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地理學先驅是誰
⑴ 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的科學家是誰
1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徐光啟
徐光啟(1562-1633), 字子先,號元扈,謚文定,上海徐家匯(今屬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可謂我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
徐光啟在數學、天文、歷法、軍事、測量、農業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在天文歷法上,徐光啟介紹了古代托勒玫舊地心說和以當代第谷的新地心說為代表的歐洲天文知識,會通當時的中西歷法,主持編譯了《崇禎歷書》。在歷書中,他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紹了地球經度和緯度的概念。他為中國天文界引進了星等的概念;根據第谷星表和中國傳統星表,提供了第一個全天性星圖,成為清代星表的基礎;在計算方法上,徐光啟引進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的准確公式,並首先作了視差、蒙氣差和時差的訂正。
《崇禎歷書》的編纂對於我國古代歷法的改革是一次飛躍性的突破,它奠定了我國近三百年歷法的基礎。徐光啟的編歷工作為中國天文學由古代向現代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論和技術基礎。
2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李善蘭
李善蘭在數學上獨創性的一系列方法,連當時西歐的數學家也為之贊賞,更為李善蘭感到惋惜,如果李善蘭不是在中國出生的話,那他的成就將與尤拉等大數學家齊名,當時的數學家將他的函數方法與西歐的方法相對照,發現李善蘭的方法不但簡明,而且相當有內涵,這也是李善蘭能名列於近代知名數學家的因素。
3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徐壽
徐壽一生致力於科學事業,是我國近代化學的先驅。
⑵ 被譽為近代科學界的先驅的是魏源嗎
林則徐: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後人稱頌。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運動,使當時的很多中國人開始覺醒,從新定位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此外,這次運動也間接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此外,林則徐在學術界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其一生著有《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等。所遺奏稿、公牘、日記、書札等輯為《林則徐集》。 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力千刃無·欲則剛。」 在廣東禁毒期間,為了解中國以外的世界,林則徐殫精竭慮,求知若渴,令自己身邊通曉英語的人員,翻譯了英國人瑞慕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輯成《四洲志》書稿,其中記述了30多個國家的地理和歷史,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林則徐、魏源合作完成的《海國圖志》是中國近代介紹西方文明的開山之作,對日本社會的重大變革所發生的影響尤其巨大。據王曉秋《鴉片戰爭對日本的影響》一文介紹說,魏源的《海國圖志》、《聖武記》等書出版後,隨中國去日本的商船帶到日本出售,供不應求。日本幕府中的四位「老中」(幕府中的最高官員),一人買了一套。由於內容的重要,日本人紛紛翻譯《海國圖志》,擴大發行,此書在日本從官方到民間,很快風靡一時。當時的日本,也是一個封閉的、落後的國家,《海國圖志》一書,對日本人了解世界的情況起了啟蒙的作用。林則徐打破歷來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閉關鎖國的保守思想,肯於了解外國情況,吸收新事物。