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當地人文地理
『壹』 包頭博物館的地理狀況
包頭博物抄館佔地面積52.21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工程投資6000餘萬元人民幣。該館的建築設計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邢同和創作研究室承擔。邢同和先生在充分考察了包頭市人文地理、歷史發展的基礎上,以「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為主題,深刻地反映了包頭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遠古文明。其設計造型新穎獨特,極具創意。該建築內部功能合理、結構配置嚴密,是一個將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時代氣息和造型藝術相融合的完美的社會公益性文化設施。
『貳』 誰給我介紹一下包頭啊什麼都可以只要是包頭的,比方人文地理、工業建設、政治歷史等等。謝謝!
包頭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大城市,全市常住人口265萬,市區人口200萬,城市建成區面積360平方公里,市中心區面積315平方公里,為全國特大型城市,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中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中國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中國最重要的稀土,鋼鐵,冶金,機械製造,軍工 基地。獲得過聯合國人居獎,中華環境獎等重要榮譽,是全國首批和第二批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亦是內蒙古綠化最好的城市和發達程度最高的城市,內蒙古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內蒙古最為重要的城市。在2011年5月6日發布《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包頭的城市競爭力排名27位,幸福感排名第8位。 包頭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聚居。直至清乾隆時期,包頭才形成了兩條小街的村落。嘉慶十四年(1809年),包頭村改為包頭鎮,1923年平綏(現京包)鐵路延至包頭後成為中國西北地區商業重鎮,有水旱碼頭之稱。1926年設縣,1938年設市,1945年實行市縣並存。1953年撤縣留市。 包頭的地理坐標是東經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緯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積為27768平方公里。 包頭市坐落於黃河北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 6.4℃,年降水量310毫米,無霜期110~142天。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40多種。白雲鄂博聞名中外,是一座巨型多金屬共生礦,稀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著名的鋼鐵工業骨幹企業。交通運輸發達,是京包、包蘭、包白、包神、包西等鐵路的交會處;民航有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沈陽、大連、三亞、深圳、昆明、西安、石家莊、長春、蘭州、溫州、鄭州、南京、太原、海口、呼和浩特、銀川等地的班機。市區東北70千米的五當召(廣覺寺),建於清乾隆年間,為中國的名寺。此外還有美岱召、昆都倫召、梅力更召等名寺。東河區境內的轉龍藏,是風景秀麗的游覽區。 截至2009年底,全市中心建成區面積達到212平方公里,新增道路面積400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4平方米,新增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8%,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4%,燃氣普及率達到90%,市政設施完好率達到94%,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2010年包頭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60.8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1.4萬美元。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工業化轉型、城市化提升和現代化加速的良好發展時期,先後被評為中國製造業名城、全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全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和全國最適宜發展工業的20個城市之一。 包頭,景色宜人,氣溫適度。 據《包頭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包頭市年均氣溫8.8℃,年最低氣溫-26.6℃,年最高氣溫40.4℃, 年降水總量289.9毫米,年最大風速15.0米/秒,平均風速1.8米/秒,年日照時數298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52%,全年沙塵天氣6次。夏秋之時,是包頭絕佳季節,清風送爽,花香色艷,瓜果豐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春二季,冰封雪飄,銀裝素裹,別具北國特色。 包頭是內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內蒙綠化面積最大的城市。 包頭,源於蒙古語「包克圖」,蒙古語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 關於包頭地名來源另外的說法,一是來源於「泊頭」的變音,二是來源於河流名稱「博托河」 包頭市坐落在著名的黃河河套頂端,是連接環渤海經濟帶和西北地區的戰略要地,是自治區戰略布局中腹地開發的關鍵地區。 包頭市地域遼闊,總面積為27691平方公里,包頭市位於陰山----天山縱向成礦帶上,礦產資源豐富,蘊藏有稀土、鐵、煤炭、鋁、金、鈮等54種金屬、非金屬和能源化工原料。其中最為著名的白雲鄂博礦山,是舉世罕見的金屬共生礦山,鐵的探明儲量約為10億多噸,鈮的儲量居全國之首,稀土儲量居世界之最,稀土儲量不僅巨大而且品位高、生產成本低,佔到全國稀土儲量的91.6%,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54.2%,1999年包頭稀 包頭風景圖集(1)(20張)土產量(以氧化稀土計)佔世界總產量的60%,是名副其實的「稀土之鄉」。 包頭是連接中國華北、西北最為重要的重要交通樞紐和中國西部重要的郵電通訊中心,現已基本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綜合交通網路。其中貫通華北、西北地區的大動脈京包、包蘭、包神、包西鐵路在包交匯,東行可直達北京、天津、沈陽、哈爾濱、長春、通遼、張家口、大同等地,西行可直達銀川、蘭州、西寧、嘉峪關、寶雞等地,南行可連太原、西安、上海、南京、杭州、廣州、南昌、武漢、石家莊、長沙、鄭州、徐州、成都、青島、濟南、臨汾等地;110、210國道穿越市區、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7條公路干線通向全國各地,形成了以丹東----北京-----包頭-----銀川----拉薩為東西南北州縣和北海---西安---包頭---白雲為南北軸線,連接內蒙古自治區和 近省、市、自治區的公路網路,密度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現代化的民航機場實現了全國微機聯網售票,機場等級已達到4D級標准,可供大型飛機安全起降,現已開通了至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沈陽、西安、太原、石家莊、蘭州、溫州、三亞、深圳、大連、長春、昆明、南京、鄭州、海口、呼和浩特、銀川等地的航班,基本上形成了覆蓋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較為完善支線航空運輸網路,為本市人民及外商旅遊或經商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服務。 