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朝的地理位置
『壹』 中國宋朝的面積從哪裡到哪裡
宋朝的面積非常小,基本上也就河北,天津,北京那一塊,所以說宋朝的面積是比較小的
『貳』 中國所有朝代的地圖比如宋朝地圖是怎麼畫的以前也沒有衛星他們怎麼知道宋朝中國地圖是什麼樣子
中國的地圖出現很早的!
中國有關地圖起源的文獻中最早的記載是夏禹鑄九鼎的傳說。鼎上鑄有用來表示各地奇異事物的圖像。這種有山、有水、有道路的地理圖畫,不僅是為漁獵、旅行提供方便,也被認為是地圖志的雛形。《左傳》記有:「運方圖物,貢金九枚。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入山林不逢不吝,魑魅魍魎,緬莫能逢之」。公元前11世紀,周公為洛陽建都選址時,曾繪制了洛邑一帶的地圖。周代地圖在生產、軍事、土地管理方面應用比較廣泛。《周禮》中記載有九州地圖、天下土地之圖、兆域圖、金玉錫石之圖等。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縣發掘出春秋戰國時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圖」,證實了周禮記載的歷史事實。中山王墓的兆域圖是一個長94厘米、寬48厘米的長方形銅版。上有金銀鑲嵌的線劃、符號和數字,表示墓地建築工程的平面圖。它反映當時的地圖已有了比例尺和抽象符號的概念,並已從模型地圖向平面地圖過渡。
春秋戰國時代戰爭頻繁,地圖成為軍事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管子?地圖篇》不僅精闢地闡述了地圖的重要性,而且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地圖的內容,以及地形、地物的表示方法較前又有所進步。當時構築城池,興修水利,開鑿運河、灌渠等的需要,促進了測量技術和數學方法的發展,地圖繪制開始建立在實地丈量的基礎上。《周髀算經》記載:「凡為此圖,以丈為尺,以尺為寸,以寸為分。分一千里凡用繒方八尺一寸;今用繒方四尺五分,分為二千里。」《戰國策?趙策》中記有「臣竅以天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說明當時的地圖不僅明確了按比例縮小的法則,而且主要用繒(絲織品)制圖,形成中國古代地圖的東方特色。
《戰國策?燕策》中關於荊軻刺秦王,「圖窮而匕首見」的記述,表明秦代地圖在政治上象徵著國家領土和主權。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推翻秦朝,蕭何先入咸陽「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可見秦漢兩代都很重視地圖,把它用作統治的工具。此時地圖的品種逐漸增加,按其內容,已有類似於行政區劃圖、軍陣圖、、域外地理圖等各種專用地圖。
中國西晉時的地圖學家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古代測繪地圖的理論、體例和他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制圖必須遵守的幾項原則──「」。同時他在門客京相的協助下,編制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前者具有歷史沿革地圖的性質,後者則是計里畫方的實驗樣品,即將繒八十匹的中國全圖縮編為方丈掛圖。裴秀倡導的計里畫方的方法,長期為中國古代編制地圖所遵循,並且影響遠及朝鮮和日本。唐、宋兩代,地圖曾被廣泛應用於土地和行政管理、外交和軍事活動的各個方面,官府制圖事業盛極一時,但大都因循抄襲,科學上無所建樹。惟唐代的獨創一格,他編制的《關中隴右及山南九州圖》開創了邊疆險要地圖的先例。他運用朱、墨二色繪圖的傳統技法,表示地圖內容的歷史沿革。他的另一傑作《海內華夷圖》流傳達500年之久。廣三丈,縱三丈三尺的原圖雖沒有流傳下來,但西安碑林中仍保存有1136年上石的禹跡圖(圖4a[禹跡圖(a)和華夷圖(b)〔局部〕])和《華夷圖》(圖4b[禹跡圖(a)和華夷圖(b)〔局部〕])的石刻。碑上刻有「唐賈魏公圖所載,凡數百餘國,今取其著聞者載之」的文字。可以看出《華夷圖》淵源於賈圖。西安碑林這兩幅石刻地圖,不僅是保存下來的反映裴秀以來計里畫方的地圖實物,反映了宋代已能對長江、黃河水系精確測繪,已具有對邊疆鄰邦的豐富地理知識;而且兩圖刻於同一石塊的正反兩面,彼此上下顛倒,可用於拓印。以後又不斷涌現優秀的地圖作品。如宋代的稅安禮編有《地理指掌圖》;元代的經過10年游歷考證,匯編了長寬各七尺的《輿地圖》,成為明、清兩代地圖的範本;明代的又以《輿地圖》為基礎增補改編成《廣輿圖》。1541~1579年間《廣輿圖》增訂刊印七次,1799年還重刊一次。自明嘉靖至清初的地圖,大多數與《廣輿圖》有關。著名的陳祖綬的《顯皇職方地圖》和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都是以《廣輿圖》為基礎編制的。
『叄』 宋代的大金國處於現在中國的什麼地理位置
金(1115年-1234年),或稱大金、金國、金朝,是位於今日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版的一個政權權,創建人為金太祖完顏旻,國號金,建於1115年,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天興三年(1234年)時滅於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共經歷10位帝王。金國是當時中國華北地區的一個強大政權,其全盛時代的統治范圍為:東北到日本海、黑龍江流域一帶;西北到河套地區;西邊接壤西夏;南邊以秦嶺到淮河一線與南宋交界。
『肆』 北宋的地理位置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宋神宗時通過熙河開邊收復河湟,宋徽宗時期於青海北部置隴右都護府,並重金贖回幽雲七州。
『伍』 宋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封建社會在當時還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還處於向前緩慢發展的階段,而不是已經到達了封建社會的沒落時期,也還有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
宋代新儒學(包括理學而不應太突出理學)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也可說是空前絕後的。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5)中國宋朝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宋朝社會
1、衣食住行
衣:崇尚節儉——奢侈之風盛行。
食:北宋肉類以羊肉為多——南宋羊肉價格高,一般人吃不起。
