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高三地理必修一

高三地理必修一

發布時間: 2021-01-24 15:01:16

高中地理必修一

在水來平方向上是高壓流向低壓,在源垂直方向上則是因為大氣運動才產生的氣壓高低變化

熱力環流是大氣最簡單的運動,首先是因為地區間冷熱不均,這樣冷的地方近地面空氣冷卻收縮下沉造成近地面氣壓值升高,而高空氣壓值降低(注意:這里說的是氣壓升高與降低,並不代表高壓、低壓);熱的地方近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造成氣壓降低,而高空氣壓升高,這樣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方向上都形成了氣壓差異,從而使空氣在水平方向上從高壓流向低壓

㈡ 高中地理必修一最難的部分

高一地理:學習方法總結

1.抓「概念」重「消化」

復習時,要十分重視概念,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時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教學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問題中進行。老師重視概念教學,學生對概念就特別留心,「扣」得很嚴。經過長期訓練後,學生分析、回答問題時就嚴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3.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這不僅僅是緯度位置決定的,與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向)、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如,上海為什麼能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這要從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所處地形區、農業基礎、原料來源、歷史因素、技術力量等方面綜合評估。

(2)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各要素之間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往往是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引起連鎖反應,破壞生態環境。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證實地理環境的綜合性特點。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壞,就會引起水蝕、風蝕,加劇水土流失,導致氣候惡化。這些變化又會影響植被的恢復。這一惡性循環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也足以證實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綜合性的特點。

掌握了全面分析問題的方法後,就可避免觀察事物時的單一性、片面性、簡單化,從而認識地理事象的復雜性、整體性、內在聯系性。

4.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個性。每一區、一地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就是同一區域內部也不會一模一樣。

如:為什麼歐洲有溫帶海洋性氣候,亞洲卻沒有?為什麼亞洲季風盛行而歐洲卻沒有形成?這一問題要從海陸位置、氣壓差異和所處的氣壓帶、風帶上去思考,也只有從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這類「個性」問題還有很多,如:為什麼地處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為什麼地處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乞拉朋齊成為「世界雨極」?為什麼緯度較高的吐魯番盆地成為全國夏季溫度最高的地方?

5.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形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流的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㈢ 高中地理必修一高考考點

高中地理高考由考委會確定安排。
高中地理由所屬考區根據情況設置。負責報名信息的錄入,網上預申報考生的確認工作,考生報考資格的初級審核,考場及試室安排,下發准考證、考試組織實施等工作。

㈣ 高三一輪復習地理必修一水圈章節必背的知識

學的不扎實,練得少,多練練就會好。加油!

㈤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問題

必修I應該主要是自然地理,通過第一章知道了晝夜時間差,如北京時間是早晨8點,而回英國正是凌晨;晨線上所有答時間是地方時6點,昏線是18點;通過太陽南北回歸線的移動了解了地球的四季以及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長和夜長等;在北半球,冬至日太陽能夠照射到房屋裡面那麼一年這個房子都可以照進陽光;因為地轉偏向力的原因,北半球河流右側侵蝕更嚴重。
第二章大氣:海拔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度那麼可以根據平原所在海拔和溫度推測測出山頂的溫度,對去高山地區旅遊挺有用的;垂直氣候帶對植被的影響;冷暖峰交匯時候帶給人類的影響等等

㈥ 高中地理必修一高三到底怎麼復習

我也是高三學生、如果你基礎比較扎實的話、建議跟著老師的步伐來、老師上課之前要內講的內容盡量容提前做完
晚上不要超過12點睡、早上不要超過6點10分起床、中午午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和飲食習慣、周末可以運動運動增強體質
自己手頭要有一本自己買的練習、老師上一課跟後面做一課、及時鞏固、不懂的要及時去問、學會求助在高三很重要、一定要全部搞懂不要不懂裝懂、學習本來就是件嚴謹的事、
講究效率、課前練習要對著課本做、盡量做對、下學期要盡量做快、課後練習可以放開課本做、這樣可以測試自己掌握了多少、有不足或遺忘的、要及時補上,
解題要細心、選擇題不多說、解題技巧較簡單、大題目解題時、要多看看課本上類似的例子、比如說煤炭工業的區位因素和影響等等、可以參照書上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設那一節來看(我們是人教版,不知道樓主是什麼版本),地理題解題一般都會有一個解題的思維模式、適量做題目多總結也不難掌握、
最後、萬事都在於堅持、一定要堅持、並且要沉得住氣、不要浮躁
今年六月份高考、祝你金榜題名

㈦ 高中地理必修一高考重點是什麼

世界來區域地理的季候對人類的生源產生活的影響,個地域的農業工業發展特點;中國區域地理,地球的運動原理,日時區時太陽高度角的計算,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側視圖,極地俯視圖,分析地球運動規律,會辯由「球體地圖」演變的「抽象地圖」建立空間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㈧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識點有哪些

地球在宇宙中,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運動,地球的圈層結構。

㈨ 高三地理必修一怎麼復習

要勤於思考,特別要發揮空間想像力!!如果學精了,自然地理比人文地理簡版單很多。就那權幾個知識點,翻來覆去的考,考過去考過來還是萬變不離其宗。建議從書本入手,地球的那一章節上的任何一句話就可以弄出無數個題目,所以要理性的掌握書中的任何一句話,真正的知道在書中為什麼這樣說,這么說的現實生活依據在哪!至於地圖那肯定是要多看,要培養看地圖的興趣,把地圖當課外書看,然後再結合前面說的方法,肯定能成功!
另外補充一下,碰到自然地理題,千萬不要怕!要相信自己,話說回來,本來也沒什麼好怕的!
祝你學習進步!!

㈩ 如何學好高中地理必修一

必修一是自然地理,地方時什麼的要會想像。後面的氣候和洋流、地殼運動要多背多記。
必修一
1、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表現
2、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規律,恆星年,回歸年的時間和意義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新一天和舊一天的范圍判斷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緯線的晝長 北緯20°,40°,60°
5、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及變化規律
6、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
7、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
8、氣壓帶風帶分布,氣候類型(影響因素、特點),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
9、天氣系統(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實例
10、氣旋反氣旋~畫圖,鋒面氣旋的判讀
1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和對策
12、水循環過程,洋流(名稱、位置、對沿岸影響),洋流與等溫線,四大漁場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厄爾尼諾現象(了解發生過程)
13、水資源分布,大洲和國家,水資源短缺原因(自然和人為),開源節流的措施
14、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現,岩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適當記一些岩石類型)
15、背斜向斜的判斷和現實意義,地嵌地壘的實例(簡述其成因)
16、流水侵蝕與堆積地貌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自然帶分布,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規律和景觀(自然帶)變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