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五大預測
① 中國五大不解風水學
中國的風水學主要有下面十種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統籌兼顧的。
一:觀天。宇宙星體對人的作用。 古人十分注重太陽月亮星宿對人類的影響,在風水上主要表現在採光、立向、選日方面。 元運年月日時四季,都是由天星循環所形成的,所以天體的運動對人的影響作用是無容置疑的。所謂堪輿,堪天道也,輿地道也。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水有萬物。觀察天,了解天,天光上臨,地德下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根據天星來選擇風水地也就成了風水學中最原始的最基礎的學問了。 幾千年前形成的中國夏歷,和現在一直沿用的農歷,其中都有風水師的重要貢獻。 根據星空的現象來預測人世的休咎,這也是風水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七政四餘,輪流當值。天星在時間上也有一系列的程式,這主要表現在天星演禽日課上。 二:辨質。風(空氣)、水、地(土)的質,對人的作用。 這是風水學的基礎。 這里所指的風為人呼吸的空氣,水為人吃的水,源頭水,土為種莊稼的土、穴位中的土。因為空氣、水、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如果風(空氣)質不好、水質不好、土質不好則會造成生物不好,引人發病,致人生災,我想這是誰也不會否認的。 古代風水師主要有望氣聞氣等方法以測定空氣質量,品水養魚等方法以測定水的質量,捏土嘗土等方法以測定土的質量。 雪心賦雲:草繁木茂,水深土厚,就是根據目測定風水土的質量的方法之一。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風水師只有用眼看,用鼻聞,用口嘗,用手捏,用秤稱的原始方法去鑒定風水地的質量,到了科學昌明的今天,風水家們如果還抱著這些簡單方法不放,不與時俱進,不進行工具創新,不藉助於科學儀器來測量空氣質量,水的質量與土的質量的話。甚至有的連這些基礎原理視而不見,這些簡單方法棄而不用的話,我想,那些風水先賢們在天有靈的話,會暴怒如雷的,會臭罵我們的。 三:察形。風水地的形貌情意對人的作用。 這里所指的風,既是空氣,也是空間。水,是由水積累而成的溝渠溪流,江河湖海。地,是由土積累而成的山崗嶺脈。後來風水學家把陰陽宅所在位置(穴位)後面有直接聯系的山脈稱之為龍,其他的山崗稱之為砂。 人類在繁衍生息,治國安民,行軍打仗的過程中,發現觀察天象,勘察地貌,了解地形,分辨地質非常的重要,關繫到人類的存亡興衰,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仗的成功失敗,於是就形成了風水學的原始理論---地理。 風水家發現,山水的形狀體貌是會影響到人類的行為和吉凶的。 風水學還把山川空間人格化人性化,按山川空間三者的形態表示理解為情意表示。有情於陰陽宅者為吉,無情於陰陽宅者不吉,反情於陰陽宅者為凶。這是風水學中高等層次的學說。 這些內容風水學稱之為形體學。可在風水典籍青烏經、葬經,雪心賦、撼龍經、疑龍經、發微賦、人子須知等書中有較詳細的說明。 四:乘氣。風水地的氣對人的作用。 風水學認為風水地三者中有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氣存在,這種氣不是空氣的氣,而是由天地山川空間流通、會聚、孕育、體現出來的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表,不能用羅盤測量的東西。氣有吉氣凶氣中氣之分。能意會得這種氣,能接收生氣,摒棄凶氣,才可以達到風水學的最高境界。所以乘氣是風水學的頂尖技術。 葬書謂「氣以生和,氣因形來,氣以勢止,氣以土行,氣以龍會」 「形止氣蓄,化生萬物」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是也。 