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地理形勢
A. 中國目前的國際形勢
還是不看國際形勢了~~~世界原油漲了咋也漲,跌了咱還漲
B.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
美軍遠東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白宮保釋日本天皇,其實是為自己日後在遠東的發回展大了一個答小算盤。
中國周圍,如日本與東南亞,已形成「發華包圍圈」!其實全是在日本與美國挑撥下進行的!
中國與俄羅斯自中蘇關系而化後一直沒有太好的合作!
日本,那更是不用提,真糟糕!
朝鮮,還湊合,應為它是中國扶持起來的。
美國,奧巴馬之前以至於中國不太好!(應為中國共產黨層打敗過他)
C.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系繼續以合作為主調並保持相對穩定。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並未消除;中美關系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系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夥伴關系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系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雙邊關系發展大勢已不為局部問題所左右;中印政治與經濟關系均保持積極態勢,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亦有相當嚴峻的一面。地區性的戰爭和暴力沖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當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與發展面臨的問題愈加緊迫。局部性的戰亂、動盪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摧毀了有關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這不僅使一些地區的人民生活被置於水生火熱之中,而且使這些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水平拉大,導致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加劇。其二,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如今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相當程度上是由於國際沖突和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中的不確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從而威脅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當今許多局部沖突和地區爭端都發生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敏感地帶,直接間接牽動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利益。事實上,在當今多數地區性沖突的背後,都有不同大國之間的利益角逐。地區性沖突、戰亂的增多和加劇,必然導致大國利益關系的復雜化,對大國關系構成負面沖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國之間矛盾的激化,不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霸權主義是當今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權主義在伊拉克雖遭受挫折,但元氣未傷,美謀求單極世界霸權的勢頭仍將延續相當一段時期;單極與多極之間的國際秩序之爭,仍是國際斗爭的主線。
當今世界多數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爭的各種後遺症、巴以沖突的持續和升級、朝鮮半島形勢的緊張,雖涉及各種復雜因素,但從根本上說都與霸權主義干預密切相關。霸權主義直接間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當前世界的許多地區性沖突、動盪和緊張,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由於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權戰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調整。美在伊戰後治理問題上面臨的困境超出布希政府當初的想像。伊戰後,美在伊拉克迅速穩定局勢、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會以及將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軍戰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計劃不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對伊戰帶來的種種問題和壓力,如伊境內連綿不斷的恐怖襲擊和暴力事件、持續攀升的美軍傷亡人數、美軍虐俘丑聞、以及始終不能為發動伊拉克戰爭找到一條法理上站得住腳的理由,等等。美為藉助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幫助其解脫在伊拉克等問題上的窘境,單邊主義姿態有所收斂。不過,迄今為止,美謀求霸權的勢頭沒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伊拉克等問題上的姿態變化雖暴露美難以單槍匹馬獨步世界,但與越南戰爭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並未使美傷筋動骨,沒有動搖美推行強權政治所依賴的實力基礎,亦難以使布希政府對其霸權戰略進行全面反思,從根本上吸取教訓。
D. 目前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
第一部 政治篇
一 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政治新格局
1 不可逆轉的多極化趨勢
2 美國企圖依恃超強實力構建單極世界
3 「單極」和「多極」的斗爭與協調
4 新世紀多極格局之下的聯合國
二 新世紀國際秩序面臨嚴峻挑戰
1 國際形勢復雜多變
2 「新干涉主義」威脅國際秩序
3 國際社會對「新干涉主義」進行「反遏制」
三 無法迴避的周邊熱點問題
1 阿富汗: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2 克什米爾:印巴沖突的難解仇結
3 朝鮮半島:陽光並不能遽然消融的冷戰冰川
4 台海風雲,風起雲涌
5 不平靜的南中國海
四 面向新世紀的中美俄大三角關系
1 美俄關系:不平衡的較量
2 中美關系:無論「夥伴」還是「對手」,誰也離不開誰
3 中俄關系:開創歷史新紀元
4 中美俄大三角與歐盟
五 21世紀世界新格局中的中國
1 中國:大展身手的21世紀
2 挑戰與回應:中國21世紀面臨的壓力及應對策略
3 「中國威脅論」可以休矣
第二部 經濟篇
一 世界經濟面臨轉折點
1 世界經濟陰晴不定
2 經濟發展前景光明
3 產業結構調整是發展的動力
4 中國面對的經濟課題及相應措施
二 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潮流
1 經濟全球化的初步解讀
2 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
3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合作
4 中國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
三 亞洲金融危機與國家經濟安全
1 往事不堪回首
2 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
3 金融危機過後的反思
4 中國維護經濟安全的對策
四 面對入世的機遇和挑戰
1 入世帶給我們的機遇
2 入世後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3 深入學習,准確把握世貿規則
五 連綿不斷的貿易戰
1 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戰
2 中國也已置身於貿易戰的硝煙之中
3 貿易戰帶給我們的啟示
六 直面反傾銷
1 傾銷究竟為何物?
