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下冊地理香港

八年級下冊地理香港

發布時間: 2021-01-18 00:54:41

❶ 八年級下冊地理,台灣,香港,澳門三地工業生產的共同特點是

選b
港澳台 都以輕工業為主 尤其港澳地區 基本沒什麼產業 他們的高新技術產業很發達 三地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 如果硬要找出共同點 那隻能是B選項

❷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地理差異顯著
1、自然地理差異
(1)氣溫差異:在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2)降水差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多。
(3)地勢差異:自西向東,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人文地理差異
(1)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西牧東耕、南稻北麥。
(2)人口、城市、交通線的差異:東密西疏。
(3)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東部高,西部低。
(4)飲食習俗的地區差異:蘇州人、無錫人、上海人喜歡吃甜,山東、河北以及東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重慶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聞名。
飲食口味差異形成的原因:與當地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有一定關系。
3、劃分地理差異的界限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1月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方;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二、四大地理區域
1、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等。
2、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⑴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青藏地區和其他三大地區分界線是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即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三、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1、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自然景觀的差異

1月平均氣溫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一般低於800毫米)

多(一般高於800毫米)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河流有無結冰期





2、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人文景觀的差異

差異原因

農耕制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

兩年三熟

一年兩至三熟

氣候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氣候、地形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氣候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經濟作物

棉花、穀子、大豆等

棉花

傳統民居

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

牆體高

氣候

第六章北方地區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一、 地理位置
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二、 地形特徵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三、 氣候
1、 氣候類型: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2、 氣候特徵: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屬於半濕潤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於夏季。
四、 黑土地和黃土地
1、 東北平原在冷濕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
2、 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區堆積,形成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3、 「黑土地」與「黃土地的自然差異」

黑土地

黃土地

位置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自然條件

地形

東北平原

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溫度帶

中溫帶和寒溫帶

暖溫帶

干濕區

濕潤和半濕潤區

半濕潤和濕潤區

生態環境問題

黑土流失、土層變薄,

肥力下降,沼澤濕地,森林破壞嚴重

嚴重的旱澇、鹽鹼、風沙危害

水土流失嚴重

五、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一) 自然條件
1、 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 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
(二) 主要作物
1、 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等。
2、 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 自然災害
1、 災害及成因: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於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2、 解決措施:採取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 ,發展節水農業。

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一、位置、氣候、地形
1.稱謂: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
2.東北三省包括:A黑龍江省,B吉林省和C遼寧省
3.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4山環:由D大興安嶺E長白山F小興安嶺如馬蹄形分布著K東北平原,
5.水繞:1黑龍江2.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為臨 ,3.圖門江4.鴨綠江與朝鮮為臨,5遼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龍江
6.東北三省氣候冷濕,由於緯度較高,又緊鄰著冬季風源地,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商品糧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1)東北三省由於緯度較高,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東北平原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3、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問題
(1)在春秋季節,由於經常受寒潮的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
(2)由於大面積開荒,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三、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1、重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
2、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依託豐富的資源,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3、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20世紀90年代,由於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後的現象。國家明確提出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 稱謂:文明的搖籃,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下的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黃土風情。
2.黃土高原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說,其中「風成說 」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范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區。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梁(長條狀的山樑)、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地地區)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遊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第四節 祖國的首都——北京
一、區域全貌

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40°N,116°E

海陸位置

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溫度帶

暖溫帶。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鄰省

東南與天津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自然環境

地形

平原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河流

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

主要城市職能

我國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國六大古都之一。

名勝古跡

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天壇、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

二、現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區:主要包括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等。
2、北京的交通網路
(1)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
(2)北京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
(3)城市軌道交通也很發達,並且已初步建設成網。
(4)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設中,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目前,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
第七章南方地區
第一節 自然特徵與農業
一、 氣候濕熱的紅土地
1、 位置與范圍: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部與西部的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南方地區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3、土壤:由於水熱充足,這里植被常綠。在濕熱的環境中發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雲貴高原被稱為「喀斯特高原「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長
二、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1、南方地區氣候濕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優越。
2、南方地區耕地多為水田,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3、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水田集中連片,山區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緩坡。
4主要農作物
(1) 糧食作物: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
(2) 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3) 三種常見的食材:蓮藕、椰子、竹筍。
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匯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圍
(1)位置: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范圍: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溫和濕潤。
2.「魚米之鄉」
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星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3.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依託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同時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並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二、我國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揚州等。
2、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綜合型工業城市。該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且隨著浦東的開放開發,該作用進一步增強。
3、城市群不同城市間的「同城效應」
(1)依據條件:交通的發展,主要指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們往返於不同城市之間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第三節 「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1、區域全貌

香 港

澳 門

位置(中國大陸東南端)

位於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

位於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市。

組成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和人口

666.5萬人,1098km2

43.8萬人,25.4km2

人口密度

地狹人稠。

解決辦法:「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陸)

歷史回顧

英國侵佔160多年

葡萄牙侵佔400多年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經濟特徵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彩旅遊業發達。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⑴祖國內地:廉價勞動力、廠房、生產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費品。
⑵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
3、港澳祖國內地的合作模式
(1)改革開放初期——「前店後廠」
(2)目前——先進製造業+現代化服務業
第四節 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
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2、台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3、台灣島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灣島的西部平原。
4、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佔2/3,台灣山脈縱貫南北,其中,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5、氣候:台灣島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和暴雨。
6、河流:台灣島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7、台灣島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台灣島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9、(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紅檜是特有的樹種。
10、此外台灣島還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11、外向型經濟
(1)20世紀50年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腦。屬於初級產品。
(2)20世紀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主要出口紡織服飾,玩具和日用電子消費品,屬於普通工業製成品。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薪技術產業,主要出口軟體、晶圓、集成電路板,屬於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業製成品。
「乾旱」的西北地區和「高寒」的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區域特徵

乾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以高原、山地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中華水塔,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溫帶草原,自東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場特色

溫帶草原牧場(內蒙古)

山地牧場(新疆)

高寒牧場(青海和西藏)

畜種特色

三河牛、三河馬(內蒙古)

細毛羊(新疆)灘羊(寧夏)

氂牛、藏綿羊(青海和西藏)