五:測方。風水地的磁場方位對人的作用。 這是風水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主要的測量工具就是羅盤。根據古人的經驗,發現陰陽宅前後左右的山水所在的方位,與陰陽宅的方向和位置相互作用,會對人類有直接間接的影響,會左右到人類的生死存亡,興衰禍福,吉凶休咎。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學說來演繹來推論。風水學家稱之為理氣。 理氣最主要的有六類: 1:用先天八卦靜態配合論。 2:用後天八卦動態平衡論。 3:用凈陰凈陽法納甲九星論。 4:用三合生旺墓論。 5:用天星配合山水論。 6:用山水空實配合三元九(八)運論。 每類又分多種學派。各派內容有的互不相通,有的大相徑庭,有的互相攻擊。 理氣是風水學中最寵大,最復雜,真假難分,高低莫辨的內容。是最多糟粕的地方。是最受人們攻擊的學術。因為很多理氣內容玄而又玄,無法用科學解釋和事實驗證而難以自圓其說。 很多人在理氣方面花了畢生精力,洋洋大觀著書立說,把羅盤加了一層又一層,圈了一圈又一圈,意圖闡精釋微,探究風水奧妙,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但卻容易把自己把後學圈進一個小圈子裡捨本逐末而不能自拔。 人們所以說風水是迷信,就是因為他們認為:用羅盤測下方向,說點吉凶就是風水學的全部,就是風水大師了。這顯然對風水學是不公正的。 根據七星堂的理解,理氣不是風水學的全部,理氣雖是風水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必須掌握的學說,但卻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學說。這就是古哲今賢癉精竭力創研千門百派理氣都無法破解所有風水奧秘的原因。 六:定位。陰陽宅的位置選擇和方向選擇。 掌握了上述原理後,那就可以選擇確定陰陽宅的位置了。風水學中謂之點穴。 點穴是風水學的核心,因為風水師的所有努力都是以陰陽宅為基礎為中心來推論的。所有風水地環境都是圍繞針對陰陽宅來發生作用的。因為只有真穴正穴,才是風水地生氣會聚之所,才能獲得風水地的吉氣的。 陽宅會受風水地的影響而對人發生作用,這個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那陰人所安葬的位置會對他的後代產生作用,是用現代科學無法理解的。但是根據古人的經驗,今人的大量事實證明,這種作用卻確實存在,有時比陽宅的作用還更明顯。這是為什麼呢? 七星堂不才,不能用科學原理解釋這個原因。但大家卻不能以為用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都是無用的,都是不可相信的。因為科學也有局限性的,科學也不是萬能的,現代科學也不是完美無缺的。 選好陰陽宅的位置後,然後選擇建造最合適的方向,以接收承納四周山水空間的生氣。謂之立向,立向也就成了風水的關鍵。 大家看古代官衙的建築,都是坐北朝南,子山午向。可見風水學是很注重方向選擇的。 七:擇時。風水地與時間配合對人的作用。 古人發現,在不同的年月日時,建造不同方位的陰陽宅,也會對人的興衰禍福有很大的作用,甚至一些國家大事社會大事人生大事,也可以藉助時間的選擇而增加福氣或成功。於是就創造了一種選擇時間的學說。風水學中謂之日課。日課學主要有造命、天星、河洛、斗首、奇門、六壬、演禽、紫白等。 風水家們還發現三元九運的時間段的不同,也會不同地影響陰陽宅的好壞。所以就形成了三元玄空六法等多種學派。 因為時間是由天地運動產生由人類感知的東西,既然人與天地為一體,那時間對人所起的作用也就合乎邏輯了。 根據上面分析,風水學說,既包含天、地、風、水等物質,還把時間納了其中,是一種空間時間的統籌組合,是一種最為全面最為系統的宏觀分析與優化。 八:施工。陰陽宅的設計施工與風水地的改善。 中國風水學把在建造陰陽宅中的設計施工,視作為跟隨陰陽宅建造總個過程的必須掌握的方法。如陽宅建造的方向,採光,大小尺寸,高低,顏色,房間,灶,床,門,傢具等的內局選擇安排,還有井,門樓,路,橋,廁,出水口等的外局設計與安排等等。 