包頭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和中國西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包頭市的經濟建設進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時期,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基本產業得到加強,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形成了以銅鐵冶金、稀土冶金及應用、機械製造、有色金屬、紡織、電子、化工等行業為主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與韓國、日本、美國、泰國、中國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出口商品多達27個大類,近200個品種。一批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由地方特色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中包鋼是國家大型鋼鐵企業之一,是少數民族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包頭鋁廠是中國十大鋁廠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個稀土鋁材國家重點生產廠家;包頭稀土高科是國內首家稀土上市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北方重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兵器工業特大型企業;建設中的東方希望50萬噸鋁電一體化項目將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單股鋁廠之一。包頭市羊絨、亞麻紡線在國內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項關鍵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其中內蒙古鹿王羊絨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羊絨製品的公司之一,出口量一直居國內同行業前列。 今天的包頭,城市街道寬闊整潔、高樓林立、綠樹成蔭,霓虹彩燈交相輝映,風格各異的城市廣場、小區景點比比皆是。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建成公園10處,街頭景點80多處,大型綠化廣場17個,一個花園型城市已初具規模。2002年包頭市被授予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同時包頭市制定出《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定》、《關於吸引外資擴大出口創業的獎勵辦法》、《包頭市外資投資企業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法規文件,為國內外客商在包頭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位於包頭市中心的賽汗塔拉草原是全國唯一的都市草原,城中有草原,草原中有城市,特色獨具,不能不說是大自然的奇跡。風景區還有:梅力更、九峰山、五當召等。地處沙漠邊緣,響沙灣是人們親身體驗滑沙樂趣、感受大漠風情的絕佳去處。 在大漠,成吉思汗的威名可謂家喻戶曉,距包頭市100多公里的成吉思汗陵蔚為壯觀,站在陵前,彷彿又看到「一代天驕」縱橫沙場的雄姿。五當召、美岱召等蒙古族的寺廟建築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教育事業繼續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教育規模、質量、效益出現新局面。全市有3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41萬人;高等職業院校4所,有成人高等學校3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有職業中學9所,在校學生6095人;有普通中學157所,在校學生17.51萬人;有小學437所,在校學生14.61萬人。 科技事業穩步發展。2004年末全市擁有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4個,其中地市屬11個,國務院部門屬3個。科研機構從業人員2205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532人,從事R&D活動人員945人。科技經費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全市科技經費支出達2.55億元,其中R&D經費支出4265萬元。 自治區級全日制本科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包頭師范學院 高職高專院校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包頭鋼鐵職業技術學院 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市屬重點中學(高中) 包頭市第一中學 包頭市第二中學 包頭市第四中學 包頭市第六中學 包頭市第八中學 包頭市第九中學 包頭市第三十三中學 包鋼一中 包鋼五中 一機一中 北重三中 包頭市回民中學 包頭市蒙古族中學 薩拉齊第二中學 市屬重點中學(初中) 包鋼三中 包鋼九中 包頭市第二十九中學 包頭市第三十五中學 包頭市第四十五中學 包頭市第三十六中學 一機二中 北重一中 北重二中 包頭市第八中學 回民中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原包頭市第十中學、包頭市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稀土稀土是包頭極具發展潛力的一個優勢產業,已初步形成產業集群,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26.4億元,其中,包鋼(集團)公司的稀土系列企業有: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頭稀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三峰稀土有限責任公司、天驕清美稀土拋光粉有限責任公司,具備年產稀土精礦8萬噸、稀土合金1.5萬噸、濕法冶煉稀土產品摺合氧化物7000噸以上的生產能力,可生產稀土合金、稀土精礦、稀土金屬、稀土化合物等83個品種、200多個規格的稀土產品。1998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國家主席***同志為其題詞:中東有石油 包頭有稀土。包頭稀土高新區官方網站 包鋼四號爐 ·鋼鐵 包頭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包鋼」),具有年產鋼、鐵各1000萬噸、鋼材1000萬噸的生產能力,可生產重軌、大型工槽鋼、無縫管、熱軋薄板、帶鋼、焊管、高速線材、普速線材、棒材等55個品種1112個規格的鋼鐵產品。進入新世紀以後,包鋼著力完善板、管、軌、線四條精品生產線,推進產品更新換代,260萬噸熱軋薄板項目已於2003年竣工投產,100萬噸冷軋鋼板項目已於2003年8月啟動。2003年包鋼實現銷售收入140億元,利潤3.3億元。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特殊鋼廠,是我國重要的特種鋼生產廠家,可冶煉特種合金鋼100多個品種。 ·鋁業 包頭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十大鋁冶煉企業之一,擁有年產原鋁21.5萬噸、炭素製品6.3萬噸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優良,倍受國內各地和美、韓、俄以及東南亞各國用戶青睞。目前該公司正積極籌備新上精鋁項目、恢復鋁型材生產。2002年,東方希望鋁業項目落戶包頭,總投資約為150億元,一期25萬噸電解鋁工程已於2003年投產。銅冶煉加工項目已取得重大進展,這給包頭有色金屬工業今後的強勁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化工 化學工業,主要是核化工和基礎化工,在包頭具有相當規模和雄厚基礎。光華化學工業公司是中國核燃料元件和核材料生產、科研基地。2003年建成重水堆核電站燃料元件生產線,向秦山核電站供貨,入堆情況良好。該廠年產金屬鈣360噸,為亞洲第一。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電石、聚氯乙烯樹脂、苯酚、硫酸、鹽酸、燒鹼、液氯、無水氟化氫、氟化鋁、冰晶石、亞硫酸納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有一定名氣。最近,中外合資內蒙古天然氣、轉爐氣綜合利用項目已經啟動首期工程,投產後將使包頭成為天然氣化工生產的基地。 ·建材 建材工業是包頭一個傳統產業,主要產品有水泥、牆地磚、耐火材料、水泥製品、玻璃等。其中包頭晶牛浮法玻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燃煤浮法玻璃生產線。
