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地理與地域文化人群
1. 中國南北地域文化差異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中國的南北文化
差異很大。主要是受到了氣候地形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顯著的差異,還受到歷史的影響~!
2. 中國地域文化的特點
中國地域文化的特點:
第一, 中國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中國地域文化首先在於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一個地區與另一個地區在文化形態上的不同,才使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呈現多樣化,由於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區域的相對獨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態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風格,一地有一地的特點,如漢文化、關隴(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遼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嶺南文化等。
第二,地域文化形成過程的長期性。中華民族形成,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各地的文化形態也在幾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點。一個地區歷史遺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發達。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於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戰國時諸侯國名如上述的「巴」、「蜀」、「荊」、「楚」、「吳」、「越」等,這些諸侯國雖然不存在了,但作為各自的文化形態卻延續了下來,長期影響著這個地區的人們。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滲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態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國古代,大多數時期是統一政權,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動,自然使文化習俗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作為宗主區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來的文化;尤其在幾個文化區域的交匯地帶,更形成了兼具幾種地域文化特點的特色文化,如地處漢水上游的陝西漢中地區,就兼有北部的關隴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東部的荊楚文化的特點,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漢文化。第四,地域文化表現形式的廣泛性。作為大概念意義上文化,它包含了從社會意識形態到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同地域的人們,其生產生活習俗語言都表現出別處的不一樣。
3. 中國的地域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中國抄地域文化包括敦煌學、藏學和徽學。
中國地域文化區包括新疆荒漠-綠洲文化、內蒙古草原文化、東北黑土地文化、青藏高原文化、黃土高原文化、華北平原文化、四川盆地文化、江南水鄉文化、雲貴高原文化、華南媽祖文化。
(3)中國文化地理與地域文化人群擴展閱讀
在我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4.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的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地理研究中國文化的分布規律,包括區域文化特徵及其形成背景,文化中心的形成及其地域轉移,文化的擴散路線與融合過程,綜合文化區以及宗教區、語言區、民俗區等部門文化區。中國文化地理是邊緣性學科,在地理學科、社會文化藝術學科和自然技術學科的交融中成長,既要吸收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發揚本學科的特色,防止與相關學科重疊。中國文化地理是中國區域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化地理研究可以防止就經濟論經濟,就自然資源論經濟,可以把握區域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把握區域發展的規律性。
一、文化的結構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是一個龐大的體系。
(一)意識文化 制度文化 物質文化
通常將文化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意識文化,又稱精神文化、觀念文化。意識文化包括兩部分:(1)純意識文化,如心理、心態、觀念、思想、價值觀、認知方式等;(2)理論化和對象化的意識文化,如哲學、倫理、道德、宗教、美學、音樂、詩歌、文學、繪畫等。
第二層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包括三部分:(1)反映社會形態的基本制度,如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2)具體制度,如政治、法律、經濟方面的制度,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制度;(3)一般規章制度,如生產管理條例、獎懲條例。
第三層次,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在物質產品中融有意識文化要素。建築、園林、服飾、飲食等物質產品都有文化內涵,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意識文化的載體。
5. 介紹中國地域文化與人群性格的書
易中天,中國書系.
閑話中國人,讀城記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 還有一本叫什麼名我記不起來了.
總之.
完全符合你的要求.
6. 歷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較
1、黃河中下游一來帶是是中國歷源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地區,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化的延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地理障礙對人類活動、特別是交通運輸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來文化影響。
3、地理障礙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也使中國的不同地區所受的外來文化影響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
4、地理環境對開放與封閉的影響是相對的,首先,不存在絕對的開放或封閉的地理環境;其次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環境也不是決定開放與否的唯一條件,海洋並不是開放的唯一途徑。
5、中國歷史上確實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國的地理條件過於優越。
7. 12,中國文化地理環境是怎樣的,對中國文化
地理環境對於人類的意義不言而喻。人類依靠地理環境進行生活和生產,也是以地理環境為依託專,文化才能形成屬和發展起來。當然,中國文化也不例外。在地理環境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形成了延續性、多樣性、封閉性和獨立性的特點。除此之外,它對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8. 中國文化區域差別巨大的幾個因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自然環境。人要靠自然環境生活,自然環境決定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狀態。比如說,黃河流域的原始建築,多半是半地穴式,而江南地區流行欄桿式的居所。很明顯,氣候的干濕起決定作用。
江南名郡蘇杭並稱,經濟與文化發達。但是地利優厚並不代表文化一定發達。比如嶺南秈米四季不缺,原始居民沒有改良品種的必要。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季變化明顯,人們必須改良品種,提高產量,才有充足糧食。這說明,自然條件優厚導致人們「不勞而獲」,不利於文化的發展。不過,自然條件太惡劣也不利於文化的創造,比如沙漠。
地域文化差異的第二個因素,是地理條件的特殊。比如古代燕齊地區的人們因為海市蜃樓而信仰神仙,揚州和周圍地區因為處於運河中心,所以商業文化盛極一時。
第三個因素,是特定區域的人群有明顯的區域意識,並與其他區域的人群形成競爭關系。在這樣情況下產生的區域文化最具歷史深度、廣度和高度。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文化的異彩紛呈。
第四個原因就是典範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安徽桐城縣,自古以文章出名,現今當地中學生文章水平也普遍很好。清代 浙東一帶重視史學,是因為黃宗羲的影響,徽州一帶崇尚經學,那是因為戴震的影響。更近的來說,當代安徽安慶盛行現代詩歌,是因為海子的影響。
9. 地域的地理條件與地域文化的形成有著怎樣的關系
地理環境為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基礎條件。文化的形成都是發生在一定的回地域中,這個地域的答自然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著該地區內文化的形成;環境條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加速或減緩作用。在一定條件下,自然條件的優越與否影響著文化的發展。環境的差異性,使地理環境賦予不同地區以不同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因此生產方向也將不同。
地域文化形成的首要條件就是自然環境。它決定著一個地區的人們的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態。人在自然中尋討生計得以生存,越是人類生活的早期,作用越大。地理條件的特殊或得天獨厚。適合長遠居住的環境。不同的地理條件所產生的風俗也必然不同。長久的發展,會形成獨特的生活文化飲食作業的習慣。特定區域的人群將有明確的區域意識,並與其他區域的人群形成競爭關系。在這樣情況下產生的區域文化最具歷史的深度、廣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