古人知道,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不好的環境是可以人工改變的。所謂目力之巧,工力之具。 從古代村落中的後龍山,水口山,大量種植和嚴厲保護樹林,就可以知道古人是很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的。還有如用改河、建橋、築路、挖塘、圍牆、建塔等很多方法來改變風水地,以獲得良好的人居環境。這就是風水學的功勞。 風水學稱這些為工力做法,這也是風水家們必修的課程和必做的功夫。所以古代的風水師同樣也是建築設計師。 九:循禮。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風俗禮儀。體現孝道的重要方式。 安葬先祖,是中國人慎終追遠,尊祖敬宗的最佳方式,所謂入土為安,人從地里生,還回地里去,選個山環水抱,山清水秀,靈氣集中,生氣盎然的地方安置祖先屍骨,立個碑,建個墓,刻上祖宗名字,讓後人能瞻仰先人,緬懷祖德,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這對中國人的倫理建設和社會進步,其意義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風水學規定,在安葬先人過程中,還要按一定的儀式進行,以寄託後人的哀思與表現後人的孝道。 在建造陽宅時,在社會或人生的重大事件時,也都要按一定儀式與程序來進行。雖然這些儀式的規定各地有所不同,但這也是風水學的實用內容和不可忽缺的組成部分。有了這些儀式,才能將風水學的實施有步驟有禮節的完成。這也就形成為一種中國民俗遺產。 十:積德。勉人盡孝,勸人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訴人們順應自然規律、優化自然環境來改善提高人生和社會。這是風水學的基本理念與最高目標。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人是一體的,人的心靈與天地的靈氣是相通的。美好的心靈才能和美好的風水地同氣感應,有美好心靈人才能得到美好的陰陽宅,才能獲得風水地的吉氣善待。反之,有丑惡心靈的人是無法得到美好的陰陽宅的,只能得到丑惡的陰陽宅,也就只會得到風水地的凶氣懲罰的。所以風水學十分重視風水用戶和地師的心靈的塑造與凈化,十分重視道德的修養與積累。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風水可以改天命而奪神功,這是古人對風水學的高度肯定。風水學告訴人們要能順應自然規律,做到天人合一,要優化自然環境,這樣就有了好的陰陽宅,有了好的風水地的吉氣感應與蔭庇,自己和後人即可以平安昌盛,所以丁財貴秀,百福臻臨,如果人人家家都能獲得好風水地而吉祥,社會就會因人人平安幸福而和諧,民族國家也就會因人人有為家家發達社會和諧而興旺,這就是風水學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所在。 根據上面分析, 因此可以說,中國風水學是宇宙星體學、天文學、天體運行方位學、地球物理學、地磁方位學,水文學、地質地貌學、環境景觀學、自然生態建築學、社會倫理學、美學、人體信息學、氣象學、空間選擇學、時間選擇學、民俗學、做人哲學、玄學、易學、預測學、陰陽學、五行學、形氣學、理氣學、日課學等等一門龐大的綜合類學科。這是中國古人的偉大智慧的結晶,這是我們後人所應學習繼承,應大力發揚光大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風水不是萬能的,風水也只是影響人生的一種力量(詳見拙作論地理命理對人生的作用一文)。中國風水學雖博大但雜亂,雖精深但虛玄,雖可驗證但少數據,雖有作用但多無科學根據,尚存在很多局限性,廣而無邊,深不見底,艱以學習,難以操作,尚泥古不化,裹足不前,為此,但願風水同行們能摒棄成見,在考古踐今的同時,努力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地豐富他,充實他,完善他,提升他。是所至望!
