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蘇教版地理七年級課本

蘇教版地理七年級課本

發布時間: 2021-03-14 05:48:12

㈠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總匯

地理復習 1、認識地球的過程由天圓地方說到球體,到現在的科學認版識地球是一個兩權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赤道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一定比例縮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儀。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長度都相等,每條經線只形成半個圓圈,指示南北方向;垂直於經線的圓圈叫緯線,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長度不相等,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南緯用S表示,北緯用N表示;南北緯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都是0

㈡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期末我要看看。

地理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有少數地區屬熱帶,無寒帶;②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5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錫、不單,南部緬甸、寮國、越南。) ②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 ③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 東海、南海。海域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 ④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34個少級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包括自治縣、自治洲、市)鄉(民族鄉、鎮)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7頁圖1.7)湖南 湖北 廣東 廣西 河南 河北 山東 山西 黑龍江 新疆 浙江 江蘇 江西 遼寧 寧夏 青海 山西 甘肅 雲南 貴州 西藏 四川 北京 上海 天津 內蒙古 台灣 海南 福建 吉林 安徽 重慶 香港 澳門
二、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佔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兩次人口增長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佔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一、了解我國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
① 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
我國地形的特徵(P24-29):地形復雜多樣和高原、地面積廣大(活動P26-27 1、2、3;P29-30 1、3)
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P23活動1——4)
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構成;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課本P22圖2——2、24頁圖2——4
地勢對我國的影響:①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了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古詩雲「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③交通: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不同的地形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P25圖2-5
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三分之二。
意義: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遊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遊業。)
②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時,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後,並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總結:不同的地形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濕潤半濕潤的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宜發展林業、畜牧業和旅遊業;乾旱、半乾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乾旱、半乾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我國的主要山脈:(落實到地圖上)
⑴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我國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②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我國氣溫的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約50℃)原因:南北緯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勢),南北受冬季風影響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溫差不大(僅12℃)原因:太陽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晝時間較長,接受太陽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讀圖:P31 2——13 P32 2——14,讀圖步驟如下:
① 根據圖例,讀數值,了解氣溫遞變規律,概括總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② 觀察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據等溫線的疏密了解氣溫空間變化的梯度式變化幅度;④閱讀南北氣溫極端數值,了解氣溫空間分布的具體差異。
如圖2——13:我國冬季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是由南向北遞減,即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從圖中可以看出0℃等溫線大致穿過秦嶺——淮河一線,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向南彎曲,主要是因為地形地勢的影響;溫線的密集,說明了氣溫的差異較大。我國最南氣溫為16℃,最北氣溫-32℃,所以我國南北1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50℃。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①原因:根據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的實際(農業生產實際主要指一個地方氣候農作物所能提供的熱量條件);②類型五個(北→南)寒溫帶(高原氣溫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
P33圖2——15 了解我國六個溫度帶的主要分布地區(行政區、地形區)
例:P34頁 活動2
答:不同的溫度帶內,同一種糧食作物(如小麥),選擇的播種時間也不同,暖溫帶適合於秋季播種,收獲的是冬小麥;中溫帶適合於春季播種小麥,收獲的是春小麥。
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P35 圖2——16,在圖在中找出我國主要的等降水量線穿過的省區?
例:P37活動1:①甘肅年降水量較少,蒸發大於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頂,可以用來晾曬糧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魯番年降水量很少,蒸發很大,晾房通風效果好,通風可加速水分的蒸發,利於水果的晾曬;③紹興降水量較大,斜頂房利於排水;④黃土高原年降水量較少,氣候較為乾旱,人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建窯洞,窯洞冬暖夏涼,較為乾燥。
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幹濕地區:乾旱區,半乾旱區,半濕潤區,濕潤區。
P36 圖2——17,找出我國四大幹濕地區的分界線及分布地區?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內流區域 1/3 流入沙漠或內陸湖泊:塔里木河

影響因素 對我國河流的影響
地形(地勢) 地勢西高東低,河水滾滾東流入海,成為外流河,位於外流區
氣候 氣溫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㈢ 七年級蘇教版 地理 復習 全冊 重點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資料

