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理八年級下冊期末
① 八年級下冊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第七
② 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期末復習提綱。
2008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指導——地球運動
http://www.qhye.com 2008-5-4 18:22:18 清華園教育網
地球運動部分的知識是歷年高考必考內容,如: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時區和地方時的換算,日期的變更等,都是考試的重點。由於其圖示方法新穎,與許多地理現象結合密切,對相關地理原理的考查強調判斷、推理過程,因此成為許多學生學習和復習的難點。在第一輪復習過程中應該通過對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復習整理,探討知識的內在聯系、熟悉解題技巧和方法。二輪復習中要在一輪系統復習的基礎上重點突破以下高考常見的問題。
一.判斷晝夜長短
1.計算晝夜長短必須具備的知識:
①熟悉、經緯線的基本性質。在同一緯線上,各地的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時相同;在同一條經線上,各地的地方時相同,經度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即經度每隔l°,地方時相差4分鍾。②能正確識別晨線和昏線。晨昏線由晨線和昏線兩部分組成,順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的,稱為昏線;相反,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的,稱為晨線。位於晨線上的點正值日出,位於昏線上的點正值日落。③理解晝夜長短的分布規律。太陽直射點直射哪一半球,該半球的晝就均長於夜,並且晝長由低緯向高緯遞增,另一半球則晝均短於夜,晝長由低緯向高緯遞減。④牢記幾種特殊情況。二分日全球晝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極圈內極晝期晝長為24小時,極夜期夜長為24小時。
2.計算晝夜長短的方法、技巧是:
①利用相鄰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計算。在光照圖上,一般只均勻地給出幾條經線,用360°除以圖中經線間隔數,即可得到相鄰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再根據晝弧所跨越的經線間隔,計算出晝弧所跨越的經度數,用該經度數乘以1/15就是該地的晝長。②利用晝弧與夜弧的比值計算。晝弧與夜弧的比值可由晝弧與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若求出:晝弧/夜弧=a,則晝長=24/(1+1/a)。③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時計算。計算地方時,一般不考慮地表的地形起伏、地球的橢圓形狀以及大氣散射作用對晝長的影響,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時間間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時為A,則該地的晝長=2×|12-A|。或:日出+日落=24;日落-日出=晝長。④利用對稱緯度計算。不同半球緯度數相同的兩條緯線,晝夜長短恰好互補。即某緯度的晝長(夜長)等於與之緯度數相同的另一條緯線的夜長(晝長)。
例題1,讀圖1,一艘由太平洋駛向大西洋的船經過P地(圖中左上角)時,一名中國船員拍攝到海上落日景現,洗印出的照片上顯示拍照時間為9時0分0秒(北京時間)。據此判斷拍攝照片的當天,漠河的夜長約為
A.16小時B.14小時
C.10小時D.12小時
據題意分析推斷:54°S以北的P地20時才日落,說明該地晝長夜短,晝長大約有16個小時,即此時為南半球的夏季半年。南半球的夏季半年,就是北半球的冬季半年,中國漠河(緯度在53°N多)應該是晝短夜長,夜長大約也在16小時左右。這里要注意的原理是,南北半球緯度度數相同的兩個地區,北半球地區的晝長一定等於南半球地區的夜長。
例題2,一天,我國某城市於北京時間4時30分日出,18時30分日落。據此回答10~12題。
10.該城市的經度為
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
11.該城市應位於天津的
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
C.東南方向D.東北方向
12.該日,太陽直射在
A.北回歸線B.南回歸線
C.赤道到南回歸線之間
D.赤道到北回歸線之間
在解決地球運動類型的考題時更多地運用畫示意圖、做輔助線等方法,此題的正確解法應該是:根據題干提供的已知條件:
①畫橫線標出日出、日落時間;
②計算晝長時間為14小時;推導出該地太陽高度最大時的北京時間為11:30;
③明確問題;
④根據計算推導出該地為127.5°E一定在東北地區,由此可判斷該地位於天津東北方向。該城市於北京時間4時30分日出,18時30分日落,可計算出此地該日晝長為14小時,且當北京時間11時30分時為當地正午12時(地方時)。而北京時間是120°E的地方時,則該地與120°E相差7.5°,根據東加西減規律可算出該地為127.5°E。
天津經度不到120°E,而該地位於127.5°E,故應位於天津的東方。根據中國輪廓及經緯度位置可知,天津的南方此經度已離開我國大陸,只有在天津的北方有符合此條件的陸地,那裡的城市位於天津的東北方向。
此日,該城市晝長大於12小時,故太陽直射點應在北半球;且此日晝長為14小時,又在我國東北,根據生活常識判斷,此時還不是北半球晝最長的時間,故此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
答案:10.C11.D12.D
二.地方時的計算
1.規律:東早西晚,每差15°相差一小時,每差1°差4分鍾。
2.方法
(1)從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入手,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為18:00.