『叄』 包頭的公路建設、鐵路建設、航空建設等人文地理情況 發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謝謝
很貴
『肆』 包頭博物館觀後感
包頭博物館坐落在內蒙古包頭市中心美麗的阿爾丁廣場。博物館總面積16000平方米,其中展廳7600平方米,是一座立足包頭、涵蓋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綜合性大型博物館。它通過徵集、保管、研究、展示包頭及周邊地區不同歷史時期文明成果、自然資源及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博物館分設地方史文物陳列、內蒙古敖漢遼墓壁畫文物精品展、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稀土館和《包頭五十年》成就展覽,向人們展示了包頭久遠博大的歷史文化和燦若星河的奇珍異寶,展示了包頭得天獨厚的山川地貌和富甲天下的自然資源。其中內蒙古古代岩畫和稀土展覽都在國內獨具特色。
《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展示了包頭地區從新石器時期至清代六千多年的歷史,薈萃了包頭二十餘年的考古成就和研究成果。陳列以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文明進步為主題,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為主線,追溯歷史,鑒古悉今。
包頭博物館除基本陳列外,包頭博物館還先後引進了《內蒙古出土文物精品》、《陳國公主墓出土文物》和《內蒙古敖漢旗遼墓壁畫》等多項臨時展覽,展品珠光寶氣,五彩繽紛。觀後讓人一飽眼福、豎指稱贊。
包頭博物館佔地面積52.21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工程投資6000餘萬元人民幣。該館的建築設計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邢同和創作研究室承擔。邢同和先生在充分考察了包頭市人文地理、歷史發展的基礎上,以「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為主題,深刻地反映了包頭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遠古文明。其設計造型新穎獨特,極具創意。該建築內部功能合理、結構配置嚴密,是一個將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時代氣息和造型藝術相融合的完美的社會公益性文化設施。
包頭博物館現設有: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藏傳佛教唐喀藝術展;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稀土館和「包頭五十年」成就展。其中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獲1999年度全國文物系統「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稀土館開館被列為1999年度「中國稀土十件大事」之一。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入選內蒙古自治區五十年來「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包頭博物館現有歷史文物2216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三級文物40件,錢幣十萬多枚,科技文物448件,其中不乏精品和珍貴價值的文獻、標本。
包頭博物館開館至今已接待觀眾12萬人。其中包括外國元首在內的國際友人200多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部委、各省市領導6000多人。他們均對包頭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和接待服務給予高度評價。博物館已成為包頭市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其地和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
『伍』 包頭市博物館觀後感500字電子版的
包頭博物館坐落在內蒙古包頭市中心美麗的阿爾丁廣場。博物館總面積平方米,其中展廳7600平方米,是一座立足包頭、涵蓋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綜合性大型博物館。它通過徵集、保管、研究、展示包頭及周邊地區不同歷史時期文明成果、自然資源及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博物館分設地方史文物陳列、內蒙古敖漢遼墓壁畫文物精品展、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稀土館和《包頭五十年》成就展覽,向人們展示了包頭久遠博大的歷史文化和燦若星河的奇珍異寶,展示了包頭得天獨厚的山川地貌和富甲天下的自然資源。其中內蒙古古代岩畫和稀土展覽都在國內獨具特色。
《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展示了包頭地區從新石器時期至清代六千多年的歷史,薈萃了包頭二十餘年的考古成就和研究成果。陳列以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文明進步為主題,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為主線,追溯歷史,鑒古悉今。
包頭博物館除基本陳列外,包頭博物館還先後引進了《內蒙古出土文物精品》、《陳國公主墓出土文物》和《內蒙古敖漢旗遼墓壁畫》等多項臨時展覽,展品珠光寶氣,五彩繽紛。觀後讓人一飽眼福、豎指稱贊。
包頭博物館佔地面積52.21畝,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工程投資6000餘萬元人民幣。該館的建築設計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邢同和創作研究室承擔。邢同和先生在充分考察了包頭市人文地理、歷史發展的基礎上,以「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為主題,深刻地反映了包頭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遠古文明。其設計造型新穎獨特,極具創意。該建築內部功能合理、結構配置嚴密,是一個將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時代氣息和造型藝術相融合的完美的社會公益性文化設施。
包頭博物館現設有:包頭地方史文物陳列;藏傳佛教唐喀藝術展;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稀土館和「包頭五十年」成就展。其中內蒙古古代岩畫陳列獲1999年度全國文物系統「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稀土館開館被列為1999年度「中國稀土十件大事」之一。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入選內蒙古自治區五十年來「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包頭博物館現有歷史文物2216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三級文物40件,錢幣十萬多枚,科技文物448件,其中不乏精品和珍貴價值的文獻、標本。
包頭博物館開館至今已接待觀眾12萬人。其中包括外國元首在內的國際友人200多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部委、各省市領導6000多人。他們均對包頭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和接待服務給予高度評價。博物館已成為包頭市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其地和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