② 地理五大要素的實質是什麼
我認為應該是位置,海陸緯度位置是決定性因素
③ 中國五大地貌
1、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專進屬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2、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為地貌學按岩性分類確立的一種新型地貌類型,主要由易於風化的薄層砂岩和頁岩形成,多形成綿延數公里的岩牆峭壁,三疊崖壁,除頂層為石灰岩外,多由紅色石英岩構成。
3、岱崮地貌:岱崮地貌(Daigu, geomorphology)是中國山東省沂蒙地區獨有的一種特異地貌景觀,中國地理學會依據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全國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現象,將原稱「方山地貌」正式更名為「岱崮地貌」,成為中國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
4、丹霞地貌: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5、張家界地貌:張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是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的地貌景觀。
④ 李四光預言的四個地震區分別是什麼地方,預測發生的時間大約是
李四光預言了中國的4個有可能隨時發生的地震帶:
1、唐山——邢台(已震),時間大約是1969年。
2、新疆 (已震) ,時間大約是1997年。
3、雲南麗水 (已震) ,時間大約是1998年。
4、山東郯城——日照或是連雲港(未震),時間大約是1974年。,
⑤ 瑪雅人五大預言原文
瑪雅人的五大預言
1、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預言中提到,根據瑪雅文明記載,2012年將是第五個「太陽紀」結束的時候,12月21日末日將會到來。
2、兩極倒轉
某些「世界末日論」的預言者聲稱,到2012年,地球將會兩極倒轉,地球外殼和表面將會突然分離,地心內部的岩漿將會噴涌而出。分離的大陸會將整個人類填入大海,地震、海嘯、火山以及其他災難一起出現。
3 、天體重疊
一些星象學家認為,2012年將可能會出現「天體重疊」,太陽在天空中的線路將會穿過銀河系的最中央,將會讓地球處於更為強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牽引之下,會加速地球的毀滅。
4 、X行星撞地球
有些人預測,一顆神秘的X行星(即Nibiru行星)正在向地球的方向飛來,如果行星正面撞上地球,地球將會因此而消失。即使只是輕輕擦過,也會造成地球引力變化,引起大量小行星撞擊地球。
5 、太陽風暴襲擊
在許多災難預言中有這么一種說法,太陽將會於2012年產生致命的太陽耀斑,將地球上的人類烤焦。
(5)中國地理五大預測擴展閱讀
瑪雅預言,是指瑪雅人的預言。而根據瑪雅歷法的預言傳說,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共有五次毀滅和重生周期——每一周期即所謂的「太陽紀」。按照這一傳說,在第四個「太陽紀」,而2012年左右將是「第5太陽紀」的開始。
這個預言也就是歲差效應,歲差又稱為大柏拉圖年,26000年為一周期,瑪雅人把大柏拉圖年分為五季,2012進入"秋季",北半球的生命將枯竭凋亡,文明也將瓦解,人類只剩下得成正果的真人回到低緯度過天人合一的遷徒生活。就像我們知道每年會有秋天萬物凋零一樣,瑪雅預言也就是歲差周期。
瑪雅預言的破解
對現代瑪雅人大體而言,並不把那個末日的日期視為很重要的日子,而關於末日的古典資料相當稀少而且互相矛盾。這暗示著,就算瑪雅人對那個日子有什麼一致的看法,那個日子也不怎麼重要。而美國考古學家在2012年5月發現位於瓜地馬拉的瑪雅遺址上的瑪雅天文現象表,顯示瑪雅歷過了西元2012年之後,仍延續至西元9000年左右。
柏克萊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喬艾斯說,瑪雅人從未做過任何預言,2012年只是瑪雅古歷展開下一輪的大約時間,類似汽車里程錶在一定里程後會重新計算。2012年不是終止,而是新循環的開始。
⑥ 五大地形及特點
五大地形指地球上的五種地貌,分別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特點:
1、平原:主要特點是地勢低平,起伏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55米,坡度在5°以下。
2、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
3、山地:地表形態按高程和起伏特徵定義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
4、高原: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
5、盆地:就像一個放在地上的大盆子,人們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
(6)中國地理五大預測擴展閱讀:
五大地形它們在相鄰的同級形態上是彼此不同的,相鄰的含義本身就排斥包容,例如四川盆地相鄰的四周是平原和山脈。
一個大地形由不同的下級地形組成,是包容關系,例如四川盆地裡面有成都平原和峨眉山及一些丘陵等,松遼盆地有松嫩平原和丘陵等,青藏高原裡面又有五種二級地形如柴達木盆地、岡底斯山脈等,天山山脈是山地而東部有吐魯番盆地和丘陵。
五種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這些地形有一級類型(猶如大寫字母)與二級類型(猶如小寫字母)之別。它們在相鄰的同級形態上(ABCDE關系)是彼此不同的,相鄰的含義本身就排斥包容,例如四川盆地相鄰的四周是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和山地(大巴山脈、巫山、大婁山)。
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⑦ 中國地理
奇異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深的大湖,而且還擁有獨特、迷人的多種動物。這個充滿著魅力的神秘湖泊,早已名揚全球,而且吸引著
