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泉州人文地理

泉州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7 00:24:12

Ⅰ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福建人文地理 有哪些

福建簡稱閩。閩字最早出現於周朝,閩與八閩,都是福建省名的簡稱和別稱。「閩」是最原始的名稱。《山海經·海內南經》說:「閩在海中」,這說明福建在遠古時代,還是屬於海浸之區。閩為蠻之別種,則是當時居住在福建的七個部落的總稱。八閩,則是從北宋開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它和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福建」名稱。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0′至28°22′,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屬於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這三地的閩籍華人華僑最多。福建與台灣源遠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設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
關於八閩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福建古為閩地,北宋時始分為八州、軍,南宋分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因有八閩之稱;另一種是《辭源》的說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建、延、邵、汀,為上四府;福、興、漳、泉,為下四府。共八府,號稱「八閩」。
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州為福建省省會。省花,水仙。
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陸域的80%;
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線總長6128公里,其中大陸線3752公里,居全國第一位。大小島嶼1546個,佔全國1/6;
擁有廈門灣、福州灣、興化灣、湄州灣、沙埕港、三都澳等眾多天然港灣 福建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數地區為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礦產資源
福建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冠於全國。
⊙ 生物資源
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62.96%,居全國第二,僅此於台灣省。
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有內陸養殖面積和可作業海洋漁場面積分別約1000平方公里和12.5萬平方公里。有魚類750多種,佔全國海洋魚類種數的一半。尤其是水產品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品種佔世界50%以上,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 水資源
境內河流密布,水利資源豐富。
全省擁有29個水系,663條河流,內河長度達13569公里,河網密度之大全國少見。
水力理論蘊藏量1046萬千瓦,可裝機容量705萬千瓦,居華東之首。
⊙ 旅遊資源
全省人文薈萃,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一大批影響日益擴大的旅遊品牌,包括山與水完美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素有海上花園、音樂島美譽的鼓浪嶼,情系海峽西岸、凝聚世界華人的湄州媽祖朝聖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著名的革命聖地上杭古田會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搖籃曇石山文化遺址,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寧德白水洋奇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漳州火山公園等旅遊品牌和一大批風景名勝區。全國第五大島平潭縣,島上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質海沙灘,沙質細白,海水湛藍,獨具特色的自然風貌。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區、蘇區,閩西、閩東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當年中央蘇區有10個縣在福建,老區分布在62個縣(市)。 2009年2月27日,全省人口為3607萬人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統計,全省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人口城鎮化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人口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家庭規模繼續縮小,婚姻關系穩定。
【人口增長】
2005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為3535萬人,比上年增加24萬人,增長0.68%。全年出生人口40.9萬人,出生率為11.60‰;死亡人口19.8萬人,死亡率為5.62‰;人口自然增長21.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98‰。與上年相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基本持平。
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3558萬人,凈增人口23萬人。出生人口42.56萬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萬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長率6.25‰。
2008年末,全省總人口3604萬人,全年凈增人口23萬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4萬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21萬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長率6.3%。城鎮化水平為49.9%。
【人口性別構成】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統計,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50.4%,女性人口佔49.6%,人口性別比(女:100)為101.4,總人口性別比基本正常;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為115.7。
【人口城鎮化水平】
2008年末,全省城鎮人口179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9.9%;鄉村人口180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0.1%。城鎮人口所佔的比重較上年的48.7%提高了1.2個百分點。
⊙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福建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少數民族分布很廣,歷史悠久。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個,漢族人口居多;53個少數民族人口為58.38萬人,佔1.7%。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達35萬人左右,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萬人以上。全省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寧德地區,其次為福州市,再次為泉州市,其中上萬人口的縣市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羅源、晉江、惠安、連江、周寧等。
⊙文化程度
2006年全省共有各類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舉辦獨立學院(民辦)10所。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2萬人,在學研究生2.28萬人,畢業生0.4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17萬人,在校生46.13萬人,畢業生9.50萬人。 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3.01萬人,在校生57.18萬人,畢業生15.1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7.41萬人,在校生78.04萬人,畢業生20.18萬人。初中招生52.37萬人,在校生165.03萬人,畢業生60.2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1.24萬人,在校生269.
22萬人,畢業生52.61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52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 87.11萬人。 [編輯本段]福建經濟 (1)該地區生產總值
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863.11億元,增長13%。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1157.75億元,增長4.8%;
第二產業增加值5415.77億元,增長15.2%;
第三產業增增加值4249.59億元,增長12.1%。
人均生產總值30132元,增長12.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3.4%,上半年增長13.8%,前三季度增長13.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實際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6180元,實際增長7.8%。