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一面積極備戰,增設西洋大炮,一面積極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情況,設立譯館,翻譯外文書報、律例、軍事技術等著作,先後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他還是第一個了解國際法,運用國際法與英國人作斗爭的中國人。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魏源對林則徐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評價:「品望重當朝,猶憶追陪瞻雅範;褒榮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遺徽。」
⑶ 中國地理學家第一個領導人是誰
竺可楨(1890.3.7-1974.2.7)。
竺可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內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容氣象學的奠基者。
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⑷ 誰是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學家也是氣候變化研究的七先驅者
竺可楨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⑸ 中國的地理學家有哪些人
中國地理學家 聽語音
古代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眾多,體現在旅遊、方誌、建築、測量測繪、天文學等多個方面。[1]例如:
酈道元
沈括
徐霞客
張衡
一行
南宮說
郭守敬
裴秀
徐光啟
樂史
羅洪先
賈耽
朱思本
晏謨
王士性
何秋濤
嚴如煜
顧炎武
徐繼畲
楊守敬
於欽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對古代地理學發展產生了重大作用,例如:
張騫父子
班超父子
法顯,晉代高僧
玄奘,唐代高僧
鄭和
近現代
中國近現代地理學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著名地理學家。以下列舉部分:
白光潤
白眉初
白永平
包安明
寶音
保繼剛
鮑覺民
蔡建霞
蔡孟裔
蔡強國
蔡運龍
曹桂發
曹延藩
曹有揮
陳百明
陳朝輝
陳傳康
陳爾壽
陳發虎
陳廣庭
陳國階
陳漢欣
陳靜生
陳俊合
陳可馨
陳立人
陳能
陳沈良
陳述彭
陳曦
陳效逑
陳亞寧
陳永勤
陳永森
陳振樓
陳忠暖
諶湛溪
成升魁
承繼成
程國棟
程和琴
褚廣榮
褚亞平
崔功豪
崔鵬
代合治
鄧輝
鄧先瑞
丁四保
丁永建
董治寶
杜德斌
段漢明
範文紀
方創琳
方鳳滿
方俊
方修琦
馮德顯
馮起
馮學智
傅伯傑
傅先蘭
甘枝茂
高峻
高前兆
高全洲
高抒
高泳源
葛劍雄
葛全勝
葛綏成
宮輝力
龔勝生
穀人旭
顧朝林
顧祖禹
郭來喜
韓茂莉
韓昭慶
何秋濤
賀燦飛
侯仁之
侯甬堅
胡煥庸
胡序威
華林甫
黃秉維
黃國璋
黃健民
黃錫疇
景才瑞
藍勇
李春芬
李德仁
李國平
李吉均
李潤田
李四光
李小建
李小文
李旭旦
梁溥
林炳耀
林超
劉東生
劉科偉
劉培桐
劉興詩
劉興土
陸大道
陸林
羅洪先
羅開富
馬溶之
滿志敏
寧越敏
秦大河
任美鍔
沙學浚
沈玉昌
施雅風
石泉
史念海
宋家泰
孫鴻烈
覃成林
譚其驤
唐曉峰
塗長望
王成組
王恩涌
王鴻禎
王緝慈
王乃昂
王乃梁
王守春
王穎
王庸
伍光和
魏清泉
翁文灝
吳傳鈞
吳殿廷
吳尚時
吳松弟
吳中倫
徐建華
許學強
許學工
嚴德一
嚴如煜
閻小培
楊紉章
楊吾揚
葉嘉安
尤聯元
曾剛
曾世英
曾昭璇
張其昀
張偉然
張文忠
張相文
張曉虹
張修桂
趙榮
周立三
周尚意
周廷儒
周一星
周振鶴
朱鶴健
朱思本
朱震達
竺可楨
鄒代鈞
鄒逸麟
左大康
⑹ 中國第一位地理學家也是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
張相文(1866-1933),字蔚西,號沌谷,江蘇省泗陽縣城廂南園人.他自清光緒26年(1900)起版,即從事地理學的教學、研究和權著述工作,並創建我國第一個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和第一種地理學術期刊《地學雜志》,推動我國地理學發展達二三十年之久,為本世紀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張相文的一生,正處在我國舊的輿地學末期和近代地理學從萌芽狀態到初步形成的過渡時期,他是改革我國舊地學和推動地理學發展的先驅.
