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地理卷四階段測試卷(一)高一必修二2014年
建議你先自己做,有問題發這里大家幫你,可好?
B. 有沒有高一地理必修二導與練第一章檢測試題答案
上中學生網去找哈 應該有
C. 超級中學名師名題單元雙測卷高一地理必修二檢測一綜合水平測試卷答案
超級中學名師名題單元雙測卷高一地理必修二檢測一綜合水平測試卷沒有答案
D.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思維導圖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長模式:
(1)工業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低 原始社會 傳統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較低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2)工業革命時特點 高低高(18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
(20世紀50年代)起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3)近現代 特點 三低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 (原因: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育觀念及行為的變化)
3、人口零增長國家:義大利,匈牙利,俄羅斯,德國等
人口負增長國家;英國,比利時,芬蘭等
4、促使中國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 社會經濟因素 2制度因素 3計劃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達到50億:1987 7 11 達到60億:1999 達到65億:2006 2 28
年齡結構0——14歲65歲(中國60歲)以上
年輕型大於等於40%小於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於30%大於7%|60以上大於10%
自然增長率小於等於1.0%為低增長,出生率小於等於1.5%為較低增長

E. 高一地理必修二的一個典型圖 我想知道怎麼看這個圖 請詳細解答謝謝~就是這個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別沿著橫線和豎線看,也就是視出生率為Y軸,死亡率為X軸。自專然增長屬率沿著斜線看(向西北或東南方向看均相等),如第一階段,出生率46%,死亡率39%,自然增長率7%。
其實不用看圖經推理也知道是選A。
F. 高一地理分層檢測卷必修二人教版答案
這本書很像是你們自己學校印刷的,建議你跟同學要答案你可以讓同學拍了照片發給你
G. 高一地理必修二目標檢測答案!!!
參考答案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填空題
1.自然增長率 機械增長 自然增長率
2.出生 死亡 自然增長
3.高 低 現代 傳統型的死亡率較 其自然增長率較。
4.97.12萬 780萬 坦尚尼亞 中國 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基數
二、單項選擇題
1.D 2.C 3.A 4.D 5.B 6.B 7.C 8.D 9.B 10.B
11.C 12.A 13.C
三、綜合題
1.(1)A4.0 B0.7 (2)高 較低 高 傳統
(3)較低 低 低 現代 (4)2.6% 0.5% 2.1%
(5)兩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雖然死亡率相差不大,澳大利亞為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較低。(或奈及利亞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出生率較高。)
2.A自然增長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 D人口增長 E人口數量變化 F空間分布變化
拓展練習
3.B 4.B 5(1)原始型 高出生率和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2)在較高數值保持一段時間後逐漸降低 逐漸降低 逐漸增大後逐漸減小 傳統
(3)較低 低增長 發達 (4)C 發展中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
一、填空題
1.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 國際 國內
2.空間 人才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經濟發展 地區差異
3.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等或為了尋求更多的改善物質生活條件的「機會」,獲得更好的經濟待遇,改善個人及家庭生活。
二、單項選擇題
1.C 2.B 3.A 4.D 5.B 6.B 7.C 8.A
三、綜合題
1.A經濟因素 B國家政策 C戰爭 D個人動機和需求
E國際人口遷移 F國內人口遷移
2.(1)土耳其 義大利 南亞 東非 阿爾及利亞 摩洛哥
(2)瑞典 英國 德國 法國 瑞士
(3)人口遷入地區多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福利好,吸引欠發達地區或國家的人們來此尋求更多的改善物質生活條件的「機會」,獲得更好的經濟待遇,改善個人及家庭生活。
3.(1)自然災害、失業、低工資 (2)高工資、更多的就業機會、好的醫療條件、好學校 (3)遷移所需的費用、距離遠近、是否有親友等
拓展練習
4.(1)由北向南 發生戰亂 (2)山東、河北 東北 河南 新疆、甘肅等 山西 內蒙古 (3)地少人多與災荒 地廣人稀,資源較豐富 (4)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使我國人口重心由北方向南方遷移,改變了我國各地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
(5)人口遷移調節了我國人口空間分布,減輕了遷出地區人口對環境的壓力,起到開發新地區、傳播農業文明等作用,使得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
H. 高一地理分層檢測卷答案必修二
1.C 2.B 3.C 4.B 5.A 6.B 7.C 8.D 9.B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B
18.(1)橫波 縱波 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3)縱波和橫波的速度明顯加快 完全消失 傳播速度突然下降(4)地幔 外核 內核(5)液態 固態(6)軟流 軟流 地殼 上地幔頂部
19、(1)地面溫度太高 (2)物理性質、對流層、平流層 (3)溫度 (4)平流、增加(迅速上升)、臭氧 (5)對流、遞減、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離地面越高,氣溫越低 (6)對流、平流層、對流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