(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產業結構繼續調整:
第一產業比重與上年比略減,
第二產業繼續保持增勢,
第三產業穩定發展。
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調整為10.7∶50.0∶39.3。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6%,其中,服務價格下降3.0%。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漲6.3%,上半年上漲6.4%,前三季度上漲5.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5.9%。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0.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3.6%。福州、廈門、泉州三市房屋銷售價格分別上漲3.9%、2.7%和2.6%。
(3)財政收入
2008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516.33億元,比上年增加233.48億元,增長18.2%;全省財政支出1133.79億元(含中央專款和上年結轉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23.14億元,增長24.5%。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62.68億元,完成預算的74.1%,比上年減少128.25億元,下降18.6%;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76.61億元,比上年減少46.75億元,下降7.5%。
(4)農業
2008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965.01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糧食種植面積1815.41萬畝,比上年增加13.84萬畝,其中稻穀面積1291.83萬畝,減少11.21萬畝;煙葉種植面積100.92萬畝,增加6.4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61.04 萬畝,增加8.73萬畝;蔬菜種植面積965.98萬畝,增加12.64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52.21萬噸,比上年增加17.15萬噸,增產2.7%,其中稻穀508.81萬噸,增加7.81萬噸,增產1.6%。
(5) 工業和建築業
2008年全省工業增加值4755.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39.06億元,增長16.7%。產品銷售率97.28%,比上年低0.60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02.27億元、2045.64億元和1626.36億元,分別增長2.8%、12.8%和22.8%。
中國名牌產品累計100個;新增地理標志產品8個,累計31個。中國名牌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均居全國第5位。福建名牌產品511個,累計1316個,增長28.2%。
(6)固定資產投資
2008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86.82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1.2%,農村投資增長32.1%。
(7)國內貿易
2008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
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581.13億元,增長22.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246.91億元,增長14.9%。
(8)對外經濟
2008年全省進出口總額848.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出口569.86億美元,增長14.1%;進口278.46億美元,增長13.6%。出口比進口多291.4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09億美元。
⊙電話擁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40.93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93億元,增長9.1%;電信業務總量613億元,增長21.6%。電信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8.72億元,增長10.5%;實現利潤49.19億元,增長15.7%。新增固定電話交換機75萬門,總容量1941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2297萬戶,移動分組數據網容量197萬戶,移動簡訊中心容量2962萬條。新增固定電話用戶87萬戶,年末達到1486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37萬戶,年末達到1539萬戶。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02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24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85.58部/百人。數據及多媒體用戶771萬戶,新增173萬戶,數據及多媒體用戶普及率達21.8%。寬頻接入埠304萬個,比上年底增加46萬個。
⊙ 廣播電視
廣播電台10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36座,調頻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89座,廣播節目85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99%;電視台10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5座,電視節目36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13%。有線電視用戶428.46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干線總長12.46萬公里。省級衛星電視為福建東南衛視。
福建電視頻道:
1、福建電視綜合頻道;2、東南衛視;3、福建電視公共頻道;4、福建電視新聞頻道;5、福建電視電視劇頻道;
6、福建電視都市頻道;7、福建電視經濟頻道;8、福建電視體育頻道;9、福建電視少兒頻道、10、福建電視海峽衛視、11、福建電視國際頻道。 [編輯本段]福建交通:
⊙ 公 路
截止2007年底,該省公路通車里程為86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6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8329公里,未達到二級路的國道400公里,省道2792公里;公路密度為71.6公里/百平方公里。
⊙ 航 空
福建目前擁有6個機場,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泉州晉江機場;南平武夷山機場;龍岩連城機場;金門機場。
三明機場即將建成;即將在莆田建立機場。
福建交通
⊙ 水 運
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產性泊位52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8個,全省港口通過能力1.4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571萬標箱。。廈門港已躋身全國十大集裝箱港行列。開辟36條國際班輪航線,與世界7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還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務關系。福州、廈門港與高雄港開通海上試點直航,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開展直接往來。
⊙鐵 路
2006年底,全省鐵路里程數1625公里,已擁有五條進出省鐵路通道,
運營鐵路:
鷹廈鐵路:
江西鷹潭至福建廈門,全長694公里,福建段長604公里,1954年開工,1957年建成;1986年8月26日開始電氣化改造,1993年12月26日,全線電氣化開通。
外福鐵路:
福建南平外洋至福建福州,全長186.6公里,1956年3月開工,1959年4月建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電氣化鐵路改造。
橫南鐵路:
江西橫峰至福建南平,全長470公里,1993年11月1日開工,1997年12月30日通車,計劃2009年10月完成電氣化鐵路改造。 [編輯本段]福建特產 福州特產:橄欖、福桔、龍眼、閩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泉州特產: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漳州特產: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等「六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片仔癀、八寶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漳州布袋戲等。
廈門特產: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葯酒、海產干貨等。
南平特產:盛產筍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甌板鴨、建蓮、北苑貢茶、閩北柑橘、根雕、竹木工藝品、政和功夫茶、建盞、錐栗、靈芝、南孚電池等。
莆田特產:荔枝、龍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扁食,熗肉,莆田魯面,興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龍岩特產:八大幹系列. 、河田雞、山麻鴨等。
三明特產:紅菇、沙縣小吃、沙縣夏茂冬酒、沙縣鄭湖板鴨、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寧化老鼠干、將樂擂茶、建寧蓮子、大田骨頭小吃系列等。
寧德特產: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竹編,茶 葉,紅 曲,剪 刀等。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Ⅱ 晉江的人文地理