⑺ 說張相文是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有何根據
我國地理學在清末得到迅速發展,並逐漸擺脫作為歷史附庸 的地位,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近代地 理學的先驅者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張相文更被稱為中國近代地理 學的奠基人。張相文(1866—1933),字蔚西,號沌谷,江蘇泗陽縣人。 甲午戰爭時期,他經常閱讀地圖了解戰局,由此開始研究地理 學。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我國的狂潮,更加激起張 相文鑽研地理學的決心。他在認真閱讀我國古代地理著作的同 時努力學習日語,積極學習和吸收西方近代地理知識,並將我 國傳統地理學與西方近代地理學結合起來,創立了我國近代地 理學。張相文編著出版了我國第一批地理教科書。張相文一生主要 以教書為職業。他在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天津 北洋女子高等學校以及北京大學等學校講授過地理學課程。在地 理教學中,張相文吸收西方地理知識,結合我國特點,編著出版 了我國第一批地理教科書。如1901年上海南洋公學出版《初等 地理教科書》2冊;1901年上海蘭陵社出版《中等本國地理教科 書》4冊;1908年上海文明書局出版的《地文學》10冊。其中 《初等地理教科書》和《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是我國人編著的 近代教育的最早教科書。我國有教科書,始於地理,「教科書」 一名也由此創立。這兩種書的影響極大,推動了近代地理教育和 近代地理研究在我國的興起與發展。而他撰寫的《地文學》不但 是我國自編的第一部地理著作,還是我國最早的自然地理教 科書。全書分為星界(宇宙)、陸界、水界、氣界和生物界5編。 直到今日,普通自然地理學著作的編寫,其基本內容仍不出這五 個方面。張相文在此書中首次增加了生物界一編,將無機自然界 與有機自然界聯系起來,這是近代地理學上的一個重要進展。張 相文編著的《地文學》的出版,無疑是我國近代地理學興起的又 一標志,它也為發展我國近代地理學奠定了初步基礎。1909年9月28日,在天津河北第一蒙養院召開的中國地學 會成立大會上張相文被推選為第一屆會長。中國地學會是我國第 一個地學學術團體,為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地質學會的前身。它 的成立促進了我國輿地學向近代地理學的轉變。中國地學會成立 之後,張相文就決定出版《地學雜志》,作為學會的會刊,並長 期負責編輯工作。《地學雜志》作為我國最早傳播新地學的刊物, 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地理學的發展。總之,張相文的這些活動都積極宣傳、擴大了科學地理學思 想在我國的傳播和影響,為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 重大貢獻,不愧為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先驅者。
⑻ 中國第一位地理學家是
張相文(來1866-1933),字蔚自西,號沌谷,江蘇省泗陽縣城廂南園人。他自清光緒26年(1900)起,即從事地理學的教學、研究和著述工作,並創建我國第一個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和第一種地理學術期刊《地學雜志》,推動我國地理學發展達二三十年之久,為本世紀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張相文的一生,正處在我國舊的輿地學末期和近代地理學從萌芽狀態到初步形成的過渡時期,他是改革我國舊地學和推動地理學發展的先驅。
⑼ 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的科學家』是誰
中國最早生物化學家先軀,中國近代和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吳憲(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長。吳憲一生發表研究論文l63篇,專著3種。他開拓的領域主要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氣體與電解質的平衡、蛋白質化學、免疫化學、營養學以及氨基酸代謝等方面,此外,還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國學者里爾頓·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將他譽為「中國化學的巨人」,並評價道:「毫無疑問,吳憲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或者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他在1919年發表他的第一項研究時,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類的化學研究。他在國際上,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化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會員、荷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顧問委員、原德國自然科學院名譽院士、美國亞拉巴馬州科學院院士、美國自然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Society)會員,以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營養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1949年)和熱能需要量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國際醫學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國名人錄》(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學家傳記大辭典》(Dictionary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書。他開拓的《一種血液分析系統》引發了一場血液化學方面的革命。吳憲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的貢獻卓著,並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崇高聲望和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
⑽ 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的科學家』是誰
如果是這道題:
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的是 [ ]
A、張衡
B、祖沖之
C、徐光啟
D、李時珍內
那很明確,就是容徐光啟。其他三個人不能稱之為是近代。
但是,這是不是最科學的評價,有待商榷。畢竟這是一家之言。
附帶徐光啟簡歷
徐光啟(1562.4.24-1633.11.8),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漢族,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
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歷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