(2)從晨昏線與極圈的切點入手。過切點且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即晝半球的中心線)地方時為12:00,過切點平分夜半球的經線(即夜半球的中心線)地方時為0:00。
(3)日期變更類型的題目,地球上兩天的分界由180°和該圖中24點(即0點)的經線構成。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舊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線為該圖24點經線,另一條為180°。因此首先確定0:00經線及1800經線非常重要。
③ 八年級地理下冊期末模擬試題
八年級地理下冊期末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讀右圖,回答1~3題。
1.某山脈以北是棗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園飄香,請問此山脈位於哪兩個區域的分界線上
A.甲、乙之間 B.甲、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乙、丁之間
2.「我的家鄉地形平坦,一望無垠,水草豐茂,以生產三河牛和三河馬而聞名。」這是小敏對家鄉的描述。猜一猜小敏的家鄉在上圖中的哪個區域?
A.甲 B.乙 C.丙 D.丁
3.上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民風民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甲──端午賽龍舟 B.乙──那達慕大會
C.丙──迎送賓客獻哈達 D.丁──冬季滑雪運動
4.北京是歷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城址多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無論怎樣變化都與什麼因素關系密切
A.建築格局 B.地形因素 C.水源 D.道路方向
5.北京是全國高等學校最集中的地區,有眾多體育場館、博物館以及許多國家級文藝團體,說明北京是全國的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經濟中心 D.交通中心
右圖中A、B、C、D分別表示的是我國四種農業生產地區,回答6~8題。
6.秦嶺-淮河在圖中的位置應是
A.A 地區和B 地區之間 B.B 地區和C地區之間
C.B 地區和D 地區之間 D.A 地區和D 地區之間
7.能大面積種植水稻和甘蔗等農作物的地區是
A.A 地區B.B 地區 C.C 地區D.D 地區
8.對於D 地區的敘述最恰當的是
A.是氣候乾旱、沙漠廣布的地區 B.是以大草原為主的畜牧業地區
C.是以山地牧場為主的牧業地區 D.兼跨了我國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8.對於D 地區的敘述最恰當的是
A.是氣候乾旱、沙漠廣布的地區 B.是以大草原為主的畜牧業地區
C.是以山地牧場為主的牧業地區 D.兼跨了我國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9.下列不屬於傣族文化習俗的是
A.竹樓 B.孔雀舞 C.竹筒飯 D.火把節
10.目前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是
A.西南酸雨區 B.華北酸雨區 C.華中酸雨區 D.華東酸雨區
讀右圖,回答11~14題。
11.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是
A.港澳地區 B.西歐 C.台灣地區 D.美國
12.決定珠江三角洲外資來源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勞動力豐富 C.土地肥沃 D.氣候暖熱
13.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類型是
A.出口導向型經濟 B.外向型經濟 C.資源型經濟 D.市場型經濟
14.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港澳主要扮演的作用是
A.提供土地、勞動力和產品,扮「店」的作用
B.進行產品加工、製造,扮「廠」的作用
C.對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和外銷,扮「店」的作用
D.從事樣品製造和開發,扮「廠」的作用扮演
15.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
A.工業 B.轉口貿易業
C.博採旅遊業 D.交通運輸業
讀新疆圖,回答16~20題。
16.新疆的地形特點是
A.平原和丘陵相間分布 B.高山和平原相間分布
C.高原和盆地相間分布 D.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
17.圖示地區具有全國意義的重要的自然資源是
A.煤炭 B.鐵礦石 C.油氣資源 D.長絨棉
18.該地區的瓜果特別甜的原因是
A.大陸性氣候,溫差大,光照強烈
B.地下水含糖分多
C.土壤中含糖分多
D.溫差小,利於植物糖分積累
19.坎兒井是該地區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取水是為了
A.利於灌溉 B.避免蒸發 C.利於地勢自流 D.節約成本
20. 2009年元旦前後,韓國一代表團赴該區采購貨物, 下列產品最有可能出現在訂貨合同中的是
A.棉花 小麥 B.葡萄 大米 C.蔬菜 牛奶 D.葡萄 羊毛衫
讀右圖圖,回答21~23題。
21.關於圖中m區的敘述, 錯誤的是
A.瀾滄江穿境而過
B.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C.熱帶雨林景觀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是主要旅遊資源
D.與寮國、緬甸接壤,可以發展邊境旅遊
22.目前m區,發展的重點支柱產業是
A.種植業 B.旅遊業 C.製造業 D.采礦業
23.近年來,昆明市周邊農村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其發展方向最可能是
A.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B.大規模退耕還林,發展林業
C.大力發展花卉、蔬菜、瓜果 D.縮減耕地,劃分開發區,招商引資
24.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A.水土流失 B.旱澇災害 C.泥石流 D.滑坡
讀「長江沿江帶」五城市分布示意圖,回答25~27題。
25.經過圖中③城的南北鐵路干線是
A.京九線 B.京滬線 C.焦柳線 D.京廣線
26.圖中工業中心與其主要的工業部門組合正確的是
A.①──汽車 B.②──輕紡工業
C.③──鋼鐵、輕紡 D.④──煤炭
27.圖中城市,不是依靠河流而是依靠資源發展起來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
28.黃土高原和長江沿江地帶共同面臨的生態問題是
A.荒漠化 B.水資源缺乏 C.黃土沖刷 D.水土流失
29.東北平原發展成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人口密度較低,人均佔有耕地多
C.光照條件好,單位面積產量高 D.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高
30.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其成因是
A.流水侵蝕 B.流水沉積 C.地表風化 D.風力沉積
二、綜合題(共40分)
31.西北—青藏地區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6分)
(1)上圖中信息可見,甲、乙兩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是什麼?(2分)
(2)從空中俯瞰,ABC地表植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比較二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和種植業類型。(4分)
(4)某外商計劃在C省區投資建一大型紡織廠,你認為他所看中該地的優勢條件是什麼?(2分)
(5)甲地區目前最主要的生態問題是_____,你認為應該採取的措施有______。(3分)
(6)關於C省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多選題)(2分)
A.氣溫低,作物生長期長,是本地瓜果特別甜的主要原因
B.綠洲邊緣是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
C.本地區靠大力開發油氣資源就可以保證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D.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是本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
32.台灣是祖國的神聖寶島,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台灣島位於我國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隔__________海峽與__________省相望。(2分)
