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棉花分布
⑴ 棉花的主要產區在四大地理區域的哪裡
不知道你問的這個題目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
如果是中國的棉花主要產區
那麼分布版在黃河 長江中下游權地區,新疆是我國的重要的長絨棉產區
如果你問的是世界棉花主要產區
世界三大棉花產區:中國、美國、印度
(世界主要棉花產區: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埃及等。其中中國的單產量最大,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之稱。)
⑵ 棉花在中國生長的地理位置大概是哪裡
像北方各地
南疆盆地等晝夜溫差大的地方都適合種植棉花
⑶ 中國棉花主產地分別在哪裡地區
我國是棉花產量居世界首位的生產大國,棉花種植帶大致分布在北緯18度-46度,東經76度-124度之間,氣溫>=10度,產棉省市區22個,棉田面積在40萬公頃以上有7個(新疆,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安徽);在10萬公頃以上的有4個(湖南,江西,四川,山西):其他的各省市只有較零星的種植。
從區域上劃分,主要有三大產棉區域,即新疆棉區、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1、新疆棉區 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肅地區,國內主要使用新疆棉。新疆產棉量約占我國棉產量的50%。
該區日照充足,氣候乾旱,雨量稀少,屬灌溉棉區;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種植規模大,機械化程度較高;單產水平高,原棉色澤好,「三絲」含量相對於其他棉區低。
新疆棉區主要包括南疆和北疆。以前新疆棉花有含糖的問題,現在隨著品種的改良,含糖的情況比較少。但新疆棉花纖維強力低於黃河、長江流域棉區,主要是由於回潮率低。
(1)南疆(以天山為界): 光照時間長,氣溫南疆比北疆高,種植時間和採摘時間好。特點是白度好,長度好,一致性也好,而且馬克隆值好,主要是A--B2級,細度好,可紡40以上支紗,加工質量比內地好,回潮率低(標准在8.5%),由於氣溫高,棉花回潮率能達到6-7%左右,棉花都是在三級以上, 比北疆好。另外,我國唯一的長絨棉產區位於南疆阿克蘇,長絨棉纖維長度在36-37mm,僅次於埃及長絨棉,比美國皮馬棉要好。
(2)北疆:光照時間比南疆短,陰雨多,水量大,馬克隆值低於南疆,強力低,光澤白度比南疆低,以三級為主,水分高,可紡40s -60s紗。
2、黃河流域
黃河流域棉區目前是中國植棉面積較大的棉區,包括河北省(除長城以北)、山東省、河南省(不包括南陽、信陽兩個地區)、山西南部、陝西關中、甘肅隴南、江蘇、安徽兩省的淮河以北地區和北京、天津兩市的郊區。
黃河流域棉區日照較充足,熱量條件尚好,土壤肥力中等,年降水量適中,在正常年份下,纖維品質較好。但由於某些地區間作套種的配置不當,病蟲危害程度各異,加之有些年份後期的陰雨低溫寡照,造成年度間纖維品質不穩定。
山東、河北棉花相似,顏色好,光澤好,纖維長,短絨率低,強力好,比湖北高一個等級,馬克隆值小,可紡40支紗,但三絲多。
河南除南陽和信陽兩地外屬於套地種植,生產期短,棉花強力低,細度高,顏色沒有山東、河北的好,鋸齒加工短絨高,也可以紡40s。南陽和信陽地區不是套種,棉花品質與湖北棉花相似。
3、長江流域
長江流域棉區位於中亞熱帶濕潤區,商品棉生產主要集中在江蘇的沿海和沿江棉區,上海的長江口棉區、浙江的錢塘江口棉區、安徽的沿江棉區、江西的鄱陽湖棉區、湖南的洞庭湖棉區、湖北的江漢平原棉區,跨河南、湖北的南襄盆地棉區及四川盆地棉區等地。
其中產棉量比較大的是湖南、湖北。其棉花特點是成熟度好,馬克隆值偏大,纖維偏粗,80%以上的棉花馬克隆值在4以上,三絲少,短絨率比河南低,顏色發灰,可紡21支,32支紗。
⑷ 中國的棉花主要生產地在哪
棉花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是一種多年生、短日照作物。經長期人工選擇和培育,專逐漸北移到屬溫帶,演變為一年生作物。春季(或初夏)播種,當年現蕾、開花、結實,完成生育周期,到冬季嚴寒來臨時,生命終止。目前我國棉花種植帶大致分布在北緯18-46度、東經74-124度之間。產棉省、市、區有22個,棉田面積在40萬公頃以上的有7個(新疆、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安徽),在10萬公頃上的有4個(湖南、江西、四川、山西);其他的各省、市只有教零星的種植。
摘自網路,嚮往對你有幫助!
