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這個地理名詞是從哪到哪
⑴ 在古代中國被稱為九州,九州都是指哪些地方
四大文明之國的中國,擁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地大物博,文化深厚。朝代的更迭,自然環境的改變都沒有使我們的國家滅亡。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開始接觸到我們中國的歷史,在很多的古籍上我們不難發現「九州」「神州」等這樣的詞語。其實這些詞語是我們古代中國的稱呼。那這些詞語是從何而來的呢?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在聽到九州或者是神州時,內心會感到特別激動。這個詞語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傳承,更加是中國過去強大的象徵。直到現在有些地方還會把中國叫成九州大陸。
⑵ 中國這個稱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叫的以前我國被叫做什麼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代文獻,後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古代文獻記載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諸夏(華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
「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擴張,「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秦漢以來,又把中原王朝政權統轄范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從漢朝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比如,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嚴格地說,古代「中國」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國號。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將「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2)古代中國這個地理名詞是從哪到哪擴展閱讀:
解釋中國為什麼在英文中稱為「CHINA」
有歷史依據的說法,說China一詞的出現和古代中國的瓷器有關。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達,在冶金,紡織,制瓷業等方面一直長期領先於世界。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制瓷業種類豐富,大放異彩,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外國人稱譽中國為「瓷器大國」。中國出口的瓷器,凡景德鎮出品,必屬精品。
英文單詞China是瓷器的意思。讀音來自「昌南」的讀音,而昌南鎮即被稱為「瓷都」的景德鎮。葡萄牙人達.伽馬發現東方新航線之後,把瓷器稱為「porcelain」。這個詞原意是指東印度群島上的一種貝殼,由於中國瓷器質料與貝殼十分相似,就得到了這一流傳至今的名稱。
參考資料:網路-china (詞語)
⑶ 一個古代地理的問題
先秦時期,我國史來書上曾源有洛邑(今洛陽)和陶(今山東定陶)是「天下中心」的說法。當時的中原系指洛陽到定陶一帶。
我國古代,曾將國土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州。豫州被認為是居九州之正中,故名「中州」。河南簡稱「豫」,因而也叫「豫州」。古豫州不僅包括河南全省,也包括湖北省的北部。所以,古代的「中原」是指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北部地區,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隨著漢族祖先活動地區的擴大,「中原」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了,後來擴大至全中國。《北史·王澄傳》雲:「因茲大舉,無望中原」。這里的「中原」就是全中國之意。陸游所說的「北定中原」,系指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
今天,地理中和有關書籍中所說的「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省大部、山東省西部、河北和山西省的南部、陝西省的東部。
⑷ 中國古代地理的一些名詞 像中原 江南這些。。要全一點的。。帶江南內的一些主要地區名解釋。。。
京口、潤州(鎮江),瓜州(揚州),華亭(上海松江), 蘭亭(紹興附內近), 梓澤(洛陽容西北),東京(開封),江寧(南京),幽州(北京),興慶(銀川),喇薩(拉薩),。。。很多。各朝各代地名均有所不同,你可以參考 http://home.olemiss.e/~gg/hstrymap/lishidit.htm
⑸ 從地理一詞的來源你能得到什麼知識
詞源[編輯]
英語抄:geography的字根來自古希臘語:γεωγραφία(geographia),由geo(原意為大地)和graphein(意為「寫」),字面意思為對大地的描述。最早使用geography的人為埃拉托斯特尼,他用此詞來表示研究地表景物的學問。
中國古代稱輿地,地理則是指風水學。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將英語:geography譯為地理,之後傳入中國。
1902年,光緒皇帝接受吏部尚書張百熙建議,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其中尋常小學課目中,有史學、輿地二項。張百熙派吳汝綸赴日本考察教育後,1903年,負責教育改革的張百熙、張之洞、容慶向皇帝建議重訂學堂章程[2]。在重訂章程後,尋常小學依日本語改稱初等小學,而史學、輿地二科,則改稱歷史、地理。之後,地理這個名詞在中國流行。
處理上述這些我覺得還有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果 哈哈 因為 我不知道你問的哪方面的內容
⑹ 平原、高原、丘陵、盆地這些地理名詞在中國古代出現了嗎,如果有出處在哪裡,並以實地名稱舉例
我國復自古以來不注重實制學,對地理、地質、天文、醫療、物理、化學、數學等專業上沒有合適的命名,或者命名生澀難懂,現在這些名詞大部分都是在近代國外科學傳到中國後,由國人創造或者借鑒日本、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名詞而出現的。樓主所說的這些地理名詞也是在地理學傳到中國後,由地理學家按照地貌特徵創造的名詞。
⑺ 中國歷史地理的名詞解釋有哪些
歷史方面的有:四大書院 八大古都 四大名樓 淝水之戰 赤壁之戰 貞觀之治 安史之亂 王安石變法 王叔文變法及八司馬 土木堡慘敗 等等.
