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快速中國地理
⑴ 如何快速了解中國地理
你好:
找了半天,給你從文庫里尋了點資料,不過還要我自己整理一下。
反正,僅供參考。
中國地理概況:
主要山系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
西列:大興安嶺,太行上,巫山,雪峰山,武陵山
中間: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東列:台灣山脈
東西走向:
北列: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中列:昆侖山脈,秦嶺,淮陽山
南列:南嶺
西北-東南走向:小興安嶺,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念青唐古拉山等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賀蘭山脈
弧形三系:喜馬拉雅山脈
我國三個階梯都是依山劃分
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 祁連山 橫斷山
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 大興安嶺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主要地形地勢:
4大高原:青藏高原 雲貴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3大平原: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北平原 ,其中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
4大盆地:四川盆地 柴達木盆地 准格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3大丘陵:遼東丘陵 山東丘陵 東南丘陵
3大半島:膠東半島(山東東部)、遼東半島(遼寧南部)、雷州半島(廣東南部)
主要大江大河:
主要河流:
黑龍江、松花江、嫩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閩江、甌江、珠江以及塔里木河。
主要氣候農業:
內蒙古高原: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
黃土高原: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玉米
青藏高原: 高原山地氣候 青稞,小麥,水稻,玉米,豌豆
雲貴高原: 高原山地氣候 水稻
四川盆地: 高原山地氣候 水稻,小麥
准噶爾盆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棉花,甜菜
柴達木盆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 青稞
塔里木盆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棉花
東北平原: 溫帶季風氣候 小麥,甜菜
華北平原: 溫帶季風氣候 花生,棉花,小麥
長江中下游平原:亞熱帶季風氣候 棉花,油菜,茶葉,水稻
中國地理知識
1、要點歸納
1.1、我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1.1.1位置:
(1)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熱量豐富,南北相差近50個緯度,致使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我國東臨太平洋,使東部地區深受海洋的影響,降水較多,有利於農業生產,還有利於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事業。又由於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於發展海上交通,與各國交往。西*亞歐大陸,陸上交通便利,現已開辟了橫貫東西的亞歐大陸橋,可直接與各國直接往來。
1.1.2遼闊的疆域
(1)我國領土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2)我國領土的四端為:
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
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
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
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
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東西跨度大,當東部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陽光的時候,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黑夜,兩地存在著晨昏差異。
南北跨度大,當海南島進入春耕季節時,黑龍江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存在著季節差異。
1.1.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20000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范圍是12海里。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最大島)、海南島、舟山群島(最大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
1.1.4行政區劃
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詳見課本P10(要求:知道大致輪廓、能寫出全稱、簡稱)
2、人口和民族
2.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約有12.95億人(2000年),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2%(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大致以黑河---騰沖為界,東南多,西北少。
2.2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
2.3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基本內容:控制人口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2.4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
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3、地形
3.1我國的地形特徵:
A.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
B.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
C.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
★三級階梯
地勢第一階梯: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地勢第二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
地勢第三級階梯: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人內陸,供給大量水汽;
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3.2主要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1)天山-陰山;(2)昆侖山-秦嶺;(3)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1)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長白山-武夷山;
(3)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
西北-東南走向的有3條: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3.3.1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
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黃土高原位於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上流失嚴重,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3.3.2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中國第二大盆地,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及西部諸山間。多缺口,雨雪豐富。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
3.3.3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
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3.3.4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4、氣候
4.1氣溫分布特點: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50℃。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活動積溫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活動積溫,一般來說,由南向北逐漸降低。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減少,生長期也變短。
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高原氣候區
4.2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夏季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節),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
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4.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大致是400mm等降水量線。
4.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氣溫主要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南北差異大;