(2)人們發現在台灣海峽的某些地方,分布著古代森林的遺跡,這說明台灣島與祖國大陸之間的關系是( )(1分)
A.地緣關系 B.血緣關系 C.文化關系 D.沒有關系
(3)台灣的主要城市有A ,B 。(2分)
(4)台灣島物產豐富,自然環境優越,農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區,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區,其中最著名的樹種是_______。(2分)
(5)台灣島上的河流具有短小流急、水力豐富的特點,與這一特點無關的是 ( )(1分)
A.島嶼面積狹小 B.地形以山地為主 C.降水豐富 D.森林覆蓋率高
(6)台灣經濟發達,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重點發展了______工業,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逐漸上升。台灣的工業主要分布在_____,請你分析一下這樣分布的有利條件有哪些?(4分)
(1)黃土高原東起A_______,此山是黃土高原和______平原的分界線。西至B_________。(3分)
(2)黃土高原地區跨山西、_________、寧夏、甘肅等省區。(1分)
(3)支流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2分)
流經本區的河流①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主要在於___________。(1分)
(4)目前,黃土高原地區面臨的突出的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試分析原因:(3分)自然原因是______。人為原因是:________。
(5)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不利於該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該地區的生態建設刻不容緩。請你為改善該地區的生態建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2分)
④ 八年級下冊地理的復習資料湖南教育版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1、 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 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里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非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界限大致通過(秦嶺)和(淮河),與一月(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
4、 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北方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南方多(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熟制(一年兩熟)或(三熟)。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
5、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濕潤的(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多為交錯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 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甘肅)省北部。氣候以(乾旱、半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沙漠)分布,只有盆地邊緣出現星星點點的(綠洲)。西北地區河流很少,而且多為(內流河)。
7、 青藏地區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氣候以(高寒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8、 西北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牧場和主要畜種有各具特色。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臧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9、 在西北的(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了(灌溉農業);在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較低的地區,分布著(河谷)農業。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1、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是我國(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的樞紐。
2、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狀,(皇宮)居於城市中心,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
3、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地處珠江下游入海口的東、西兩側,其中位於東側的是(香港),西側的是(澳門)。
4、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和(旅遊)中心。
5、 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資源有限。「上天」-建築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6、 澳門由(澳門半島、 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7、 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 台灣島屬(亞熱帶、熱帶)氣候,溫暖濕潤,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灣島還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9、 從60年代開始,台灣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其中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於我國(西北)邊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這里是以(維吾爾)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素有(歌舞之鄉、瓜果之鄉)的美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北有(阿爾泰山脈),中有(天山山脈),南有(昆侖)山脈,雄偉的天山南北分別是(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於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在(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他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這里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人們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發展了特色鮮明(灌溉)農業。(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基於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14、在沙漠廣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其中天然氣佔全國陸地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
15、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促進塔里木盆地周圍城市、鄉村使用天然氣等潔凈能源,緩解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而帶來的(環境)壓力。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第七章省內區域
