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下冊地理日本教案

七年級下冊地理日本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1-29 21:40:21

❶ 地理七年級下日本一課教案

第七章 第五節
學生姓名 班級
課題: 日本 課型:新授課 使用時間: 年 月 日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一、 學習目標:
1. 記住日本的四大島嶼及位置
2. 記住日本工業的主要分布地區
3. 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給人們帶來的利與弊
4. 結合日本的國情,分析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的發展特點
5. 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6. 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范圍和主要組成部分及重要的城市
二、 重點:
1. 記住日本四大島嶼
2. 記住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布
3. 記住日本主要城市
三、難點:
1、結合日本的國情,分析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的發展特點
四、學習指導:
1. 閱讀導學稿中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獨學)
2. 根據課本或地圖冊,獨立完成下面的「基礎練習」,並用紅筆在自己不會做的題目旁邊標 「*」
3.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內交流,解決難題(群學)
4.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兩個同學之間互相抽背有關內容(黑體字部分)(對學)
5. 小組長把本組有關情況展示在黑板上(大展示)
五、時間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基礎練習
第二課時:基礎練習過關
第三課時:課堂測試及評價
六、基礎練習:
1、日本由 、 、 、 四個大島及周圍一些小島組成,東臨 洋,西臨 海,隔 海峽與 國相望。
2、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技術的國家,日本 的文化對其社會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3、日本的最高山是 ,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4、日本位於 板塊和 板塊的交界處,地處 火山地震帶,因此火山、地震很多,有「 」之稱。
5、日本多火山地震對日本的民俗與文化影響很大,請列舉兩個實例:

6、日本自然資源 ,大多數工業生產所需要的 和 嚴重不足,貿易主要依靠 ,經濟具有很強的 性。
7、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 及 沿岸地區,被稱為「 」工業布局。其主要原因是:為了便於運進 和輸出 ,減少運費。
8、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的工業已向 、 、 轉換。
9、日本是亞洲唯一的 國家,工農業都非常發達,但因為地狹人稠,糧食需要進口,居民以 為主食。日本人把米飯叫 (Rice)。
七.課堂測試,獨立完成
以下練習由小組長批改,並報課代表計分,每小題0.2分
1、 日本最大的島嶼是
A、本州島 B、四國島
C、北海道島 D、九州島
2、關於日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內陸國家 B、氣候乾燥
C、海岸線曲折 D、位於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3、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是因為它位於
A、太平洋內部 B、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
C、亞歐板塊內部 D、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
4、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本國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資源豐富
B、人口眾多,國同市場大
C、農業發達,為工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D、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5、日本在同中國的經濟貿易中,向中國輸出的商品主要是
A、農副產品和工業原料
B、木材和化工原料
C、服裝和工業產品
D、汽車和家用電器
6、日本下列工業區不是位於瀨戶同海沿岸地區的是
A、北九州工業區 B阪神工業區
C、瀨戶內工業區 D京濱工業區
7、下列日本四大城市中,屬於微電子工業基地的是
A、東京 B、大阪 C、名古屋 D、北九州
8、下列日本技藝不是來自中國的是
A、茶道 B圍棋 C相撲 D空手道
【小組長檢查、批改、過關簽字和課堂筆記】

❷ 地理七年級下冊日本

第一節 日本
一,位置:屬於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中國,韓國, 朝鮮,俄羅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oN——46o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
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二,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
(將位置和組成中的海洋和島的名稱在書上18頁圖7.2找到位置並記住)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日本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徵,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的最高峰。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平原為關東
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
原因: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五,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徵:(具有海洋性特徵),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風。
六,經濟類型:加工貿易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
國情: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
●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
●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七,工業區的分布:
●分布特點: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便於原燃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
●主要工業區主:有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京濱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主的名古屋工業區,以大阪和神
戶為中心的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以北九州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書上23
頁圖7.13中找到並記住)
●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八,文化: 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