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城市經濟地理中心

中國城市經濟地理中心

發布時間: 2021-02-26 07:03:46

1. 成都地理上最中心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近幾年,她又以城 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後榮獲聯合國頒發"人居獎"和"最佳範例獎"兩項殊譽。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她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跡眾多而聞名於世。成都市位於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 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攝氏16度上下,降水量約1000毫米,素有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明珠"。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轄區劃為7區4市 (縣級市)、8縣。杜甫草堂、武侯祠、王建墓、青羊宮、大慈寺、望江公園、寶光寺、都江堰、青城山、四姑娘山、西嶺雪山都是聞名天下的旅遊景點,常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留連忘返。從青羊宮附近出土的陶紡錘、骨針等和鑽法、灼法及龜甲,我們足以推測蜀人的祖先可能於3700多年前在成都這塊肥美的土地上開始了他們的勞動生活。 2300多年前,古蜀王開明九世從今郫縣、雙流方向遷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這里才定名為「成都」,其稱號一直沿用至今。由於成都在中國西南所處的特殊經濟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政治、軍事要地。從西漢末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孫述據成都稱帝算起,歷史上至少出現過7個地方割據政權。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700年前劉備、劉禪建立的蜀漢政權。這些歷代割據四川的封建政權,都無一例外地以成都為都城,進而控制全川,雄視西南,問鼎中原。成都作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歷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古老的成都,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獲得過不少美稱。東漢(公元25-220年)時因織錦發達,曾設專門機構「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簡稱「錦城」)美譽。西漢末年(公元8年)成都與洛陽、邯鄲、臨淄、宛城並稱為「五均(均是市場管理的意思)」,成為全國五大業都市之一。五代後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簡稱「蓉城」)之稱。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綜合經濟水平列全國前茅,時人又有「揚一益二」的評價,與有水運商港之利的揚州齊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興修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後,成都地區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飢饉」,被譽為天府之國。今日成都,可以說是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寧又繁榮,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大好形勢下,正揚起風帆,向著現代化的大都市目標邁進。成都是四川和中國西部的工業基地。目前,成都己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成都是四川省省會所在地,位於四川中部、成都平原腹地。現轄7區4市8縣,土地面積1.24萬平方公里,1999年底人口1003.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30萬人。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興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如飢饉」,農業興旺,手工業發達,天下謂之「天府之國」。特別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之後,成都成為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歷史上成都商貿繁盛,漢代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誕生在北宋時期的成都。成都文化發達,早在漢代就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官辦學校——文翁石室,即現在的成都石室中學。這里文人薈萃,漢有司馬相如、楊雄和才女卓文君,唐有女詩人薛濤,五代有繪畫大師黃荃,宋有史學家范祖禹,明有大學者楊慎。大詩人李白、杜甫、陸游等曾寓居成都。古代文明為成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風景名勝。現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全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0處,與青城山、龍池、西嶺雪山等98處國家級、省級、市級風景區構成成都獨具特色的文物古跡和多彩的旅遊勝景。

2. 中國經濟地理內容

主要鐵路干線:

南北干線:
1.京九線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 、衡水 、聊城、菏澤 、商丘 、亳州、阜陽 、麻城 、九江、南昌、吉安、贛州 、河源、惠州、深圳 、香港

2.京廣線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石家莊、邯鄲、安陽、新鄉、鄭州、漯河、信陽、武漢、岳陽、長沙、株洲、衡陽、郴洲、韶關、廣州

3.京滬線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 廊坊 天津 滄州 德州 濟南 泰安 兗州 棗庄 徐州 宿州 蚌埠 滁州 南京 鎮江 丹陽 常州 無錫 蘇州 崑山 上海

