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分區復習教學案
❶ 如何把握地理復習課教學重點
一、統攬全局、突起重點 地理科的考試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內容為主,高中地理知識的核心 應圍繞「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宇宙環境」 的核心是人類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狀、質量、 自轉與公轉運動所帶來的晝夜更替、地方時差、晝夜長短的變化、正 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帶的劃分。尤其是地球運動帶來 的自然現象更是與人類的生活、生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至於諸如 恆星與星雲、彗星、流星等恐難進入核心之列。從近年「文科綜合能 力測試」的試卷中可以看出,第一單元中的日照圖判斷,晝夜長短的 判別,正午太陽高度、地方時、區時與日期的計算等一些與人類生活、生產有關的問題一直是高考命題專家們眷戀的情結。初中地理知識的 核心應以「常識性」為標准來衡量。譬如中國地理中,基本的國情與 區域差異,尤其是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地理區域差異、東部沿海 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的地理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上的宏觀差異應屬於 「常識性」知識,這里也應包括具有「全國意義」的大地形區(如主 要山脈、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長 江、黃河、珠江、海河、松花江、淮河、塔里木河、京杭大運河等)、 大城市(我國首都、我國最大城市、東部沿海開放港口城市、長江沿 岸主要城市、隴海——蘭新沿線的主要城市等)等的空間位置及主要 特徵,而小范圍的省區內的地理環境特徵差異,似不宜列為核心。在 世界地理中,應該主要掌握有「世界意義」的常識性知識,如世界氣 候類型的復雜多樣,但由於溫帶的大陸東西兩岸為人類分布的密集地, 因而大陸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與地中海氣候、大陸東岸的溫帶季風 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無疑應當重點掌握。 二、緊扣圖表,注重分析應用能力的培養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 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 最突出的特徵是大量運用多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 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三年的高考文 科綜合測試中運用了大量的地圖和圖表,其中有地理學科的綜合用圖, 也有政治、歷史、地理學科交叉綜合題用圖。試題把地圖和圖表作為 表達和聯系三科知識的信息載體,所以地圖和圖表往往是學科內或者跨學科間綜合題的切入口。 在地理應考中特別強調熟練解讀各種比例 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填繪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 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 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 表。在復習時應注意運用圖導法建立各章節之間的知識結構,運用圖 解法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選擇題進行遷移突破,化難為易; 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轉換思維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 原理。平時復習中,首先要認真地讀好書及配套圖冊中的每幅圖表, 弄清圖表的基本構成要素及繪制方法、圖表所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特徵 是什麼、此類圖表還可以表現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類圖表的一 三、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永遠是地理高考試題的主旋律」。「文科綜合能 力測試」的特徵之一就是題目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很多題目是以 熱點、焦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入點來創設問題情境的。所 謂熱點問題,即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自然、環保等問題。 我們要把握熱點就要增加閱讀量,平時注意閱讀如《半月談內部版》、 《人民日報》等報刊,同時隨時查閱地圖,搞清事件發生的地點,在 讀、聽、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讀、聽、看,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 四、強化訓練,模似實戰 練習的類型可以是單元練習,也可以是階段練習,當然也可以是綜合 練習。練習內容應該具有鮮明的選擇性,應根據不同時期的學習內容選擇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綜合能力方面的內容,選擇 那些易錯而又確屬重點的知識考點、學科交叉點和滲透點。地理學科 的訓練尤其強調地理圖形讀、填、繪、記,要學會把地理科學的基本 現象、規律、原理落實到圖形上,通過經常的圖形復習,達到地理知 識的鞏固積累,完成知識的「積少成多,厚積薄發」。要注重平時的單 元與階段性測試,地理學科的練習量遠沒有其他的數、理、化、外等 學科大,也沒有必要進行所謂的大運動量、高難度的訓練,故平時練 習應慎重選擇。但在練習了一定的習題量後,要對過去的錯題進行過 關,做到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在做練習時切忌僅僅滿足於知識答案, 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匯貫通。考生在頭腦中積累了一定量的素材 後,才能對問題分析得深入透徹,做得准確。
❷ 中國地理復習資料
1.我國的地形特點是?
種類齊全,復雜多樣
2.我國治理水土流失的重點地區是?
黃土高原
3.我國西北地區的地面植被由東向西大致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不會
4.黃河沖擊成的兩個平原_、_被稱為「塞上江南」
寧夏平原、華北平原
5.我國地形西部多以_、_和_為主,東部則以_和_為主。我國承德山莊很聞名重要原因是?
山地、高原和盆地
平原和丘陵
不會
6.地球上的水,_%是海洋水,而人類所需的淡水資源僅佔全球水量的_%。地球上的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其餘大部分為?
97%
2.5%
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深層地下水
7.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和?,僅佔全球淡水資源的_%。長江和黃河共同流經的省區是?
江河湖泊水
淺層地下水
0.3%
8.我國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很多自然地理的分界線,大致於_mm年等降水量線和一月_·C等溫線一致,又是我國干濕地區_和_的分界線,溫度帶_和_的分界線,河流_和_的分水線。
800
0
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不會
9.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水道」,有大小支流_多條,通航河道_條,干支流通航里程達_Km,佔全國內核通航里程的?,貨運量的_%。
不會
10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交通樞紐有不同的類型,有的是?交通樞紐,如?;有的是?交通樞紐,如?。
鐵路運輸
單一:鐵路樞紐
綜合:鐵路——航運樞紐
❸ 求八年級下冊地理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復習課教學設計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第九章: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❹ 中國地理教程怎麼復習
現在我一復同學急需中國地理教程這制本書,還沒有買到,網上也沒貨了。 你是考研嗎?復習當然要根據考綱,如果沒有考綱就找找人家本科的考試重點和試卷,最好能聯系導師打聽一下考試重點,然後就是找歷年的真題,把過去的題都弄懂,然後重點兒差不多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