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氣溫和降水知識
⑴ 七年級上冊地理各氣候的特點
(一)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二)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雨旱兩季分明。
(三)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有明顯乾季和濕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乾旱。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溫多雨,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溫暖多雨。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夏熱冬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⑵ 七年級地理上冊怎麼根據降水量來判定氣候類型
第一步.判斷半球:一年當中,1月氣溫最低則為北半球;7月氣溫最低為南半球。
第二步:用溫度判斷熱量帶,縮小范圍。(注意用的是最冷的那個月的溫度來判斷!!!) 一年中最冷月氣溫≥15℃,則為熱帶的4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15℃≥一年中最冷月溫度≥0℃,則為地中海氣候或者亞熱帶季風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共3種。(特別注意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是溫帶,但是最冷月平均溫度大於0℃) 一年中最冷月氣溫≤0℃,則為溫帶季風氣候或者溫帶大陸性氣候。共2種。其他的極地氣候什麼的一般不考,所以也不用管。
第三步:看降水以確定最終的氣候類型,降水類型有四種:
年雨型(每月都降水,且比較均勻),有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它倆用最冷月氣溫在上一步驟就區分開了。
夏雨型(夏季,最熱的時候降水多),有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這里只需區分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即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最多的月份在600㎜左右,而熱帶草原氣候降水最多的月份在300㎜~400㎜。 冬雨型(冬季,最冷的時候降水多),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每月降水都較少),有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⑶ 初一上冊地理12種氣候類型的氣溫降水柱狀圖怎麼看尤其是季風氣候的那幾個怎麼區分啊
以溫定帶 最冷月均溫T(℃)
熱帶(T>15)
亞熱帶(0<T<15)
溫帶(T<0)
以水定型
年雨型
熱帶雨林回氣候答、溫帶海洋性氣候
少雨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夏雨型
熱帶草原氣候、季風氣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氣候
⑷ 高中地理:氣溫和降水的規律和判斷。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這是氣溫隨時間變化的一般規律。隨著地球以一日為周期的繞軸自轉和以一年為周期的繞太陽公轉,某一地區所接受的太陽輻射的數量就出現以日、年為周期的變化,從而導致氣溫的晝夜(日)和季節(年)變化。
(1)氣溫晝夜變化 它是指氣溫以一日為周期的有規律變化。氣溫日變化的特點是,一天當中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最高值出現在午後兩點鍾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一天當中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稱為氣溫日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氣溫日變化的程度。
日出以後,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地面凈得熱量,溫度升高。此時,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大氣吸收了地面的長波輻射,氣溫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陽輻射達到最強,氣溫也隨之上升。此後,太陽輻射強度雖然開始減弱,但地面得到的熱量仍比地面長波輻射推動的熱量還要多,地面儲存的熱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溫繼續升高,氣溫也隨著升高。到午後一定時間,由於太陽輻射的進一步減弱,使地面得到的熱量開始少於推動的熱量,地溫開始下降。地溫的最高值就出現在地面熱量由儲存轉為虧損、地溫由上升轉為下降的時刻。這一時刻通常在午後一小時左右。隨後,由於地面熱量不斷地虧損,氣溫便逐漸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儲存的熱量減至最少為止。所以,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來,一晝夜間氣溫的高低不僅取決於接受太陽輻射數量的多少,取決於地面的熱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的數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輻射的數量之差。如收入多於支出,則地面儲存的熱量增加;反之,則減少。
同時還可以看出,任何一個地方,每一天的氣溫日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但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又不是前一天的簡單重復。因此,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2)氣溫季節變化 它是指氣溫以一年為周期的有規律的變化。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由於氣溫的高低取決於地面儲存熱量的多少,地面儲存熱量最多的時期,就是氣溫最高值出現的時間;儲存熱量最少的時期,也就是氣溫最低值出現的時間。因此,一年中氣溫最高和最低值出現的時間,不是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這一天要落後1~2個月。即最低值出現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現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後較多,陸地上落後較少。北半球,中、高緯度內陸的氣溫,以七月為最高,一月為最低;海洋的氣溫,以八月為最高,二月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稱之為氣溫年較差。它的大小與緯度、海陸分布等因素有關。赤道附近,晝夜長短幾乎相等,最熱月和最冷月熱量收支相差不大,氣溫年較差很小;愈到高緯地區,冬夏區分愈明顯,氣溫年較差愈大。
對於同一緯度的海陸相比,陸上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況下,溫帶海洋上的年較差為11℃,大陸上的年較差可達20~60℃。
氣溫年較差也因天狀況的不同而不同。雲雨多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小;雲雨少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大。
氣溫的空間變化
(1)等溫線和等溫線圖 等溫線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氣溫相同各點的連結。任意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溫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時間等溫線水平分布狀況的地圖,叫做等溫線圖。
在分析等溫線圖時掌握下列一般規律:
①等溫線密集,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氣溫差別小。
②等溫線向高緯突出,說明高溫地區廣;等溫線向低緯突出,說明低溫地區廣。
③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受緯度影響突出。