降水主要受海陸位置(季風)的影響,東西差異大;
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地形多種多樣使我國氣候復雜多樣。
4.5我國氣候的主要優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
(1)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於多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2)我國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對農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
(3)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最北的國家。
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產生水旱災害;寒潮、霜凍和台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作物的收成。
5、河流與湖泊
5.1、外流河、外流區。
我國的一條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龍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大,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氣溫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內流河、內流區。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5.2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
(1)上中下游分界點是: 上游 湖北宜昌 中游 江西湖口 下游
(2)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游;
中游,河道彎曲,湖泊多,支流多;
下游,支流少,江闊水深。
(3)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線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4)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有「水能寶庫」之稱。
5.3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西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
(1)上中下游分界點是: 上游 內蒙古河口 中游 河南孟津 下游
(2)上遊河水清澈,水流緩慢;
中游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
下游,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
(3)每年秋末和冬初,黃河的上游和下游(低緯流向高緯段)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治黃的根本是加強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5.4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
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⑵ 從零開始了解中國地理從哪方面入手怎麼快速記憶中國地理
記憶力好就行
⑶ 如何快速了解中國地理問題
地理歸結到最後就是兩張地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你地圖不會看的話乾脆不要學。如果你是出於其他目的需要弄清行政區劃問題的話多關注新聞和天氣預報也可以
⑷ 如何快速記憶中國地理知識
你想記住這樣的知識。可以嘗試著分塊記憶。現在的地理書都劃分好塊了,你只要學就行了。前提是你得知道這塊地方在哪裡。
你也可以自己重新編一個學習方案,以自己的方法記憶。
我當初學的時候是先記地圖,再以這個地圖為塊及這個地區方面的知識。到時看到問題時,先想一下,這是哪裡,然後就很簡單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⑸ 怎樣快速的學地理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理解佔多數,有一些計算,比如說經緯度的計算,時間的計算。
總體分為 1 天體系統 {不是很重要,了解就行}
2 地球運動 {自轉方向,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換,太陽日,恆星日,自轉角速度線速度。時區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五帶的形成,四季的晝夜長短太陽高度角。國際日期變更線}
3 地球上的大氣 {大氣的作用,垂直分布,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熱力環流。氣壓帶風帶,等壓線等溫線的判讀與步驟,氣旋反氣旋,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4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環,河流補給類型,洋流,密度流的成因,上升流的形成,海水運動,鹽度}
5地球上的自然災害和自然資源 {農作物的熟制區劃,中國礦產分布,沙塵暴的分布,土地利用類型,世界缺水問題,自然災害的分類和分析}
6地球地圖 {經緯度的重要度數和判讀,南北東西半球的劃分,地圖三要素。時間和時區的計算。地圖的判讀,地形}
人文地理; 記憶的為主要 {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
1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亞洲的水稻分布和因素,
2人類的工業生產活動 {主要城市的分布和比重和功能分區,城市化,
3地域聯系 {交通運輸點線的區位因素,5中交通運輸方式飛比較,上海港的分布和區位選擇,中國的鐵路干線,京九線}
4人口與環境{增長老齡化問題
5國家{熟背亞洲所有國家,國家的經濟,政策}
不知道有沒有讓你覺得仔細
⑹ 如何快速學習中國地理
凡是經常呆的房間都掛上中國地圖。通過地圖發散思維。
⑺ 怎麼樣快速記憶中國地圖
問:「你是哪人?」,答:「湖北」。
每個人在生活中應該都會遇到類似的問答場景,當你聽到對方回答「湖北」時,你是否和我一樣會無意識的在大腦中搜尋「湖北」位於中國哪裡,距離自己的家鄉或當前所在地有多遠。
我一直想記住中國地圖,記住各省的具體位置,記住每個省周邊有哪些省。這樣在生活工作中,只要提到某個省都能知道其在所在位置,盡量做到心中有圖,讓自己少些空白、少些疑惑。
大家可以偶爾在腦海里回想,在一張畫有V字的中國輪廓圖上,結合V字結構和參照省,想想故事情節,按出發、瞭望、抗倭、回鄉的故事順序,迅速將各省位置在腦海里重現一遍。
結語
希望本方法能有益於大家記住中國地圖。
⑻ 怎樣快速記錄中國地理位置
按順序編小歌訣,自己編的印象深,編的過程中就可能記住不少。比如我編過:長長內蒙寧夏點,黑吉遼冀晉陝甘……
⑼ 如何快速了解中國地理
你好:
找了半天,給你從文庫里尋了點資料,不過還要我自己整理一下。
反正,僅供參考。
中國地理概況:
主要山系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
西列:大興安嶺,太行上,巫山,雪峰山,武陵山
中間: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東列:台灣山脈
東西走向:
北列: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中列:昆侖山脈,秦嶺,淮陽山
南列:南嶺
西北-東南走向:小興安嶺,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念青唐古拉山等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賀蘭山脈
弧形三系:喜馬拉雅山脈
我國三個階梯都是依山劃分
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 祁連山 橫斷山
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 大興安嶺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主要地形地勢:
4大高原:青藏高原 雲貴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3大平原: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北平原 ,其中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
4大盆地:四川盆地 柴達木盆地 准格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3大丘陵:遼東丘陵 山東丘陵 東南丘陵
3大半島:膠東半島(山東東部)、遼東半島(遼寧南部)、雷州半島(廣東南部)
主要大江大河:
主要河流:
黑龍江、松花江、嫩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閩江、甌江、珠江以及塔里木河。
主要氣候農業:
內蒙古高原: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
黃土高原: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玉米
青藏高原: 高原山地氣候 青稞,小麥,水稻,玉米,豌豆
雲貴高原: 高原山地氣候 水稻
四川盆地: 高原山地氣候 水稻,小麥
准噶爾盆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棉花,甜菜
柴達木盆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 青稞
塔里木盆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麥,棉花
東北平原: 溫帶季風氣候 小麥,甜菜
華北平原: 溫帶季風氣候 花生,棉花,小麥
長江中下游平原:亞熱帶季風氣候 棉花,油菜,茶葉,水稻
中國地理知識
1、要點歸納
1.1、我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1.1.1位置:
(1)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熱量豐富,南北相差近50個緯度,致使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我國東臨太平洋,使東部地區深受海洋的影響,降水較多,有利於農業生產,還有利於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事業。又由於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於發展海上交通,與各國交往。西*亞歐大陸,陸上交通便利,現已開辟了橫貫東西的亞歐大陸橋,可直接與各國直接往來。