東西干線:
1.隴海線
沿途主要城市:連雲港、徐州、開封、鄭州、洛陽、西安、寶雞、天水、蘭州

2.蘭新線
沿途主要城市:蘭州、武威、金昌、張掖、清水、酒泉、嘉峪關、玉門鎮、柳園、哈密、鄯善、吐魯番、烏魯木齊、烏西

3. 試說明中國的位置及經濟地理評價

我國經濟地理的四個組成系統:條件與資源系統、產業系統、區域系統、戰略系統。

一、條件與資源系統篇。
區域條件與資源是影響區域形成、存在與發展的諸因素的總和。對區域條件與資源的分析是區域經濟地理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條件與資源要素囊括龐大內容,但其作用的方式不外乎3種:①直接作用,即直接轉換為區域經濟要素,參與區域經濟活動並發揮其作用;②通過影響區域經濟要素投入和經濟地域功能進而影響地域經濟的運行;③為區域經濟的存在與運動提供整體性支持或限制。基於當前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作用力的轉換,又基於「地理條件」的地學特性,在教材編排時應該有意識壓縮「自然條件」內容以適應時代發展,擴大「社會條件」內容以表達中國經濟地理的社會政治經濟聯系屬性。
二、產業系統篇。
產業發展代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業經濟增長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一個函數。產業發展空間的差異性為中國經濟地理提出了許多新的議題。傳統的產業經濟地理描述都是按部門進行的,由於分類過細以致於引起了讀者的質疑。隨後學者們嘗試應用經濟地理基本特徵來描述產業,包括區域發展水平、區域發展速度、區域經濟結構、區域內部空間差異,較以前有極大地進步,但是事實上產業如果被這種固定方式所描述將難以突出地理學的特點。為此,後文對產業部分的分析基本是針對其地理問題予以展開的。當然由於各產業發展過程、產業特點、地理基礎、空間表現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它們之間的描述也不應該相同。例如,農業地理與自然條件關系極為密切,所以可分不同生產地域類型談論農業自然條件與空間分布問題;工業地理在我國發展階段性明顯,所以從產業的空間演進及工業產業集聚2個方面描述;交通通信業地理主要表現為網路形態,所以側重於網路的形成與網路系統問題;服務業地理比較龐雜,處理方式不盡相同。
三、區域系統篇。
經濟地理學是以區域研究為基礎和出發點的,為了發展經濟地理學必須加強綜合性的區域經濟地理研究。中國作為一個經濟迅速發展和快速轉型的國家遇到了大量的區域問題,也使區域經濟地理工作者遇到了非常有利的研究環境。區域系統的研究對於分析我國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問題、制定適合我國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將從經濟區劃系統與行政區劃系統、城市系統、四大板塊與三大經濟圈、區域聯系4個方面揭示我國區域系統的基本特徵。①區劃系統(經濟區劃、行政區劃)只要有區域差異存在就將不可缺少,由於經濟發展的「慣性定律」或「馬太效應」作用,我國區域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難以縮小其差異,甚至會擴大,所以區劃研究力度應大幅度加強。②城市系統是經濟地域的核心,城市經濟地理特點往往是經濟地域的縮影,城市對經濟地域的形成發展產生重要影響。③四大板塊與三大經濟圈是我國當今區域發展與比較的基本單位,不可或缺。④區域間聯系隨著我國經濟地理區域內涵的變化將更加頻繁和多樣化。第一,區域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在於它自身如何,而更在於它在發展過程中的聯系能力以及區際間交流合作的能力。第二,21世紀經濟地理所研究的區域是開放的,因而區域研究的著眼點不僅僅局限於區域本身,而是追求區域間的統一和整體利益的最優化。第三,區域發展不能過分強調區域的個體,而應加強優化區域系統的組合。
四、戰略系統篇。
戰略被看作是利用優勢對外部環境中的威脅和機會做出反應的過程、策略、思路、措施,是實現經濟地理完成使命和目標的手段之一。戰略研究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明確目標,組合資源,形成內力,規避風險。戰略篇里包含的問題多是其他各篇中有關戰略問題的綜合。全書從整體上都能體現對戰略的宏觀把握,但在戰略篇中體現最明顯。其一,中國經濟地理基本特徵部分,通過描述空間結構的演變提出了空間結構的調整;通過描述二元經濟結構的演變分析了二元結構的區域差異,進而提出將二元經濟結構轉化為現代經濟結構的一系列措施。其二,中國經濟地理總體戰略部分,從可持續發展戰略、協同發展戰略、知識創新戰略等探討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運行的特點、方式、前景。

4. 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指的是哪個城市

人的心臟分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也不是單一的指某個城市。我國首都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西安、、武漢、廣州等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共同組成我國的經濟地理「心臟」。