『陸』 包頭師范學院的院系設置
學校下設文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體育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包頭師范學院文學院的前身是包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始建於1958年,是國家教育部在少數民族地區重點扶持建設的院系之一。雲集了來自於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眾多名校的老師,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在學術上獨領一方風騷的名師巨匠,為文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語言文學專業重在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全面綜合的素質能力、一專多能的中小學教師以及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和道德的專業化人才。現設有四個專業學科教研室,有古代文學教研室,現當代、外國文學教研室,寫作與文藝理論教研室,語言文字教研室,承擔著學分制建立以來的六十餘門專業課程。
漢語言文學專業為莘莘學子們開設了二十門專業必修課,像現代漢語、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教學法、寫作等,二十三門限制性選修課,如美學、馬列文論、古代文論、寫作技法、比較文學、語言應用學等,二十九門專業任意選修課,比如文藝創作心理學、詩藝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漢字與文化、語文教材導論、港台文學研究、錢鍾書研究、《論語》導讀、張愛玲研究等 。除了以上課程,學校還為同學們開設了英語、計算機等公共選修課程,以及教育實習。這些課程的開設為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建造了一個穩定、良好的成長平台。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砥礪進取,經過幾代人的厚積努力,在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昔日的中文系業已發展成為擁有一個語言文學研究所,一個校級重點學科,一個傳統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一個新興專業——新聞專業,七位教授、二十位副教授、近二十位講師、近二十位碩士生、一千二百餘名學生,有著輝煌的發展前途,為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的名牌學院。
文學院現有專任教師四十餘名,其專業知識結構涵括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專業的所有課程,圍繞著建設成為一所具有鮮明教師教育特色,在科學研究、教學管理、育人工程方面有自身優勢的綜合性大學的學院發展總體目標,文學院的教師上下齊心,不懈追求,力爭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教學管理、學生教育及就業方面走在學校的前列。
新聞學是新生專業,目標是培養具有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創新的專業技術能力、深厚的人文素養,能在新聞出版或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廣告、公關策劃與信息管理等新聞傳播工作的高級人才。近幾年來,新聞系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擁有數位專業課任教師、寬敞的實驗室和固定實習基地的新興學科。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新聞系與自治區及包頭市各大媒體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聘請國內及當地學者、專家來講學交流,這些努力對於學生的成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新聞專業的課程設置有專業必修課21門,講授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采訪寫作、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評論寫作、新聞攝影、公共關系學、現代漢語、文學概論、基礎寫作、現當代文學作品、古代漢語、外國文學作品、古代文學等;專業限制性選修課20門,開設廣告學、網路傳播、報紙編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期刊編輯實務、采訪技巧等;專業任意選修課20門,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新聞心理學、市場營銷、經濟學概論、社會調查原理、新聞政策與法規等,為同學的成長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語文教育專業(專科,學制三年)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教師,或在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等工作的管理人才。學生通過學習語言和文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教育理論、教學論等課程,具備較全面的漢語知識、較高的寫作水平、良好的教育理論修養,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理論、教學技能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適應未來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開設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現代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寫作、語文教學論、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以及教育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包頭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管理學院是專門從事歷史文化教學與研究及培養管理人才的高校陣地,是全校首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二級學院。學院設有歷史學系、公共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圖書館學系、陰山文化研究所、文物陳列館及藏書豐富的資料室等機構,學校及我院高度重視文物陳列館的建設,已使其成為學校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院現有教職工42 人 , 其中教授、副教授 17 人,博士、碩士 27 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顧問 黎虎 教授在本院任教。教師學緣廣泛,來自北京師大、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十餘所高校。通過對外講學及參加學術會議,我院與國內甚至國際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系,隨時關注並促進史學與管理領域的發展。 一、辦學歷史:
1975年成立包頭市英語教師培訓班;1978年成立包頭師范專科學校外語系,招收英語教育專業專科生;2000年成立包頭師范學院外語系,招收英語專業本科生;2003年成立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後定名為包頭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設有英語系、大學英語教學部、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所。三個教學科研系部。
二、辦學規模:
