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書
Ⅰ 人教版 七年級上冊地理封面是哪個城市
那就是一幅插畫,沒有特殊的含義,也不指特定的地區。。
是這個嗎?
向左轉|向右轉
望採納~~~
Ⅱ 初一上冊地理(人教版)重點或筆記
上冊:
1.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大小的比較。(歷史書p9)
數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地圖上判斷方向的三種方法。(歷史書p9)
①通常把平面圖上方定為北,下方為南;左為西,右為東。
②有的地圖上右指向標,人們根據向標在地圖上定方向。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可根據經緯線來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什麼是圖例和注記,識記常用圖例。(歷史書p9)
圖例是用來標注地圖上所表現的地物屬性的圖形符號。注記是地圖上用以說明點、線、面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復雜實體的數字和文字。
4.地球的形狀,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P16) 地球是不規則的橢圓體。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km;級半徑為6357km;半徑為6378km。
5.經線、緯線的定義,經度、緯度的表示。(P18)
地球表明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叫弧線叫經線。
緯度是人們給緯線標注的度數。赤道為0º,赤道以北稱北緯(以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以S表示),南北良機的緯度為90º。
6.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 本初子午線為0º經線,南回歸線為23°26′緯線,北極圈為66°34′緯線。
7.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P18、19)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為界。
8.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周期、意義。(P21、28)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為一日(24小時)。
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因而白晝和黑夜就不斷地更替。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25日。
地球公轉導致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從而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帶的劃分。
9.晝夜更替以及地方時差異的原因。(P22/24) 由於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因為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逐漸向西移動,又在西方沒入地平線一下,白天變為黑夜,黑夜又變為白天,循環不息,周而復始。
相鄰的兩個時區,區時相差2小時,兩地相隔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偏東的時區,時區較早。
10.時區的劃分,中時區的中央經線,區時的換算。(P24/25/26)
全球按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º。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中時區的中央經線就是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所在的0 º經線。
11.日界線的定義,越過日界線時時間的換算方法。(P26) 為了避免環球航行中發生日期的混亂,在經度180º附近劃分了日界線,又稱國際日期變更線。
如星期日從東十二區向東越過日界線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退一日變為星期六。反之,則要進一日。
12.高、中、低緯的劃分,五帶的劃分以及成因。(P18/32) 習慣上,把南北緯30º之間稱為低緯度,南北緯30º~60º之間為中緯度,南北緯60º~90º之間為高緯度。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帶,接受的光熱最多,中年高溫,是地球上的熱帶。
在南北極圈內,太陽光照射的高度最小,有極晝、極夜現象,地面獲得的熱量少,氣溫低,分別是地球上的南寒帶和北寒帶。
在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得到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既沒有太陽直射的機會,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分別是地球上的南溫帶和北溫帶。
13.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P37) 最外表是薄薄的地殼。(大陸地殼厚些,它的岩石密度小些;海洋地殼薄一些,岩石密度大)中間一層是地幔。地幔的上層接近地殼處,有一層高溫高壓的軟流層。岩漿就是從這里沿著地殼的裂隙噴出地面的。
地核部分距地面約2900km以下,由一些鐵、鎳等重金屬的物質組成。
14.陸地地形、海底地形圖。(P38/40) 陸地地形由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組成。(海底地形圖見40頁)
15.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P40)
①每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同。②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一般不會相交。
③兩條相鄰的等高線的高度差相同。④等高線密集表明地形陡峭。
⑤等高線稀疏表明地形平緩。
16.內力作用的幾種表現形式。(P43/45)
褶皺、斷層、火山噴發、地震。 17.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哪些?(P47/48)
風蝕地貌、海蝕地貌、河口泥沙沉積地貌、流水侵蝕地貌、岩石的風化。 18.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有哪些影響?(P49)
圍湖造田就會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當洪水來臨會造成泛濫;
在陡坡毀林開荒種地,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19.板塊構造學說(P53) 下冊: 20.地球上的水體有哪些?(P1)
海洋水、陸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氣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 21.地球各種水體中,最龐大的水體是?其儲量佔全球水體總量的百分之幾?淡水儲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哪裡?(P2/5)
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佔全球水體總量的96.5%。
淡水儲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的天然冰體。 2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各類水循環中,對人類活動意義最大的是哪種水循環?參與的水量最多的是哪種水循環?(P8/9)
地球上的水,通過蒸發進入大氣,通過降水又返回海洋和陸地。(P8水循環示意圖)
對人類活動意義最大的是海陸間循環。參與海上循環的水體最大。 23.水循環的意義。(P10)
影響天氣變化、改變地表形態、形成再生資源。 24.水資源的概念。(P11) 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大氣降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淡水等。
25.世界水資源分布特點。(P13)
世界各地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位於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北部、亞洲東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水資源豐富。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大陸、非洲的大部分、亞洲的中部和西部水資源貧乏。 26.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時間分布特點。(P15)
我國水資源分布具有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東南部近海降水量豐富,徑流量大,水資源較為豐富;西北部內陸降水量稀少,徑流量小,水資源較為貧乏。
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具有夏秋兩季多,冬春兩季少的特點。 27.地球上大氣圈的作用。(P17)
大氣圈防護來自太空的流星對地面的襲擊和紫外線的傷害,為生命活動提供了氧氣和水汽。大氣圈使地球上的嚴寒和酷暑得到調節,使其適宜人類的生存。 28.什麼是天氣?(P18)
天氣是指一地短時間內大氣的冷熱、干濕、晴陰、風雨等狀態及其變化。常用氣溫、降水、溫度、雲量、氣壓、風向和風速等表述天氣狀況。 29.風力等級和風向的含義及符號。
(P29風級表。) 30.如何根據雲量來判斷天空狀況?(P31)
天空狀況 雲量
晴天 全部天空中被雲掩蓋的部分,總加起來不到2/10
多雲 全部天空中日平均雲量≯2/10、≤8/10,太陽時隱時現
陰天 全部天空中被雲遮蓋的部分,總加起來≯8/10
31.衛星雲圖中各顏色代表的含義。(P34) 在衛星運圖中,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黃色表示陸地,白色和灰白色表示雲層。顏色愈白,雲層愈厚,下雨的可能性愈大。
32.什麼是氣候?(P35)
氣候是指一地多年大氣的一般狀況。 33.氣候特點通常用什麼表示?(P35)
氣候特點通常用多年觀測的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平均值(如月、年平均氣溫,月、年平均降水量等)和極端值(如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極端最多降水量、極端最低降水量等)來表示。 34.東部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P36/37)
夏季,大陸的氣溫高於海洋,而大陸的氣溫低於海洋,形成從海洋吹向大陸的夏季風,來自海洋上的夏季風,給東部近海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水汽。冬季大陸的氣溫比海洋低,而氣壓比海洋高,形成從亞洲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乾冷的冬季風給我國帶來了嚴寒和乾燥。 35.月球為什麼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P44)