地理方面的有:1梅雨初夏季節在江淮地區經常出現的一種大范圍的降水氣候特徵.降水豐沛相對濕度大、雲量多、風力、大氣悶熱.
2.寒潮冬半年降溫幅度較大的大氣現象.標准日降溫高於10度溫度天距平高於10度溫度頁距平高5度.
3.伏旱發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即梅雨過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的乾旱天氣現象.
4.干濕度地帶性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形成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差別大陸內部和東西兩岸各植被類型的差別以及景觀的干濕度差別這種差別常呈經度分異的方向變化故習稱為經度地帶性或稱為干濕度地帶性.
5.灘塗海陸之間的交接地帶其地貌沉積、土壤都與潮汐、海浪及泥沙來源密切相關.
6.黑潮暖流北太平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流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延伸隧道高溫高鹽等特徵為其特色其潮流因水色深藍遠看似黑色故謂黑潮.
7.冷島效應綠洲內部防護林和農作物使風速減速蒸散強烈使用相對濕度增加下墊面的改變使溫度變幅減小且平均值低於周圍荒漠.這些特點不僅有利於綠洲化過程持續進行還對綠洲邊附近的荒漠侵襲起著某種抑製作用.
8.土地資源從自然屬性看是指地質、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其性質取決於土地要素的組合關系和綜合特點.從社會屬性看是具有可促使發展農業生產的具有經濟特徵的社會財富.
9.地域分異規律指整個景觀或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按確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空間分異現象.10.區域文化形成於一定地區的地理單元內的以一定地域概念為基礎的相對明確的地域范圍內形成的系統文化.
11.傳統文化是指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並沿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⑻ 我國古代被稱為九州,這九州分別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古代中國,除了華夏的名諱之外,人們常冠以「九州」的稱謂。而且古人對待九州的認同感也是相當強烈。《楚辭·離騷》中有:「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陸游亦有《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那麼這個稱謂又是從何而來,古代中國又為何會被稱作九州,九州又都包含那九州呢?
且讓我們一一道來。
而在確立了「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之後,此後的歷朝歷代的劃分大都也選擇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
西漢時期便設置十三州為並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而晉朝則改為九州,而隋朝延續舊制,此後的唐朝、宋朝、明朝又各有所區別,但依舊貫徹了傳統,基本上保留了九州的大體范圍。
⑼ 古代中國為啥會被稱為九州,九州分別指的是哪九州呢
說到中國,常常會用華夏,來指代中國,其實中國還有另一個說法,就是九州,又名神州。經常會聽到神州大地,說的正是我們所在的土地上。根據先秦時期的古籍記載,從戰國時期開始,九州就成為了中國古代時期的代稱,到了晉朝時期成為漢族的代稱。中華民族的九州區域指的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實九州的劃分是一個巨大的九宮格,在我們中國的版圖上,橫著畫是兩條線,豎著畫兩條線,形成了一個井字,正好劃分成為九份,稱之為九州,其中天子居中,八方朝貢。
第二種劃分是冀州,豫州,屬於河南省的大部分,另外還有山東省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青州指的是山東東部一帶,徐州是山東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雍州指的是河北東南部,山東西北,河南東北等地。雍州是陝西北部,甘肅河西,青海東南,寧夏等,荊州是兩湖兩廣,河南和貴州,揚州是淮北等地,涼州是如今的山西中南以及四川省等地。
第三種劃分是豫州,是九州中的首要位置,起於河南。青州是東方的代表,東岳泰山是五嶽之首,青州是山東半島,以及黃河以南等地,徐州是泰山以南,淮河以北,揚州是淮河以南,荊州是指湖北以及長江中游,梁州是陝西以及秦嶺以南和四川盆地,雍州是甘肅以及青海,寧夏和內蒙古西北,冀州是河北以及陝西和遼河,兗州,黃河與濟水之間。中國地大物博,神州大地,有著將近960萬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國家。
⑽ 求中國古代地理名詞,要古今異義的,比如江左,山東,中國之類的,請盡量全一些
中國(古義中原,今義PRC簡稱);河西(古義黃河陝西部分,今義河西走廊);山東(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關東(古義函谷關以東,今義東北);河北(古義黃河以北,今義是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