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秦嶺淮河人文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人文地理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25 20:50:30

『壹』 秦嶺-淮河一線的人文地理意義 自然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 一線的地理意義
【氣候上的分界線】 ①秦嶺淮河線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③以北溫度帶屬暖溫帶,以南溫度帶屬亞熱帶,④以北屬半濕潤地區,以南屬濕潤地區
【河流水文特徵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土壤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黃壤)。 秦嶺淮河以南多貧瘠的紅壤。
【自然植被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溫帶落葉闊葉林; 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業生產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耕作制度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 秦嶺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兩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一線,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MM年等降水量線,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畜牧業和耕作業的分界線。以及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
從自然地理來分,是以秦嶺——淮河一線分界。中國零度等溫線是以此劃分。傳統上北邊的河流有冰凍期封航,南邊的則沒有。並且分界線兩邊的物種有較明顯的不同。 從人文地理看,長江是南北分界線,歷史造成的。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一熟、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南稻北麥」、「南甘北甜」、「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鄂、豫、皖、蘇等省,是中國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氣候上的分界線】 ①秦嶺淮河線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③以北溫度帶屬暖溫帶,以南溫度帶屬亞熱帶,④以北屬半濕潤地區,以南屬濕潤地區
【河流水文特徵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土壤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黃壤)。 秦嶺淮河以南多貧瘠的紅壤。
【自然植被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溫帶落葉闊葉林; 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業生產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耕作制度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 秦嶺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兩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為主。

『貳』 秦嶺淮河一線有什麼地理意義(請全部列舉)

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蘋果種植與柑橘種植的分界線
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
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一月零度等溫線
800mm等降水量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
半濕潤地區與濕潤地區分界線 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以北水果以蘋果為主,以南水果以柑橘為主。 秦嶺——淮河南北比較表
地區項目秦嶺——淮河以北秦嶺——淮河以南
緯度位置
32°N~34°N以北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為主以丘陵為主
氣候
一月平均氣溫
0℃以下0℃以上
溫度帶
暖溫帶亞熱帶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間,800mm以上,雨季長,降水多,
雨季短,降水少,集中於夏季。降水季節變化較小。
干濕狀況
半濕潤地區濕潤地區
河流
流量
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長
結冰期
冬季結冰冬季不結冰
農業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以水田為主
糧食作物
以小麥為主以水稻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為主以油菜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為主以甘蔗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兩熟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叄』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二十條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一、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二、植被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結冰。

四、地形、土壤、礦產方面

1.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3.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占的比例較大。

五、農業方面

1.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六、其他人文地理方面

1.秦嶺—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帶狀分布居多。房屋牆體較薄,屋頂坡度較陡,以通風散熱為主。私家園林建築規模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為主色調,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樓、侗族的鼓樓等都比較淡雅,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秦嶺—淮河以北聚落集中。房屋牆體較厚,有院落,防風保暖。皇家園林建築以紅黃為主色調,既顯示出皇權的尊容富貴,又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雲的氣候特點相互輝映。

2.秦嶺—淮河以南水路運輸占很大比重;秦嶺—淮河以北以陸路運輸為主。

3.秦嶺—淮河以南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較多。秦嶺—淮河以北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方言較少。
4.秦嶺—淮河以南人體平均身高較矮,男子聰明智慧,善於經商;女子婀娜多姿,心靈手巧。秦嶺—淮河以北人體平均身高較高,男子粗獷豪放,女子英姿颯爽。

5.秦嶺—淮河以南民族服飾以藍、青等素淡顏色為主,夏天的炎熱使得南方人更偏向白色和杏色。秦嶺—淮河以北民族服飾以紅、白、黑、綠等顏色居多。

『肆』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季風區的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伍』 求秦嶺淮河一線的所有的地理意義,謝謝!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季風區的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 簡單介紹: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山脈,大致位於32°N~34°N,103°E~113°E。其北側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南側為低山丘陵和江漢平原。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於31°N~36°N,112°E~121°E之間,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豫、皖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全長約1 000千米。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 氣候方面的差異:

    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秦嶺—淮河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 植被方面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 河流水文方面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結冰。

  • 地形、土壤、礦產方面的差異:

    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占的比例較大。

  • 農業方面的差異:

    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 其他人文地理方面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帶狀分布居多。房屋牆體較薄,屋頂坡度較陡,以通風散熱為主。私家園林建築規模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為主色調,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樓、侗族的鼓樓等都比較淡雅,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秦嶺—淮河以北聚落集中。房屋牆體較厚,有院落,防風保暖。皇家園林建築以紅黃為主色調,既顯示出皇權的尊容富貴,又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雲的氣候特點相互輝映。

    秦嶺—淮河以南水路運輸占很大比重;秦嶺—淮河以北以陸路運輸為主。

    秦嶺—淮河以南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較多。秦嶺—淮河以北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方言較少。

    秦嶺—淮河以南人體平均身高較矮,男子聰明智慧,善於經商;女子婀娜多姿,心靈手巧。秦嶺—淮河以北人體平均身高較高,男子粗獷豪放,女子英姿颯爽。

    秦嶺—淮河以南民族服飾以藍、青等素淡顏色為主,夏天的炎熱使得南方人更偏向白色和杏色。秦嶺—淮河以北民族服飾以紅、白、黑、綠等顏色居多。

『陸』 秦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意義

【氣候上的分界線】 ①秦嶺淮河線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③以北溫度帶屬暖溫帶,以南溫度帶屬亞熱帶,④以北屬半濕潤地區,以南屬濕潤地區
【河流水文特徵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土壤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黃壤).秦嶺淮河以南多貧瘠的紅壤.
【自然植被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溫帶落葉闊葉林; 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業生產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耕作制度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 秦嶺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兩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一線,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MM年等降水量線,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畜牧業和耕作業的分界線.以及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一熟、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南稻北麥」、「南甘北甜」、「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柒』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位置為什麼很重要

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山脈,大致位於32°N~34°N,103°E~113°E。其北側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南側為低山丘陵和江漢平原。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於31°N~36°N,112°E~121°E之間,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豫、皖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全長約1 000千米。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二、植被方面,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結冰。

四、地形、土壤、礦產方面。

1.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3.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占的比例較大。

五、農業方面。

1.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六、其他人文地理方面。

1.秦嶺—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帶狀分布居多。房屋牆體較薄,屋頂坡度較陡,以通風散熱為主。私家園林建築規模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為主色調,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樓、侗族的鼓樓等都比較淡雅,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秦嶺—淮河以北聚落集中。房屋牆體較厚,有院落,防風保暖。皇家園林建築以紅黃為主色調,既顯示出皇權的尊容富貴,又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雲的氣候特點相互輝映。

2.秦嶺—淮河以南水路運輸占很大比重;秦嶺—淮河以北以陸路運輸為主。

3.秦嶺—淮河以南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較多。秦嶺—淮河以北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方言較少。

4.秦嶺—淮河以南人體平均身高較矮,男子聰明智慧,善於經商;女子婀娜多姿,心靈手巧。秦嶺—淮河以北人體平均身高較高,男子粗獷豪放,女子英姿颯爽。

5.秦嶺—淮河以南民族服飾以藍、青等素淡顏色為主,夏天的炎熱使得南方人更偏向白色和杏色。秦嶺—淮河以北民族服飾以紅、白、黑、綠等顏色居多。

『捌』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求完整

1.1月份0℃等溫線;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2.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線;3.濕潤地版區與半濕權潤區的分界線;4.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5.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6.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7.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8.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9.農作物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一熟的分界線;10.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11.華北平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12.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13.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14.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分界線;15.過渡帶與多水帶分界線 貌似沒什麼了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