各國科學家和眾多的遊客來此考察、觀光游覽。美國湖泊專家考察隊,還有非專業的自願者先後於1989年、1990年,聯合俄羅斯科學
家,兩次合作對貝加爾進行綜合考察,終於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一、究竟有多老、多深
貝加爾湖西距伊爾庫茨克60千米,四周崇山峻嶺,面積3.1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八大湖。湖面海拔456米,形狀狹長如彎月,南北
長636千米,平均寬度為48千米;平均深730米,最深達1830米(實際湖盆深度應為4800米~6400米,不過所有最深部分
都充滿淤泥,因而不計算在內),為世界湖泊最深記錄。貝加爾湖也是世界上支流最多的湖泊,它接納了大小554條河溪,大河有安加拉河
和色楞格河。同時也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多的淡水湖,儲水約為2.36萬立方千米,佔地球液態淡水的22%,比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必
利爾湖(8.24萬平方千米)儲水量大一倍,比北美五大湖的儲水總量還多,堪稱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庫。貝加爾湖水量動態變化平衡,平均
每年收入和支出量相等,都是70立方千米。假如貝加爾湖是空的,全球所有大小河溪的水都向它流進來,大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灌滿。世界
一些著名的大湖幾乎都是在逐年減少水量,可它卻在逐年增加,面積也在緩慢而持續地擴大。如果有一天554條注入的大小河溪全部乾涸,
它也能保持安加拉河流淌400年。
安加拉河河床陡降,落差很大,多瀑布險灘,河水洶涌澎湃,但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幾座大型水電站。貝加爾湖的水透明度很好,晴天可以
看到10米~15米深處的生物活動,如果將白色圓盤放入水下40米~42米的深度,仍然清晰可辨。
貝加爾湖已存在2.5萬年,在兩萬多年前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由於強烈的地殼斷裂活動,形成一條狹長深陷的彎月形谷盆,兩側陡峻的斷
崖懸岩高達1000米~2000米,谷盆積水成了湖泊,貝加爾湖就這樣誕生了。貝加爾湖形成時,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是一個溫暖、茂盛
的大草原。貝加爾湖和世界上第二深湖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都屬於典型的裂谷型湖泊。湖中有地壘形成的奧爾杭島,面積722.4平方千米,
相當於兩個馬爾他共和國的面積貝加爾湖地區地殼極不穩定,1861年附近區域曾發生過地震。
二、湖中奇特的動物
被譽為「珍奇海洋博物館」的貝加爾湖,獨有的動植物種類最多,在2600多個物種中,有3/4的物種,以及11個科和亞科及96個屬
的物種是該湖獨有的。如貝加爾海豹、鯊魚、海螺等,湖底還生長著海綿叢林,有一種龍蝦就躲在叢林中。貝加爾海豹個頭小,雌雄性都是大
約120厘米長,體色為暗銀灰色。貝加爾海豹與其北極的親屬一樣,雌性也在冬天產仔,餵乳於冰上雪穴之中。海豹在貝加爾的出現,可以
說是一件最令人不解的事情,查閱地史資料,貝加爾湖所在的中西伯利亞高原,5億多年內不曾被海水淹沒過。經分析,貝加爾湖純屬淡水,
美國科學家馬克·徹林頓歸納了學者們的見解,提出了「外來」說,即貝加爾湖的海洋動物是從海而入,並稱貝加爾湖為「西伯利亞的神海」
。生物學家推測,貝加爾湖海豹的祖先來自遙遠的北冰洋,當它們進入葉尼塞河,逆流游泳2400千米,學會了吃完全不同的食物,生存於
一個異常的環境里,因而從目前地理學角度上來看,只有這一出口到達海洋。
三、氣候學奇觀
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為-38℃,確實很冷,不過每年1月~5月,湖面封凍,放出潛熱,已減輕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
凍,大量吸熱,降低了炎熱程度,因而有人說,貝加爾湖是一個天然雙向的巨型「空調機」,對湖濱地區的氣候起著調節作用。一年之中,盡
管貝加爾湖面有5個月結起60厘米厚的冰,但陽光卻能夠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中形成「溫室效應」,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溫,有利於
浮游生物繁殖,從而直接或間接為其它各類水生動物提供了食物,促進了它們的發育生長。據水下自動測溫計測定,冬季貝加爾湖的底部水溫
至少有-4.4℃,比湖的表面水溫高。貝加爾湖可調節湖濱的大陸性氣候。
四、「貝加爾湖自然保護區」的建立
貝加爾湖沿岸生長著松、雲杉、白樺和白楊等組成的密林,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煤、鐵、雲母等礦產資源,湖中盛產多種魚類,是俄羅斯重要漁
場之一。但近些年來沿岸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南岸工廠塵煙的撒落,湖水受到污染。不過俄羅斯政府已經提出了一項保護貝加爾湖的法令,其
中包括紙漿廠必須改造,到1993年已全部實現了無害於環境的生產活動。因貝加爾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俄羅斯專門在這里建立了「貝
加爾湖自然保護區」。科學家們卓有成效地進行了自然科學、生態學的研究,貝加爾湖是研究進化過程的一個大自然實驗室。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還發現貝加爾湖有變成「海」的趨勢。首先,湖底有洞穴和裂縫,地底熱氣從這些洞穴和裂縫中不斷泄出,以致附近的水溫
增到10℃,此種「水底溫泉」僅海洋中才有。其次,貝加爾湖中生長有海綿、海豹、鯊魚、菌類、海螺、寄生蟲、龍蝦、蝸牛等海洋生物。
科學家還發現貝加爾湖中湖水的「循環」周期(即從湖面至湖底之間的循環)耗時約8年,緩慢異常。
1995年義大利米蘭的SIMI工程技術公司向伊爾庫茨克的「貝加爾湖水」股份公司提供成套設備,每年可生產2000萬只1.5公升
