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下冊地理歐洲西部課件

七年級下冊地理歐洲西部課件

發布時間: 2021-01-24 17:00:32

❶ 歐洲西部資料(初一地理)

歐洲西部地區。狹義的西歐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廣義是自斯堪的納維亞南部半島到義大利。
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北和法國東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且均勻。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有煤、石油、天然氣、鐵、鉀鹽等礦產。
重要海港有倫敦、利物浦(英),馬賽(法),布魯塞爾(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倫敦、巴黎、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馬賽等著名城市。除摩納哥外,其餘6國都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廣義的西歐指歐洲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位於歐洲西部、中部和北部。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其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狹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島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夏干冬濕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濕潤氣候。有煤、鐵、石油等礦藏。大多數國家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農業、對外貿易和交通運輸均十分發達。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歐洲人飲食以小麥製品、乳肉產品為主,也是跟農業結構有關。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現有28個成員國。歐盟作用:歐盟建立了關稅同盟,實現了共同外貿、農業和漁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建立了總預算制度。基本實現了商品、人員、資本、服務自由流通。歐盟在世界中的經濟地位:當今世界呈現一超多極發展趨勢。美國是超級經濟大國,日本是經濟大國。歐盟以聯合的優勢與美日成三足鼎立之勢。在歐洲西部對外貿易中,出口大於進口,而且出口量和進口量均大於美國,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七年級地理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地區。狹義的西歐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廣義是自斯堪的納維亞南部半島到義大利。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人口5億多(1988)。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北和法國東南。
概述
歐洲西部地區是指歐洲的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人口5億多歐洲西部(1988)。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波蘭、冰島、摩納哥等。
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並且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北和法國東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內,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且均勻。
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有煤、石油、天然氣、鐵、鉀鹽等礦產。
重要海港有倫敦、利物浦(英),馬賽(法),布魯塞爾(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倫敦、巴黎、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馬賽等著名城市。除摩納哥外,其餘6國都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廣義的西歐指歐洲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位於歐洲西部、中部和北部。
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其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狹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島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夏干冬濕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濕潤氣候。有煤、鐵、石油等礦藏。大多數國家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農業、對外貿易和交通運輸均十分發達,形成以歐洲經濟共同體為中心的經濟體系。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有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愛爾蘭、盧森堡、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
具體介紹
歐洲西部的地形
⒈平原山地為主 ;歐洲西部地勢低平,平原比例大,重要平原有波德平原、西歐平原;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廣,北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有阿爾卑斯山脈。勃朗峰4810米,是歐洲西部最高峰。
⒉冰川作用明顯
北部:受冰川作用,多峽灣、冰磧湖、海岸線曲折。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為典型。
南部:受冰川刨蝕,多U形谷、角峰、冰斗、冰磧湖,冰磧物的堆積形成波狀丘陵。以阿爾卑斯山地區最典型。
農業及乳畜業發達的地區
平原地形適宜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由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西歐適宜多汁牧草生長,因此乳畜業發達。大多數地方發展混合農業,種植小麥的同時發展乳畜業,形成互補。法國是歐洲西部農業發達的國家。(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

❸ 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單元 歐洲西部的課件

1.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歐洲西部的突出特徵。教材由此作為切入點,而沒有像傳統教材那樣從系統介紹本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入手,體現了編寫者力求突出重點,而不求面面俱到的特點。

同時,歐洲西部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是推動歐洲各國求同存異,走向聯合的動力。因此,突出介紹歐盟這個組織,將歐洲西部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從中窺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極具現實意義。

以經濟特徵為中心,以自然環境為背景;突出區域共性,略寫各國差異,也是這段教材編寫的獨到之處。

2.關於歐盟

為什麼要建立歐洲聯盟?歐盟給本區的人民帶來了哪些利益?對這些內容,教材的介紹相當簡潔,主要是通過一幅示意圖加以說明,迴避了復雜的政治因素和國際經濟關系背景。從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角度來體現歐盟的作用,十分符合初一學生的認識水平。

示意圖從5個方面說明了歐盟的作用。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歐盟已建立了關稅同盟,實行共同外貿、農業和漁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建立了總預算制度。1993年1月統一大市場正式啟動,基本實現了商品、人員、資本和服務的自由流通。在歐盟成員國,汽車司機過境不必辦稅務手續,人們可自由越境采購、旅遊、工作和退休。一個長達3萬多千米的公路網連通歐盟各國。1997年10月,歐盟15國簽署了《阿姆斯特丹條約》,在加強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及內政司法合作方面取得進展。1999年1月1日歐元已如期啟動。一個沒有國界的大歐洲已逐漸形成。

歐盟的建立對於歐洲各國擴大經濟市場,降低成本,減少繁瑣手續,推動科技發展,促進內外貿易發展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此,歐洲各國可以以同一種聲音在世界舞台上發言,形成同一種勢力與美國代表的世界強勢集團抗衡,成為世界政治、經濟領域不可小視的力量。而這正是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做到的。因此,對於歐洲西部,聯合才能受益。