1、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如:土地、生物、水、氣候等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鐵、銅等礦產資源)兩大類;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種類多、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它是由江河水及淡水湖泊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組成。地球上的淡水主要以冰川形式存在。目前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3、一個國家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徑流量的多少來衡量。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只相當於世界的1/4。

4、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的特點是:夏秋多、冬春少。解決時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興修水庫。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總體呈現南多北少的狀態(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調水。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

5、根據利用方式的不同,將我國的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沙漠等。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大部分草地、荒漠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內陸區。我國土地資源的三大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山地多、平地少;後備耕地資源缺乏。我國的種植業集中分布在東部平原地區,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棉花、花生(其中東北平原一年一熟,華北平原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該線以南地區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油菜(其中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年兩熟,台灣南部、海南等地一年三熟)。

6、我國的三大林區是: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南方林區。

7、為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我國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8、因地制宜發展生產,是我國農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9、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其中山西、陝西和內蒙古三省最為豐富。其中山西省又被稱為「煤海」。我國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其中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氣儲量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儲量相當。我國的鐵礦貧礦多、富礦少。其中以河北、遼寧、四川三省的儲量最多。我國的九大鋼鐵工業中心是:鞍山、北京、武漢、包頭、上海、攀枝花、太原、馬鞍山、重慶。

10、1月份00c等溫線經過: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

11、我國自北向南分布的四大工業基地及特點:遼中南工業基地(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基地)

12、高新技術產業的三大特點:科研人員所佔比例大;研發的費用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分布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已初步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帶。

13、鐵路運輸是目前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能實現從「門口到門口」的是公路運輸。

14、如何合理選擇運輸方式:貴重或急需,數量不大,遠途,選擇航空運輸;容易變質,數量不大,短途,選公路運輸;大宗笨重貨物、遠途,選鐵路運輸、水運(看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有鐵路還是有河流或臨海);液體、氣體選管道運輸。

15、我國主要的鐵路樞紐:徐州(京滬線、隴海線)鄭州(京廣線、隴海線)蘭州(蘭青線、蘭新線、隴海線、包蘭線)株洲(浙贛線、京廣線、湘黔線)成都(寶成線、成昆線、成渝線)北京(京哈線、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包線)

青藏鐵路的起點:青海西寧——西藏拉薩。

16、我國「五縱三橫」鐵路干線:五縱:1、京滬線(經過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2、京九線(南昌是唯一經過的省會城市),3、京哈——京廣線(經過哈爾濱、長春、沈陽;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4、焦柳線,5、寶成——成昆線;三橫:1京包——包蘭線(經過北京、呼和浩特、包頭、銀川、蘭州),2隴海——蘭新線(經過連雲港、徐州、鄭州、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3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經過上海、杭州、南昌、株洲、懷化、貴陽、昆明)。

17、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地理意義:1月份00 c等溫線通過;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我國南北方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水田種植業與旱地種植業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現象的分界線。

18、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部,北依燕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北京的主要城市職能:政治中心(兩會、國家的主要方針政策出台)、文化中心(教育、文化、科技機構等)、國際交往中心(與外國元首、友好團體的友好往來)。

19、北京的主要名勝古跡主要有:長城、故宮等。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稱為中國的「矽谷」。

20、台灣位於我國東南部,北接東海,南臨南海,東臨太平洋,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鄰。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台灣省由台灣島和澎湖列島、釣魚島等組成。台灣西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山地佔全島面積2/3,玉山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主要的城市、人口和工業均主要分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高雄是主要的工業城市,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的「矽谷」,經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主要物產有樟腦、熱帶水果、木材。台灣漢族人大部分祖籍是福建和廣東。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21、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優越條件是:航運便利;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毗鄰經濟發達的香港和澳門。不足之處是: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輕工業十分發達。當地還是我國香蕉、龍眼、荔枝等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由於該地區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極少,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當地農業以「基塘農業」為主。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模式。

22、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香港。香港主要發展的產業是:金融、貿易、信息、航運、旅遊等;澳門經濟主要以博彩業和旅遊業為主。