2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們?
3 積極應對反傾銷
4 反傾銷也應該成為我們手中的利器
第三部 軍事篇
一 充滿變數的世界軍事形勢
1 一超多強的過渡時期格局
2 軍事同盟違背潮流長足發展
3 地區沖突頻發、局部戰爭不斷
4 各國競相發展軍事力量
5 維和與反恐——本本都是難念的經
二 美國調整軍事戰略重點
1 美國的「敵人」和「假想敵人」
2 美國的戰略調整及表現
3 美國戰略調整原因何在
4 美國將戰略重點移向亞太了嗎?
5 對我國安全構成的戰略威脅
三 印度軍事力量悄然崛起
1 印度軍事實力狀況——面向「一等軍事強國」
2 「爭當世界一等強國」的擴張戰略
3 印度擴張戰略對我國的威脅
四 不甘心只做經濟大國的日本
1 死灰復燃——軍國主義的復活
2 不遺餘力——軍事實力不斷壯大
3 轉守為攻——軍事野心的膨脹
4 鑒史察今,警惕日本危害亞太安全
五 加強國防建設,保衛國家安全
1 對和平不能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2 軍事建設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證
3 駕馭現代戰爭的基本樣式
4 把握對戰爭影響重大的決定性因素
5 人民戰爭是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必然選擇
六 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必須擁有「殺手鐧」
1 高技術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空前提高
2 先進的武器裝備是決勝高技術戰爭的物質基礎
3 中國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大成果
4 什麼是我們的「殺手鐧」?
5 如何發展我們的現代化武器裝備
第四部 科技篇
一 知識經濟風起雲涌
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 知識經濟及其特點
3 知識經濟拉大貧富差距
二 三駕馬車拉動21世紀的高科技
1 信息技術全面開花
2 生物技術突飛猛進
3 納米技術嶄露頭角
4 高科技給人類帶來新難題
三 新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的競爭
1 科學技術推動了五次世界生產力高潮
2 經濟發展的競爭主體是科學技術
3 科技競爭力: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核心
四 全球競相搶占科技制高點
1 不在同一起點上的競爭
2 美歐一馬當先
3 亞非拉不甘落後
4 爭奪科技制高點:中國兩代領導人一脈相承的戰略思路
五 中國構築面向21世紀的科技創新體系
1 國家創新體系
2 技術創新工程
3 高等教育「211工程」
4 知識創新工程
E. 當前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措施
是挑戰?也是機遇!
現如今世界形勢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尤其是新冠病毒疫情,更是對世界未來的發展鋪上了一層謎團。那麼在這層謎團下,我們又應該如何發展自我才能獲得最大利益呢?
