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河南人文地理文化

河南人文地理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2-25 13:22:25

1. 什麼是人文地理,包括什麼內容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2、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1)河南人文地理文化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研究特點: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

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2. 駐馬店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的小故事

民俗文化和傳奇故事作為生活在古老的天中大地的人們特定文化精神的凝結、載體和象徵,以故事的形式口口相傳、代代傳承,深深地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它具有豐富的內容、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鮮明的民俗特徵。
一些故事和傳說,在流傳和傳承中被不斷豐富潤色、加工琢磨,也許有些甚至沒有文獻資料和明確的記載,但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生動感人、廣泛流傳的藝術形式。
在駐馬店厚重多彩的天中文化中,傳奇文化彷彿一束奇葩、一張品牌,光彩奪目,獨領風騷。
梁祝傳奇
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馬鄉路兩沿兒。
西邊埋的梁山伯,東邊埋的祝英台。
進汝南,就有歌謠中傳唱的「馬鄉」。
馬鄉鎮,是梁祝傳奇發生的地方,如今已經更名梁祝鎮。
「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台相會」、「化蝶雙飛」的故事,我們通過影視、戲曲已經耳熟能詳,而同窗三載的書院,十八相送時經過的橋,化蝶雙飛的閣樓,在汝南都能找到對應的地方。
三年的紅羅書院生活,他們是無憂無慮的。
他們在子台寺的綠林里促膝並肩、同窗共讀。
他們在鴛鴦石畔的水井旁投石逗鴛鴦。
他們在書院的後院里,手把手把一棵銀杏樹栽下。
「十八相送」和「樓台相會」,是梁祝故事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他們日後悲劇開始的引線。
不知道梁祝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在汝南卻有梁祝各自的故居。
梁山伯的故居,叫梁崗。
祝英台的故居,叫朱董庄。
讀書的紅羅書院,叫檯子寺。
當時的樓台已倒,書院已舊,唯有這目前的白衣閣,見證著那一個傷心唯美的故事。
孔子厄蔡
陳蔡絕糧,講的是孔子被困陳蔡的故事。
絕糧的地方,在上蔡的蔡溝店。
如今的蔡溝店厄台遺址上,只剩下一堆遺址,散落的漢板瓦、筒瓦和漢磚殘片,見證著孔夫子曾經的絕糧落寞及懷才不遇的哀嘆。
據說在尊孔崇聖的漢時,厄台上曾經修建了一座厄廟,文學大家採用甚至還為此撰寫了碑文。
那時的上蔡人彷彿是為了補償孔子第一次來到蔡州時「絕糧七日」頹廢,將厄廟修建的光明華貴,僅佔地就九畝有餘。厄廟的正殿,有孔子坐像,旁伴十哲,啟聖宮、文昌宮、尊經閣,每逢廟會之期,香客雲集。
嫘祖故里
對於西平人而言,嫘祖不僅僅是最先開始育桑養蠶,抽絲織巾,肇造衣飾,讓我們有衣遮體避寒,更大的意義是,她給予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一個美麗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
且看《水經注》記載:「西平縣故柏國也……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 故曰西平。」
《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
嫘祖出生在上古時期的西陵,即現在的西平縣城西師靈鎮一帶,是西陵氏的女兒,為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正妃。
嫘祖發明植桑養蠶、繅絲制衣,和黃帝一道開創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
她與黃帝結合繁衍了華夏子孫,其後裔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被譽為「人文女祖」。
李斯墓
上蔡,有個叫李斯樓的村,村裡曾住著一位叫做李斯的人。
李斯嫡居上蔡,客居咸陽。前者是他的出生地,後者是他的成名地。
上蔡的李斯墓,孤零零的一座墳,無論什麼季節,都很安靜,不像別處那麼擁擠嘈雜。生前見證和創造了秦王朝的繁華喧囂和起起落落,死後又回到他的出生地,在小小的一坯黃土中見證身後事的落寞。
在李斯的一生中,上蔡是他唯一一處能夠寄情的地方。
在這里,他雖然沒有後來萬人之上鼎盛於世的名利之氣,可是,卻讓他有更多的閑情可以與最親愛的兒子「左牽黃,逐狡兔」,可以更雍容地上馬馳騁,下澗飲馬,更可以閑散地淘井種菜。
李斯墓在李斯樓的東南角,是一個高大的土冢。
墓的四周砌有石階,墓前樹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
如今的李斯墓,據說將被重新開發了,重建李斯園林,李斯碑林,李斯紀念館。
蔡陵·蔡城
陵,是蔡叔度陵。
城,是蔡國古城。
一個是蔡公叔度生前居住的地方,一個是蔡公叔度死後埋葬的地方。
蔡,是叔度的封地。
萬古臣綱,被封到蔡地的叔度,心懷故國,憂心朝政,最終舉蔡地之兵戈,讓整個大周朝幾乎陷入一場顛覆之中。