現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學生543人,其中本科生390人,專科生153人。還有成人學歷教育和各類培訓學生若幹人。
三、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行政人員4人,教輔人員2人。分別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理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包頭師范學院等區內外大學。其中專任教師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講師17人;已獲碩士學位和研究生學歷23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23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2人;平均年齡為33.5歲,形成了一支學歷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漸趨合理、力量較為雄厚的師資隊伍。已有28人次從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羅馬尼亞、丹麥、波蘭、法國等國留學歸來,佔全院專任教師人數的54%,其中外國語學院自籌資金資助20人出國進修。他們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為我院的學生學習英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學院每年從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聘請3—6名外籍教師,加強教學力量。 美術學院前身藝術系創建於1987年,1988年開始面向全區招生。經過20年的奮斗與創業,已經成為自治區西部地區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和市場經濟急需藝術人才的主要基地,為自治區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合格的美術藝術設計人才,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和用人單位的好評,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學院得到快速發展。
美術學院現有美術學、藝術設計本科和藝術設計專科三個專業,即六個專業方向,分別是中國畫、油畫、裝飾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多媒體藝術設計。全日制在校學生近900人,成人函授生100人,教職工50名,其中專任教師44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1人,碩士研究生學歷12人(包括在讀),學院還聘請著名畫家妥木斯、評論家賈方舟先生為客座教授。
學院領導班子求實進取,團結協作,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學院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辦學宗旨,努力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現有現代化多功能媒體實驗室、多功能高配置電腦設計室、雕塑工作室、漆畫工作室、版畫工作室、藝術設計工作室、圖書資料室和學術作品展廳等教學設施。美術學院全體教職工正以昂揚的鬥志,與時俱進的工作精神,不斷開拓進取,大膽創新。 教育科學學院成立於2004年12月,由包頭師范學院教育心理系、初等教育系和包頭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分院幹部培訓處合並組建而成。
學院擁有教育學、心理學兩個一級學科,覆蓋小學教育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藝術類)三個專業,均為師范類專業。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掌握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及較強專業技能的基礎教育師資和其他社會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設有文理兼招的小學教育、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三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學生999人,本科生944人,專科生55人,成人在籍學生400多人,是我校規模較大的二級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61人,專任教師55人,其中專任教師中在讀博士2人,碩士(含在讀)23人,博士、碩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1.81%;高級職稱教師34人,其中教授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5.73%;35歲以下青年教師17人,占教師總數的28.81%,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76.47%。教師隊伍整體發展潛力巨大。
學院設有教育科學研究所和綜合心理實驗室。綜合心理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近90萬,可滿足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學咨詢學等課程教學的實驗需要;設圖書資料室1個,各種藏書和期刊近2萬冊,總價值近30萬。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始建於1958年,經過了50年的發展現已頗具規模。設有應用物理學(非師范)、物理學(師范)兩個本科專業和一個凝聚態物理碩士點,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系,面向全國21個省(區)招生。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34人,碩士生導師1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1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13人,高級實驗師5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8人,博士學位1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2人。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水平;全系教師都能開出兩門以上的專業基礎課程,大部分教師能開出一門以上的專業核心課。教師中,有校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一級就業指導教師1名,1人獲自治區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政府)優秀成果三等獎,1人獲第四屆內蒙古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優秀獎,學校首屆青年教師大賽一等獎1名。2人入選《32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一人入選《11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設有應用物理學、物理學兩個本科專業和一個校級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物理學專業體現教師教育特色;應用物理學專業體現理工結合特色。研究機構有:凝聚態物理研究室和計算物理研究室,從事功能材料的研究和數值模擬計算。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學科研並重,學院部分教師承擔和參加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自治區自然基金項目3項、教育廳項目2項、內蒙教科所項目2項、包頭市科技局項目2項和學校科研項目等;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教師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錄20多篇,出版高校教材8部。