科技發展是重中之重
科技依舊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增長最重要的推力,在新舊動能轉化的過程之中,我們的創新驅動明顯相比其他國家有些不足,總體上依舊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並且傳統經濟方式體積過大也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大挑戰之一,如何減緩負擔,進行供給側改革,拉動國內對高端質量產品的需求,這是中國未來最要注重的問題。
因此只要我們在國內做好規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就能為中國未來發展打下一層很好的後盾。
推動多極化
現如今世界正在混亂狀態之中,有人說這是兩極化世界,有很多人說這依然是多極化世界,作為世界一級的中國,我們的最好策略應該是推動多極化發展。畢竟國有國之間實行的是叢林法則,所有人都在盡可能的追求利益,並且互相是不信任的。在這種不信任之下,人們都會下意識的想去削弱其他國家對自己的威脅,但是如今各個國家之間都有地理隔閡,並且武器的殺傷范圍也越來越大,大家不得已選擇彼此共存的策略,而不是互相傾軋。
包括我們在未來過程中快速崛起,那麼勢必會碰到其他人的利益蛋糕。這個過程中沒有對錯之分,大家的立場不同,利益不同,自然選擇的道路也會不同,只要利益沖突就會立刻翻臉。面對其他國家的打壓和爭奪利益,蟄伏自己的策略已經走不下去,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選擇對策。
在冷戰之後,我們一直在推行多極化,試圖用其他國家的角逐和自己的崛起來分散世界霸主的強權,而這也是對於世界穩定、未來發展最好的道路。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多極化也是最有利於中國發展的道路,只有世界百花齊放,那我們才能夠藉此找到可以合作的夥伴,不顧外界打壓實行策略。不管世界有什麼樣的狀態,讓我們完成推行多極化的目的,讓我們便不會四面受敵。
現如今,在科技封鎖之下實現創新飛躍,推動多極化發展,爭取人民幣的貨幣交流地位……這都是中國將要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F. 中國的地理形勢
1.位置
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2.遼闊的疆域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
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家。
4.行政區劃
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香港、九龍、澳門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英兩國政府於1984年12月簽署有關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我國政府於1997年7月1 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我國同葡萄牙政府於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澳門是中國領上。我國政府已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在我國行使主權下的澳門實行「一國兩制」。
G. 論當今中國國際國內形勢
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從國際環境來看,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隨著我國和世界的相互聯系日益加深,所有這些都對我們黨同國際社會交往的能力,包括妥善處理國際事務,妥善處理各種經貿摩擦,妥善處理市場、人才、資源等方面的競爭,維護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這也為我們黨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第二,從國內環境來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們黨的歷史方位發生了兩個根本轉變:一是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二是從一個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轉變為一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既沒有成功的先例可循,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鑒,唯有通過不斷總結自身執政實踐的經驗,又不斷借鑒其他國家執政黨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能不斷提高我們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抵禦風險和拒腐防變的能力。這當然同時也為我們加強這方面能力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第三,從發展環境來看,隨著我國進入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迎來了我國的「黃金發展期」,也進入了一個「矛盾凸顯期」。如果我們能正確反映、妥善協調、充分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並不失時機地建立起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和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就會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這個階段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加快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反之,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可能出現停滯甚至倒退。