1、珠江三角洲位於 廣東 省東南部, 珠江下游,鄰 港澳 ,與 東南亞 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 「南大門」。
2、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區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開放城市是 廣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都是高溫多雨的 熱帶季風氣候 ,但夏季風的風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產品以 港、澳 為貿易渠道,出口至 東南亞 、 歐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區,20世紀末,這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和日用消費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經濟,與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後廠」 。
6、近年來,外商投資的熱點由 珠江三角洲 轉移到 長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製造業 的發展,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外地
勞動力,加快了城鎮化速度。
8、我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不到 40% ,與發達國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雙版納位於 雲南 省橫斷 山脈的南部,南鄰 緬甸、寮國,有 瀾滄江流過。
10、西雙版納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熱帶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種類 多,有 層次性 。
11、西雙版納主要少數民族是 傣族,住竹樓,吃竹筒飯 ,過 潑水節,跳孔雀 舞。
12、西雙版納長期以 農業 生產為主,現在旅遊業發展成主導產業。
第八章跨省區域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黃土分布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認可 風成說 。
2、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 ,南至 秦嶺 ,北抵 長城 。黃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觀的有 黃土塬 、 黃土梁 、 黃土峁三種。
3、黃土高原地面 破碎, 溝谷 密度大, 平地 少,斜坡多,溝谷兩側常見 直立的陡崖。
4、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 疏鬆,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 易溶於水。
5、黃土高原屬於 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
6、黃土高原地面光禿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護,由於人們不合理的 開墾 、采礦、 修路 活動,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7、一般來說,地面坡度越 大,坡面越 長,降水越 多 ,降水強度越 大 ,地面植被越 少,水土流失越嚴重。
8、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 肥沃的土壤,使 農作物 減產;使 溝谷 增多、擴大、加深,導致 耕地面積 減少;還向 黃河 輸送了大量的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難。
9、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是 黃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雲貴高原。
10、黃土高原地形 破碎,氣候 乾旱 ,水土流失嚴重,多發 自然災害。
11、黃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洪澇,並引發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種地質災害。
12、黃土高原的治理採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結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產活動;另外,嚴格控制 人口增長,解決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地區的主導產業是 能源工業。
13、長江沿江地帶西起 攀枝花,東到 上海,東西狹長的「帶狀」區域。
14、長江沿江地帶地勢 低平 ,地形以 平原 、 低山丘陵 為主;氣候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受地形、氣候影響,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是我國 地表水資源 最豐富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還有豐富的水能、森林、礦產、水產、耕地資源,資源豐富。
15、長江沿江地帶溝通 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和 西部資源富集 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16、 長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發展的生命線。其中 上海 、 南京 、武漢、 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 經濟、 文化 、 交通 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17、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是全國最大的 商業 中心,工業 中心,最大的 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對長江三角洲、長江沿江地帶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帶動作用。
18、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自西向東形成了以 攀枝花、 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 冶金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 鋼鐵、 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以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9、我國長江沿江地帶有 上海、 南京、 武漢和重慶 汽車摩托車 基地,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
20、近年來,由於長江上游地區 毀林開荒 ,陡坡墾殖,造成 森林 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是土壤肥力下降,並淤塞了 河道 、水庫、 湖泊,加劇了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21、長江中下游地區 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22、酸雨使一種 大氣 污染的現象,PH值小於5.6的降水成為酸雨,酸雨對水土、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我國主要的酸雨區有 西南 、 華中、 華東酸雨區,其中 華中 是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23、我國的基本國情是 國土遼闊 、 區域差異大; 人口眾多、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 。
24、三北防護林地跨 西北、華北 、東北,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生態防護林。
25、人類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 人口、 資源 、環境 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