農業類型

灌溉農業(河套平原、寧夏平原)

綠洲農業(雅魯藏布江谷地、黃水谷地)

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長絨棉、瓜果等

青稞、小麥

第八章西北地區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1、位置:西北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主要是內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
3、氣候和河流:由於距海遙遠和山嶺阻隔,西北地區氣候乾旱,河流稀少,且多為季節性河流,是我國內流河的主要分布區。
4、自然景觀:西北地區荒漠和草原廣布,東部高原以草原為主,向西逐漸過渡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
5、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1)賀蘭山以東地區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賀蘭山以西地區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較多, 分布有高山草場。
(2)優良畜種有三河牛、三河馬和新疆細毛羊等,草原上可移動的房子叫蒙古包。
6、灌溉農業
(1)西北地區天然降水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才能發展農業,形成灌溉農業區。
(2)由於縣級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這里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尤以瓜果聞名國內外。
(3)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於棉花的生長和採摘。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
(4)引水工程—坎兒井:利用山麓地帶的坡度開發利用地下水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它的暗渠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以適應當地乾旱的環境。
第二節 乾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2、氣候: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又有高的山脈環抱,降水稀少,氣候乾旱,降水稀少,稱為我國極端乾旱的地區。
3、這里戈壁、沙漠廣布,人跡罕至,在盆地中心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4、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他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當地人口、城鎮和交通線的主要分布地區。
5、塔里木盆地蘊藏著分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佔全國陸地天然氣儲量的1/4。 西氣東輸工程帶動西部經濟發展、有利於西部環境改善;緩解東部能源短缺、改善東部環境。
6、塔里木盆地環境脆弱,在開發油氣資源時避免環境破壞,要加強綠洲環境保護。
第九章 青藏地區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1.范圍:青藏地區位於我國西南部、 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祁連山以南,南至國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遠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徵。
3、由於海拔高,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4、氣候: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藏族的傳統服裝 藏袍 主要是為了適應青藏高原地區的氣溫日較差大而設計的。
4.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受人類活動干擾少大部分仍保持著原始的生態,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5.湖泊:全國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
6.高原之舟 :高原之舟指的是氂牛,它的毛長 皮 厚 可以保持體溫,預防寒冷、體矮 身 健 ,可以載負重物。
7.牧區:在獨特的高寒條件下,青藏地區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廣泛,生長著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高原環境的牲畜——氂牛、藏綿羊、臧山羊。
8.河谷農業區:青藏地區發展農業的不利的氣候條件是氣溫較 低 ,有利氣候條件是日照 充足 。主要的農業區有南部的 雅魯藏布江 谷地,東部的 湟水 谷地,這些地區發展農業的好處是:氣溫較 溫涼 ,土質較肥沃。適合喜溫涼的 青稞 、 小麥 生長。
9.生活習慣:青藏地區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為了抵禦嚴寒。人們都愛喝青稞 酒。因為青藏高原土層淺薄,林木稀少當地人建造房屋時,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塊為原料房屋牆體平頂碉房。
第二節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1、位置: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省南部,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2、中華水塔: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於三江源地區。
3、江河的水源來源:雪山和冰川融水。
4、河流的天然調蓄器:湖泊和沼澤。
5、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生態意義: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2)生態環境問題:
A,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導致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乾涸。
B,由於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
(3)保護措施:
A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B採取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
第十章 中國在世界中
1、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越日本 ,成為世界第二大 經濟體。
2、我國人口、資源 、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著資源特別是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
3、我國由於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基礎 等的差異,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
4、主要表現:東中西不發展極不平衡,沿海與內地以及城鄉之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
5、解決措施:大力實施西部發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城鄉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決策。
6、我國用佔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的人口。
7、我國堅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信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8、我國政府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
請採納。

❸ 初二地理香港主導產業

大部分內容在課本上應該都能找到,如果找不到建議看下面一段材料是不內是對你有幫助吧。 港澳地容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多地狹的特點決定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和對外貿易很發達;香港的產業構成是以國際貿易、運輸、金融、信息服務和旅遊業為主;博彩旅遊
初二地理\主導產業\香港
大部分內容在課本上應該都能找到,如果找不到建議看下面一段材料是不是對你有幫助吧。 港澳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多地狹的特點決定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和對外貿易很發達;香港的產業構成是以國際貿易、運輸、金融、信息服務和旅遊業為主;博彩旅遊

❹ 香港解決建設用地緊張的辦法是什麼八年級下冊地理

香港土地面積小,人口密度很大。香港解決建設用地緊張的辦法是「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陸兩種擴展方式。

