀體健康
C心理上如果不健康,可影響軀體上的健康
D必須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的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3、人體進行各項生理活動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於(B)
A.脂肪 B。糖類 C。蛋白質 D。維生素
4、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應該多吃(D)
A含糖豐富的食物 B.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C含鈣磷豐富的食物 D.含鈣磷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❽ 求七年級上冊北師大地理期末試卷 帶答案的。 明天要考試了。
!
❾ 初一上學期地理復習題 北師大版
初一地理上冊復習題()
班級 姓名 評分等級 教師評語
一、排除干擾,冷靜選擇
1.經過測算,地球的平均半徑為 ( )
A.6357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2.讀圖1完成下題,有關各點位置判斷正確的是 ( )
A.A在東半球、南半球 B.B在西半球 C.C在東半球 D.D在東半球
(選做題)有關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A在北寒帶 B.B有太陽直射現象
C.C在A的西南方向 D.D一年有一次太陽直射現象
圖1
3. 珠穆朗瑪峰不斷升高的原因是 ( )
A.印度洋板塊擠入亞歐板塊下方,板塊碰撞所致
B.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結合在一起
C.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所致
D.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
4. 10月1日國慶節,正確描述太陽直射點移動方向的是 ( )
A.從赤道向南回歸線 B.從北極圈向赤道
C.從北回歸線向赤道 D.從赤道向北回歸線
5.僅從太陽高度角考慮圖2中,地面獲得太陽光熱最多的是 ( )
圖2
6.同緯度的海陸相比較 ( )
A.冬季陸地氣溫高 B.冬季海洋氣溫高
C.夏季陸地氣溫低 D.夏季海洋氣溫高
7.哈爾濱的小強利用寒假到海南島旅遊,並寫下了日記。下列四段日記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這里的農民伯伯已經開始農忙了 B.高大的椰子樹隨處可見
C.雖然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還是感覺有些冷 D.雖然下著小雨,但仍然很暖和
8.家在海南的小剛說:我們那裡經常下雨。家在新疆的阿依古麗說:我們那裡下雨很少,造成這種降水不均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因素 D.洋流因素
9.「山前桃花山後雪」,主要反映了什麼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 )
A.海陸位置 B.緯度因素 C.人類活動 D.地形地勢
10.如果到南極地區旅遊,最佳時間選擇是 ( )
A.1月 B.5月 C.7月 D.8月
11. 三大宗教均發源於 ( )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大洋洲
12.下列人種與其主要分布地區連接正確的是 ( )
A.黑色人種---歐洲 B.白色人種---非洲中部
C.黃色人種---亞洲西部 D.混血人種---拉丁美洲
13.南北對話中的「北」指的是 ( )
A.南半球 B.發展中國家 C.發達國家 D.南半球北部
14.誰的母語不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 )
A.中國人 B.沙烏地阿拉伯人 C.英國人 D.日本人
15.下列四個國家與其特點不相符的是 ( )
A.中國-人口最多、發達國家 B.俄羅斯-面積最大的國家
C.巴西-南半球最大的國家 D.美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16.2001年11月太平洋上島國吐瓦魯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敗,2002年舉國移民紐西蘭。使吐瓦魯成為第一個「環境難民國」的根本原因是 ( )
A.降水增多 B.全球變暖 C.海水膨脹 D.地面下沉
17.下列天氣符號中,表示陰天的是 ( )
A B C D
18.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主要依據的是 ( )
A.人口多少 B.經濟發展水平 C.軍力強弱 D.歷史是否悠久
19.湯姆、艾琳和張山分別來自歐洲西部、非洲和亞洲,你認為正確的
是? ( )
A.湯姆:我們那裡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降水很少
B.艾琳:我們那裡的熱帶草原氣候區,降水很少,但全年分配很均勻
C.張山說:我們那裡夏季熱,降雨也多,冬季冷,還降雪呢,是溫帶季風氣候
D.他們的說法都不對
20.哪一種看法更有利國家發展呢? ( )
A.應該只與發達國家合作,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不利於本國發展
B.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必參與國際合作
C.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不利於本國發展,甚至會減慢我國發展速度
D.通過國際合作,既可以促進本國發展,又能為世界發展做出貢獻
二、學以致用、綜合測試
21.讀下面某地的等高線圖,回答
(1)山頂B 的海拔在 米以上,山頂A在B的 方向。
(2)為了防止公路兩側山體滑坡,下列措施有效的是:①植樹造林;②控制車流量;③整理加固裸露岩體;④修築梯田(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高速公路的走向是 。
圖3
22.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4
(1)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地球公轉方向。
(2)當地球公轉到B位置時,正值北半球的 節氣,此時陽光直射在 。
(3)當地球公轉到C位置時,南極圈以南地區出現 現象,益陽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
(4)我國「神舟六號」飛船2005年10月15日在太空飛行時。當時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大致正運行在上圖中的 (區間范圍)。
A.AB之間 B.BC之間 C.CD之間 D.AD之間
23.讀氣溫曲線圖及降水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5
(1)A、B兩地氣溫年較差大的是 地,讀圖可判斷A地位於 帶,B地位於 帶。
(2)A、B兩地中屬於終年多雨的是 地;冬季多雨的是 地。
(3)讀圖可判斷A地氣候類型是 氣候;B地氣候類型是 氣候。
24.讀資料,提問題
材料:南北極地區永久冰雪在快速消融。跟蹤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間,北極地區的冰蓋面積縮小6%,即每年減少了約3萬平方千米;冰層的平均厚度也由原來的310厘米減少到180厘米。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極洲冰山脫離南極大陸的速度與日俱增,南極大陸冰蓋的面積迅速縮小。
要求:根據材料提出兩個地理問題問題(只提問題不作答):
(1)
(2)
25.讀圖完成下題
圖6
(1)該地在 半球(南、北),判斷依據是 。
(2)A地對應的氣溫和降水曲線圖為 圖(甲、乙)。
(3)乙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這說明,沿海地區降水不僅僅跟離海遠近有關,還與 等因素有關。
26.請你來設計
根據要求設計一所希望小學,並將設計的平面圖繪在下面的坐標內:
(1)比例尺為1:4000;指向標
(2)校園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00米
(3)學校大門朝南;運動場位於校園的西部;教學樓位於校園的東北部
(4)其他設施及其位置可自行設計(至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