23、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到烏鞘嶺,北起古長城,南至秦嶺,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黃土高原的地形基本特徵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高原最嚴重的自然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大力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制約黃土高原地區[農業發展的兩個最關鍵因素是:乾旱和水土流失。

24、山西、陝西和內蒙古接壤的地區分布有世界罕見的超大煤田,被譽為「烏金三角」。該地的煤炭具有煤質好、埋藏淺、可露天開采、成本低的特點,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25、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是: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26、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乾旱;青藏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高寒。

27、長江沿岸地帶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是:水運便利;勞動力資源豐富;具有特有的位置、信息、人才等優勢。

28、上海發展經濟的主要優勢有:地處我國沿海和沿江兩個經濟地帶的結合部,經濟腹地廣闊,交通便利;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勞動力素質高;位於長江三角洲,自然條件優越,農業基礎好。

29、上海發展經濟的不足之處是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30、上海經濟發展的方向:優先發展信息產業,以信息產業帶動金融、商貿、汽車、成套設備和房地產的發展。

31、有關長江沿岸地區的美稱:黃金水道----長江;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天府之國-----四川盆地。湖廣熟,天下足------湖南和湖北的糧食產量高。

p:是這個么??

七年級地理上冊義務教育教科書

適度的練習,加強對精典題型的分析
高考不僅是對考生知識與學習能力的考查,也是對考版生心理素質權和應試技能的考查,希望考生能將平時的每一次綜合訓練,均以高考的心態要求自己,而高考時又以平常的心態寬對自己,一般就能取得好成績。

㈤ 七上地理(蘇教版)復習小結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大地球形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望遠;在海邊看遠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桿,然後都能看到船體;大草原上遠處奔跑而來的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馬匹,然後逐漸看到整個馬群;地球衛星照片。 2、現代宇宙觀測研究證實地球的真實開關是不規則的球體,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地球大小:平均半徑區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4、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轉過程中,朝向太陽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陽的半球是黑夜。隨著地球不停的自轉,地球表面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①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23.5°N(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白晝的時間最長,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多。 ②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23.5°S(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少。 ③春分(3月21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赤道,這時,北半球白晝時間比夏至短,比冬至長。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夏至低,比冬至高;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夏至少,比冬至多。 ④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南半球的季節則與北半球相反) 6、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到兩極縮為一點。赤道的緯度為0°,赤道以北稱北緯,赤道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點線,即本初子午線,或稱為0°經線。這條經線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 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和東經160°這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與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基本上是從海洋通過,避免了以0°和180°經線為劃界,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上。 7、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譯。 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8、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愈小,要表示的內容愈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愈小。 9、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0、地圖上,通常用等高線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就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就稀疏。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地形的名稱:山峰-山頂最高點 山谷-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山脊-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陡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11、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五種地形基本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①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③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間相對低平。 12、陸地上高峻的山脈主要分布在兩大地帶。一是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例: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組成。二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脈帶。由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等組成。 13、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人們常說「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14、面積廣大的陸叫大陸;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中海峽;陸地伸向海洋的部分,叫半島。 15、世界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 16、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 17、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一是環太平洋沿岸地帶;二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因為這些地帶是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全球六大板塊:七年級山冊課本P35圖2-48。 18、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多變。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而具有相對穩定性。常用天氣符號:七年級山冊P58圖4-1 19、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白色愈濃,表明雨下的愈大。 20、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北半球大陸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南半球則相反)21、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向高緯度逐漸降低。世界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除了南極洲以外,寒冷區域最 大的洲是亞洲。 22、實際上,地球表面氣溫的分布同緯度並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受熱和放熱的情況不同。一般是陸地升溫快,降溫也快;海洋升溫慢,降溫也慢。 2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是:⑴赤道地區降水多,⑵兩極地區降水少。⑶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在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下,降水少,大陸東岸夏季風來自海洋,降水多。⑷中緯度地帶,內陸地區,距海遠,降水也少。 24、⑴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例:亞馬遜平原。 ⑵熱帶草原氣候-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為廣大。 ⑶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亞洲最廣) ⑷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⑸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中國東南部,美國東南部、巴西東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亞等的沿海地區。 ⑹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氣候特徵: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⑺音速季風氣候-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 ⑻音速海洋氣候-中緯地區的大陸西岸,(氣候特徵:冬九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⑼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林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 ⑽寒帶氣候-極圈以內。 ⑾高山高原氣候-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 25、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 ①緯度因素: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降水受緯度因素的影響,在赤道和兩極地區比較明顯。 ②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候影響的地方,降水就多,遠離海洋的內際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 ③地形因素:同緯度地帶,山上的氣溫都比山下低。降水受地形的影響,也很顯著。迎風山坡,暖濕氣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風山坡空氣下沉,降雨少。 ④洋流因素: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叫做寒流。有增溫增濕作用。以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洋流,叫做暖流。有降溫減濕作用。 26、①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世界的人口可能無節制地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27、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 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比如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等,而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都可適宜於大量的人口長期居住。 28、世界三大人種: ①黃色人種 ②白色人種 ③黑色人種 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七年級上P45閱讀),並在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6世界人種分布圖) ①黃色人種: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②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③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9、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7,世界語文分布圖) 在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英國是英語發源地。 30、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9世界宗教分布圖),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3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叫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叫做集鎮。 32、面積居世界前6位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人口居世界前6位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 33、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大多分布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這些發達國家,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都分布於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目前,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34、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佔有突出的位置,它從根本上影響著國際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盡管國際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逐漸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 35、聯合國、世貿組織、國際奧委會、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七年級上P95) 聯合國總部-美國紐約 世貿組織總部-瑞士日內瓦 國際奧委會總部-瑞士洛桑 歐盟總部-比利時布魯塞爾 石油輸出組織總部-奧地利維也納 上海合作組織總部-中國上海 亞太經合組織總部-新加坡