❺ 初二下學期地理重點

老師總結的很全但是超過了10000字還有一些親把郵箱告訴我吧

八年級地理下冊復習題綱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劃分,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
第五章我國的四地理大區域
行成四大區域景觀差異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
P5活動1、2、3
第一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P8活動1、2;P10活動1)
一、位置范圍
渤海、黃海以西, 秦嶺、淮河以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以東;范圍: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面積20%;人口40%,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河湖。
二、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大豆;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黃土高原);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民居:厚牆(防寒保溫)、平頂,(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七、主要城市: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
一、位置范圍
<東>東海,<南>南海,<西>青藏高原,<北>秦嶺、淮河;<范圍>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佔25%;人口佔55%,漢族占絕大多數,地形: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東南沿海受夏季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鉀等養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南方地區-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單季水稻、油菜、冬小麥的主要產區);河湖:長江、京杭運河、華南大動脈-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氣候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溫28℃~30℃,最低>0℃;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茶葉;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四、工業發展及問題
長江中下游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五、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高牆尖頂,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面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污染源。
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樹、油樹、杉樹、馬尾松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上海、廣州、台北、香港等
第二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P12活動1、2
位置范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范圍: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面積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較稀疏,以漢族為主,大致佔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他們分別聚居在內蒙古,寧夏,新疆)。
一、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高山阻擋水汽
2.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⑵河流內流河為主——塔里木河;
⑶由東向西降水遞減,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廣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皮,毛及其製造品不僅供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其他省市,並出口到國外,成為本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三、灌溉農業
⒈灌溉農業的特點
本區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地農業水源的依賴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區,農業比較發達,稱之為「灌溉農業」。
⒉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
② 寧夏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為『』塞外江南,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長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
④ 新疆綠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是西北的糧棉(長絨棉)瓜果(哈密瓜、葡萄)之鄉。
五、地下寶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六、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西氣東送(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意義:穩定東部經濟發展,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電東送(將蒙中西、寧夏水電站的電能送到華北和東北地區);
七、生態環境建設
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由於乾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經營管理粗放,超載放牧和盲目開墾,沙化面積逐年擴大是造成北方沙塵暴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北地區的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的生態環境。
八、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行:馬、駱駝、小毛驢。
4.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P14活動1、2
一、位置范圍: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范圍: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雅魯藏布江、青海湖等。
二、世界屋脊與高寒環境
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許多山峰高達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2.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地廣人稀。
3.日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裝、舞蹈的動作幅度小。)人口、城鎮都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高原農牧業
1.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但大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農作物單產高,青稞喜溫涼,還有小麥,豌豆。
2.高寒牧區:本區三大畜種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毛厚而長,可以卧雪禦寒、體矮身健,能爬山負重。
四、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
1.氣溫低,太陽能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多1000多小時,羊八井。
2.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察爾汗鹽湖區。
五、交通運輸的變化
1.解放前,雲梯溜索獨木橋,羊腸小道猴子路。
2.解放後,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北京、成都、西安、廣州民航線;龍羊峽、羊卓雍湖水電站。
六、 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氂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3.行:氂牛
4.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七、保護三江源頭
三江源頭地區位於青海省境內被譽為「中華水塔」,是黃河49%,長江25%,瀾滄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養區。
長期不合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量減少,草地嚴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驢數量急劇減少,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恢復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場,改善三江源頭地區的生態環境。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北京 P19活動1
一、地理位置:
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面被河北省包圍,北京市的面積1.68萬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382萬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徵:①地形:西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地勢較高,東南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氣候: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屬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溫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溫度帶,地處內陸且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②戰略地位優越,北京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北京市戰爭年代易守難攻,和平年代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國黃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鄰糧、棉、油等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北抵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牧區。這些區域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北京的城市職能:
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以及黨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等院樣和科研機構,還有從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眾多國家級文藝團體等;③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駐京記者站等國際交往機構、各國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
三、城市現代化
1.城市現代化表現在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達、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國的心肝所在,是中國的象徵,因此北京必須朝著現代化大都市方向發展,因為北京是歷史文化古城,歷史深刻地影響著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設和發展中,應在注意保持舊城格局和原有風禮貌的同時修建現代化建築,這使得北京的出現了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特殊景觀。
3.為了北京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北京越來越成為人地協調發展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台灣
一、地理位置 P33活動1、2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二、源豐富的寶島 P36活動1、2。3
⒈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2.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面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立足於「寶」 出產農礦業產品
20世紀60年代以後立足於「島」 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
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因卷子上有)
香港和澳門
一、港澳對比 香港 澳門
回歸祖國時間 1997.7.1 1999.12.20
人口(萬人) 678萬 44萬
面積(KM2) 1092 16
位置 廣東省珠江東口 珠江口西岸
主要居民 中國血統98%(祖籍廣東省多)英、其他2% 中國血統95%(祖籍廣東省多)葡3%
組成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半島和附近的兩個小島
二、香港發達的經濟——「東方明珠」「購物者的天堂」
⒈加工工業
航空便利,資金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國際聲譽好、背靠大陸
地窄人稠,市場狹小,本島加工, 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
生產消費品為主,勞動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貿易中心之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法蘭克福齊名;
全球黃金貿易中心之一,與倫敦齊名; 全球航運中心之一。
⒊發展戰略 P29活動1、2。3
缺少發展空間、地狹人稠,人口壓力大、維多利亞港,啟德機場(舊機場)飽和、工資水平高,地價高。同內地聯合,共同繁榮:
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積極在祖國內地投資建廠,祖國內地通過香港加強對外貿易;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原則: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鹽田,蛇口開辟海港、在深圳修機場,保持航運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輕工業,金融業遷至深圳,擴大營業規模,同時獲得國內勞動力資源,市場的支持;
內地方面:吸引國內在深圳的投資,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動,形成新的發展熱潮。廣州—深圳—香港發展軸線。
三、澳門經濟及發展戰略
以旅遊業為主(博彩業)、成衣、玩具製造。
同內地聯手,在珠海發展,形成澳門—珠海—廣州發展軸線。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一、地理位置: P41活動1、2
位於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我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人口:1925萬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等10多個少數民族。

❻ 地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不同的地理區域
地理區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如:行政區域:省、縣、鄉;再如: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P4中的圖5.4)
⑴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主導因素是地勢和地形。

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3、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
⑴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
⑵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⑷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⑸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⑹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二、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1、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

位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為主,代表地形: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代表地形:長江中下游平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1月平均氣溫

低於0℃

高於0℃

河流

水量較小、汛期短、冬季有結冰現象

水量大、汛期長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2、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東北地區)、兩年三熟(華北地區)

一年二熟至三熟

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產地:廣東、廣西、福建、台灣)

經濟作物

棉花

棉花、蠶絲

主要水果

蘋果(產地: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柑橘





主食

麵食、小米(黃土高原)

大米

住宅特點

土坯壘牆,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注意防寒保暖。

磚瓦竹木,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注意通風散熱。

傳統交通工具

馬拉大車

船舶

體育活動

溜冰、滑雪

龍舟競賽、游泳

三、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1、「乾旱」的西北地區和「高寒」的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區域特徵

乾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以高原、山地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中華水塔,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溫帶草原,自東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場特色

溫帶草原牧場(內蒙古)

山地牧場(新疆)

高寒牧場(青海和西藏)

畜種特色

三河牛、三河馬(內蒙古)

細毛羊(新疆)灘羊(寧夏)

氂牛、藏綿羊(青海和西藏)

農業類型

灌溉農業

綠洲農業

2、西北地區的乾旱的原因
⑴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⑵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3、青藏地區的太陽能資源的豐富的原因
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西藏首府拉薩,年日照時間長達3000多小時,被稱為「日光城」。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一、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區域全貌