校級優秀課程有《理論力學》和《C語言程序設計》,2門校級網路建設課。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設有實驗室和資料室,實驗室已通過內蒙古自治區高等院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合格評估。具有優良的實驗條件和完善的教學體系;教學設施齊全,現設有普通物理學實驗室:力學實驗室、熱學實驗室、電磁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原子物理實驗室、教學教法實驗室、近代物理學實驗室(真空鍍膜實驗室、棱鏡色譜實驗室、全息實驗室)、電工學實驗室、模擬電路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應用物理學實驗室:嵌入式實驗室、EDA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感測技術實驗室、電子測量實驗室、表面貼裝實驗室、模擬設計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包括光纖通信)、高頻電路實驗室、微機原理及匯編語言實驗室、微機介面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DSP實驗室、PLC實驗室,實驗室面積2985 平方米,儀器設備資產642萬元,能開出物理學和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全部實驗,可為學生進行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提供良好條件。資料室有專業圖書3700多種,專業學術期刊19種。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中心,為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多年來在教學與管理上,堅持以「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為指導思想,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並在學生的實踐技能上下功夫,及時調整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有在校生606人。我院非常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與了解,及時了解用人單位對我系畢業生的意見,掌握用人單位對學科專業結構和知識以及能力結構的需求,適時調整物理系的課程設置等,以便更好的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通過以上各項工作的開展,物理系保持了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和良好的就業質量。2005屆、2006屆和2007屆本科畢業生的年底就業率分別為90.38%、85.23%和82.1%,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連續三年受到學校表彰與獎勵。
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84年9月的包頭師專地理系。2000年3月21日學校更名為包頭師范學院,2005年地理系正式更名為包頭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在地方特有的經濟、文化、民族構成和自然環境中,逐步形成了立足包頭,面向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輻射全國,主動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地理教育、生態環境建設服務的辦學特色。為內蒙古地區培養了大量的地理教育及資源環境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同時已形成明確而富有特色的內蒙古資源開發與利用、生態恢復、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研究方向。
學院現有教職工29人,教授2人,副教授10人, 21名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學位12人。學院設有3教學系,1個實驗中心和1個圖書資料室。3個教學系分別為: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1個實驗中心包括:氣象、土壤與環境監測、地球概論、地質、地圖與測量、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及生物等實驗室。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是2007年8月組建的;下設計算機系、教育技術系、電子系、公共計算機教學部等教學機構;設有信息實驗中心、資料室、辦公室、團總支(學工辦)等教輔、行政機構。全日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專業本專科學生512人,成人在籍學生近100人。教職工59人,其中教師48人(教授1人,副教授12人,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實驗師3人)。教師中有碩士學位18人;博士1人;攻讀博士學位教師2人,攻讀碩士學位教師9人。2000年至今,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完成教材、專著10餘部;承擔省市等各類科研項目12項。學院資料室訂有專業期刊40餘種;存有圖書資料、光碟資料2000多冊(片);信息實驗中心設有大型資料庫、計算機網路、PLC、EDA、微格、衛星地面接收站等各類實驗室近30個。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具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等方面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信息技術、微系統、信息技術教育或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有一定專長,能在教育部門、中小企業、國家機關、IT行業等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和設備的研發、維護、運營;各種教學媒體和信息化教學系統設計、開發;計算機網路管理、維護與應用軟體開發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三個本科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科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開設JAVA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原理、操作系統原理、資料庫原理、微機原理與匯編語言、人機交互、J2EE、網路互聯技術、系統管理與維護、信息保障與安全、WEB系統與技術、大型資料庫等課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開設模擬電路、數字電路、C語言程序設計、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原理、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匯編、嵌入式系統、EDA、PLC等課程。 一、機構設置