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恰好相等,平均周期都是27.5日。所以月球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人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另一面。 37.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和主要成員是什麼?(P49)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的主要成員是九大行星和圍繞它們運動的大大小小的衛星。 38.太陽活動的主要表現及其影響。(P48)
太陽的活動主要表現為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陽的劇烈活動可能會影響地球上的氣候、通訊、磁場等變化,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39.太陽系九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到遠依次是什麼?(P49)
木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36.月相及其變化。(P45)
隨著日、地、月三者之間位置的不斷變化,地球上人們看到月球的相貌發生著周期性的變化,這種現象叫月相。
每逢農歷初一,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背對著地球,我們就看不到月亮,稱為「新月」或「朔」。隨著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逐漸轉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們看到凸向西邊的半個月球,稱為「上弦月」。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時,人們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陽照亮的一輪圓月,這就是「滿月」或「望」。此後,月球背向太陽的一面逐漸轉向地球,到農歷二十二、二十三,人們只能看到凸向東邊的半個月亮,稱為「下弦月」。再往後,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來越少,又回復到「朔」。
40.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哪些沒有衛星?(P50)
水星和金星。 41.地球上肉眼看到的行星有哪些?(P50)
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 42.小行星帶主要分布在哪裡?(P53)
小行星都沿著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行。一些小行星的軌道可能與地球軌道相近或相交,因而有可能與地球相撞,造成很大的危害。 43.彗星一般由哪幾部分構成?(P53)
彗星是由岩石顆粒、塵埃和冰塊組成的「臟雪球」,一般由慧核、慧頭和慧尾三個部分構成。 44.什麼是流星?(P54)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當這些流星體與地球大氣相撞時,產生摩擦燃燒,便形成耀眼的光跡,叫做流星。 45.天文學上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麼?(P56)
天文學上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天文單位和光年。 46.全天分為的星座數和最重要的星座。(P57)
按照國際天文學會的規定,將整個天空劃為88個星座。(重要星座見57頁4圖) 47.天體系統可以分為哪幾級?(P61)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
Ⅲ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前三章的知識提綱,要寫滿一張A4紙 說了給採納
人教版初一上冊地理知識提綱
要人教版
kinden58542 | 2013-09-04
滿意回答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綱要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站得高,看得遠。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自轉 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365天)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二)地球儀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給出地點要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讀出經緯度;給出經緯度要能找相應的地點。
(三)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三、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影響:
a)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b) 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
海陸位置影響:
a)青島的降水量比蘭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
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青藏高
Ⅳ 2012年最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電子書在哪有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網
Ⅳ 201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書的目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三節 地圖
第二章 陸地專和海洋屬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附錄一:本書主要地理詞彙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二:本書常用地圖圖例
世界政治地圖 世界地形圖
Ⅵ 初一上冊地理復習資料(人教版)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筆記
第一章
一亞洲及歐洲
1、亞洲:亞細亞 歐洲:歐羅巴
2、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稱亞歐大陸。
3、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亞洲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東半球和北半球。
5、亞洲地形的三大特徵:
A.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極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陸東側和東南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島。由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因而此地區地殼不穩,多火山、地震。
7、亞洲氣候特徵:
A.復雜多樣,各地氣溫差別顯著。
B.氣候的大陸性特徵顯著,干濕差異懸殊。
C.季風氣候顯著,尤其是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8、冬季風:源於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氣溫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風: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豐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長江的長度和流量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
10、亞洲河網分布的兩大特點:
A.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B.內流區面積廣大。亞洲中部的錫爾河和阿姆河注入鹹海,是世界上兩條著名的內流河。
1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佔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峽灣
B.芬蘭成千上萬的湖泊
C.東歐平原上波狀起伏的低丘
D.阿爾卑斯山脈挺拔的峰巒
13、歐洲形成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的原因:
A.三面臨海,形似亞歐大陸向西凸出的「大半島」。
B.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漫長曲折,絕大部分地方距海不遠。
C.大部分位於北緯40°~60°之間,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西風。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使西北部沿海地區顯著升溫。
E.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平原廣闊,連成一片,有利於大西洋上的暖濕空氣長驅直入。
14、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域是歐洲。
15、多瑙河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萊茵河是歐洲著名的國際河流,伏加爾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
16、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這樣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隔一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於西邊的時間,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1天。
17、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
巴爾喀什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筆記
Ⅶ 七年級地理書上冊(人教版)55頁的圖3.19發過來
這是56頁。3.19圖。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