的塑料瓶,以及裝瓶設備,這套設備已於1996年初投產。該企業將直接從貝加爾湖420米深處取水,經實驗室細菌檢查後出廠,不用防
腐劑可保存一年。富饒的貝加爾,這顆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珍珠」,2000年後將走向世界,人們將拭目以待。
世界主要的大半島有哪些?
半島是指伸入海洋或湖遙中的陸地。它的構成形式一般是三面臨水,一面同大陸相連。從分布情況看,世界主要的半島都在大陸的邊緣地
帶。歐洲海岸曲折,有眾多的半島,素有半島的大陸之稱。面積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半島有5個: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世界第五大半
島),面積5萬平方千米:西南歐的伊比利來半島,面積58.4萬平方千米;東南歐的巴爾干半島,面積50萬平方千;南歐的亞平寧半島,面積14
萬平方千米;南北歐的科拉半島,面積10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面積達300多成平方千米,有將近1/3個中國大。半島上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
燥,7月份平均氣溫在30℃以上,內陸的絕對最高氣溫達55℃;年降水量大部分年份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幾年不下雨。亞洲地區面積超
過100萬平方千米的半島還有南亞的印度半島還有南亞的印度半島面積208.8萬平方千米)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約200多萬平方千米),它們分別
是世界第二大半島和第三大半島。
世界第四大半島是位於北美洲東部的拉布拉多半島,面積為140萬平方千米。島上大部分是 海拔較低的高原,湖泊較多,沿海海灣較多。
北美洲的其他半島面積均不大,都在20萬平方千米以下。
非洲最大的半島是東北非索馬里半島,面積為75萬平方千米。它呈三角形向東北突出,被稱為「非洲之角」。南極洲也有一個大半島,位
於南極大陸德爾海與別林斯高晉海之間被稱為南極半島,面積有18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多山的半島。南美洲和大洋洲雖然也有半島,但面積都
很小。
我國較大的半島有3個;位於山東省東部、膠菜谷地以東,伸入渤海與黃海之間的山東半島 ,面積為3900平方千米:位於遼寧省東南部、
遼河與鴨綠江口連線以南,伸入渤海與黃海之間的遼東半島,面積為29400平方千米;位於廣東省西南部,伸入北部灣和雷州灣之間的雷州半島
,面積為75平方千米。它們在世界上均屬於比較小的半島。
台風
什麼是台風
台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你一定看到過江河中不時有渦旋出現吧,實際上,台風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
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氣象學上將大氣中的渦旋稱為
氣旋,因為台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面,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為什麼稱為台風呢?有人說,過去人們不了解台風發源於太平洋,認為這種巨大的風暴來自台灣,所以稱為台風;也有人認為,台風侵襲我國廣
東省最多,台風是從廣東話 「大風」演變而來的。
事實上,幾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無不受熱帶海洋氣旋的影響,只不過不同的地區人們給它的名稱不同罷了。在西北太平
洋和南海一帶的稱台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的則
稱熱帶氣旋。
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台風的「胚胎」,因為台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般說來,
一個台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
廣闊的洋面是形成台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台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
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台風中心甚至
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台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台風里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
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台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
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台風也是一部「
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台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
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
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台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
凝結釋放潛熱過程,台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台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