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學校的二級學院,承擔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設有四個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一個研究所: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當代民族發展研究所;一個碩士學位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二、師資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現有為本科任課教師31人,其中,教授8位,副教授17位,博士3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40歲以下教師全部具有碩士學位,教師隊伍中黨員占絕大多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長期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我院已經形成一支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基本合理,具有良好師德師風和教書育人精神,具有創新、協作精神的教學和科研團隊。近年來,學院在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嚴把准入關,對新教師學歷、政治面貌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新任思政課教師原則上應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相關專業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以上的畢業生,具有高校教師資格,並且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宣講紀律提出明確要求,中央和自治區下發的有關思政課文件及時傳達,進一步保證了教師隊伍政治方向正確、政治立場堅定、業務基礎扎實。
三、教學情況
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新課程方案實施中,我們大力推廣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和案例教學,辯論式教學,演講式教學等,並組織全體教師集體研討鼓勵教師大膽實踐新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課前5—10分鍾新聞播報法、小品表演法、學生講授法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不少經驗。在教學手段應用上,部分思政課安排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在教學中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
新課程方案實施後,學院及時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中,並確定了相應的學時。2008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下發後,為了進一步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應用,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的通知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探索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形式。每學期開學初,各教研室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制定實踐教學方案,並按照實踐教學方案組織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期末進行實踐教學總結。學院青年教師曾先後獲全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一等獎1人次,二等獎2人次,有6人次獲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光榮稱號。積極組織推薦參評校級教學成果評選活動,2009年思政課教師閆曉榮關於「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05方案」)教學實效性的探索」的教研成果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9年張春梅獲得學院「精彩一課」文科組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四、研究生工作
學院除承擔全校本科學生6門,研究生2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外,還擁有「思想政治教育」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下設四個研究方向,分別是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經濟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法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四個研究方向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與經濟、政治、法律與文化四個方面,既考慮了專業研究方向的全面性,也和學院師資隊伍現狀、專業設置以及下一步學科建設的重點相關系。目前已招生了5屆研究生,有7位碩士研究生導師,15位以教授為主體包括部分副教授骨幹教師的任課教師隊伍,共有在讀研究生15人。
學院曾和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合作辦工商管理和民商法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培養了近200名畢業生。
2010年組建了有12骨幹教師組成的科研創新團隊,獲得包頭師范學院的批准和經費支持,三年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推進學院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
四、科研情況
學院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思政課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積極鼓勵教師申報學校教研課題、包頭市科技局項目、自治區教育廳教研和科研項目、包頭市和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國家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課題,並組織教師參評各種科研成果獎。
近十年來,學院教師發表科研論文200篇,其中有20餘篇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全文轉發、摘登;出版專著10多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10項,主持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12項,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主持校級科研課題10餘項。
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書育人准側,強化教師的道德修養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堅持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動搖,在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當代中國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大好機遇,將一如既往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柒』 呼市和包頭哪好
包頭 ·小肥羊火鍋: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然人做發起人專的股屬份制企業,公司於1999年8月誕生在草原鹿城——包頭市,以小肥羊特色火鍋連鎖為主業。 ·莜麵:莜麵是內蒙古地區「三件寶」之一。 ·沙蔥包子 ·手扒肉: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 ·烤全羊: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餚。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烤完以後,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拔絲奶豆腐:內蒙古風味名菜。以奶豆腐為主料烹制而成。 ·燜面:內蒙古特色美食,將面條放到炒好的菜上燜,燜好後飄香四溢。 ·羊肉稍賣:內蒙特色的稍賣,以羊肉和蔥為原料,稱為內蒙古極具特色的早點,人人津津樂道。
『捌』 在包頭和西安哪個城市比較容易發展一點.
