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1-17 22:59:46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地理環境,通常指環繞在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資源等等,它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的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形成的影響
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早期文化形成更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國度有聲有色的文化表現比喻為一幕接一幕悲喜劇,那麼,這些民族、國度所處的地理環境便是這些戲劇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馮天瑜教授用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地理環境是中國文化產生的基礎。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較早地產生了文明。黃河和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人類的生命與水息息相關,決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環境下產生。中華民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
不光是中華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所有的中國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比如漢族的祖先崇拜文化,這種文化的由來是可以找到地理環境的因素的。漢文化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土壤、氣候、水利等自然條件為發達的農業文化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基礎,「促成了農業與手工業的結合體(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直接與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飯萬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對子孫來說已足夠應用,家族宗法觀念由此得到強化,引出了對祖先的莫大崇拜。」2無論是文學、思想、歷史學、經濟學、書畫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影響。

中國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地理環境因素對人來類文明的演進具有源重要的影響,{一}首先我們的華夏文明屬於大河文明這種文明區別與希臘的海洋文明(以對外貿易為主講究民主與公平)而大河文明以農耕(農耕的實用也使得中國古代科學帶有明顯的實用性)見長,出於防範自然災害(我國獨特季風氣候導致旱澇災害頻繁,地形的復雜多樣又導致地質災害頻繁)的需要加強中央集權,集中全全國的物力抵抗災害(這種明顯的集體主義也區別與西方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二}農,牧文明的長期對抗也是推動中華文明前進的重要力量,農耕文明需不斷強化小農經濟應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沖擊。{三}面對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最大的大陸。面對著對海權和陸權的選擇,在古代以陸路交通見長的時期加之長期無海患(相對2000多年封建社會來說)。然而現今的現實是除了渤海我國所有的領海都與外國有糾紛。我國對外能源的依賴不斷加深,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海軍。美國妄圖以島嶼鏈實現對中國崛起的壓制。這種種表明我國的海防嚴峻,傳統的陸權思想亟待改變。
以上只是地理因素對我們文明演進影響的一部分,實際很廣

③ 中國的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形成有什麼影響

我國許多聚落都位於河流或山脈南北,因此就會以「陰」或「陽」命名,如專貴州省會屬貴陽,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湖南的衡陽市,在衡山之南;四川的綿陽市,位於綿山以南得名;河南省南陽市,位於南山以南;山西的山陰縣,因縣境在佛宿山之陰得名。此外河南的洛陽,位於洛水以北;河南的汝陽,位於汝水以北;湖南省益陽市,位於益水之北而得名。

④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中國大陸西方北方是寒冷貧瘠的荒漠,東方是大海,南方炎熱陰濕,多毒瘴蟲蛇,這種回地理環境的相對封閉性,答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

首先這種封閉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基本的封閉內斂的農耕文明形態,中國古代很少有朝代鼓勵商業發展,多採取重農抑商的基本政策,農耕文明本質上需要順天應命,需要守望田園,需要辛勤勞作。它不需要培養侵略和掠奪的戰爭技藝,而是需要掌握爭取豐收的農藝和園藝;它無需培養爾虞我詐的商戰技巧,而是企盼風調雨順,營造人和的環境。這種農耕文明的基本特點,印證了中華民族求「和」的文化內核。
其次這種封閉性,決定了中國文化缺少世界眼光和海洋意識,明、清際更是海禁,閉關鎖國,中國習慣於在一個小小的東亞做「天子」,妄自尊大,不屑於學習其他民族的長處與優點,長此以往,既失去了正確評價他人的能力,也失去了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

⑤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有什麼樣的影響

一,地理環境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地理環境不同,人們的生活方式當然也不同。就比如北方人愛吃麵食,而南方人愛吃米食此類等等。我國的氣候從南到北,既有熱帶,又有寒溫帶,氣溫差異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期,對農民的墾植發生吸引,所以形成人口南移、文化南進的趨勢。以年降水量400毫米為界,中國約略分為溫潤的東南和干寒的西北兩大區域,自然條件的差異,使前者被人們開辟為農耕區,養育出一種以定居農業為基石的農耕文化;後者則成為游牧區,繁衍出以游牧為生,善騎戰的游牧文化。農耕與游牧文明構成了中國古代文明的主體。一般來說 ,農耕民族依戀土地 ,重農輕商,居安思穩 ,保守平和;游牧民族遷徙不定 ,重牧輕農 ,勇猛好鬥。在中國歷史上,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有過長期的對壘 ,如軍事上有長城的建築、戰爭的對立,文化觀念上如中原與周邊 ,內地與邊疆 ,蠻荒之地與禮儀之邦等的對立。但是,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通過遷徙、聚合、戰爭,和親、互市等等途徑 ,達到彼此交流 ,互相融合。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 ,便積極推展大規模的漢化運動「禁胡服」,「通婚姻」······由於這些政策的推行 ,胡人的生活型態有了很大的轉變 ,胡,漢的血統徹底混合,彼此之間的隔閡逐漸消弭。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民族的文化也存在差異。中國文化雖然存在多樣性和差異性,但又具有統一性。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大統一。各種文化共存形成了中國文化的顯著特點。 地理環境對中國農耕文化的影響。古往今來,中國依然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中國經濟的基礎,地理環境影響了中國農耕業的分布。南北農耕存在顯著差異。由於南北天氣.降水的影響。影響了中國農耕業的分布。南北農耕存在顯著差異。由於南北天氣.降水的影響。北方乾旱降水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南方天氣濕潤降水量多,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農耕作物的種植主要由地理環境決定。因此飲食上北方人多吃麵食而南方則多食米食;而穿衣風格上東西南北各不同,如氣候影響北方人多穿靴子而南方則相對少有此類等等。
二,地理環境對思想觀念的影響
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是人們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觀念。如果以長江為界簡單地把中國劃分為南北兩大塊的話 ,南北文化存在著差異。有學者曾經說「: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間,多尚虛無。」北方遼闊的黃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壯麗,氣候乾燥寒冷,天空高曠凄涼,植被貧乏,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強悍、豪爽、嚴謹。而南方水流縱橫,山色清華,植物華麗,氣候溫暖濕潤,雲霞低垂清靈,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細膩,靈捷、浪漫、精明。

⑥ 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影響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因為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新內石器時代,黃容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作物的生長和人類的生活,成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的地區,最早形成了大片的農業區。 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由於中國疆域遼闊,跨緯度大,所以氣候的波動一般隻影響農業區的南北界,而不會減少它的面積,這就為中國文化的延續提供了穩定的物質基礎。

⑦ 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哪些影響

我國許多聚落都位於河流或山脈南北,因此就會以「陰」或「陽」命專名,如貴州省會貴陽,屬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湖南的衡陽市,在衡山之南;四川的綿陽市,位於綿山以南得名;河南省南陽市,位於南山以南;山西的山陰縣,因縣境在佛宿山之陰得名。此外河南的洛陽,位於洛水以北;河南的汝陽,位於汝水以北;湖南省益陽市,位於益水之北而得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