《史記·管蔡世家》中說:「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車十乘,徒七十人從。」
最終,這個由叔度築起的蔡城,成了他自己一生的囹圄。
腳下的蔡城,猶如一塊以歷史為磚、以責任為瓦的大舞台,上演一出人世歷史輪回的畫卷,但最終,這軸畫卷還未展開,就已經收起,收成了一個大大的圈,猶如流放時身上的鐐銬枷鎖,圈住了他一生的亟盼。
歷經千年,蔡公叔度已經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歷經歷史的風塵,他在這個他親手築起的蔡城裡,看慣了雅人的功名幽怨,俗人的雜務俗事,官人的宦海沉浮,散人的江湖牽掛,文人的輕重擔當,目不識丁的人的家長里短……

3. 人文地理,地方風俗,旅遊文化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知識積累、學科形成和理論演變、學科分化,以及內理論和方法的革新等過程容。
地方風俗是指每個地方的日常習慣。
旅遊行為的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延展性、景觀意態的趣味性、旅遊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滿足遊客文化需求多
化的客觀規定性,促使旅遊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文化形態,這就是旅遊文化。

4. 近三年河南高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所佔比重

3:5:2

5. 周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周口市位於中國河南省東南部,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處。東臨安徽省阜陽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與開封、商丘市接壤。周口工業基礎薄弱,經濟落後,多年來人均GDP全省倒數第一。
周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農氏播種五穀,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周口古屬陳國,《詩經·陳風》赫然在目。戰國末期,為楚都所在地,史稱郢陳。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時期,陳為皇子領地,繁榮昌盛,富甲一方。魏晉以來,以淮陽為中心歷次設郡置府。
周口交通四通八達,公路、鐵路、水路運輸交織成網,形成了公路、鐵路、水路三位一體的大交通格局。漯阜鐵路的電氣化雙線升級改造全面啟動,改造完成後並入國家鐵路路網,將成為帶動周口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沙潁河自古以來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劉灣兩大貨運碼頭,入淮河、匯長江。
周口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暖溫帶季風型氣候模糊地帶,具備南北方之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溫差較大,降水夏秋偏多冬季偏少。周口年平均氣溫在14.5℃—15.8℃之間。全市平均霜期為146天,無霜期219天。
周口地屬黃淮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為1/5000-1/7000。海拔高度為35.5-64.3米。大致以川匯區至太康一線為界,線西海拔高度為50—64.3米,自然坡降為1/5000-1/6000;線東海拔高度為35.5-50米,自然坡降為1/6000-1/7000。線東的鄲城東部,沈丘東部、東南部,項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勢低窪易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6. 寫一篇關於禹州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文章

禹州,河南省轄縣級市,由許昌市代管,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禹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葯文化著稱。歷史上,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的唯一產地,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葯都」之稱。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1]

禹州市境內現存地面歷史文化遺存2420處,位列全省縣級市第一;擁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1989年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和「中國大禹文化之鄉」,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2011年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11月榮膺「中國中原瓷都」稱號。2014年10月,禹州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2016年12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2017年10月,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3][4]。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5]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6]、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7]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以、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8][9][10]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
來自網路

7. 河南大學人文地理學怎麼樣

不錯啊。校友啊!

