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中部地區東部地區
⑴ 關於中國東部、西部、中部地區劃分的標准
將我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的時間始於1986年,由全國人大六屆四次會議通過的「七五」計劃正式公布。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等11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10個省(區);西部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9個省(區)。
1997年全國人大八屆五次會議決定設立重慶市為直轄市,並劃入西部地區後,西部地區所包括的省級行政區就由9個增加為10個省(區、市)。
由於內蒙古和廣西兩個自治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水平正好相當於上述西部10省(市、區)的平均狀況,2000年國家制定的在西部大開發中享受優惠政策的范圍又增加了內蒙古和廣西。
目前,西部地區包括的省級行政區共12個,分別是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中部地區有8個省級行政區,分別是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東部地區包括的11個省級行政區沒變。
(1)地理中國中部地區東部地區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⑵ 中國東部地區是指那幾個地方的城市
中國東部地區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廣東省、海南省、福建省、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遼寧省、黑龍江省、吉林省。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
中國南部地區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東南部與河南信陽市、南陽市。
中國北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河南。
(2)地理中國中部地區東部地區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省區域劃分:
1、東北地區(3個):黑龍江、吉林、遼寧。
2、華北地區(5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3、華中地區(3個):河南、湖北、湖南。
4、華東地區(8個):山東、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灣。
5、華南地區(5個):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
6、西北地區(5個):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7、西南地區(5個):四川、貴州、雲南、重慶、西藏。
⑶ 中國中東部地區包括哪些省份
中國東抄部地區包括的省份有襲: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中部地區包括的省份有: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自治區。
中國東部地區地形特點:北部有黃淮海平原和山東丘陵,中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含長江三角洲平原),南部有閩浙贛丘陵山地。
中國中部地區國土面積約102.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68億人,生產總值約17.94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4.87萬元。
(3)地理中國中部地區東部地區擴展閱讀:
中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特點:
中國東部地區人口密集,達4.3億多。海陸空交通便捷,鐵路、公路成網。有濟南、青島、石家莊、天津、徐州、南京、沈陽、上海、杭州、福州等重要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工農業均較發達。
中國中部地區是我國鐵路重要的樞紐地區,鄭州和武漢均為我國十大鐵路樞紐之一,太原、大同、商丘、焦作、新鄉、洛陽、南陽、信陽、合肥、蚌埠、阜陽、蕪湖、宜昌、襄陽、南昌、九江、鷹潭、長沙、株洲、懷化等為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部沿海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部地區
⑷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具體的區域劃分: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⑸ 中國中部和東部分別是指哪些省份
中部有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個相鄰省份;東部有內蒙古自治區東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區域經濟學基本理論
一、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處於不同的階梯上,高收入地區處於高梯度,低收入地區處於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區和低收入地區之間,還有幾個中間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間上的轉移,高梯度地區首先應用新技術,先發展一步,而後隨時間推移,逐步有序的從高梯度地區向處於二級、三級的低梯度地區推移。隨著經濟發展,梯度推移加快,區域間差距可以逐步縮小,最終實現經濟分布的相對均衡。
二、區域經濟發展輻射理論
(一)現代化與經濟發展中的輻射理論 輻射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是指能量高的物體和能量低的物體通過一定的媒介互相傳送能量的過程。輻射有這么幾個特點:(1)輻射是一個雙向的過程;(2)輻射的結果是隨著能量的傳遞而逐漸拉平物體之間的能量;(3)一個物體的能量只要高於周圍其他物體,凈輻射出去的能量就大於自然吸收的能量;(4)兩個物體距離越近,能量輻射越大;(5)兩個物體的能量落差越大,輻射越強烈;(6)輻射的速度和程度與輻射媒介有關,輻射媒介越有效,輻射越充分。
經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中的輻射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輻射源)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地區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信息(輻射媒介)等的流動和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通過流動和傳播,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取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的習慣勢力。我們把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稱為輻射源。輻射的媒介是交通條件、信息傳播手段和人員的流動等。 原理:
(1)輻射源和被輻射地區間是雙向輻射,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的技術、人才、資金、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向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擴散,前者對後者產生強有力的影響,而後者也會對前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擴大還是縮小,取決於輻射的媒介和輻射方式。 (2)輻射從輻射源向周邊城市或地區逐步推開,范圍大小取決於其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水平越高,輻射范圍越大,帶動能力越強。如在輻射中實現優勢互補的話,輻射源也能夠得到增強。
(3)輻射媒介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等,它們所決定的市場一體化水平,直接決定著輻射的有效性。當市場一體化水平較高,市場分割現象不顯著時,地區間的經濟交易和其他交流就會高效率的進行,輻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
