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理大小
1. 中國地理版圖分幾個區
中國分三大區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地形類型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區
第一階梯
高原
4000米
青藏高原
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階梯
高原、盆地
2000米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階梯
平原、丘陵
<500米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第一階梯:西藏自治區,青海
第二階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四川省,貴州省,重慶市,雲南省,陝西省,
第三階梯:除以上的省外
詳細中國的地形
[日期:2006-05-24]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地形的主要特徵
1.地形多種多樣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2.山區面積廣大 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3.地勢西高東低 呈階梯狀分布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分布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是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東面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過北緯32°線,自西向東作一幅中國地形剖面圖,從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東部平原,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地勢特點十分明顯。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
山脈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2.高原 中國有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
3.盆地 中國有四大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由於所在位置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
此外,著名的吐魯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155米)。
4.平原 中國有三大平原,它們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由於位置、成因、氣候條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
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連,土壤肥沃,是中國最重要的農耕區。除此以外,中國還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灣西部平原等,它們也都是重要的農耕區。 答案補充 按照地理大區劃中國分為:
華北地區 華中地區 華東地區 華南地區 西北地區 東北地區 西南地區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東北地區:黑龍江 吉林 遼寧
2. 中國各省的面積排名
拓展資料來
在中國,從隋朝開始自將「省」用於中央政府的一級行政機關,例如尚書省、中書省等等。
元朝,開始將「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作為意義上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之單位(即中央政府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全權機關,而不同於有一定高度自治權力的地方政府)。明朝起,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俗稱「行省」,其中的「行」字偶爾省略;至清朝,正式名仍為布政使司,往往直稱為「省」。三省制度廢除後,省開始專門作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劃之單位,目前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第一級地方。而省單個字真正作為一級行政區使用是在民國時期才出現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1949年,全國分為30省、1自治區、12直轄市、5行署區、1地方、1地區。直至1967年區劃多次調整,到1967年調整為22省、5自治區、3直轄市共計30省級行政區,直至1988年新增海南省,1997年新增重慶直轄市,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相繼新設2個特別行政區,至此共計23省、5自治區、4直轄市和2特別行政區共計34省級行政區。
3. 中國多大
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附屬各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群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
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其中,南中國海九段線以內的所有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中國領空為領土和領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國土面積: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略相當於除蘇聯之外的歐洲各國的總面積,僅次於俄羅斯(1707.5萬平方公里)和加拿大(997.1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土地資源:山地320萬平方公里,高原250萬平方公里, 盆地180萬平方公里,平原115萬平方公里,丘陵95萬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4. 中國的面積有多大
陸疆960+海疆299.7萬平方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內1.8萬多千米容,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
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附屬各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群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
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其中,南中國海九段線以內的所有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中國領空為領土和領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5. 中國地圖多大尺寸
中國地圖一般是指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范圍內各類地理事物的地圖,因此按照表示的內容進行分類,中國地圖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中國政區圖
中國政區圖:表示中國的行政區劃的地圖,一般用境界線加質底法表示。屬於下文中的人文地理專題地圖,但因太過常見且數量眾多而單獨分為一類。最常見的中國政區圖為分省政區圖,偶爾可見劃分至地級或縣級行政區劃的中國政區圖。[1]
中國地形圖
中國地形(地勢)圖:表示中國地形的地圖。一般用等高線加分層設色的方法表示,也有使用暈渲法加分層設色的方法表示的。屬於下文中的自然地理專題地圖,但因地形要素在所有地圖要素中重要程度極高而單獨分為一類。
中國自然地理專題地圖
中國自然地理專題地圖:表示中國某一種或幾種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圖。例如中國地質圖、中國氣候帶分布圖、中國地貌區劃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等等。[2]
中國人文地理專題地圖
中國人文地理專題地圖:表示中國某一種或幾種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圖。例如中國交通圖、中國各省經濟構成圖、中國各省人口密度圖、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圖等等。
中國衛星影像地圖
中國衛星影像地圖:以中國全境的衛星影像(真彩色影像、假彩色合成影像等)為地理底圖,並配以適當的地圖符號和注記對中國疆域內的地理要素進行表示的地圖。
2制圖注意事項
根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03年發布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中國地圖的製作和發布一般有以下注意事項:
比例尺
中國地圖全圖的比例尺應小於或等於1:100萬。
地理底圖要素
中國國界線畫法必須按照國務院批准發布的1:100萬《中國國界線畫法標准樣圖》以及根據該圖製作的其他比例尺中國國界線畫法標准樣圖繪制。
中國地圖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准確反映中國領土范圍。
(1)圖幅范圍:東邊繪出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西邊繪出噴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邊繪出黑龍江最北江段,南邊繪出曾母暗沙(漢朝以前的歷史地圖除外);