晉江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泉州市東南部,晉江下游南岸。北緯24°30′-24°54′,東經118°24′-118°43′。東北連泉州灣,東與石獅市接壤,東南瀕臨台灣海峽,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西與南安市交界,北和鯉城區相鄰。海岸線長121公里,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集閩南金三角經濟開放區、全國著名僑鄉、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於一體。晉江市作為中國縣級市中唯一的榮獲2009年「品牌城市特別獎」。 2008年末,常住人口159.8萬,其中城鎮人口76.7萬,鄉村人口83.1萬,城鎮化率48 %。2008年末,戶籍人口105.04 萬,其中農業人口67.89萬,非農業人口37.16萬,男女比例53.44:51.60。漢族佔97%,少數民族有回族、畲族、滿族等35個,以回族居多。通閩南方言。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21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為最多。 詳細請見網路 http://ke..com/view/33583.htm?fr=ala0_1_1

Ⅲ 求泉州地理文化論文一篇,字數1800左右的

泉州以中原文化為主流,同時,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猶太教等,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紛擁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這些外來文化特別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響。因此,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文博工作也就尤其重要。

多年來,泉州市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為指導,落實文物保護「四有五納入」工作,取得顯著的效果,受到國家文物局和福建省有關領導的高度贊揚。國家、省、市財政投入資金,海外三胞積極捐資,靈山聖墓、天後宮、洛陽橋、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築群、蔡襄祠、府文廟、威遠樓等省級以上文物全部得到維修,其周邊環境也普遍得到整治。文物發掘和考古不斷有重大突破,如宋代古船的出土、明代錫蘭王子在泉後裔世氏的發現等等,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反響,極大豐富了泉州文化的內涵。同時,文物保護與旅遊景點的開發等方面結合,使文物的開發利用得到發揮。