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40°N,116°E

海陸位置

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東面面向渤海。

溫度帶

暖溫帶。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鄰省

東南與天津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自然環境

地形

平原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河流

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

主要城市職能

我國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國六大古都之一。

名勝古跡

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天壇、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

2、現代都市建設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P28中的圖6.13)
1、區域全貌

香 港

澳 門

位置(中國大陸東南端)

位於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

位於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市。

組成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和人口

666.5萬人,1098km2

43.8萬人,25.4km2

人口密度

地狹人稠。

解決辦法:「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陸)

歷史回顧

英國侵佔160多年

葡萄牙侵佔400多年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經濟特徵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彩旅遊業發達。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⑴祖國內地:廉價勞動力、廠房、生產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費品。
⑵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
3、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的原因
⑴優越的地理位置
①香港背陸面海,海陸兼顧,具有雙向優勢,既有利於開拓中國內地,也為開拓沿海經濟地帶和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同美國的舊金山、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並稱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又位於溝通日本、東南亞、大洋洲及大平洋沿岸美洲各國的海上交通要道,這使得香港成為許多國家商品的中轉站,轉口貿易發達。
⑵靈活的經濟政策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許多進出口商品免徵關稅,進出口手續也極為簡便,從而吸引國際船隻和貨物過境,這也促進了香港轉口貿易的發展。
⑶祖國的大力支持
香港地狹人稠,資源匱乏,祖國內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資源以及勞動力和廣闊市場等方面對香港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時,祖國內地又把香港作為轉口貿易的重要基地,通過香港、祖國內地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這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三、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1、美麗富饒的寶島(P33中的圖6.22)
⑴位置:與福建省隔台灣海峽相望,位於東海、南海、台灣海峽、太平洋之間。
⑵范圍:我國最大的島嶼台灣島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小島組成。
⑶居民:2300萬,漢族佔97﹪,多是明清以來廣東和福建兩省移民的後代,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⑷台灣是祖國領土的證據:地緣、血緣、歷史和文化淵源。(P34中的活動2)
⑸自然環境:
①地形:島內西部是平原,約佔1/3;中東部是山地,約佔2/3。
②氣候: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有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
③資源:

台灣美稱

含 義

海上米倉

台灣盛產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萊米」。

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製糖業發達。

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等。

森林之海

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東南鹽庫

西海岸沙灘廣布,日照充足,雨日較少,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區。

美麗寶島

風景名勝不勝枚舉,如玉山、日月潭等。

富饒寶島

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④台灣之最:玉山是台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日月潭是台灣最大的湖泊。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出口導向型經濟
⑴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濟。
⑵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有利因素:
①優越條件,海島多港口。
②豐富廉價高素質勞動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資。
⑶工業分布特點:分布在西部地區。
原因:
①位於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②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
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
④海運便利
⑷主要城市:台北是省會,是台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灣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灣的「矽谷」。
3、兩岸交往
⑴1979年1月1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⑵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實現「三通」。
⑶兩岸實現海上直航後,最近的2條航線是:基隆——福州(265千米)、高雄——廈門(295千米)。
四、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高山、荒漠和綠洲(P41中的圖6.33)
⑴位置:位於我國西北邊邊陲,亞歐大陸的中心。
⑵居民:以維吾爾、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⑶自然環境:
①地形:「三山夾兩盆」,「三山」指: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兩盆」指: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濃縮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點。
②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晝夜氣溫相差大,有「晨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③河流和植被:荒漠廣布、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⑷新疆之最:
①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160多萬平方千米)。
②我國鄰國最多的省區(8個鄰國),自北向南: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③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④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
⑤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⑸新疆人類活動的分布規律: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主要分布在綠洲,「北疆一條線(沿天山),南疆半個環(沿塔里木盆地)。
⑹綠洲的開發與保護:綠洲邊緣環境非常脆弱,對植被的破壞和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導致土地荒漠化,所以在開發利用中應注意,防止過度開采水源,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活動。
2、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
⑴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⑵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⑶綠洲農業
①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和瓜果
②特點:產量豐富、質量優良
3、潛力巨大的能源開發(P47中的圖6.40)
⑴油氣資源的分布:兩大盆地中,油氣資源十分豐富,預測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3。
⑵目前國家的能源戰略: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
⑶西氣東輸:四大跨世紀工程之一。(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和青藏鐵路)
①起止點:西起塔里木天然氣田輪南,目標地是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②所經省區:新、甘、寧、陝、晉、豫、皖、蘇、滬9個省市。
③所經地形區: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穿越大河:黃河(鄭州)、淮河(淮南)、長江(南京)。
⑤產生效益:
西部地區:a、使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帶動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
b、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
c、增加就業機會
東部地區:a、緩解能源缺短問題
b、改善環境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一、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1、對外開放的前沿(P50中的圖7.1)
⑴位置:廣東省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⑵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河道眾多。
⑶氣候: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⑷條件:
①區位因素(地利)——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產品大量銷往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②人文因素(人和)——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又是著名的僑鄉,便於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方法。
③政策因素(天時)—— 國家制定了特殊的經濟政策。
2、外向型的經濟
⑴貿易:產品通過港澳貿易管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⑵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後廠」。
⑶珠江三角洲和遼中南地區經濟特色和條件的差異:

珠江三角洲

遼中南地區

位置

瀕臨南海、靠近東南亞地區

瀕臨渤海、黃海

資源

鋼鐵、機械、石油、化工、造船

區內有豐富的煤、石油、鐵等重工業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優勢

利用靠近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優越位置條件,吸引外資發展起來的外向型工業基地。