(2)中國全圖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並用相應的符號繪出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比例尺等於或小於1:1億的,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可由9段線改為7段線,即從左起刪去第2段和第7段線,可不表示釣魚島、赤尾嶼島點。
2、正確表示中國國界線與地貌、地物、經緯線、色帶等要素之間的關系,正確標注國界線附近的地理名稱。
中國示意性地圖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用實線表示中國疆域范圍,陸地界線與海岸線粗細有區別,用相應的簡化符號繪出南海諸島范圍線,並表示南海諸島以及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島礁;
(2)用輪廓線或色塊表示中國疆域范圍,南海諸島范圍線可不表示,但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島礁;
(3)比例尺等於或小於1:1億的,可不表示南海諸島范圍線以及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島礁。
其他要素的取捨
在公開發表的中國地圖上不得含有以下內容:
6. 中國的地理概況
中國地理概況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 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 798平方公里。我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脈等山脈。從南到北有珠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遼河、松花江、黑龍江等水系河流。
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這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 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 000~2 000米。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 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7. 中國地理面積有多大
中國目前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官方說9598077平方公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約960萬平方公里。
但是按照權威部門認定的卻只有大約948萬,如果再計算被阿三非法侵佔的藏南地區90000多平方公里,真正控制在手裡的只有939萬平方公里左右。台灣當局承認的要超過1100萬。這么多領土到哪裡去了?中國目前的實控面積到底有多大? 下面是根據中國最新測繪地圖計算出的各省精確平面面積,已經不如美國了,變成了世界領土面積第四大國:(單位:平方公里) 新疆1633280 吉林190541 遼寧145260 甘肅404955 河北187045 北京16370 山西156381 天津11606 陝西205900 寧夏51853 青海715587 山東153422 西藏1204501 河南165600 江蘇100952 安徽140397 四川484310 湖北186163 重慶82539 上海6306 浙江102045 湖南212418 江西167302 雲南383978 貴州176252 福建121894 台灣36136 廣西236811 廣東177084 海南33979 內蒙1145156 黑龍江450076 香港1101 澳門27 合計9487244[平方公里]
8. 中國的地理
中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國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中國的經緯度位置: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當。中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2′30』』E),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29'59.79"E),最南端在立地暗沙(3°31『00'N',東經112°17』09」E),(英語:Lidi Ansha或Lydi Shoal)為中國南海南沙群島區域的一座暗沙,是實際上的中國領土的最南端(非位於其東北約15海里的曾母暗沙)。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立地暗沙屬於海南省三沙市管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33′N,124°20′E)中國東西跨越經度60多度,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相差5個時區。
中國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中國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
疆界和鄰國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中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8] 渤海和瓊州海峽為中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海洋
鄰近中國大陸的海洋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中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豐富的海洋資源
大陸架:又稱「陸棚」或「大陸淺灘」,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淺海地帶。大陸架淺海是海洋資源最富饒的部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煤、鐵等礦藏,也是海洋生物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
中國近海漁場很多。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舟山漁場是中國性的大漁場,北方的渤海海灣漁場以盛產對蝦著稱。
中國的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主要鹽場有長蘆鹽場,鶯歌海鹽場,布袋鹽場。
海底石油資源:中國海洋中礦產資源很豐富,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海洋礦產。蘊藏量以東海大陸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中國近海大陸架比較廣闊,渤海和黃海的海底全部、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屬淺海大陸架。開發海洋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主要是在大陸架上進行的。
9. 中國面積有多大
中國官方公布的國土面積是約960萬平方公里。
據美國,the world factbook,其中陸地面積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積 270,550 平方公里,另外幾部權威的網路全書公布的中國國土面積也都在955-960萬之間。但不知這些數據是否包括麥線以南(約8萬,印度控制)、阿克賽欽(約3萬,中國控制)地區,另外把2003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國地圖集》中的各省數據匯總起來為933.8226萬,大致與CIA公布的陸地面積相當。當然各省面積數據並不很精確,因為各省省界從來沒有精確劃定過。很多都是約數。
綜上,大致可判斷,中國的陸地面積應該為930多萬(包括分布於陸地上的水體面積)。
想知道中國領土的確切數據,你可以從國外資料上查到很精確的數據,但從中國官方,現階段肯定得不到。
不是中國做不到,而是因為中國現在與部分國家的邊界線並未正式劃定,而且有爭議的地方相當大。如果官方現在給出精確數據,只怕以後在邊界談判中,對外對內,都會處於一個被動的境地。只要中國邊界不最後敲定,中國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永遠也不會有準確結果
另一種說法
1045萬平方公里 而不是960萬
最新一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文章《追尋中國大勘界》文章中提到,中國各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面積相加並不等於960萬平方公里。而根據最近10年的土地詳細查詢和衛星遙感圖象的判斷,960萬平方公里已經被一些公開出版的書記認為不確定,實際為1045萬平方公里。文章認為,造成各種圖書書籍說法不一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行政區域界限一直不清晰。
2001年6月底,歷時5年的中國國土大勘界接近尾聲,全國68條省界和28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界限的勘定基本完成,中國終於結束了2000多年來行政區劃分界限不清的歷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對這次勘界的背景和內幕進行了追蹤。
據說,中國國土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是1949年第一次全國政協會議召開以前,周恩來總理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作戰部用兩天時間速算出來的。由於中國和一些鄰邦如前蘇聯、印度的部分國界未勘定,更由於底帳不清和缺乏確切的統計數據,這一約定俗成的說法一直沿用了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