還是包頭好,包頭有好多大型企業,形成包頭市的經濟支柱,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玖』 內蒙古自治區的人文地理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蒙,省會為呼和浩特。位於中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面積118萬平方公里。2010年9月全區常住人口2436萬人。由漢族、蒙古族、滿族、回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朝鮮族等49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人口為1870.3萬人,占總人口的78.38%;蒙古族人口為421.1萬人,占總人口的17.6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94.7萬人,占總人口的3.97%。在總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126.2萬人,占總人口的47.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1259.9萬人,占總人口的52.8%。全區分設9個轄地級市,3個盟;其下又轄12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包頭市 、赤峰、烏蘭浩特、烏蘭察布、烏海、呼倫貝爾、通遼、鄂爾多斯等為自治區內主要城市。主要山脈有大興安嶺、賀蘭山、烏拉山和大青山。東部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廣布。年均氣溫-1~10℃,全年降水量約50~450毫米。已探明礦藏60餘種,稀土、煤、銀等儲量巨大。
戰國後期,燕國、趙國、秦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今內蒙古地區,中原的華夏民族開始在內蒙古南部定居。中國秦朝、漢朝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設立郡縣。後內蒙古南部大部從北朝北魏直到隋朝是中國領土。唐朝前中期時統轄全境,直到唐朝中後期內蒙古東部、南部大部仍為中國唐朝統轄。後為遼朝版圖、金朝領地。中國元朝時全部是中華領土,分屬元朝的遼陽行省和嶺北行省、中書省、甘肅行省、陝西行省。明朝前期內蒙古東部、南部大部受明政權管轄。清朝時再次開始全部是中華領土。清朝的內蒙古沒有省會,直屬清朝中央政府,清朝的內蒙古范圍包括今內蒙古中部部分、東南部、外蒙古東部、南部部分地區。元朝時和中華民國前期時、新中國前期時內蒙古西部屬甘肅,改革開放後內蒙古范圍擴大。成吉思汗陵在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疆域遼闊,地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起東經126度29分,西至東經97度10分,北起北緯53度20分,南至北緯37度20分,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東西直線距離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為1700多公里。內蒙古東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南部、西南部與河北、山西、陝西 、寧夏四省區接壤,西部與甘肅省相連,北部與蒙古國為鄰,東北部與俄羅斯交界,國界線長達4221公里。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12.3% 內蒙古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即為內蒙古高原。多數地區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稱內蒙古高原。本區除興安嶺山區屬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和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外,廣大中西部地區分屬溫帶半乾旱和乾旱大陸性氣候。因地域遼闊,各地差異較大;多數地區四季分明;夏短冬長,較為乾冷。
內蒙古工業在建國後發展較快,以采礦、冶金和稀土工業為骨幹,毛紡、森工、機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發展。本區為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牧區草場肥美,三河馬、三河牛和內蒙古細毛羊均為著名畜種。農區集中於河套平原與東南部丘陵谷地,出產小麥、蒞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經濟作物。 經濟發展狀況內蒙古經濟增速蟬聯我國第一。GDP在全國各省區市的位次由第24位增長到第16位;人均生產總值居全國第8位,連續六年保持西部第1位。
內蒙古是我國礦床類型比較齊全的省區之一。現已發現各類礦床4100多處,種類達128種。已探明儲量並上儲量平衡表的有83種,其中能源礦兩種,金屬礦32種,非金屬礦49種。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種中,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7種,前3位的有22種,居全國前5位的有41種,居全國前10位的有56種。全區現有大型礦產地106個,中型礦產地177個,小型礦產地501個。鈮、鋯、稀土、冰洲石、煤、鉻、鋅、鉭、鈹、鉛、螢石、砷、蛭石、錫、硅藻土、珍珠岩、鐵、銅、銀、鎢等儲量居全國前10位,特別是稀土資源儲量居世界之首。內蒙古已探明的黑色金屬礦主要有鐵、錳、鉻,其中鐵礦資源最豐富,目前已發現大小鐵礦產地254處,累計探明儲量17.12億噸,居全國第9位,儲量集中於包白和集二兩條鐵路沿線。其中白雲鄂博以富有鐵和稀土等多種金屬共生礦而成為世界罕見的「寶山」。鉻鐵礦探明儲量18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已知錳礦產地35處,儲量31.4萬噸,居全國第15位。有色金屬資源已上儲量表的礦種有銅、鉛、鋅、鋁、鎳、鈷、鎢、錫、鉍、鉬10種,其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6種,礦產地102處。貴重金屬資源,全區共發現金礦床、礦點200餘處,探明儲量的原生金礦產28處,保有各類黃金儲量127噸。銀礦產地23處,累計探明儲量4749噸,保有儲量4141噸。冶金輔助原料資源,非金屬礦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64處,其中鑄型用砂、鐵礬土、螢石儲量居全國前三位。化工原料資源有硫鐵礦、湖鹽、芒硝、天然鹼等11種,其中天然鹼、硫鐵礦、芒硝、砷、泥炭、溴在全國儲量排序中居前5位。達拉特旗芒硝礦儲量34億噸,是世界上最大的芒硝礦之一。建築原料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石棉、石墨、石膏、石灰石等15種。其中蛭石、冰洲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石膏、磚瓦粘土儲量居全國第2位,耐火粘土、雲母儲量居全國第3位,石墨居全國第5位。
內蒙古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每年七月中下旬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游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後來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項目,場面隆重,氣氛熱烈。旅遊節期間,遊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嘗奶茶、還可以參與到騎射歌舞等節目中,充分體驗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風情。祭敖包活動一般在農歷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舉行,敖包,蒙古語為「堆子」,是用石頭壘成的一座圓錐體的檯子,上面豎著懸掛有經幡的旗桿和樹枝。在祭典結束後,還將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