就近原料和燃料產地發展起來的我國重工業基地。

3、城鎮的發展
⑴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
⑵城鎮化的主要表現:
①非農業人口的增長;
②城鎮數量和規模的擴張。
⑶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二、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1、豐富的旅遊資源(P57中的圖7.10)
⑴位置:雲南省最南端,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緬甸、寮國接壤。
⑵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是回歸沙漠上的一片「綠洲」。
⑶河流:瀾滄江自北而南流過。
⑷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①形成多達7、8個層次的自然植物群;
②植物密集豐富,「熱帶植物王國」;
③動物上千種,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⑸居民:以傣族為主體的13個少數民族。
①建築:竹樓②美食:菠蘿飯、竹筒飯③舞蹈:孔雀舞④節日:潑水節
⑹旅遊資源:
①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遊和出境旅遊。
②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可以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③少數民族聚居,特別是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更增添了無窮魅力。
2、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⑴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先後建成熱帶植物園、傣族園、野象谷等一批國家級旅遊景區,旅遊業已發展成為本區的支柱產業。
⑵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①帶動多個部門的發展;
②增加了就業機會;
③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⑶出現的問題:
①周邊景點增多
②本地景點分散
③不法商販缺德
④生態環境壓力大
⑤景點大同小異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P66中的圖8.1)
⑴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
⑵黃土地形的分類:黃土原、黃土峁、黃土梁。
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⑷成因:風吹來的高原。
⑸證據:
①「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②「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戈壁——沙漠——黃土)」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③「黃土的礦物成分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④「有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2、嚴重的水土流失
⑴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坡度較陡,地面較長,沖刷侵蝕力強。
②植被: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
③土質:疏鬆,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
②開礦、修路使地表疏鬆。
⑵影響
①帶動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②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③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難。
⑶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東南丘陵等地,一般降
水量越大;山區地表坡度較大,地表土質疏鬆,植被覆蓋率低。
3、脆弱的生態環境
⑴地形破碎,氣候乾旱。
⑵自然災害頻繁:不僅水土流失嚴重,還有旱、澇災,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
⑶環境容易遭到破壞,而且破壞之後很難恢復。
4、生態建設
⑴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
②工程措施:修梯田;
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退耕還林、還草,避免超載放牧。
二、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1、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P75中的圖8.17)
⑴地理位置
①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25º~35 ºN,地處亞熱帶地區。
②海陸位置:位於我國的中部地區,東部瀕臨海洋。
③相對位置:沿長江東西帶狀分布的地理區域。
⑵范圍: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范圍內。
⑶自然條件
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
②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③水文:河湖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④資源:耕地、水能、礦產。
⑷長江上游與中下游的環境差異及利用:

地形特點

水文特徵

水資源利用方式

長江上游

流經我國地勢第一階梯,江面狹窄,灘多流急,峭壁高聳,雄偉壯觀。

流量較小

流速快

發展水電業、旅遊業。

長江中下

❼ 八年級地理下冊24-40頁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第九章: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① 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② 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

③ 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

④ 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⑤ 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劃分,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

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第一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一、位置范圍

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范圍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
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面積20%;人口40%,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
的回族;河湖。

二、氣候 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穀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五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七 主要城市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第一節 南方地區:

一、位置范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范圍
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 25%;人口
55%,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人數較多的有:壯、苗、彝、土家、布
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東南沿海受夏季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鉀等養
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南方地區-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單季水稻、油菜、冬小麥的主要產區);河
湖:長江、京杭運河、華南大動脈-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氣候
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四、工業發展及問題

長江中下游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
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
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五、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面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污染源。

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樹、油樹、杉樹、馬尾松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位置范圍
: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面積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較稀疏,以漢族為主,大致佔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他們分別聚居在內蒙古,寧夏,新疆)。

一、 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內陸

2.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 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廣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皮,毛及其製造品不僅供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其他省市,並出口到國外,成為本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三、 灌溉農業

⒈灌溉農業的特點

本區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地農業水源的依賴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區,農業比較發達,稱之為「灌溉農業」。

⒉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


寧夏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為'』塞外江南,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長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


新疆綠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是西北的糧棉瓜果之鄉,吐—葡、哈,新—長絨棉。

五、地下寶藏

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六、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西氣東送(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意義:穩定東部經濟發展,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電東送(將蒙中西、寧夏水電站的電能送到華北和東北地區);

七、 生態環境建設

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由於乾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經營管理粗放,超載放牧和盲目開墾,沙化面積逐年擴大是造成北方沙塵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區的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的生態環境。

八、 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 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 行:馬、駱駝、小毛驢。

4. 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一、 位置范圍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乾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二、 世界屋脊與高寒環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許多山峰高達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2.
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地廣人稀。

3.
日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裝、舞蹈的動作幅度小。)人口、城鎮都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 高原農牧業

1.
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但大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

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農作物單產高,青稞喜溫涼,還有小麥,豌豆。

2.高寒牧區:本區三大畜種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毛厚而長,可以卧雪禦寒、體矮身健,能爬山負重。

四、 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

1. 氣溫低,太陽能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多1000多小時,羊八井。

2. 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察爾汗鹽湖區。

五、 交通運輸的變化

1. 解放前,雲梯溜索獨木橋,羊腸小道猴子路。

2.
解放後,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北京、成都、西安、廣州民航線;龍羊峽、羊卓雍湖水電站。

六、 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
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氂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3. 行:氂牛

4. 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七、 保護三江源頭

三江源頭地區位於青海省境內被譽為「中華水塔」,是黃河49%,長江25%,瀾滄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養區。

長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量減少,草地嚴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驢數量急劇減少,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恢復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場,改善三江源頭地區的生態環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 1

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面被河北省包圍,北京市的面積1。68萬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382萬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徵:①地形:西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地勢較高,東南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氣候: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屬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溫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溫度帶,地處內陸且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
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②戰略地位優越,北京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北京市戰爭年代易守難攻,和平年代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③北京西部背*我國黃土高原的能
源、原材料基地;南鄰糧、棉、油等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北抵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牧區。這些區域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
質基礎。

二、北京的城市職能:

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
院以及黨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等院樣和科研機構,還有從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眾多國
家級文藝團體等;③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駐京記者站等國際交往機構、各國
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

三、城市現代化

1.城市現代化表現在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達、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國的心肝所在,是中國的象徵,因此北京必須朝著現代化大都市方向發展,因為北京是歷史文化古城,歷史深刻地影響著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設和發展中,應在注意保持舊城格局和原有風禮貌的同時修建現代化建築,這使得北京的出現了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特殊景觀。

3.為了北京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北京越來越成為人地協調發展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台灣

一、地理位置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二、源豐富的寶島

⒈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2。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面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立足於「寶」 出產農礦業產品