(4)輻射的內容是所有影響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包括技術、資金、人才、自然資源、市場信息、文化、環境和法律制度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 形式:
(1)點輻射:以大中城市為中心輻射源向周邊地區輻射擴散,逐步擴散到較遠的地區。 (2)線輻射:以鐵路、公路干線、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邊航道和瀕臨沿海的陸地帶為輻射的帶狀源,向兩翼地區或上下游地區推開。這里,這些鐵路、公路干線和河湖航道及陸地帶稱為輻射干線,處於輻射干線上的城市和地區是輻射源。線輻射不同於點輻射的重要特點是不僅包括輻射干線向兩翼的輻射,而且包括輻射干線上下游之間的輻射。上下游的縱向線輻射和向兩翼的橫向線輻射同時向兩個方向推開,形成了一個有效的線輻射體系,輻射的范圍和程度都比點輻射寬廣。
(3)面輻射:點輻射和線輻射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輻射干線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區域,這些地區形成的輻射源,進一步和周邊落後地區進行相互輻射,稱為面輻射。面輻射又分為攤餅式輻射和跳躍式輻射兩類。攤餅式輻射是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與周遍地區進行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信息的交流。這種輻射導致的發展時間是漸進的,空間是連續的,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沒有出現盲點。跳躍式輻射是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相對較高的地區跨過一些地區直接與落後地區相互輻射,使後者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這種輻射從空間上來看是跳躍的,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之間出現盲區。
⑹ 中國怎麼劃分東部,中部,西部
我國大陸區域經濟的產生,應該說是依據其經濟發展水平與地理位置相結合長期演變而形成的,我國大陸區域整體上可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區(地帶)。三大經濟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與資源狀況的不同,因而有著各自的發展特點。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為129.4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全部國土面積的13.5% 。
東部地區背負大陸,面臨海洋,地勢平緩,有良好的農業生成條件,水產品、石油、鐵礦、鹽等資源豐富,這一地區由於開發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較高,技術力量較強,工農業基礎雄厚,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作用。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281.8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全部國土面積的29.3% 。中部地區位於內陸,北有高原,南有丘陵,眾多平原分布其中,屬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和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佔有全國80%的煤炭儲量,重工業基礎較好,地理上承東啟西。
西部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541.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6.4% 。西部地區幅員遼闊,地勢較高,地形復雜,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間,大部分地區高寒、缺水,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因開發歷史較晚,經濟發展和技術管理水平與東、中部差距較大,但國土面積大,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⑺ 中國的東部,中部,西部分別包括哪些省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解釋,中國東\中\西部的劃分,是政策上的劃分,而不是行政區劃,也版不是地理權概念上的劃分。因此,東部是指最早實行沿海開放政策並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經濟次發達地區,而西部則是指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
中國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為129.4萬平方公里,佔全部國土面積的13.5% 。
中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281.8萬平方公里,佔全部國土面積的29.3% 。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9個省、自治區;面積為541.4萬平方公里,佔全部國土面積的56.4% 。
⑻ 將中國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怎麼劃分呢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各有那些省份呢,不要重復。
1、中國東部
中國東部地區位於東亞大陸東緣,太平洋西岸,並包括中國東部和南部的海域,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中國東部、南部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總稱。
中國東部地區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2、中國西部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
3、中國中部
中國中部地區,東接沿海,西接內陸,按自北向南、自西向東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
4、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
行政區劃上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東南部與河南信陽市、南陽市。
5、北方地區
中國北方地區,簡稱北方,是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分區之一。地理區劃上的北方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河南。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
⑼ 中國怎麼劃分東部、中部、西部
是考慮東西差異,將中國地區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
其中,將中國東部地區分為四大區域:東北地區(包括東部的遼寧、中部的吉林和黑龍江)、華北沿海、華東沿海和華南沿海地區,包括的省份有: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上海、北京、天津,河北。
中國中部地區分為兩大區域:黃河中游和長江中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個相鄰省份。
中國西部分為兩大區域:西南和西北地區,包括省份有: 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雲南、貴州、四川、陝西、重慶、廣西、內蒙古。
⑽ 請問中國中東部地區包括哪裡
中國的中東部地區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深圳特區的開放,帶動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改革發展;90年代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帶動了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改革發展。珠三角、長三角迅速躍升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兩極」。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
率先發展承擔著為全國引路、試驗的任務,所以東部在發展、轉型、改革、轉軌走在前面,能夠為全面深化改革起到先行先試、搭橋鋪路的作用。
(10)地理中國中部地區東部地區擴展閱讀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