住:百姓住房較為簡陋,稍稍富裕點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結合。
行:牛車——騾子——乘轎。
2、城鎮發展
宋朝的城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北宋末期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包括開封、洛陽、應天(今商丘)、大名、杭州、鎮江、蘇州、江陵(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長沙)、泉州等。宋朝首都東京開封府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
宋朝打破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夜市與曉市。南宋行在臨安府(今杭州)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為東南第一州。就連南宋滅亡後,馬可·波羅依然稱杭州為「天城」。
3、娛樂場所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游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眾娛樂。東京的瓦舍就有十多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眾的好評。
南宋城市則出現了以娛樂體育活動為主的體育組織,造成原因是南宋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市民階層的壯大以及城市文化生活的高度發展和行會組織的大發展。
『陸』 宋代的詳細中國地圖
【北宋地圖】
南宋的統治區域:
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
北界因金人入侵而不斷南移,最終移至淮河為界。
西部以大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及秦嶺以南為界。
(6)中國宋朝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宋朝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國君姓趙,同時方便區別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故稱「趙宋」。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
建國之初,趙匡胤為了防止他人效仿自已兵變奪取皇權,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歸於中央,並置轉運使將地方財富集中至中央。同時命諸州縣各選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絕者送都下,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歸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
然而,這一舉措卻導致北宋自初立之後就武備積弱,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契丹、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史稱「南宋」。
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軍手中。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全軍覆滅,宋末帝趙昺隨大臣陸秀夫跳海殉國,南宋正式滅亡。
『柒』 宋朝的首都在什麼地方
宋朝都城在東京開封府。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
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7)中國宋朝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領土范圍
政和元年宋因五代之舊,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區統一。宋與遼的疆界長期穩定在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由於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邊界上廣植柳樹。
在與西夏的作戰方面,宋神宗力圖開擴疆土,取得了綏、熙、河、洮、岷、蘭等州。哲宗時又進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與貴德一帶的土地。崇寧三年(1104年)收復失地,置隴右都護府。建炎南渡之後,宋朝領土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
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懷德軍又被西夏所取。宋朝也在與大理交界處設立了黎、敘、瀘、黔、邕等州。
紹興八年(1138年)金朝領三省事宗磐等人將河南、陝西之地歸還宋朝。 紹興十一年(1141年)《紹興和議》後,以淮水—大散關為宋金國界,南宋割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
『捌』 宋代的大金國處於現在中國的什麼地理位置
金(復1115年-1234年),或稱大金、金制國、金朝,是位於今日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創建人為金太祖完顏旻,國號金,建於1115年,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天興三年(1234年)時滅於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共經歷10位帝王。金國是當時中國華北地區的一個強大政權,其全盛時代的統治范圍為:東北到日本海、黑龍江流域一帶;西北到河套地區;西邊接壤西夏;南邊以秦嶺到淮河一線與南宋交界。
『玖』 想知道: 中國 宋朝時的中國地圖 在哪
1、網路圖片搜復「宋朝地圖」有很多制
2、要宋朝傳下來的大宋地圖,很遺憾,沒有,區域性的可能有,但那種簡單的地圖看哪都像哪
3、如果想好好研究,推薦買本書《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如果要詳細了解,就別買簡版,很有用
『拾』 宋朝時中國地圖
北南宋最大疆域圖北南宋政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