泉州的博物館主要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佛教博物館、泉州南戲博物館、泉州南少林博物館、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德化縣陶瓷博物館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始創於1959年,是中國惟一反映航海交通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它以豐富而珍貴的海交文物,反映了12至14世紀的東方大港———刺桐港的發展歷史,顯現了泉州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謳歌了中國人民幾千年來所創造的悠久而輝煌的海洋文明,是泉州市進行中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1991年2月15日,新的海交館在東湖之畔落成。新館主體樓宛如一艘遠航歸來的船,象徵海外交通這一歷史主題。展館陳列著泉州出土的各種海交文物,並配以大量照片、模型和拓片,其中尤以數百件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石刻最為珍貴,也是舉世聞名的文物瑰寶,這些石刻為我們提供了「海上絲綢之路」時代,泉州作為東西方經濟與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個不同民族及其宗教文化在這里和睦相處、互相交融的真實歷史情況。

Ⅳ 尋福建廈門人文地理概況!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遠古時,因為白鷺棲息之地,故而稱「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又名「嘉禾嶼」。明代,被稱中左所。美國總統尼克松曾稱贊廈門為「東方夏威夷」。現在的廈門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分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六個行政區,其中,思明區,湖裡區在廈門島內。廈門所轄陸地面積1565.0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廈門地處亞熱帶,全年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因而擁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十佳人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特殊榮譽。2009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廈門名列第23位。其中:開放競爭力位居全國第7。環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6。基礎設施競爭力位居全國第10。2009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廈門名列全國第14,福建省第1。廈門市位於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遠古時,因為白鷺棲息之地,故而稱「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又名「嘉禾嶼」。明代,被稱中左所。美國總統尼克松曾稱贊廈門為「東方夏威夷」。現在的廈門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分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六個行政區,其中,思明區,湖裡區在廈門島內。廈門所轄陸地面積1565.0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廈門地處亞熱帶,全年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因而擁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十佳人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特殊榮譽。2009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廈門名列第23位。其中:開放競爭力位居全國第7。環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6。基礎設施競爭力位居全國第10。2009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廈門名列全國第14,福建省第1。

Ⅳ 有人說潮汕人與石獅、晉江、泉州人說話很像,那他們之間有何淵源

事實上,潮汕人與石獅、晉江、泉州人說話的確很像,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是因為潮汕與這些地方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連的。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潮州以及汕頭地區屬於廣東省,而石獅、晉江、泉州等地屬於福建省,更確切地說,應該是閩南地區。事實上,從地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潮汕地區閩南地區基本是相連的,也正因為如此,語言相近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四是因為這兩個地區經濟人文的交融。廣東省是全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經濟非常繁榮,事實上,廣東省潮汕地區與福建閩南地區的經濟交流非常緊密、頻繁。經濟交流是文化交流的促進劑,在這個交流過程中,潮汕地區與閩南地區的文化也產生了交融,而語言方面也逐漸類似。

也正因為上面說的四個原因,所以潮汕人與石獅、晉江、泉州人才說話很像。

Ⅵ 泉州師范學院的人文地理與規劃專業宿舍分配

是滴,師院的宿舍分ABC區,其中A區和B區1~3棟是男生宿舍,其他均為女生宿版舍。宿舍多為六人間,但權B區有幾棟女生宿舍是八人間,不過這幾棟通常是按學院分配,比如今年到文傳明年就到數計,正常情況下不會分到請放心。六人間又分單間和套房,套房多為女生宿舍所有,套房有個客廳和大的洗浴室(有單間隔開)......我是不是說太多了....
通常是按專業分宿舍的哦,不知道樓主是漢子還是妹子。特殊情況如班上有7個妹子,那就會有個妹子被分配到其他宿舍和隔壁班的或者是同專業的學姐一起住

Ⅶ 福建泉州人文地理狀況

黃山歸來不看山,泉州歸來不看閩!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泉州是一座屬於客人的城市

環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別稱刺桐城。

那些橘紅色的騎樓已經泄漏了關於這個城市的過去。

穿行在古老的民居當中

不少樓房的紅牆上都鑲嵌著諸如「江夏衍派」 「九牧傳芳」之類的牌匾

這些似曾相識的地名,讓我頗有幾分困惑

今天的泉州城不少人祖上都是西晉永嘉之亂中南遷的中原人.