20世紀60年代以後立足於「島」 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門

一、 港澳對比

回歸祖國時間 人口(萬人) 面積(km2) 位置 主要居民 組成

香港 1997.7.1 678萬 1092 廣東省珠江東口 中國血統98%(祖籍廣東省多)英、其他2%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 1999.12.20 44萬 16 珠江口西岸 中國血統95%(祖籍廣東省多)葡3%
澳門半島和附近的兩個小島

二、 香港發達的經濟——「東方明珠」「購物者的天堂」

⒈加工工業

航空便利,資金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國際聲譽好、背*大陸

地窄人稠,市場狹小,本島加工, 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

成衣,電子電器,料製品,紡織,鍾表,玩具

生產消費品為主,勞動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貿易中心之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法蘭克福齊名;

全球黃金貿易中心之一,與倫敦齊名;

全球航運中心之一。

⒊發展戰略 p29活動1、2。3

缺少發展空間、地狹人稠,人口壓力大、維多利亞港,啟德機場飽和、工資水平高,地價高。

同內地聯合,共同繁榮:

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積極在祖國內地投資建廠,祖國內地通過香港加強對外貿易;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原則: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鹽田,蛇口開辟海港、在深圳修機場,保持航運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輕工業,金融業遷至深圳,擴大營業規模,同時獲得國內勞動力資源,市場的支持;

內地方面:吸引國內在深圳的投資,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動,形成新的發展熱潮。廣州—深圳—香港發展軸線。

三、 澳門經濟及發展戰略

以旅遊業為主(博彩業)、成衣、玩具製造。

同內地聯手,在珠海發展,形成澳門—珠海—廣州發展軸線。

❽ 八年級下冊地理

1、北方地區東至渤海、黃海,南至秦嶺、淮河,西至大興安嶺、青藏高原,北至內蒙古高原。
2、北方地區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
3、北方地區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主要河湖為黃河、淮河、京杭運河、黑龍江
4、北方地區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
5、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
6、北方地區的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為小麥;油料作物為花生;糖料作物為甜菜;經濟作物為棉花、穀子、大豆;
植被和果樹為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為鐵;能源為煤炭、石油;水果為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7、北方地區的主食為麵食(黃土高原:以小米為主);傳統民居特點: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8、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治理措施: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9、主要城市:北京、天津、濟南、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10、南方地區東至東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嶺、淮河,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
11、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12、南方地區的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13、長江中下游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14、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面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主要治理措施: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污染源。
15南方地區的主要城市:上海、成都、貴陽、南昌、南寧、廣州、香港、澳門、台灣
16、西北地區: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
人口:以漢族為主,大致佔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分別聚居在內蒙古,寧夏,新疆。
17、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形成原因: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遠)。地表景觀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8、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廣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皮,毛及其製造品不僅供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其他省市,並出口到國外,成為本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19、西北地區灌溉農業的特點: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地農業水源的依賴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區,農業比較發達,稱之為「灌溉農業」。
20、西北地區主要分布地區: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② 寧夏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為『』塞外江南,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長良好;③河西走廊:依靠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④ 新疆綠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是西北的糧棉瓜果之鄉。
21、西北地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石油,天燃氣,稀土的儲量大。
22、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西氣東送(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意義:穩定東部經濟發展,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電東送(將蒙中西、寧夏水電站的電能送到華北和東北地區)。
23、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由於乾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經營管理粗放,超載放牧和盲目開墾。
目前,西北地區的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的生態環境。
24、 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1、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行:馬、駱駝、小毛驢。 4、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25、青藏地區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主要河湖: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乾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26、青藏地區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27、青藏地區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地廣人稀。
28、青藏地區日晝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裝、舞蹈的動作幅度小。)人口、城鎮都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29、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但大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農作物單產高,青稞喜溫涼,還有小麥,豌豆。
30、高寒牧區:本區三大畜種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毛厚而長,可以卧雪禦寒、體矮身健,能爬山負重。
31、氣溫低,太陽能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年日照3000多小時,羊八井。
32、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察爾汗鹽湖區。
33、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2、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氂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3、行:氂牛。
34、三江源頭地區位於青海省境內被譽為「中華水塔」。長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量減少,草地嚴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驢數量急劇減少,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
35、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臨渤海,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面被河北省包圍,北京市的面積1.68萬平方千米
36、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徵:
①地形:西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地勢較高,東南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
②氣候: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
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屬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溫榆河、潮北河。
37、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溫帶,地處內陸且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
38、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以及黨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等院樣和科研機構,還有從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眾多國家級文藝團體等;③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駐京記者站等國際交往機構、各國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
39、北京舊城「凸字形」的格局形成於元明兩朝,城內棋盤狀排列。
40、台灣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41、資源寶庫森林寶庫、亞洲天然植物園(樟樹);東方甜島(甘蔗、蔗糖、)海上米倉(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東南鹽庫。樟樹是台灣著名的樹種,樟腦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42、物產豐富的原因: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面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43、台灣「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4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森林主要在台灣山脈。
45、1.台灣的行政中心:台北 ;2.台灣最大的港口城市:高雄;3.台灣最早的城市:台南。