⑸ 地理 棉花
種 類棉花花卉
粗絨棉--也叫亞洲棉,原產印度。由於產量低、纖維粗短,不適合 機器紡織,目前已被汰。
長絨棉--也叫海島棉,原產南美洲。纖維長、強度高是其特點,適合於紡高支紗。目前我國只有新疆生產。
細絨棉--也叫陸地棉,原產中美洲,所以又稱美棉。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是其特點,可紡中支紗。
世界主要棉花產區
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埃及等。其中中國的單產量最大,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之稱。
生長環境
1、棉花生長的光照條件
新疆棉花多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據測定,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 ~1000 lx,光飽和點為7~8萬lx。一般情況下,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為8000~70000 lx ,此范圍下,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
2、棉花生育的水分條件
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各生育階段生理需水要求為:播種至出苗,0 ~2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 ~ 80%為宜;苗期,0 ~4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 ~ 70%為宜;初蕾期,0 ~6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 ~ 75%為宜;盛蕾期後,0 ~8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不能低於60~65%;吐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55 ~ 70%為宜。根據有關研究,棉田在整個生育期約有2/3的水分消耗於蒸騰,1/3消耗於土地蒸發。
3、土壤條件對棉花生長發育的影響
棉花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和養料,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所需的溫度和空氣部分取自土壤,同時需要土壤的機械支撐才能生長。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⑹ 棉花生長在什麼地區
棉花的地理分布:
【在世界上的產區】
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埃及等。其中中國的單產量最大,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之稱。
【在中國的產區】
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
生長環境:
光照條件:新疆棉花多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據測定,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1000lx,光飽和點為7~8萬lx。一般情況下,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為8000~70000 lx ,此范圍下,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
水分條件: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各生育階段生理需水要求為:播種至出苗,0~2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苗期,0~4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 ~ 70%為宜;初蕾期,0~6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75%為宜;盛蕾期後,0~8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不能低於60~65%;吐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55~70%為宜。根據有關研究,棉田在整個生育期約有2/3的水分消耗於蒸騰,1/3消耗於土地蒸發。
土壤條件:棉花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和養料,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所需的溫度和空氣部分取自土壤,同時需要土壤的機械支撐才能生長。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⑺ 棉花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些地方