㈥ 初一上冊蘇教版地理完整復習資料

七年級(上) 自然地理(蘇教版)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P2-4)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
2、下列證據可說明地球是個球體:遠處駛來的帆船,先見桅桿,再見船身;月食;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衛星照片;站得高看得遠。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二、地球儀(P4-7)
1、經線、緯線的區別:
經 線(子午線)緯 線
概 念在地球儀或地圖上,連接南北兩極的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與經線垂直並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指示方向 南北 東西
長 度相等 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兩極為零
形 狀半圓 圓圈
條 數無數條 無數條
經線圈由兩條正相對的(即差180°)的經線組成的大圓。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平分地球。 每條緯線都自成一個緯線圈,
僅 赤道 能平分地球。
2、緯度、經度的比較:
經 度緯 度
度數起
點線把通過英國倫敦 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條經線,定為0°經線,即本初子午線赤道 為0°緯線
度數劃分 _本初子午線_是東西經的分界線。 0°經線以東的180°為東經 ,以西的180°為 西經 ,東、西經各有180°。東經180°與西經180°同在一條線上,這條經線稱為180°經線。 _赤道為南北緯的分界線,赤道_以南為南緯,以北為北緯,南北緯各有90°,北緯90°即北極(N),南緯90°即為南極(S)
代 號東經(E),西經(W) 北緯(N),南緯(S)
半球劃分 習慣上以(20°W,160°E) 組成的經線圈平分地球為東、西半球 _赤道_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3、中高低緯度的劃分:
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 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 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
4、在經緯網上確定地理位置: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描述,包括經度(東經或西經)與緯度(南緯或北緯)兩個方面 。
三、地球的自轉和公轉(P9-12)
1、自轉和公轉
自轉 公轉