因此,這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是一個嚴峻考驗,同時也為我們黨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第四,從國家主權和安全環境來看,加強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以及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和澳門的繁榮穩定、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同樣是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最早是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來的。如果香港、澳門問題處理得好,就會對解決台灣問題起到重要示範作用。反之,就會對台灣問題的解決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處理香港、澳門問題和解決台灣問題,既考驗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又鍛煉和提高我們黨的執政能力。這當然也為我們黨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H. 當前中國面臨著怎樣的國際國內形勢
其一,世界經濟多「愁」善「感」,國際經貿規則博弈加劇。金融危機爆發八年之後,世界經濟復甦仍動力不足,IMF預測年增長3.6%。2015年末,美聯儲正式開啟加息進程,預計2016年將循序漸進、逐步加息,以免美國經濟復甦因加息過猛過快而「熄火」。由於全球需求持續不振,國際大宗商品行情看跌,油價維持在超低位,加之隨著美聯儲加息導致新興經濟體資金加速外逃,依賴資源能源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將受到更大沖擊,其金融與債務風險累積,一些拉美國家面臨社會和政治風險。
與此同時國際經貿規則博弈加劇。美國熱衷搞「小圈子」,包括對新興經濟體利誘分化,一面加快落實TPP,一面加緊推進TTIP等談判,企圖以新規則體系排擠孤立新興大國,竭力圍堵中國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
其二,大國關系的演變需高度關注。表現在一是西方大國加緊「抱團」。美歐將進一步強化北約,以共同應對俄羅斯「擴張」、中東亂局與國際恐怖主義帶來的挑戰,在此過程中美歐的分歧亦現;美日同盟加固,美對日倚重與日替美「分憂」同步加強,針對中國崛起相互利用的一面增加;日本欲藉主辦七國集團峰會將自己打扮成原子彈乃至二戰的「受害國」,企圖混淆是非、自我漂白。
二是美俄矛盾的一面凸顯,競爭激烈。美俄圍繞烏克蘭問題的制裁與反制裁將繼續,彼此地緣角逐延伸至敘利亞等中東地區。此外,美國對中國崛起的危機感與焦慮感增大,對華政策逞強使絆的一面更為突出。
其三,「選舉年」相關國家政局變動帶來變數。
周邊多國迎來換屆。蒙古國將舉行議會選舉,執政的民主黨與在野的人民黨勢均力敵;越南共產黨即將舉行十二大,越內政外交變化的不確定增加;緬甸將進入民主聯盟上台執政新時代,新總統預計於3月就職,緬軍方與民盟進入博弈磨合期,緬甸走向尚待觀察。
美國總統大選牽動全球。民主與共和兩黨均難獲得絕對優勢,「巧婦」希拉里在民主黨內勝出的可能性大,而共和黨則混戰不已,「奇葩」特朗普能走多遠存疑。在兩黨惡斗加劇的情況下,競選雙方可能再度拿中國「說事兒」,乃至競相對華抹黑,中美關系輿論氛圍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中美競合博弈將趨復雜激烈,競爭面會更突出,應做好風險管控預案。
其四,亞太、中東、東歐仍是三大熱點地緣板塊。
在中國周邊,外力作用將致使海洋爭端持續「發燒」。美國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幌子,針對中國南沙島礁建設持續施壓,正策劃美日等在南海的聯合軍演、巡航等。菲律賓挾美自重,對中國倒打一耙開展所謂法律戰,其「南海仲裁案」可能在2016年6月作出裁決,中國的南海維權主張面臨挑戰。日本加緊推行「新安保法」與擴軍備戰。朝鮮半島不確定性仍大,特別要高度關注朝鮮進行核試驗的動向。阿富汗塔利班暴恐活動有加劇趨勢,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中東亂局步入第六年後,圍繞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各方復雜角力,地區秩序重建異常艱難。盡管政治解決敘危機進程已啟動,但沒有一方占據壓倒性優勢,新的一年中主要大國加大介入力度,「挺巴(沙爾)」、「倒巴(沙爾)」兩方陣線分明,也直接影響到打擊「伊斯蘭國」的效果。此外,葉門戰亂將持續,巴以矛盾緊綳短時間內難以緩解。
烏克蘭問題正呈現長期化趨勢,由於北約與俄羅斯針鋒相對,烏東部戰火重燃不無可能。各方對落實「新明斯克協議」意願不足,俄與西方的地緣矛盾難以解決。
其五,全球性挑戰有增無減,全球治理體制變革仍任重道遠。
由於「伊斯蘭國」等暴恐勢力在全球擴散流竄,國際反恐形勢持續嚴峻,西方大國固執雙重標准致使國際反恐合作成效不彰;網路空間治理規則之爭將更趨激烈,中方近日提出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受國際社會好評,但美國仍謀網路霸權;美國將於2016年3月主辦新一輪核安全峰會,伊核協議達成後兼顧和平利用核能與維護核不擴散機制面臨新契機,但確保核材料與核設施安全的挑戰猶存;G20進入中國時間,中國將力爭為全球經濟發揮應有的領航作用,人民幣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將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提升。此外,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面臨改選,新「掌門人」競爭激烈,女性人選呼聲較高,是否有第一位女性秘書長產生值得關注。