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探密白骨洞

地理中國探密白骨洞

發布時間: 2021-02-25 20:02:56

1. 孫悟空與如來的對話中,看出孫悟空有什麼特點

無知者無畏。(鬧天宮時與如來對話)
自知者明。(取經時與如來對話)

實力相差太遠。

2. 美猴王是在西遊記的哪個情節

好像就在第一回吧,美猴王出世。

3. 西遊記中孫悟空性格和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

(一)能人也!本領超強,不受約束。對組織目標基本認同,但比較任性,喜歡沖鋒陷陣天馬行空,這樣的人當一把手會有點問題,和你好的時候一起喝得爛醉,翻臉的時候能拿棍子掄你。對待像孫悟空這樣的下屬,當領導的應該適當寬容一些,只要他對組織目標基本認同、能夠發揮特長鏟除妖魔就可以了,緊箍咒不可以經常念,念煩了猴子就撂挑子跑回花果山去了。一般這樣的人比較容易招人煩,但是在一個組織里,像孫悟空這樣的人卻決不能少,否則真正大難來臨,像豬八戒和沙和尚這樣的飯桶膿包是根本派不上用場的。
(二)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范之間的沖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他脾氣急躁,但也不乏沉著冷靜。它表達著世人與天神和妖魔鬼怪抗衡的美好願望,作者與黑暗的官場相抗衡的精神。個人應適應所在社會的游戲規則

4. 《西遊記》精彩語錄或章回賞析,拜託了!

《三調芭蕉扇》賞析
「三調芭蕉扇」包括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三個章回。
「三調芭蕉扇」之所以精彩,首先因為故事的矛盾交錯集中,尖銳激烈,結構上前呼後應。作者將多種矛盾集中起來了,形成了尖銳、激烈的沖突。取經人與鐵扇公主是基本矛盾。但這個矛盾又是由過不去火焰山,即與自然的矛盾觸發的。只有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才能煽滅火焰順利西行。而偏偏鐵扇公主死不肯借扇,因為在此之前孫悟空請觀音收伏了火雲洞的紅孩兒,又打敗了紅孩兒的叔父解陽山的如意真君,紅孩兒之母鐵扇公主已和孫悟空結下了冤讎,這就使矛盾更加尖銳了。然而,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作者又引進了鐵扇公主的丈夫、性情執拗的牛魔王。牛魔王曾經是孫悟空的結拜兄弟,而現在偏又處於矛盾的對立面;牛魔王喜新厭舊,停妻再娶,與鐵扇公主有矛盾,現在為了對付孫悟空,他們卻暫時又結合了起來,這就使矛盾處於錯綜復雜的狀態。孫悟空鑽了牛魔王與鐵扇公主間隔閡的空子,變作牛魔王,從鐵扇公主那兒騙得寶扇;而牛魔王反過來利用過去熟悉的情況,變化成豬八戒又倒騙了孫悟空,雙方騙來騙去使矛盾推進到不可調和的程度。作者也沒忘記交代火焰山的來歷:原來這橫在去路烈火熊熊的火焰山,竟是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踢倒了老君的煉丹爐,落下兩塊火磚才造成的。造成火焰山擋路的「禍首」原是孫悟空自己。
「三調芭蕉扇」之所以精彩,還與孫悟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關。在這個故事中孫悟空的形象更加豐滿,惹人喜愛。
一方面,為了護送師父過山,孫悟空先後與羅剎女、牛魔王爭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被火烤,被風吹,他都沒有動搖,表現了他為達取經目的,堅韌不拔、勇往直前、不勝不止的戰斗精神,這是孫悟空一慣的性格和可貴的地方,也突出表現了這一故事的主題:反映了中國人民積極進取、克服困難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摧毀一切邪惡勢力及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信心。這里要澄清這樣一個事實:牛魔王和孫悟空是拜把兄弟,羅剎女也並非作惡的魔王,孫悟空為何苦苦相逼,並要劍棒相見呢?難道沒有其它方法通融嗎?除了前面所說,孫悟空與羅剎女的私人恩怨外,就孫悟空而言,「西天取經」是一項「普渡眾生」的光明、正義的事業,師父為此立下大誓願,所以,凡是參加、維護、支持這一事業的,不管他的身份是妖魔還是神佛,都是正義的,都是朋友,而反對、阻礙和扼殺這一事業的,就代表著邪惡,也不管他的身份是妖魔還是神佛,都是敵人。就這一點來說,孫悟空的行為又是合理的,正義的。

到這里看

《西遊記》http://ke..com/view/2583.htm

5. 西遊記的精彩片段(50字左右)

鎮海寺那些和尚,全無男子漢血氣。他們既盼著有人來為他們滅除妖怪,讓自己過上舒心日子,又各人只管自己念經,坐在蒲團上閉關入定,連「鶯啼鳥語閑爭斗」之類事情,也是任之由之,更不敢去惹妖怪,說自己百十人只夠妖怪一飽。

這種坐享其成,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在現實中怎麼可能實現?這個故事裡,是有一個孫悟空替他們出頭除妖,現實中又哪裡去尋孫悟空的影子?除了自己奮斗,不可能再有神仙為你幫忙。

但他們的話,又代表舊時許多人的想法——跟壞人斗,自己只有一條命,怎麼斗得過呢?還是不鬥吧。不鬥,還可苟全性命。大家都這樣想,壞人也就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怪不得孫悟空聽了這話就生氣。



(5)地理中國探密白骨洞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6. 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內容概括

梗概: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於偽裝的千年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和朝山進香的老嫗,全被孫悟空識破。

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變成成老丈又被孫悟空識空。

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孫悟空的保護,白骨精輕而易舉將其擒獲,只有豬八戒逃出真奔花果山。孫悟空不計前嫌,立即趕往波月洞。

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孫悟空將其打死,變成金蟾大仙的模樣。讓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現三次變幻的伎倆,唐僧幡然醒悟。孫悟空現出本相,消滅了白骨精及眾妖魔。師徒四人經過此番磨難,重又踏上征途。

(6)地理中國探密白骨洞擴展閱讀

1、一打:山野里出現一位年輕村姑,悟空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

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則靈魂出竅逃走了。

2、二打: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這樣的傷心可以說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痛不欲生)

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 (看俺老孫一棒!)。妖精又靈魂出竅逃走了。

3、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

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雲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後化作了一堆白骨。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白骨精,又稱為「白骨夫人」、「屍魔」,她是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妖怪,本是白虎嶺上的一具化為白骨的女屍,偶然采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變幻成了人形,習得化屍大法,後來白骨精發現了唐僧,想吃他的肉長生不老。於是經過多次變化,最終被孫悟空識破繼而將她打死

白骨精在小說原著中所佔篇幅很少。戲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則是中國婦孺皆知的故事。電視及電影上白骨精多以白色的骷髏骨型態出現。

2、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7. 西遊記中4個主人公性格評價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版十二變,並且有法權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
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但有時過於頑劣,不守紀律,我行我素.
豬八戒:八戒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但又性格溫和,憨厚單純有時也很英勇;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沙僧心地善良、敦厚朴實,老實忠誠,默默無聞。但同時又過於老實,缺乏主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