④等溫線與海岸平行,說明受海洋影響顯著。
⑤等溫線與山脈走向平行或高原邊緣平行,說明受地形影響明顯,或垂直變化大。
⑥等溫線呈封閉狀曲線,如線內氣溫高,可判斷為盆地;如線內氣溫低,可判斷為山地。
(2)一月氣溫變化:
從1月海平面氣溫分布圖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氣溫的分布,具有下列幾個特點:
①等溫線較密,北半球與南半球相比更密,說明冬季各緯度之間溫度差異大。
②熱帶以外的區域,大陸上等溫線向南凸出,可見北半球的陸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陸暖於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溫線急劇地向北極凸出,這正好反映了暖流對氣溫的影響,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灣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屬於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響增強了,將等溫線遠遠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溫度出現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大陸上,亞洲東北部和格陵蘭特別寒冷。最暖區域通過澳大利亞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歸線附近。
(3)七月氣溫變化:
從7月份海平面氣溫分布圖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氣溫分布具有以下的特點:
①等溫線比較稀疏,說明夏季各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較小。
②熱帶以外的區域,大陸等溫線強烈地向北凸出,可見北半球陸暖於海,南半球陸冷於海。
③洋流、特別是寒流對等溫線的影響比較顯著。7月份,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的結果。在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彎曲,則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魯寒流影響的結果。
④最高溫度出現在北半球的低緯大陸上。最熱的地方在亞洲內部、伊朗、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亞一帶的沙漠地區。
⑸ 初中地理~求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分析氣候特徵(11種氣候要全)以及如何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說出氣候類型+配圖
根據最冷月和最熱月的均溫值,確定溫度帶;結合降水的季節變化,確定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溫多雨,無明顯的季節區別。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變化,年溫差一般不超過5℃。
2、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基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季風顯著,而且盛行熱帶氣旋。
3、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濕季。乾季的氣溫高於熱帶雨林地區,每日平均氣溫在24~30℃之間。
4、熱帶沙漠氣候:極度乾旱而酷熱,少雨,,空氣十分乾燥,極少水分。
5、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常說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溫和濕潤。
6、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7、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潮濕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較均勻。
8、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季風性顯著。夏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
9、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在大陸性氣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南部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熱月的平均氣溫,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10、高原山地氣候:海拔較高,終年低溫。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帶性的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高山氣候)。
11、寒帶氣候:全年寒冷,尤其是冰原地區,幾乎全年都被冰雪覆蓋。
⑹ 初一上冊地理 天氣和氣候思維導圖怎麼做
一.天氣及其影響
1.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來描述天氣。
2.天氣的特版點:⑴天氣反映了一個權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他是經常變化的。
⑵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二.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1.衛星雲圖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雨區。
2.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的主要環節:獲取情報→接受信息→製作成圖表→得出結論→電視播報
3.天氣預報的內容: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的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A.氣溫:大氣冷熱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
C.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13級,次數越大,風力越強,所用符號一杠表示二級。
4.天氣圖:按照專門規定的數字元號,把收集到的同一地點的氣象觀測記錄填在地圖上,這種圖叫天氣圖,天氣圖是氣象工作者預報天氣的主要工具。
⑺ 高中地理,氣溫和降水的圖,看不懂
考地理(人教)一輪復習(檢測)專題一 世界的氣溫和降水_圖文
專題一 課後鞏固提升 授課提版示:對應學生用書第 297 頁] 一、選擇權題(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要求,請選出正確答案) (2015· 四川文綜,7~8)下圖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回答 1~2 題。 1.該城市可能位於( ) A.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 B.40° N 附近大陸西岸 C.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 D.40° N 附近大陸東岸 2.市中心與郊區的氣溫差異導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較郊區大
⑻ 七年級上冊地理助學讀本 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基礎梳理的答案
仨
⑼ 初一上冊地理12種氣候類型的氣溫降水柱狀圖怎麼看
其實就是看是否雨熱同期,多雨的月份是哪個,舉個例子,我國沿海大部分屬亞熱內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容的變化程度與溫度變化差不多,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且降雨月份隨緯度變化而變化,如3/4月在江南一帶,5/6月在江浙一帶,7/8月則在華北一帶
⑽ 七年級地理上冊天氣與氣候復習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