46、香港回歸於1997.7.1 ,位於廣東省珠江東口岸,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回歸於1999.12.20, 位於珠江口西岸,由澳門半島和附近的氹仔島、路環島組成
47、 香港發達的經濟——「東方明珠」「購物者的天堂」
1)、加工工業:航空便利,資金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國際聲譽好,背靠大陸,地窄人稠,市場狹小,本島加工,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成衣,電子電器,料製品,紡織,鍾表,玩具。生產消費品為主,勞動密集型。
2)、世界地位(世界貿易中心、世界金融中心、旅遊中心) 全球貿易中心之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十(1991);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法蘭克福齊名;全球黃金貿易中心之一,與倫敦齊名;
3)、發展戰略:不利因素:缺少發展空間、地狹人稠,人口壓力大、維多利亞港,啟德機場飽和、工資水平高,地價高。同內地聯合,共同繁榮: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積極在祖國內地投資建廠,祖國內地通過香港加強對外貿易(前店後廠)。
48、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原則: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鹽田,蛇口開辟海港、在深圳修機場,保持航運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輕工業,金融業遷至深圳,擴大營業規模,同時獲得國內勞動力資源,市場的支持;內地方面:吸引國內在深圳的投資,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動,形成新的發展熱潮。廣州—深圳—香港發展軸線。
49.澳門以旅遊業為主(博彩業)、成衣、玩具製造。同內地聯手,在珠海發展,形成澳門—珠海—廣州發展軸線。
5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等10多個少數民族。
51、地形:三山夾兩盆,阿爾金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氣候:深居內陸、溫帶大陸性氣候河流:內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距海遙遠→乾旱→地形閉塞,山地、高原屏障。 影響:由於新疆地下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導致乾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潤下,在盆地的邊緣山麓地帶出現了許多綠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於這些綠洲中。 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②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點:產量豐富、品質優良。植被:荒漠為主。
52、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53、對外開放的前沿:①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後富)的政策。
54、外向型經濟:從初期以合資、獨資的企業為主,發展到海外建廠;從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管理方法為主,到吸收、消化、創新、發展自己的企業和產品,並以形成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出口創匯為目標;同時帶動當地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文化水平的提高。
發展的的有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經濟模式:「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地區 「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55、城鎮發展的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
56、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的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寮國,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57、景觀:由於受來自印度洋上濕潤的西南北影響,西雙版納形成了原始的熱帶雨林景觀: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狀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的獨木成林。特有的熱帶動物: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猿、長嘴犀鳥等。
58、熱帶動植物王國;傣族園、野象谷。人文旅遊資源: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在這里合睦相處,他造並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等。
59、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甘、寧四省區。地貌景觀: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
60、黃土高原的形成: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蒙古、中亞)由風吹來形成的。
61、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①地形一般為山區,並且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黃土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容易發生沙土流失的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大。
62、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生態建設措施:①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63、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把生態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⑤提高糧食單產,科技興農。
64、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范圍內。大部分位於北緯25°——35°之間,長江幹流橫貫東西,內河航運發達,本區東部的上海、江蘇、浙江在全國海上運輸網中具有中樞地位,海洋運輸發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65、長江沿江地帶自然條件:①地勢低平,以平原、丘陵為主;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③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④自然資源豐富。
66、沿江地帶的紐帶作用:①西部地區可以藉助江海連運,進入國際市場;②沿江地帶從東到西將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商業中心連接起來,成為溝通東西部商貿的紐帶;③沿江地帶是東部沿海產業向中西部推進的通道;④沿江地帶是東部技術、信息向中西部傳遞,轉移的通道。輻射作用:①長江沿江地帶兼有沿江和沿海雙重優勢,本區東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國對外的前沿陣地,便於參加國際大循環,又可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和京九線、京滬線、滬杭線、京廣線、成榆線等多條鐵路干線、公路干線聯結國內其它地區,發揮其強大的輻射作用,區位條件十分優越;②沿江地帶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資源豐富,熱量較為充裕,水熱同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是國我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③通過眾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實現東西結合、優勢互補,促進內陸開發和全國經濟增長。
67、長江沿江地帶輻射的基礎與條件——農業和工業基礎雄厚,其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的開發水準在國內居領先地位,水陸交通便利;②長江地帶輻射的動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和相關的產業;③長江沿岸地帶輻射的方向——由本地向南北輻射;④長江沿岸地帶輻射的意義——以長江沿岸地帶的經濟技術優勢,使我國南北經濟融為一體,加強了區域間的經濟合作。
68、長江是沿江城市得以形成和不斷發展的生命線。
69、依託長江便利的航運和豐富的水資源,在長江沿江地帶己形成了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這些特大城市是本區域內的濟經、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內外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70、沿江地帶的四大工業基地:①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②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③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帶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④由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基地。
71、四大「工業走廊」雛形:①鋼鐵工業走廊:沿江地帶有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基地;②汽車工業走廊:沿江地帶有上海(桑塔納、別克、賽歐)、南京(依維柯)、武漢、重慶(嘉陵、銀鋼)等汽車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輕紡。
72、(P83頁活動)長江上游與下游地區之間的協作:在積極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聯合行動、共同發展」的原則,把中上游地區豐富的電力資源、市場廣闊的優勢和長江下游地區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結合起來廣泛開展多形式、寬領域、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形成長江經濟帶新的發展優勢。
73、長江上游水土流失嚴重;長江中下游是洪澇災害最集中、最頻繁的地區;長江沿岸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74、防治措施:①加強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護好現有森林,積極封山育林與退耕還林,坡度在25°的嚴禁開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地和人工草地。開展小流域和山區綜合治理,調整農業結構;改良土壤、推廣免耕法等農業技術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結合三峽等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項目建設,對長江河道及平原湖區進行綜合治理。對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庫、堤壩進行加固,提高防洪標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復河道防洪能力。嚴禁圍墾湖泊、侵佔江河、灘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亂采江河砂石的行為。③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對現有污染源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標。
75、發揮地區優勢是區域合作的前提,區域之間的合作恰恰是區域優勢之間的互補。