向 側視 自西向東
從南極上空看 順時針
從北極上空看 逆時針
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運動狀態 地軸是傾斜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
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地方時差;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分布;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正午物體影長的變化
2、四季的變化
節氣 日期 季節(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南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的狀況正午
影長
春分 3月21日 3、4、5月為北半球春季, 赤道 晝夜等長
夏至 6月22日 6、7、8月為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最短
秋分 9月23日 9、10、11月為北半球秋季 赤道 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 12、1、2月為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短夜長 北半球少,南半球多 最長
3、五帶的劃分
人們根據太陽光熱在地表的分別狀況,把地球表面分為五個帶:
范圍 獲得太陽光熱狀況 突出的自然現象
北寒帶 北極圈
北回歸線
南回歸線
南極圈 少,終年低溫 極晝極夜
北溫帶 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 既無極晝也無極夜,四季分明
熱帶 多,終年高溫 一年有一、兩次陽光直射現象
南溫帶 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 既無極晝也無極夜,四季分明
南寒帶 少,終年低溫 極晝極夜
鹽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物體影長最短,晝最長夜最短;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正午物體影長最長,晝最短夜最長。
四、地圖知識
1、比例尺(P9、23)
(1)比例尺又叫縮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2)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個分式,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即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實地范圍越小 。
2【初一上學期地理復習資料】2、三種定向法:(P14)
(1)一般定向法:沒有特別說明的地圖,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 北方 。
(3)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 南北 方向,緯線指示 東西方向。
同一條緯線上的兩點只有 正東或正西方向;同一條經線上的兩點只有正南或 正北方向。
地球上最北的點是北極點,北極附近,沿經線指向北極點就是 正北方向;地球上最南的點是南極點,南極附近,沿經線指向南極點就是 正南 方向。
3、等高線的特點:(P16、17)
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都相同:等高線越密集,坡度 越陡 ,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形地勢特點
判斷山地地形的方法
(1)形狀特點 見16頁 圖1.29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態也不一樣。
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四周向中心遞增,有山峰標志;
山脊(即分水嶺):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即凸出部分指向低處;
山谷(即集水線):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即凸出部分指向高處,這里容易形成河流,選擇水庫壩址的地方;
鞍部:兩山頂之間,形似馬鞍;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
(2)判斷規律
向高處凸出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緩坡等高線稀疏,陡坡等高線密集,陡崖坡最陡,密呈線一條;鞍部兩山頭,好似眼鏡架。
2、陸地上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五種地形。
五、海陸分布 (P26-29)
1、海陸面積比例:地球表面總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佔29%,海洋約佔71%,所以說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海陸分布特點: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海洋多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南極大陸)。
3、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1)地球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其中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大洋洲介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南美、北美洲之間,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環繞。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環繞; 全部分布於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 全部分布於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全部分布於東半球的大洲:歐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亞洲和大洋洲既跨南北半球,又跨東西半球。
各大洲之間陸地上的主要界線:
歐洲與亞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2)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周圍的大洲:
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大西洋: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南極洲和非洲之間。
印度洋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之間。
北冰洋位於北極圈內,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圍。
最大的大洲 亞洲 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 南極洲 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
緯度最高的大洲 南極洲 緯度最高的大洋 北冰洋
面積最大的大陸 亞歐大陸 面積最小的大陸 澳大利亞大陸
六、海陸變遷
1、滄海桑田變化(P32、33)說的是海陸變遷,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如喜馬拉雅山中發現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 和海平面的升降 (海底古河流的遺跡;鹽城東海岸曾經是一片汪洋) 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荷蘭的圍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陸)也會引起海平面的升降。
2、板塊運動學說:(P37、38)「大陸漂移說」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發現的,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全球劃分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大洋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而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地帶。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主要有:
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② 地中海-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4、(P38、39)紅海和東非大裂谷是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幾千萬年以後這里將成為新的海洋;因為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碰撞,地中海不斷縮小,直至消失。 因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碰撞,青藏高原成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喜馬拉雅山不斷隆起抬升成世界最雄偉的山脈、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最高峰。
七、天氣與生活
1、天氣(P43):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變化的。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常用到氣溫、降水、風、雲、霧等要素;
氣候(P57):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般變化不大,一般只注意到 氣溫、降水兩要素。
2、認識衛星雲圖(P46),圖上綠色代表陸地 ,藍色代表海洋 ,白色代表雲雨區 。白色越凝重,代表雲層越厚 ,雲厚的地方往往下雨就越大 。
3、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見P46)頁。
4、(P48)空氣質量指數與空氣污染指數評判一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好壞。污染指數小(小於100),空氣質量為優、良,則空氣清新,對人體的健康有益;污染指數大,(大於100),則空氣污濁,對人體健康有害。
5、風向是風的來向,即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是風的強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