8.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

中國的地理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1、中國地理簡介
0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不包含被俄帝國吞並和逼迫清政府割讓陸地面積588萬平方公里土地),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不包含俄帝國侵佔588萬平方公里土地)。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東西距離約五千二百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五十度,南北距離約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國領土的中心位置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5′N)。
0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
0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
0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 (39°15′N、73°33′E)。
0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一萬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二萬多公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0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自治盟)、縣(旗、區、市)、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五級。
31、中國共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32、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3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4、陝西省,舉世公認的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 即誕生並埋葬於此。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或 「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即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35、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36、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
37、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又稱「中州」和「中原」。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其中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開封是七朝古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河南有大量古代文化遺址。現在的河南省是建國初期平原省和老河南省合並而成。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
39、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42、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43、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44、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45、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6、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47、貴州省因「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而得名,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48、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49、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50、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51、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
52、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3、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54、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蘇」字繁體寫法的魚和禾是指魚米之鄉、草字頭是指平原、「蘇」字詮釋了江蘇的一切、意味著江蘇是魚米之鄉、繁華不衰。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文化和教育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5、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56、福建省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57、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58、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
59、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60、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61、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2、中國的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3、中國的氣候
中國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五十攝氏度。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夏季最熱地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4、行政區劃分
4個直轄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簡稱「京」,又稱「北京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端。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國都城,遼時為陪都,稱「燕京」、南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號。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六區、二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六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七百四十三萬。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學、教育、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樞紐。北京還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主要名勝古跡有長城、故宮、天壇、十三陵、頤和園、香山等。北京曾舉辦過1961年第26屆世乒賽、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和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海:簡稱「滬」或「申」,又稱「上海灘」。地處中國東部海岸中段、長江入海口處。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轄十八區、一縣。全市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八百五十八多萬。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上海曾舉辦過2001年APEC會議和2005年第四十八屆世乒賽單項賽。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
天津:簡稱「津」,又稱「天津衛」。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渤海。金元時代稱「直沽」,為漕運要地,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稱天津並設衛,稱「天津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五區、三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人口一千零九十五萬人。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並有一定的工業技術基礎。天津也是華北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2006年被確立為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市區的寧園、天後宮、大沽口炮台,薊縣獨樂寺,黃崖關古長城及有「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風景區。
重慶:簡稱「渝」,又稱「重慶山」。位於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地。隋唐屬「渝州」。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1997年6月,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個地級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下轄十九區、十七縣、四自治縣。全市面積八萬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三千二百三十五多萬人。重慶是綜合性工業城市,有長江三峽、枇杷山、縉雲山等旅遊勝地。