❾ 八年級下冊地理筆記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劃分,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
第五章 我國的四地理大區域
形成四大區域景觀差異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
P5活動1、2、3 第一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P8活動1、2;P10活動1) 一、位置范圍
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范圍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面積20%;人口40%,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河湖。 二、氣候 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穀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七、主要城市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一、位置范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范圍 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 25%;人口 55%,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人數較多的有: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東南沿海受夏季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鉀等養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南方地區-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單季水稻、油菜、冬小麥的主要產區);河湖:長江、京杭運河、華南大動脈-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氣候 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四、工業發展及問題
長江中下游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五、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面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污染源。
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樹、油樹、杉樹、馬尾松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P12活動1、2
位置范圍
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面積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較稀疏,以漢族為主,大致佔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他們分別聚居在內蒙古,寧夏,新疆)。
一、 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內陸
2.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 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廣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皮,毛及其製造品不僅供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其他省市,並出口到國外,成為本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三、 灌溉農業
⒈灌溉農業的特點
本區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地農業水源的依賴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區,農業比較發達,稱之為「灌溉農業」。
⒉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
② 寧夏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為『』塞外江南,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長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
④ 新疆綠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是西北的糧棉瓜果之鄉,吐—葡、哈,新—長絨棉。
五、地下寶藏
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六、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西氣東送(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意義:穩定東部經濟發展,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電東送(將蒙中西、寧夏水電站的電能送到華北和東北地區);
七、 生態環境建設
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由於乾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經營管理粗放,超載放牧和盲目開墾,沙化面積逐年擴大是造成北方沙塵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區的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的生態環境。
八、 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 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 行:馬、駱駝、小毛驢。
4. 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一、 位置范圍 P14活動1、2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乾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二、 世界屋脊與高寒環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許多山峰高達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2. 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地廣人稀。
3. 日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裝、舞蹈的動作幅度小。)人口、城鎮都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 高原農牧業
1. 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但大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
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農作物單產高,青稞喜溫涼,還有小麥,豌豆。
2.高寒牧區:本區三大畜種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毛厚而長,可以卧雪禦寒、體矮身健,能爬山負重。
四、 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
1. 氣溫低,太陽能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多1000多小時,羊八井。
2. 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察爾汗鹽湖區。
五、 交通運輸的變化
1. 解放前,雲梯溜索獨木橋,羊腸小道猴子路。
2. 解放後,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北京、成都、西安、廣州民航線;龍羊峽、羊卓雍湖水電站。
六、 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 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氂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3. 行:氂牛
4. 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七、 保護三江源頭
三江源頭地區位於青海省境內被譽為「中華水塔」,是黃河49%,長江25%,瀾滄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養區。
長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量減少,草地嚴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驢數量急劇減少,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恢復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場,改善三江源頭地區的生態環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 P19活動1
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面被河北省包圍,北京市的面積1。68萬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382萬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徵:①地形:西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地勢較高,東南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氣候: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屬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溫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溫度帶,地處內陸且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②戰略地位優越,北京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北京市戰爭年代易守難攻,和平年代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③北京西部背*我國黃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鄰糧、棉、油等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北抵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牧區。這些區域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北京的城市職能:
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以及黨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等院樣和科研機構,還有從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眾多國家級文藝團體等;③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駐京記者站等國際交往機構、各國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
三、城市現代化
1.城市現代化表現在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達、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國的心肝所在,是中國的象徵,因此北京必須朝著現代化大都市方向發展,因為北京是歷史文化古城,歷史深刻地影響著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設和發展中,應在注意保持舊城格局和原有風禮貌的同時修建現代化建築,這使得北京的出現了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特殊景觀。
3.為了北京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北京越來越成為人地協調發展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台灣
一、地理位置 P33活動1、2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二、源豐富的寶島 P36活動1、2。3
⒈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2。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面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立足於「寶」 出產農礦業產品
20世紀60年代以後立足於「島」 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門
一、 港澳對比
回歸祖國時間 人口(萬人) 面積(KM2) 位置 主要居民 組成
香港 1997.7.1 678萬 1092 廣東省珠江東口 中國血統98%(祖籍廣東省多)英、其他2%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 1999.12.20 44萬 16 珠江口西岸 中國血統95%(祖籍廣東省多)葡3% 澳門半島和附近的兩個小島

二、 香港發達的經濟——「東方明珠」「購物者的天堂」
⒈加工工業
航空便利,資金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國際聲譽好、背*大陸
地窄人稠,市場狹小,本島加工, 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
成衣,電子電器,料製品,紡織,鍾表,玩具
生產消費品為主,勞動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貿易中心之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法蘭克福齊名;
全球黃金貿易中心之一,與倫敦齊名;
全球航運中心之一。
⒊發展戰略 P29活動1、2。3
缺少發展空間、地狹人稠,人口壓力大、維多利亞港,啟德機場飽和、工資水平高,地價高。
同內地聯合,共同繁榮:
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積極在祖國內地投資建廠,祖國內地通過香港加強對外貿易;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原則: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鹽田,蛇口開辟海港、在深圳修機場,保持航運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輕工業,金融業遷至深圳,擴大營業規模,同時獲得國內勞動力資源,市場的支持;
內地方面:吸引國內在深圳的投資,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動,形成新的發展熱潮。廣州—深圳—香港發展軸線。
三、 澳門經濟及發展戰略
以旅遊業為主(博彩業)、成衣、玩具製造。
同內地聯手,在珠海發展,形成澳門—珠海—廣州發展軸線。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一、地理位置: P41活動1、2
位於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人口:1925萬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等10多個少數民族。
二、自然環境:
地形:三山夾兩盆,阿爾金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氣候:深居內陸、
河流:內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遙遠→乾旱→地形閉塞,山地、高原屏障
植被:荒漠為主
影響:由於新疆地下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導致乾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潤下,在盆地的邊緣山麓地帶出現了許多綠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於這些綠洲中。
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②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點:產量豐富、品質優良。 P43活動1、2。3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對外開放的前沿:①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後富)的政策。
二、經濟特點: P53活動1、2。3
外向型經濟:從初期以合資、獨資的企業為主,發展到海外建廠;從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管理方法為主,到吸收、消化、創新、發展自己的企業和產品,並以形成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出口創匯為目標;同時帶動當地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文化水平的提高。
發展的的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經濟模式:「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地區,「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三、城鎮的發展
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

西雙版納
一、地理位置: P60活動1、2
位於雲南省的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寮國,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由於受來自印度洋上濕潤的西南北影響,西雙版納形成了原始的熱帶雨林景觀:高大的望天樹、板狀根、絞殺植物、獨木成林,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猿等。
二、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1、熱帶動植物王國;
2、人文旅遊資源: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在這里合睦相處,他造並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等。
3、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旅遊業下滑的原因:①周邊景點增多;②本地景點分散;③不法商販缺德;④生態環境壓力大;⑤景點大同小異。
重振對策:①要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②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
P63活動1
黃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P67活動1
1、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甘、寧四省區。
2、黃土高原的形成:
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風吹來形成的。其它學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P67活動:2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P12活動1、3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為山區,並且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黃土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2、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的廢土石隨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P69活動3:容易發生沙土流失的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大。
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P71圖8.10
生態建設措施:①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把生態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❿ 八年級下冊地理填充圖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歷史上,澳門被葡萄牙侵佔400多年 中國政府已於1999 年 12 月 20 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並設立 澳門特別行政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