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台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
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
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
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
,不利於增暖,台風不易出現。如下圖所示。
上面所講的只是台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台風發生。台風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台風的危害和利用
台風在海上移動,會掀起巨浪,狂風暴雨接踵而來,對航行的船隻可造成嚴重的威脅。當台風登陸時,狂風暴雨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
的損失,尤其對農業、建築物的影響更大。
但是,台風也並非全給人類帶來不幸,除了其「罪惡」的一面外,也有為人類造福的時候。對某些地區來說,如果沒有台風,這些地區莊稼的
生長、農業的豐收就不堪設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風、西印度群島的颶風和印度洋上的熱帶風暴,幾乎佔全球強的熱帶氣旋總數的百分之六十,
給肥沃的土地上帶來了豐沛的雨水,造成適宜的氣候。台風降水是我國江南地區和東北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來源;正是有了台風,才使珠江三
角洲、兩湖盆地和東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確保農業豐收;也正是因為台風帶來的大量降水,才使許多大小水庫蓄滿雨水,水利發電機組能夠正
常運轉,節省萬噸原煤;在酷熱的日子裡,台風來臨,涼風習習,還可以降溫消暑;所以,有人認為台風是「使局部受災,讓大面積受益」,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台風的命名和編號
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
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採取了對台風命名的辦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
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
如第一組:Anna (安娜),B1anche(布蘭奇),Camil.te(卡米爾)等,直到wcnda(溫達);
第二組:A1nla(阿爾瑪),Becl(J/(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
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
當飛機偵察到台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
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個台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台風名字後面的,循環使用下去。
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台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就以世界上台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
以在同一年裡,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復的名稱。當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風的名字會重復出現。因此,在台風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標明年份
,以示區別。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新的熱帶氣旋命名表從2004年1月
1日起生效。
⑧ 中國地理五大盆地的典型特徵
五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
准噶(gá)爾盆地位於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在天山、阿爾泰山及西部的一些山脈之間,盆地呈三角形,東西長約1100公里,南北最寬處有800公里,面積達38萬平方公里。盆地的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間,中部是草原和沙漠,邊緣是山麓和綠洲。准噶爾盆地西部的山脈與阿爾泰山平行,大西洋暖濕氣流可從山谷進入盆地,因而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稍多,盆地里的沙漠植被較好。
吐魯番盆地位於天山山脈東南面的博格達山與覺羅塔山之間,東西長約245公里,南北寬約75公里,面積有5萬平方公里。海拔為-155米,是中國大陸的最低點。由於吐魯番盆地四周的山嶺高聳,盆地內部受熱快而散熱慢,形成了那裡夏天高溫乾燥的氣候,其蒸發量是降雨量的百倍甚至是數百倍,夏天酷熱,最高氣溫曾達到過49.6℃。盆地北部有豐富的地水源,當地人為減少水的蒸發,修建了著名的「坎兒井」,反地下水引出地面,澆灌莊稼。吐魯番盆地的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故那裡生產出來的瓜果十分香甜,深受人們的喜愛,最著名的有哈密瓜和葡萄。此外,盆地內還蘊藏著儲量可觀的油氣資源。
⑨ 地理五大區位論都有什麼
比較經典的杜能的農業區位論、韋伯的工業區位論、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廖什的中心地理論。不夠五個哦
至於帕蘭德、胡佛、艾薩德、史密斯……等不算很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