古書上曾有記載,「中原板盪,衣冠始入閩者八族」。

雖然千年以降,他們早已經是這個城市的主人

但是他們依然保留著從中原帶來的某些生活習性,還有他們不變的姓氏。

而那些鐫刻在紅房子上的文字正是他們的郡望之所。

老房子精雕細刻非常精美,雖然歲月輪回,但是那些細節依然動人。

這些房屋當年都是那些貴族和望族所有的,但很多也是數易其主了,

那些房子的主人已經不在是那些牌匾的主人了。

所謂「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是今天泉州古居的真實情境了。

雖然那些牌匾已經失去了承載一段信史的作用,

但是每一個懂得南音的人,依然承擔著這樣一個身分認同的作用。

因為這種獨具特色的樂曲正是源於當年南來的中原人的行囊,

是當年中原宮廷音樂和閩南音樂的一種衍生。

入夜時分,獨自去逛夜市的時候,在泉州文化館邊上看到了唱南音的檯子。

台上有人橫彈琵琶,有人豎拿洞簫,曲調悠揚婉轉,

在泉州並不很明亮的夜晚頗有幾分纏綿的意味

但要一小壺茶,一個人閉上眼睛去感受,從那些咿咿呀呀當中也能夠聽出一些心潮彭湃來。

具體旅遊路線:

一、市區東街(步行街)- 海交館 - 靈山聖墓 - 蔡襄祠 - 洛陽橋 - 惠安石雕 -崇武古城(民俗風情、海灘)

二、九日山 - 清源山風景區 - 開元寺 - 清真寺

三、泉州天後宮 - 石獅姑嫂塔 - 虎岫寺 - 石獅市區購物 - 石獅黃金海岸渡假區

四、晉江草庵摩尼教遺址 - 靈源寺 - 龍山寺 - 東石寨 - 金井「看金門」瞭望台 - 深滬海底古森林遺跡

五、市區 - 高爾夫球場 - 官橋蔡資深古民居 - 鄭成功墓 - 安平橋 - 鄭成功紀念館

六、市區 - 施琅將軍陵園 - 河市俞大猷民俗村 - 馬甲仙公山游覽區 -仰恩水上樂園

七、市區 - 安溪烏龍茶博物館 - 茶園風光 - 茶葉加工、製作 - 安溪清水岩風景區

八、市區 - 魁星岩 - 百丈岩 - 仙洞 - 普濟寺

九、市區 - 九仙山 - 德化陶瓷博物館 - 屈斗宮古窯址 - 陶瓷一條街

十、市區 - 肖厝閩林始祖 - 天湖岩寺 - 沙格靈慈宮 - 福建煉油廠

泉州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泉州市 面積11244平方千米,

豐澤區 面積 132平方千米,

鯉城區 面積52平方千米,

洛江區 面積 382平方千米,

泉港區 面積 326平方千米,

石獅市 面積 189平方千米,

晉江市 面積 721平方千米,

南安市 面積2035平方千米,

惠安縣 面積 762平方千米,

安溪縣 面積2983平方千米,

永春縣面積1452平方千米,

德化縣面積2210平方千米,

金門縣(待統一)

Ⅷ )泉州市的許多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如:降水量、氣溫、地形、人口分布、產業規劃與布局等都存在明顯的

這得分條講述,經來濟因素:理位自置處於海峽西岸,與台灣交流密切,建有台商投資區。另外晉江、石獅等服裝業發達。自然因素:亞熱帶,沿海,海岸地勢低平,有深水良港。外部環境及內部環境影響著產業規劃與布局。產業環境、地形不同影響著人口分布。自然要素的不同這得結合地理區位的關系:所處氣候帶、濕潤帶等。
資環的吧。。。。

Ⅸ 福州、泉州、廈門哪個才是福建最富裕的城市

首先說明我是福建省永泰縣,屬福州轄區,但是人文地理有較大不同,按照我個人說,我不喜歡福州人,他們屬於自大.很愛罵人.同時又自我感覺良好的類型,我寧願和泉州.南平那些人接觸,也不怎麼會真正把福州人交心

Ⅹ 泉州師范學院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屬於城鄉規劃專業還是旅遊專業

都不是,但是畢業後可以從事這2方面的工作,只是跟城市規劃,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有很大的專業差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