棉花是中國極來其重要的經濟作物源,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據記載,中國在2000多年以前在海南島、雲南、廣西和新疆等地就廣泛種植棉花。宋末元初,長江、黃河流域種植棉花已漸普遍,當時主要種植草棉(北路)和亞洲棉(南路)。1865年從美國引入陸地棉後,逐步改良發展,棉花產量顯著提高。自1982年以來中國棉花總產一直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的1/4左右。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棉花出口國,棉籽油產量已佔到各種植物油總產的1/4。中國棉花生產大致分布在18°N~46°N,76°E~124°E之間,南至海南島,北至遼寧省中西部及新疆北部均有棉花種植,但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淮河、黃河流域平原及新疆自治區,新疆、四川、河南、湖北、江蘇、安徽、湖南、河北是棉花主產區。西北內陸氣候給新疆棉區的水澆地棉花高產優質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地區正成為中國重要優質、高產棉和特用棉(海島棉)的生產基地,其總產、單產、品質均居全國各省(區)之首。中國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中棉花約佔1/3,2000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372.56萬hm2,平均單產1028kg/hm2,總產382.88萬t。
⑻ 中國棉花基地都分布在哪裡
我國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漢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黃淮平原;南疆。
⑼ 全國棉花種植區分布,詳細的
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截止到目前,我國棉花種植區域的分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全國劃分為五大棉區,即:華南棉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特早熟棉區和西北內陸棉區。
1、長江流域棉區
本區是生產水平最高的棉區。南界自福建戴雲山起,沿「兩廣」北邊的五嶺,經貴州中部分水嶺至四川大涼山;北以秦嶺、淮河、蘇北總乾渠為界;西起川西高原東麓;東至海濱。棉田面積約佔全國的44%,總產約佔全國的53%。水熱條件好,伏天日照充足,有利於多結伏秋桃。多春雨,常有秋季陰雨,不利於苗期生長和吐絮。基本實行糧棉兩熟套種。適於栽培中熟陸地棉。主要病蟲害有苗病、鈴病、紅鈴蟲、紅蜘蛛,部分地區有桔、黃萎病。本區劃分4個亞區:長江上游、長江中游、長江下游和南襄盆地。
2、黃河流域棉區
本區是全國植棉面積最大的主產區。位於長江流域棉區以北;北界自山海關起,沿河北境內的內長城向西,再順太行山東麓向南,爾後由河南境內的天台山(濟源以北)折向山西境內的霍山(霍縣以西),再經由陝西境內的北山(莆城、鳳翔以北)連至甘肅南邊的岷山劃一直線;西起隴南,東至海濱。棉田面積約佔全國的50%,總產約佔全國的43%。本區水熱條件適中,春秋日照充足,有利於棉花早發穩長和吐絮。伏天雨季往往加重盛花期蕾鈴脫落。大多數地方仍以一年一熟為主;部分棉田推廣糧(油)棉兩熟套種。適於栽培中、早熟陸地棉。黃萎病與枯萎病往往混生,在老棉區傳播蔓延較快。苗期常有根病。蟲害以棉蚜、棉嶺蟲為主,紅蜘蛛在局部地區有時也較重。本區劃分4個亞區:淮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和早熟棉區。
3、西北內陸棉區
這是一個植棉歷史悠久,而又大有開發前途的棉區。本區在六盤山以西,包括新疆全區,甘肅河西走廓和沿黃灌區。本區日照充足,氣候乾旱,溫差大,有利於棉花穩長,蕾鈴脫落率低,經濟產量系數高。可種植中、早熟陸地棉或中、早熟海島棉。棉田均為一年一熟、平作。棉花病蟲害輕。最特殊的是無紅鈴蟲,亦無棉蚜。棉田面積約佔全國的5%強。東疆和南疆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長絨棉基地,長絨棉產量約占當地棉花總產的1/5。本區以天山為界,劃分3個亞區:南疆、東疆及北疆和河西走廊。
4、北部特早熟棉區
這是一個植棉面積不大、歷史也較短的棉區。本區位於黃河流域棉區以北,北界大體相當於2600℃活動積溫線。棉花產區主要在遼寧,另外還包括冀北、陝北和隴東等零星產區。本區熱量條件較差,只能種早熟、特早熟陸地棉。日照較為充足,夏季日照時間較長,晝夜溫差大,利於多結伏桃。棉田均為一年一熟棉花病蟲害較輕。70年代,本棉區由於接連遭低溫冷害,並受到以糧擠棉的影響,棉田面積一再壓縮,約有棉田180萬畝,僅佔全國的2%,總產僅佔全國的1%稍強。
5、華南棉區
這里是我國最早發展棉花生產的區域,但目前已演變為植棉面積最小的零星產區。本區在長江流域以南。熱量資源特別充足,雨水相當多。有些地方終年無霜,棉花經冬不死,適宜種植中熟海島棉和中晚熟陸地棉。棉田多為一年兩熟。普遍採取深溝高畦,春播或秋冬播種。由於氣候炎熱多雨,一般病蟲危害相當嚴重。病害主要是爛鈴嚴重。蟲害種類多,往往世代重疊,發生量大。由於本區的自然特點,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更為有利,因此棉田面積一再收縮,目前,棉田面積僅有數萬畝,畝產很低,很少提供商品棉。
⑽ 想知道: 中國 中國棉花產地 在哪
棉花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是一種多年生、短日照作物。經長期人工版選擇和培育,逐漸北移到權溫帶,演變為一年生作物。春季(或初夏)播種,當年現蕾、開花、結實,完成生育周期,到冬季嚴寒來臨時,生命終止。目前我國棉花種植帶大致分布在北緯18-46度、東經74-124度之間。產棉省、市、區有22個,棉田面積在40萬公頃以上的有7個(新疆、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安徽),在10萬公頃上的有4個(湖南、江西、四川、山西);其他的各省、市只有教零星的種植。
註:本信息摘自網路!希望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