5. 等城市,現在中國的經濟地理格局將會是怎樣

試題答案:1. C2. B 試題解析:1.根據經濟格局,①M城市代表上海是正確的;②d包括京廣內、蘭新等鐵路是正確的容;d京廣經過武漢,所以N就不可能是武漢,c可能是長江,不可能是黃河。選擇C項。2.① b經濟帶是沿海經濟地帶,發展不只是勞動力資源豐富;② 經濟最發達的是b經濟帶是正確的;③ d經濟帶是交通布局;a經濟帶技術指向型工業發達是正確的。選擇B項。

6. 中國的地理中心在什麼位置

陝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永樂鎮,具體位置在: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1978年1月建成,是我國地理坐標的起算點和基準點,該原點推算的大地坐標,名為「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簡稱「80系」。

它不但在各項建設和科學技術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象徵著國家的尊嚴。

大地原點,由主體建築、中心標志、儀器台、投影台四部分組成。主體為七層塔樓式圓頂建築,高25.8米,半球形玻璃鋼屋頂,可自動開啟,以便天文觀測。

中心標志是原點的核心部分,用瑪瑙做成,半球頂部刻有「十」字線。它被鑲嵌在穩定埋入地下的花崗岩標石外露部分的中央,永久穩固保留,「十」字中心就是測量起算中心。儀器台建在中心標志上方,為空心圓柱形,高21.8米,頂部供安置測量儀器用。

(6)中國城市經濟地理中心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我國各方面能力都處於薄弱的情況下沿用了前蘇聯的坐標系,該原點位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的普爾科夫天文台,距北京萬余公里,此坐標系被命名為「1954年北京坐標系」。

由於距離遙遠,誤差非常大,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因此,在發展的需求下,我國決定建立自己的大地原點和大地坐標系。

7. 一張圖:說明什麼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武漢具備獨特的來區位和交通優勢,自被國內經濟學家譽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未來,武漢重點建設的「五大產業」和「五大功能中心」也將提供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將為武漢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

較強的科研實力和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奠定了武漢大工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近年來,在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特色工業引領下,武漢的商貿、金融、物流、會展、文化傳媒等服務業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金流、人才流等各種生產要素正加速向武漢聚集。

8. 武漢VS鄭州,誰才是中國經濟地理最中心

未來鄭州才是中國經濟地理最中心。

9. 中國的地理中心在哪裡

山水攝影(30張)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准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A·斯蒂格利茨曾說:「只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面,他們又反對象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對象,主張創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劉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於正視現實,創作題材大都取於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朴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

紀實攝影(7張)
最早的寫實攝影愛好當推英國攝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於1853年拍攝的那些火棉膠紀錄片。稍後,則是羅斯·芬頓的戰地攝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傑克遜的黃石奇觀。1870年以後,寫實攝影漸趨成熟,開始把鏡頭轉向社會,轉向生活。如當時的攝影家巴納多博士就拍攝了流浪兒童的悲慘境遇,而震動了人們。
隨後,寫實攝影家人才輩出,作品都以其強烈的現實性和深刻性而著稱於攝影史。例如英國勃蘭德的《拾煤者》;美國R·卡帕的《通故的法國女人被剃光頭遊街》;法國韋絲的《女孩》等等,不勝枚舉。

10. 中國經濟地理的目錄

第一節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體系
第二節經濟地理學的科學性質
第三節經濟地理學的任務和學習目的
第四節經濟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影響生產力布局的因素
第二節自然條件
第三節中國的人口
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第一節生產力布局的變化發展
第二節我國生產力布局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種植業
第三節林業
第四節畜牧業
第五節水產業
第六節城郊農業
第七節土特產
第八節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業生產
第九節我國農業存在的問題與今後發展方向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能源工業
第三節冶金工業
第四節機械工業
第五節化學工業
第六節紡織工業
第七節電子工業
第八節傳統民族手工業
第九節少數民族地區工業的發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鐵路運輸
第三節水路運輸
第四節公路運輸
第五節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
第六節郵電事業的發展
第七節少數民族地區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發展
第八節我國交通運輸與郵電事業發展戰略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商業中心
第三節商品流通
第四節少數民族地區貿易業的發展
第五節我國商業的發展戰略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我國的旅遊資源
第三節我國的旅遊區劃和旅遊地理分區
第四節我國少數民族旅遊地理分區
第五節旅遊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以及旅遊業發展方向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中國的城市
第三節我國農村城鎮化問題 第一節三大經濟地帶
第二節七大經濟區域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