3.製造業為主的工業

這是除日本外,本教材介紹到的第二個經濟發達地區,其經濟發展特徵既具有發達國家的共性,又具有區域個性。本課教材重點介紹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方面,以加深學生對發達國家的了解。

歐洲地區經濟發達首先表現為工業發達。在工業方面,本區可圈可點之處很多。例如,從歷史上看,這里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上看,德、法、英等國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從部門結構看,製造業比重高,采礦業比重低,傳統製造業比重在減少,尖端工業占優勢;從對外貿易水平看,歐洲西部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高科技工業產品(如計算機、飛機、汽車、通信工具、精密儀器、高級機電產品、化工產品、成套設備等),附加值高的輕工業產品(如高檔時裝、香水、家用電器等生活消費品),以及深加工的農產品(如高檔食品、飲料和酒類、優質水果和花卉、乳肉製品等)。從國外進口價格較低的原材料、燃料和糧食,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為歐洲西部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由於製造業比重高是發達國家經濟的重要特徵,也是發達國家工業區別於發展中國家工業的主要特徵,所以本段教材以此為標題。

4.傳統的畜牧業

一般教材在編寫農牧業內容時往往從自然環境條件入手,進一步介紹經濟的發展情況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本教材採用了倒敘的方法,從人們的日常飲食習慣特點出發,引入歐洲發達的畜牧業;進而引導學生從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分析本區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又從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區的氣候成因。由表及裡,如抽絲剝繭,突出了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圖8.19「歐洲人飲食結構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以框圖的形式直觀的表示了歐洲人飲食習慣與自然環境影響的相關性。

歐洲農業結構多是種植業與畜牧業相結合,以畜牧業為主。這不僅因這里發展畜牧業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也因為深加工後的各種畜產品的附加值遠高於種植業,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更高的利潤。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專門化和社會化,畜牧業產值高於種植業,經深加工的農牧產品出口多於初級農產品,多數地區的種植業服務於畜牧業(飼料種植業比重大),而農業從業人口往往較少,都是發達國家農業區別於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特徵。歐洲各國在這些方面具有典型性。P62課文和閱讀材料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

5.繁榮的旅遊業

旅遊業目前是世界經濟中創匯最高的行業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業部門。而目前,歐洲是最受世界各國旅遊者青睞的地區,1991年去歐洲的遊客佔世界遊客總數的61.6%。

❹ 七年級下冊地理基礎訓練 歐洲西部答案

AABACDCB
絕對對

❺ 七年級下冊地理歐洲西部關於工業,農業知識點

歐洲西部
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四大半島,兩大山脈,主要的內海有波羅的海和黑海;邊緣海有北海和比斯開灣;地中海位於亞、歐、非之間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多瑙河,萊茵河(以西為西歐平原,以東為波德平原),易北河,泰晤士河大不列顛島,冰島,愛爾蘭島,愛琴海
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奧地利及其首都,鹿特丹,漢堡,馬賽
一、歐洲西部
1、自然環境
(1)位置范圍
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分為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四部
(2)海岸線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干、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世界上最大的海港,荷蘭的鹿特丹。
(3)地形
平原、山地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分布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勃郎峰本區最高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為什麼多湖泊?為什麼西歐河流流經國家多?
答:深受冰川影響,湖泊眾多。西歐國家國土面積狹小。
湖泊:西北部和阿爾卑斯山脈兩側(多為冰川作用形成)湖泊多——「千湖之國」芬蘭;峽灣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狀起伏——波德平原;阿爾卑斯山脈兩側散布的湖泊
河流特徵及成因:流量穩定,季節變化小,水流平穩,河道寬闊;河網較密,水量充沛,長河較少 為什麼歐洲西部的河流通航里程較長?
答:由於歐洲西部氣候海洋性明顯,降水較多,且季節分配均勻,使該地區河流的水量較大,流量穩定,汛期不明顯,非常利於航運。
河網密布,水量充沛,為什麼沒有大江大河?為什麼水量充沛?為什麼河網密集? 答:歐洲面積狹小所以沒有大江大河。
多瑙河發源於德國山地,由西向東流經: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國。注入黑海。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萊茵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魯爾區航運便利,最終注入北海。萊茵河世界航運最繁忙,貨運量在世界上僅次於密西西比河
(4)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特徵:海洋性特徵顯著
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氣候成因:西歐位於40-60°N之間,受西風帶的控制;平原多,山脈是東西走向,海岸線曲折有利於西風進入;北大西洋暖流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所以西歐形成了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經濟發達地區:對外貿易發達,其中德國居第一位。密集的工業地帶呈「十」字型
西歐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進口:原料、燃料、糧食;出口:工業製成品。
西歐傳統的畜牧業:氣候和地形利於牧草的生長,所以畜牧業發達,歐洲人愛吃牛羊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