9. 人文地理‖話說河南:河南真的全部都是平原嗎

當然不是啦,河南西部、北部、南部都有山地分布,約占河南總面積的1/3

10. 河南省嵩縣的情況(人文地理社會發展)~了解的說說

嵩縣位於河南省西部,轄16個鄉(鎮),317個行政村,總面積3008平方公里,人口52萬。境內伏牛、熊耳、外方三山鼎峙,伊河、汝河、白河東西貫穿。縣城距省會鄭州220公里,距古都洛陽80公里。
嵩縣,炎帝時稱伊國,春秋為陸渾戎地,夏時為豫州伊闕地。商代稱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時秦晉遷陸渾之戎與此。戰國為韓之高都,漢置陸渾縣,屬弘農郡,金改嵩州。晉改屬河南 郡。東魏改為陸渾縣,屬新城郡,又置北荊州、宜陽郡及南陸渾縣。隋開皇初改置伊州,大業初改為陸渾縣,屬河南尹。唐分置伊陽縣,與陸渾縣並存,俱屬河南 府。五代時並陸渾入伊陽,宋紹光九年(1139)升為順州。金改名為嵩州,屬南京路,明降州為縣,始名嵩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始名嵩縣。夏大禹治水曾鑿開崖口、陸渾、龍門放出「五洋江」水。商代成湯三聘伊尹於此,伊尹、伊陟父子丞相輔佐商四代帝王。宋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定居「兩程故里,開館講學,著書立說。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等文人騷客曾游歷嵩縣,留下千古名篇。民國時期,馳騁中原的「鎮嵩軍」,自嵩縣楊山揭桿而起,樹起反清大旗。現代史上有百餘名專家、學者、教授遍布海內外,為人類進步做出重大貢獻,堪稱英才輩出,地靈人傑。
嵩縣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已探明黃金儲量80噸,年產黃金5萬兩,是全國十大產金縣之一,「高都赤金」以其成色足赤蜚聲海內外;瑩石、重晶石、花崗岩、鉬等礦藏均有可觀的開發價值。嵩縣素有「中葯寶庫」之稱,葯材1294種,特別是「嵩胡」年產3.5萬公斤,是全國唯一野生變家種基地。銀杏、木耳、核桃、板栗等土特產品聞名遐爾。全縣有林面積220萬畝,林木蓄積量420萬立方米。擁有草場296萬畝,載畜量114萬個羊單位。嵩縣有人間仙境白雲山,碧波萬頃陸渾湖,還有如詩如畫天池山、道教勝地九皋山,原始古老龍池曼。旅遊業已成為嵩縣經濟的一大支柱。
嵩縣地處豫西山區,隸屬洛陽市管轄。全縣16個鄉鎮,317個行政村,53萬人口。縣域面積30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7萬畝。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2億元,財政收入5518萬元。
嵩縣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探明儲量礦產種類30餘種,其中黃金探明儲量80噸,遠景儲量100餘噸,瑩石、花崗岩、鉬等均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境內 山河秀美,開發建設了白雲山、天池山、木札嶺、陸渾水庫、兩程故里等旅遊景區;全縣有林地面積220萬畝,其中發展銀杏、槲葉、板栗等經濟林50萬畝,全 縣基本達到人均一畝經濟林;中葯材現存種類1294種,特別是年產柴胡3.5萬公斤,是全國唯一野生變家種柴胡基地。
嵩縣卧龍谷生態旅遊區
卧龍谷生態旅遊區位於洛陽市嵩縣車村鎮的東部,距洛陽130公里。卧龍谷位於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伏牛山風景資源帶。其西於「人間仙境」白雲山相鄰,東與 「中原獨秀」木札嶺一山之隔,北面與伊河漂流、天池山、陸諢水庫等旅遊區有高等級的旅遊公路相通,311國道從景區旁穿過,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卧龍谷 因漢光武帝劉秀在此過夜點兵得百姓擁護而得名,系中條期末燕山晚期地殼運動形成的深斷裂花崗岩地貌。景區有效觀賞面積30餘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200餘 處,這里處於亞熱帶向北溫帶的過渡帶,氣候溫涼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景區內林茂草豐,植被原始,有植物1900餘種,中葯 材1400餘種,珍禽200餘種,加之有淙淙溪流、巍峨群山、如削峭壁、怪石雲海、飛瀑幽潭,又有王莽攆劉秀的傳奇故事和以揚善抑惡為道德基調的青龍福澤 民眾的美麗神化傳說共同構成了文化內涵深厚、景色神奇秀麗的完整風景體系,因此被贊譽為「豫西山水畫廊」……
卧龍谷內,溪水灣,崎嶇似蜿蜒蛇形,綠樹環階起,幽篁靜處分,道旁清溪淙淙流淌,林間芳草鬱郁崢嶸,潭中細軟沙石映起翩翩魚影,穿行林間小道,頓覺涼風習 習;縱情山水之間,忘卻赤日炎炎;觀音峰、龍門壁、虎嘯崖、千尺崖,山勢巍峨,群峰參差,絕壁四布,高峰入雲,危岩聳立,深谷幽邃,山高林密,險秀兼顧。 山頂之上,怪石林立,石老漢穩坐山頂;青龍迎賓石傲視蒼穹隱隱有語,像是在向上天祈福 ;龍船翹首待航,迎接四方賓朋;師徒問路形象地描述著孫猴子與唐僧 師傅去取經的艱辛;他們以不同的姿態展現給遊客,用自然界特有的鬼斧神工向遊客展示著卧龍谷的美。
卧龍谷內那深深潭水,清澈怡人,其碧如玉、其明如鏡,它們像一顆顆閃亮明珠散落在整個谷底,多達30多處。黑龍潭之墨黑、卧龍潭之幽靜、吊潭之險要、白龍潭之碧綠、老龍窩生成之奇特都會讓你置身其間,恍若夢如瑤池,又似潔廬如鏡。[洛陽旅遊]
走進卧龍谷步換景移,四時之景各有千秋。春天,滿山吐綠、百花競放、杜鵑如血如火,形成花的海洋;盛夏,飛瀑高懸、潭深水靜、氣候涼爽宜人;金秋,滿山紅遍、野果飄香、芳香誘人;隆冬,銀裝素裹,冰瀑、冰掛、雪淞如冰雕玉砌,玲瓏剔透,又是一道亮麗風景。
卧龍谷口卧龍居,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韻味悠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這種悠閑自得給你帶來別樣享受。
嵩縣伊河漂流
洛陽嵩縣伊河漂流是2004年開發的一個時尚水上娛樂項目,建成伊始,就以其獨特的自然資源、漂流項目本身的魅力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吸引了省內外喜愛大自然和戶外休閑體育運動的眾多遊客。成為洛陽南線一個獨具特色的旅遊項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