1.1.2遼闊的疆域
(1)我國領土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2)我國領土的四端為:
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
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
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
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
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東西跨度大,當東部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陽光的時候,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黑夜,兩地存在著晨昏差異。
南北跨度大,當海南島進入春耕季節時,黑龍江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存在著季節差異。
1.1.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20000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范圍是12海里。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最大島)、海南島、舟山群島(最大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
1.1.4行政區劃
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詳見課本P10(要求:知道大致輪廓、能寫出全稱、簡稱)
2、人口和民族
2.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約有12.95億人(2000年),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2%(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大致以黑河---騰沖為界,東南多,西北少。
2.2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
2.3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基本內容:控制人口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2.4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
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3、地形
3.1我國的地形特徵:
A.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
B.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
C.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
★三級階梯
地勢第一階梯: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地勢第二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
地勢第三級階梯: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人內陸,供給大量水汽;
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3.2主要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1)天山-陰山;(2)昆侖山-秦嶺;(3)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1)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長白山-武夷山;
(3)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
西北-東南走向的有3條: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3.3.1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
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黃土高原位於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上流失嚴重,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3.3.2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中國第二大盆地,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及西部諸山間。多缺口,雨雪豐富。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
3.3.3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
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3.3.4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4、氣候
4.1氣溫分布特點: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50℃。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活動積溫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活動積溫,一般來說,由南向北逐漸降低。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減少,生長期也變短。
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高原氣候區
4.2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夏季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節),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
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4.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大致是400mm等降水量線。
4.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氣溫主要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南北差異大;
降水主要受海陸位置(季風)的影響,東西差異大;
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地形多種多樣使我國氣候復雜多樣。
4.5我國氣候的主要優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
(1)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於多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2)我國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對農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
(3)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最北的國家。
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產生水旱災害;寒潮、霜凍和台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作物的收成。
5、河流與湖泊
5.1、外流河、外流區。
我國的一條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龍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大,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氣溫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內流河、內流區。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5.2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
(1)上中下游分界點是: 上游 湖北宜昌 中游 江西湖口 下游
(2)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游;
中游,河道彎曲,湖泊多,支流多;
下游,支流少,江闊水深。
(3)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線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4)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有「水能寶庫」之稱。
5.3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西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
(1)上中下游分界點是: 上游 內蒙古河口 中游 河南孟津 下游
(2)上遊河水清澈,水流緩慢;
中游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
下游,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
(3)每年秋末和冬初,黃河的上游和下游(低緯流向高緯段)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治黃的根本是加強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5.4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
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如果覺得滿意,記得採納噢。
⑽ 怎麼學好中國地理
地是指地域、地區、地方,理是指名稱、物產、風物、民俗、文化。學好地理就離不開記憶,也就是對這些內容的記憶。首先牢記名稱,到地圖上招到它們,多多積累,善於識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